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8989977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双桥中心小学 宋雪飞 【摘要】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行为,在学习的各个阶段,离不开老师的点拨及各种教学媒体的帮助。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激发探究的信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变“模仿”为“探究”,促进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自我导向、自主提问、自我建构,变“无序”探究为“有序”活动;通过明确责任、集思广益

2、、成果共享,使伙伴学习不流于形式,防止产生伙伴学习中的被动现象。我们认为:一、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四、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创新思维;数学知识生活化;创新思维训练;随着教育装备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其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解、应用的过程;同时不受时间、微观、宏观的限制,直接展示各种事物的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

3、分感知,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在乐学的空间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

4、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现代技术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

5、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运用课件可以把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过程展示出来,在此过程中,可让“小数点”以运动形式,让它在“移动”、“闪烁”、“变色”并发出好听的“音乐”,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让学生直接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建立了一个正确的规则模型,同时多媒体可以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中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情境来导入:烈日炎炎,口渴难忍,猪八戒找来一个大西瓜解渴。悟空说:“咱们四人平

6、分,每人吃四分之一吧。”八戒很贪吃,不高兴的说:“西瓜是我找来的,我应该多吃一点吧,我至少要吃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其余三人听了哈哈大笑。小朋友,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取笑八戒吗?在这个情境中,火红的太阳,干枯的大地,翠绿的西瓜,滑稽的人物表情,幽默的人物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适时提出的问题,自然就能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大大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表现在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等几个方面。作为创新教育核心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学生的信息加工

7、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结果的表达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强有力的交互功能、人机对话功能、提供大量信息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拖一拖、摆一摆、拼一拼、比一比等活动主动发现问题,找出疑点,探究出事物间的联系,为创新架设桥梁。例如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双桥中心小学小学操场长80米,宽50米,为了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30米,宽增加20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首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尝试着算一算。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解法:3020=600(平方米)。这时,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与宽,形成扩大后的长方形

8、,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就能直观地看出扩大的部分并不是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再让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很快用多种方法解答出来。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可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先在电脑上画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若干份,然后通过动画过程把这若干份交替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

9、从而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借助计算机无声但有效地传递了知识,将不易表述学生又难于理解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属性,具有想象性和敏锐性等特点。现代教育媒体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包容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留下创新的余地。它可以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包括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推导过程、问题的发现、规律的揭示过程等,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并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个少先队旗的图形,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学

10、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a、梯形面积梯形面积;b、长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c、正方形面积两个三角形面积;d、正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如:一年级摆一摆,算一算中,可用课件创设这样的情景:鱼妈妈让自己的几个孩子出去找食物吃,出发前她数了数一共有10个孩子,回来时,鱼妈妈问大儿子说

11、:“孩子,看看你的兄弟姐妹们都回来了没有?”大儿子仔细看了一下对妈妈说:“不好了,只有9个,走丢了1个。”这时,鱼妈妈也数了数,说:“不错呀,是10个,一个也没有少。”小朋友,到底是妈妈数错了,还是大儿子数错了呢?你们知道原因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摆一摆、练一练。待会儿等了解知识,你们肯定能知道谁错了?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很浓。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

12、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课件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新课标中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

13、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认识时间教学中,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优化了课堂结构,又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变无声为有声,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教与学得到了有机统一,从而实现数学课教学的最优化。【主要的参考文献】教学新理念新课标科学探究性教学实例现代教育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