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5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5篇_1.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电脑出示饼干盒、木箱)这两个物体大家认识吗?它们分别是什么体?生1:饼干盒是长方体。生2:木箱是正方体。师: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生2: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生3: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生4:正方形的6个面的面积相等。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这两个物体你还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它们的12条棱共有多长?生2:我想知道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师: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我们今天先来研究长方体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好吗?(板书课题)(二)探究1、表面积的意义师:那什么叫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拿出饼干盒、木箱)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生1:(边摸边说)长方体6个面的和是它的表面积。生2:(边摸边说)正方体6个面的和是它的表面积。师:(电脑演示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过程)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师:现在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她们的表面积。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物体,你能举例说说它们的表面积吗?生1:课本是长方体,它6个面的面积和是它的表面积。(边说边摸)生2:橡皮的6个面的面积和是它的表面积。(边说边摸)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个物体(出示
3、无盖杯子和香皂盒),这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在哪里?谁愿意上来摸一摸。(指名学生上来边摸边说)师:象这些物体几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它们的表面积。2、表面积的计算(1)一般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物体的表面积,(拿出1号长方体木块)请同学们猜猜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会和它的什么有关?生1:可能和长方体的棱长有关。生2:可能和它的长、宽、高有关。师:那请大家再猜猜它的表面积大概会是多少?生1:74平方厘米。生2:90平方厘米。生3:120平方厘米。师: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到底会是多少呢?你们敢自己去探究它的表面积吗?生:敢。师:真勇敢,那请同学们拿出1号物体独立思考一下,求它的表面积
4、需要测量它的哪几条棱,怎样计算3的表面积,好吗?然后再开始研究,研究时做好记录,完成表格,如果自己研究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数据记录计算方法长方体长:宽:高:(自主探究)师:接下来我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交流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说说自己的方法,交流结束后各小组准备派两个代表汇报。(生在小组里交流)师:各小组准备汇报你们组里的方法,汇报时先说说记录下来的数据,再说说你们是怎样求得它的表面积?生1:我们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再算左侧面的面积46,再算前面面的面积104,因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把3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再把它们的和乘以2,106+46+104(方法一)生2:我
5、是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因为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上下面的面积和是1062,再算前面的面积104,因为后面的面积和它也相等,所以前后面的面积和是1042,然后算左侧面的面积64,右侧面的面积和它相等,它们的和是642,最后把他们加起来是1062+1042+642。(方法二)生3:10(4+6)2+462(方法三)。师:你是怎样想的?生3:因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是1042,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是1062,两部分合起来是1042+1062,我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把它改写成10(4+6)2,再加两个侧面的面积10(4+6)2+462。师:你真聪明!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刚才的猜测,我们猜得准吗?生:不准。师:
6、不过同学们还是很能干,研究出了这么多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的方法,那么,在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生1:我比较喜欢第一种方法。生2:我喜欢第三种。(2)特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两个物体的表面积,每个桌上还有两个物体,2号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也是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请你们求出他们的表面积。生独立计算后交流师:我们先来看2号物体,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1:852+852+552。生2:(85+85+55)2。生3:854+552。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3:因为这个长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是正方形,所以中间4个面就相等,先算
7、出一个面的面积85,把它乘以4就可以了,再加上两个侧面的面积552,就是854+552。师:这三种方法,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生:第三种。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正方体,你是怎样求它的表面积的?生1:556,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可以先算一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生2:552+552+552。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生:第一种。师:看来特殊情况下,我们还要灵活处理,可能回有更好的方法。1、鼓励大胆猜想,诱发探究意识关于猜想,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
8、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正确与否,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饼干盒、木箱),要学生说说“对于这两个物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使他们自发地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猜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它的表面积大概会是多少?”学生凭借自己直觉和自己的数学实际,提出各种看法,虽然有些“猜想”是错误的,但创新的智慧火花瞬间被点燃,同时一种种不同的猜想又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愿望和进行验证的需要。2、搭建探究舞台,挖掘思维潜力在上面的教学中,在学生独立探
9、究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思考“求长方体表面积需要测量哪几条棱?”“怎样计算他的表面积?”这两个问题,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这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在测量棱长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只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计算,而有的学生其实也测量长、宽、高,但他们需要测量6次,也有的学生测量12次。在探索其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是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因为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所以只用再乘以2,也就是1062+1042+642,有的是(106+104+64)2,还有两位学生解决的方法更是出乎意料。在这过程中,我
10、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活动是自主的,是鲜活生动的,是富有个性和创造的,学生的创造潜力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不仅智慧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3、提供交流机会,实现合作互动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学习内容开放,学习活动自主。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中会有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知识和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立体图形展开的平面基础上,过渡到初步的立体图形上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11、体现“立体平面立体”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并通过展形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活动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锤炼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就从这一思路出发预设、生成教学过程。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新课一个好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要提供丰实的现实背景”任何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现实的生活
12、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生活数学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做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为捐款箱包装外表,让学生明确学习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积极实践操作,以动激思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打算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以长方体,展示出6个面。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各个面积之各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以及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
