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困境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困境与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困境与对策 瓯海区丽岙镇华侨中学 王 力 13515873395【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切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已经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和和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农村薄弱学校的校本教研困难重重,步履维艰,本文将对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找出解决的对策,为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作一些粗浅的探索。【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困境与对策【正 文】:一、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困境(一)、骨干教师的短缺缺乏“领头羊”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严重反差以及城乡教师之间收入待遇的现实使得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的教师,特别
2、是教育部门允许城市学校“打擂台”招聘的情况下农村学校仅有的几位“教坛新秀”、“教学骨干”纷纷入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城乡教育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马太效应”( 即赢家通吃)。由于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学校缺少了教学研究活动的“领头羊”。所以,不要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就是要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出现了危机,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履更为艰难。 (二)、教育经费的短缺有心无力由于教育收费政策的不断规范,特别是“一费制”的推出,在对遏制教育“乱收费”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农村学校客观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比如浙江省政府规定,本学期开始学校就不能再收代办费、社会实践费等,可是上级又没
3、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填充由此造成的资金空缺,而农村学校又不象城市学校可以有择校费捐资费可收,农村教育经费的短缺是相当严重的,校长们天天为教育经费犯愁,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是许多农村中学教师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全部武器。教研经费短缺,教师们“充电”机会少,许多教师把外出学习当成是一种奢望。这种情况下,校长也就只好充当着学校的“管门人”和“维持会长”的角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学校没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气息”,校本教研自然就难进农村学校的“门”。 (三)、资源共享与交流机会的缺乏信息闭塞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在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各方面的机会明显要少,教研部门到校进
4、行现场指导的次数不多,教师出去交流学习的机会更少,许多地方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内容限于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者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低水平的重复。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萝卜炒萝卜,炒出来的还是萝卜。”(四)、教师研究意识的缺失职业倦怠由于收入的原因,目前农村教师的负担普遍较重,教师年龄也存在老化现象(因为多数是民转公教师且将近退休年龄),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教学观念陈旧,习惯于“批量生产”,依赖于“我讲你听,我灌你取,我考你做”的单调乏味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对新的教育理念
5、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去实践; “日出而教,日落而息”地手执教科书,“太平无事”地念叨着“老黄经”,教师们产生了职业倦怠,缺少研究意识,处于“不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境地。校本教研内容若不是发自教师的内心需求,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没有教师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锋,那就必然会缺乏实效,甚至还会演变成教师的一种新的负担。二、解决当前困境的几个对策作为一位工作在农村薄弱学校的初中教师,本人对于目前的这种困境,深感痛心,农村薄弱学校的校本教研之路究竟该如何走呢?穷则思变,变则通,依笔者之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策的倾斜推动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根本举措起点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农村教育在全
6、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设施、师资力量、生均公用经费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对于这种状况,单靠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自身 “艰苦创业精神”是无力改变的。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在在经费、师资、硬件环境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农村与城镇教师待遇相比悬殊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只有对农村教师在环境条件、经济待遇、发展机会等各方面给予倾斜,让农村教师不再感到“不公平”和“ 被遗忘了”城乡教育严重的“马太效应”才会停止,农村骨干教师的流失现象才会得到遏制;也只有如此,农
7、村的教师才会安心于农村教育,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和心思从事校本教研活动;也只有如此,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才会从根本上走出困境。(二)、发挥“鲶鱼效应” 推动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方法以前在运输沙丁鱼的时候,沙丁鱼很容易死掉,后来在鱼群中放几条鲶鱼以后,鱼的死亡率反而降低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哲理:有了生存的压力和危机感,反而能刺激人的生存本能,激发人的发展潜能,促使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使农村学校教学研究“活”起来,改变教师职业倦怠,满足于教育现状的情况,有关政府部门就必须改革现行的人事制度,继续完善城区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支教”以及“ 交流”制度,向农村学校“掺沙子”,放“鲶鱼”
