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2).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8985181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2).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扬州市甘泉小学 薛长政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后第三题关于看的几个词语。三、诗文对照,理解诗句,走进诗人内心,体会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2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教师准备: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三)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题有送别诗的明信片四、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

2、明月,低头思故乡。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解它们的作者吗?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2)孟浩然,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

3、(3)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李白 孟浩然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1出示词语: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依依惜别按捺不住脍炙人口誉满天下浩浩荡荡永世不绝。2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3词

4、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所理解的词语意思来朗读(准确,有节奏)(四)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1、这一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5课读题25 黄鹤楼送别师:提到送别,总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正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尤其是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今日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了。因此,许多文人墨客在分别之时,往往都情难自已,把满腔离情别绪,都化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课前大家收集了那些送别诗呢?交流。指名说。出示。师:老师也把这些我们比较熟悉的送别诗,列出了几首,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齐读。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别 董 大高

5、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师:读着这样的诗句,你的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感受呢?(依依惜别之情)是啊,这一首首古诗中,包含着诗人们多少的离情别绪啊,我们再来读一读。出示:2、师:今天,就在这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出示图片)就在这繁花似锦的暮春三月,又有一对好朋友即将分别了,他们是谁?(李白 孟浩然)板书。他们是著名的大诗人啊,他们在分别之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3、自由读第二小节,画出写他们动作的词。出示:

6、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4、师:他们在干什么?指名说。谁愿意来做一做这个动作?指名做动作。哦,抬头向上看,就是仰望;站在高处向远处看,就是远眺。做的真好。我还想问一问:你抬头仰望,再看什么呢?你极目远眺,又在望什么呢?我还想再问一问,此时此刻的李白与孟浩然,真的在欣赏蓝天白云、江上景色吗?你从哪看出他们无心欣赏?(一会儿一会儿)哦,烦躁不安的举动,暴露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愿触动藏在心底的惜别之情)他们的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吗?谁来扮演李白,我来问一问他:指名。问:李白啊李白,你的老朋友就要和你分别了,你

7、怎么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就是不说话呀?(不想说再见,怕对方难过)谁是孟浩然的知心人,我也问问他:孟夫子啊,孟大诗人,你就要乘舟远行了,你怎么也不说话呢?是啊,在这相聚的最后时刻,他们谁也不愿提起分别得话题,都把依依惜别之情深藏心底。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然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5、师:不忍别,终须别。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出示:第三小节用心地读一读俩人的对话,既要读懂他们的话意,更要读出其中的情意。交流。出示李白的话,“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

8、,就请您满饮此杯吧!”指名读。你们从李白的话中,读出了什么呢?(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从哪看出来的?(出示:人品、诗篇、六个“您”、兄长、老师等)指名读。如果我们对孟浩然的生平有更多的了解的话,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出示:孟浩然的介绍孟浩然早年有济世之志,但一生未曾做官。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他是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许多诗歌传世。再次齐读。李白的话中还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惜别之情)指名读。好,刚才大家不但读懂了李白的话,还读出了话中的浓浓情意。孟浩然听了这些话,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王勃

9、说的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指名读。从中你们又读出了什么呢?(对李白的安慰)“永世不绝”是说指名说。(他们的友谊永不改变)是啊,不管是相聚,还是别离,他们之间的友谊,就像这长江之水永世不绝!多么感人的话别场面,多么真挚的朋友之情,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永不褪色的友谊!分角色读。6、师:把酒话别,想说的太多,然而老朋友终究是要走了出示:第四小节,齐读。此时此刻,杨柳含情,沙鸥有意,他们仿佛也不忍见这对朋友的分别,豪迈洒脱的李白,也不免黯然了出示:友人登上了船,你看到李白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了,你看到李白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

10、尽头了,你看到李白友人早已远去,李白还不愿离开,难道他还有什么话想对远行的朋友说吗?他会说什么话?拿出你们的笔,写一写。(写在准备好的明信片上)(早些回来,路上保重,一路顺风)交流:(如时间允许,可多交流一些。)万千思绪,满腔离情,李白再也按捺不住,一首千古名作一咏而出:出示,齐读。此时此刻,这一首诗歌正是李白内心澎湃真情的自然流露,我们再读一遍,读出李白的心声齐读。千年之后,当我们看到这飞檐凌空的黄鹤楼时,我们一定会想起这首千古绝唱齐读。7、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文人墨客都在传唱着一首首友谊之歌出示: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岑参说:山回路

11、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徐志摩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李叔同说: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自己读一读。指名读。7、总结全文。8、作业。创作一首友谊之诗(或一两句话),送给自己的好朋友。附1板书: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饯别李白 (友谊) 孟浩然永世不绝附2教后反思:黄鹤楼送别教后反思 扬州市甘泉小学 薛长政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文包诗”形式的课文,我们已不是第一次学到,之前就学过有关苏轼创作水调歌头词作过程的课文,因此,学生对这一形

12、式,并不陌生。备课时,我把感受诗人间那种依依惜别之情,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希望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的送别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诗歌打动人心的力量。实际教学时,我把本文的教学任务,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时,我采用交流的形式,带着学生了解了课文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李白、孟浩然的生平的。之后,疏通了字词,并又领着学生结合本课的内容,重温了“文包诗”课文的特点,把诗句与文中相对应的语句找了出来。第二课时,是我准备的重点。课一开始,我就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营造出送别的氛围,接着交流收集的送别诗。这本应是很简单的环节,但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冷场,有些学生明明收集了,却不敢讲,

13、还有部分学生就是没有收集。我觉得造成这种结果,是我对这一环节过于忽视了。课前我没有充分强调准备的重要性,交流时,我又没有把要求说清,以致有些学生还以为要把准备的诗背诵出来,所以不敢举手。在分析第二小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由学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而我和他们对话(围绕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把惜别之情藏在心底展开),这时学生也表现的不够积极,指名说的两名学生,说得也不够深入。我觉得,这一部分也是我处理的不够细致。不应该把第二小节全部出示出来,只出示两个“一会儿”的句子就行了,这样学生在会回答时,就不会始终局限“藏”着惜别之情这一点。学生的思维会更为宽泛,可说的话也会更多。课的结束部分,由于前面时间被耽误了一些,而收束的比较急躁,如能让学生先读一下,再有感情的读一读那些送别的诗句,效果会更好。总之,这堂课我感觉在设计上还是成功的,但也有个别环节在实施时,由于考虑不全面,而没有达到设计的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