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舞动的北京(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课舞动的北京(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五课 舞动的北京教学目标: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教学难点: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
2、情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走
3、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1、学习第一段(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紧张、隆重)(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2、学习第二段(1)出示会徽(投影)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5)出示“国徽”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
4、写结合)3、学习第三段(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2、巩固生字、新词。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新词。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教学重、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教学过程:一、回顾全文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二、巩固词语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2、形近字组词。三、语文综合实践1
5、、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7、学生讨论交流。四、作业: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教学反思:本文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
6、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布置同学们积极搜集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资料、图片;举办了以“我是奥运小主人”为主题的绘画比赛。结合学校开展的“迎奥运促和谐”读书活动,同学们在认真阅读了迎奥运促和谐一书后,积极写读后感参加作文比赛。我把这一课的教学当作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象,将课文内容扩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