8、到“ 沙丁鱼”群中,使城镇的优质师资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把“一江春水向东流”变为“一江春水向西流”,“逼迫”农村学校的教师向校本教研的方向“逃跑”。习惯成自然,满满地农村教师校本教研必然会从被动转向主动并进而取得应有的成果。当然改变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状况,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当前的状况下,广大农村薄弱学校决不能“等靠要”,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校情的校本教研之路才是现实之举。(三)、选择合适的校本教研形式推动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必然选择农村薄弱学校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我们冷静地反思,农村中学的校本教研,在方式上至少应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切合实际,简单易
9、行。新的校本教研方式既要切合农村薄弱学校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又要在教研流程上让负担还很重、素质还不高的农村薄弱校教师能操作。只有这样,校本教研才能赢得人心,也才有可能持续发展。二是能催逼教师练智养功。由于农村的教师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大都不强,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具备“催逼”功能,并且能让教师在教研中有所收益。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任何教研方式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教研游戏!我认为以下几种教学形式应该是适合农村薄弱学校的。以我校为例,我们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同课异教研讨。选择同一篇课文,由不同的教师自行设计,分别执教,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研讨切磋,取长补短,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优点,
10、以便扬长而为,又能清楚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弊端。2同人同课复教研讨。一个教师选取同一篇课文,进行多次的教学设计、上课、研讨、反思,不断修改和完善,不断精雕细琢,最后,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展示。课后,听课教师还要针对这堂课进行评课,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在如此“磨课”的过程中,执教者就会在课程观念、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艺术等方面逐步地改进提高,从而快速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在反复试教过程中,又能促使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教师,以促进每个教师发展为宗旨,以广大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因而,课例研讨普遍受到我
11、校教师的欢迎,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和文化。3利用本地区的“名师”资源。其实,充分发挥本地区一些有水平、有特色的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未尝不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校本教研。如,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邀请本区名教师、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全程跟踪指导,他们手把手地从备课、教学设计、上课认真辅导。这是被老师们认为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容易接受的校本教研的形式。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校本教研的方式可以明显地促进广大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浓厚了学校的教研氛围。(四)、“在教学研究中体验快乐和幸福” 推动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必要前提校本教研关键是培养教师的研究乐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没
12、有任何强迫。因此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个体,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教师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生活,教学、研究、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当然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必要的,但它们决不是校本教研的全部。而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研究的态度来审视学生、审视课程,研究课堂,使教师尝到研究本身的乐趣,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五)、建立灵活的机制 推
13、动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保障王湛副部长指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造教师问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因此,转变一些教师习惯于过去教研单干、扭转大多数教师依本而教的思维定势,调动所有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学校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以保障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 确保校本教研有效性,关键的因素是老师的全员、深度参与。全员参与可以靠学校制度来保证,但深度参与不是能靠行政管理手段推动的。老师深度参与的前提是
14、能用心参与,怎样让老师在全员参与的前提下做到用心参与?一靠制度确保老师全员参与,二靠机制策略推动教师用心深度参与。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推行瓯海区教育局发布的“个人研修记录册”、“教科研组活动记录册”以及校自制的“教师上课评课能力互评表”、“教师活动考核表”、这些表册的使用,推动教师做活动中的主角,而不是旁观者 ,因为不能旁观,每个教师需发表意见,就必须在参与前去学点东西,去思考些问题。但如果一直靠制度来逼迫老师参与 。老师们参与后没有收获、提高,或者收获提高不大的话,老师不会产生参与的内需和动机,时间一长会形成应付的心理和行为。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就要寻找提高校本教研质量的策略、途径:一是听取教师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二是在活动中领导骨干发挥引领作用,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使教师在活动后有收获、体会;三是领导通过阅读教师 “个人研修记录手册”等帮助教师总结 、提炼 、撰写发表论文,使教师在享受成功的体验中体会校本教研的价值,从而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需求,产生参与的内动力。【参考文献】: 1傅道春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周卫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4 (2) 3杜静 校本培训: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的一种有效途径 J中国教育学刊,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