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合理利用.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9003203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合理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合理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合理利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合理利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学生资源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不再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儿童、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事实上,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可称之为“学生资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资源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的学生资源有学生本身的经验、知识、兴趣、动机、情感等;还有学生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所创造的新的可利用的资源。教育者充分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用语文;在教学中主动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体验教育。面对学生这一丰富的资源,教师力求让学生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合理利用 学生资源正文:课程

2、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内容。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与利用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这一资源,必将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与容量,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大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树立“学生资源”的观念 现代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在

3、自己生活、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感受、理解和领悟,透过对以往知识经验的再现、再加工、再创造,内化成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它们看成是建构者的宝贵学习基础,能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是待“燃烧”的火把,且有其自身的潜力、兴趣、价值意义倾向。同时,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在不断地丰富。学生时刻用儿童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这些不断丰富着的鲜活的经验也是课程极为重要的资源。 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是课堂的边缘人、守望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

4、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即承认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其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即“学生资源” 。它是教育领域中一种客观存在的有待开发的资源,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方面。就语文教学来说,学生资源应当包括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水平、理解能力、语文素养、社会信息、生活经验、广泛阅历等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利用的学生资源 学生本身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 1.学生的言语经验是资源 学生在接触到某科学概念(间接经验)以前,并非像一张白纸那样对将要学习的事物一无所知,相反,他们对有关事物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原始的认识和观念(直接经验或一些猜测)。

5、儿童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言语经验。在口头语言方面,四岁的儿童就能掌握本民族或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并达到发音基本正确。入学时已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发音,能区别四声,正确地表达语调。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语言不清、咬舌、口吃,用方言的语音来代替普通话的语音等;据研究,六岁的儿童已达到掌握2500-3500个口头词汇,但词汇大部分是具体的,抽象的少,且内容贫乏,学生大多不能完全理解,也不会应用。在书面语言方面,学前儿童还没有掌握,真正掌握书面语是从入学之后通过学习开始的。初入学的儿童对常用的字词的音、义已基本掌握,而对字形的辨认比较困难。 如果教师能正视这些言语经验,在教学活动中,要求他们用完整的话回

6、答问题,复述课文,通过口语训练,会使学生的语句逐步完整,连贯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也会不断提高。在低年级注重孩子已有的识字基础,给他们展示的空间,孩子本身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还会激发其他同学识字的热情。 2.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儿童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他们可以从电视、网络、家长、社会、自然等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经验。所以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信息源,是一本不断充实、丰富和深化的人生之书。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的信息又多于老师,快于老师,某些方面甚至优于老师。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在引导学生开展一项学习时,首先要注意研究学生已有的个人经验和原有观念,如语文课上,学习一篇新课文

7、之前,首先要想,学生是否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来支撑,促进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是说,语文课文的学习有一个基础和前提,那就是学生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已有敏锐体察、真切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才有能力、有根基来解读语文课文。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原始的认识和观念是建立在少量的观察和具体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指出错误后应进一步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文章,变“废”为“宝”。我们不能害怕错误,更不能回避它,而应正确地对待它,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 3.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

8、爱好、态度、等等都是语文教学的资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使学生获得成功,就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当孩子对某一个内容发生强烈兴趣的时候,哪怕这种思想和看法是奇特的,不太符合常理,我们也应尊重,并尽可能地顺应他们的思路,因为孩子做喜欢做的、感兴趣的事情是最有效率和收益的,也是最能发挥创造精神的。 从心理学中我们了解到,儿童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品质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少年儿童已具有了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具有了区分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能力。注意到这些资源,有助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建构,调控他们的学习方向,成为后续学习的基础,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9、和效果。 捕捉动态因素,生成教学资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教学内容。动态生成的新的内容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语文资源。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造与开发的过程,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一位教师在教陈毅探母一课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感受,一个学生说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陈毅是个孝顺父母的人。”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老师,我认为,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说明陈毅元帅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普

10、通的人,不因为自己是个元帅而摆架子,还帮母亲洗脏衣服。”不对另一个马上反驳,一场辩论开始了 “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正是有了“动态生成”的观念,课堂才孕育了新的生命。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另外,教师在学生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也会生成新的创意,使课程真正动起来,丰富起来。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建的场所。三、教师合理利用学生资源的建议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用语文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师将生活中的

11、教育资源同书本知识相融通起来,学生的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不仅有利于促进理解(意义建构)、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力和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 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向家长请教、查阅有关资料等。课上学生们说:“蚂蚁搬家要下雨”、“蛇过马路要下雨”、“燕子低飞要下雨”、“落叶秋天来了”、“雪花飘冬天到了”、“地震鸡、鸭不回家”、“大雁南飞 ”,没有想到他们知道得真多,我借此时机又问:“谁能仿照课文中的一小节说一段话呢?”“老师,我能”,“老师,我也能

12、,” 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学生们说:你看那飘落的树叶, 多么像飞舞的蝴蝶。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秋天已经来到人间。 倾听着学生们那一篇篇精彩的片断,咀嚼着那一个个洋溢着从生活中寻找创新灵感的语言文字,我相信每位教师都会兴奋不已。 是呀!学到知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把生活融入教学,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吸引力,有效地改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实;可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改善其被动状况,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地方。 创建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加强学生的体验教育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在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的同时要留出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

13、略。忽视情感教学是片面的和非人性化的。学生投身到一定的情境中,只有既促进认知编码,又重视情感编码,才能全方位地完成认知建构和人格建构。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动力,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经验,与学生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永保生机盎然的求真意识、求实态度、向善意识和审美倾向。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性教育是实现课程资源转化的重要机制。体验是知识的内经验的升华。生成过程中的体验再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的过程,学生能够亲历知识生产过程,积极探索发现经验积累的乐趣,进行求实态度、探索精神与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使隐性的课程资源得已开发和利用。课程文化的体验,通过教材

14、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的对接,在小课堂联系大世界的氛围中吸收人文思想的乳汁,使课程资源得以利用和转化。在创新性活动的体验中,选择和组织思维加工活动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和意志品志。 四、对于学生资源合理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要有很强的学生资源意识 教师是学生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关键。教师要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形成科学的学生资源观。这是因为良好的经验是观念形成的重要环节,而经验的形成不是随意的,自然的,而要依靠主体的积极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研究等方式逐步形成自己

15、的学生资源观。提高自己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能力。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参与 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打消学生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没有心理负担,热情地参与活动。要特别注意让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内向的学生往往是有知识、有主见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学生。在活动中,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中有所发展和创造。 (二)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分享经验 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探讨其影响是经常、深入、平等、自由的,因而是高效的;同学之间的学习讨论不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可以从白天讨论到晚上,从教室讨论到宿舍,甚至睡觉时还争论不休,逐字逐句地推敲研究,实在受益匪浅;同学之间的交往,是主动的、生活化的、随时随地的,交流时的心态是自由、解放、平静的,因而,他们交往起来就可以无所顾及、畅所欲言,把自己获得的信息毫无保留地、创造性地说出来。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重新审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利用学生资源,让课堂变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唤起学生的自我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来尊重和看待,教学会有生生不息的活力。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