13、的计算方法。设计是如此,但在教学中因为担心把学生一放开就收不拢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就临时改变了教学方法,由教师统一指引下进行学习,使“以动激思”变成了“以师为主”。三、以练带学,自主学习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不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练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在算式说意义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
14、节课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学生已经对长方体特征及其展开图有了较深的了解基础上,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适时点拨。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难点是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出每个面的边长(长和宽)。上课的时候直接揭题并板书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学生完成书第8页的第一题,通过这题,学生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各边之间的关系,为计算各个面的面积作了准备。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但不能上升到公式化的高度。这时,通过例4的学习后,学生
15、根据前面的知识,就归纳出长方体的表面的计算,可以用长方体的长、宽、高来表示出来。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做改正:如对长方体表面的概念这一环节的教学,在讲完这个概念后,应该让学生拿出他们的长方体纸盒来摸摸以加深理解和印象,有在归纳出长方体表面的公式后,应该回到一开始的图上,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部分求什么,以达到加深学生理解的目的,这些都是在以后备课和上课中要注意和更细致一些的地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
16、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加强动手操作,按照创设情境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掌握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教学方案。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1、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节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从实际出发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出表面积概念当直觉无法判断时需要计算表面积学生尝试求表面积总结求表面积的方法、条件和规律学生独立解决正方体表面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
17、设计,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回忆联想,使教材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和谐的统一,真正做到“凡学生能想的,应该认学生自己去想”,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真知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整堂课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合作讨论交流,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2、注重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念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求长方体表面积必须具备长方体每个面是由哪两条棱相乘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精心设计各种投影片(立体图),在投影片上用不同的颜色有规律地衬托出不同面的位
18、置以及面与棱的关系,从而较好地化抽象为具体,克服了学生空间想象中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立体图,将纸盒展开再还原整合,动手触摸长方体的面与棱等,也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独立探索长方体表面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学方法、途径是各种各样的,教师自己要摒弃唯上、唯师、唯本的传统理念,不迷信静态的教材和传统的经验,将已完成的数学当成未完成的数学来教,使教师自身思维放开,富于创新。其次,不要以自身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而应蹲下身子,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数学,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对于学生异想天开的答案,不要过早作出简单的判断,更不能嘲笑、讥讽学生,而应耐心
19、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学生刚刚萌发的创新意识。再次,教学不应围着自己的教转,应多为学生的学服务。应积极倡导延迟评价,多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尤其是当学生的答案离奇古怪时,教师不应急于主观猜测、简单评价,草率收场,而应真诚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而出。这时你会惊叹,学生的创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而课堂也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精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5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
20、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21、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一条线来安排教学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在预设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只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还可以把侧面的四个面展开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的巧妙方法却没有考虑到。实际生成时,学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能找出其他的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实践表明,
22、只有深入研究、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才能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才可能出现意外的惊喜和美丽的风景。以后教学中我将在课前加大研讨、分析力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6设计思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初步的立体图形上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体现“立体平面立体”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并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沟通,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
23、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主要特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锤炼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浸润情感态度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表面积”一课,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预设、生成教学过程的。1、从生活实际引入新课创设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源于生活的、有趣的、有用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要提供丰实的现实背景”任何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现实的生活数
24、学走进学生视野,使生活数学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做数学的乐趣。设计时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按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展开新课知识的形成发展是有层次的,且与旧知识紧密相连。新课展开必须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新课的组织展开以有利于教材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同化,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为目的。3、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显现知识结构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借助于实物投影、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
25、拼拆、抽拉、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协同互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案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理解表面积的意义。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正方体纸盒)猜一猜,这两个纸盒那个用的纸板多? 生:我觉得这个长方体用的纸板多。因为它比这个正方体长。生:我觉得这个正方体用的纸板多。因为它比这个长方体高。生:我觉得这两个纸盒用的纸板同样多。因为这个长方体比这个正方体长,而这个正方体又比这个长方体高。中和一下就同样多了。师:如果只靠我们这样空口无凭地去猜,能否得出
26、正确结果?生:不能。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我们应该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师:你的想法真不错。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他的表面积。摸一摸、说说长方体的表面积都包括哪儿?生:边指边说,包括上下、左右和前后六个面。二、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8个长方形,要求:从给出的8个长方形中选出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同时思考:(出示)长方体的6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每个面的两条边分别与相邻两个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并把讨论结果写在之上。生:小组活动。生:反馈交流第一种方法:我们先求
27、出每个面的面积,再把这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能算楚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了。第二种方法:我们先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剪开,把相对的面摆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再用长宽2+高宽2+长高2,就能算楚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了。师:你们的想法很好,还有其它想法吗?生: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把第二种方法写成(长宽+高宽+长高)2,也就是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上面、左面、前面和下面、右面、后面。师:你能够运用过去所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很会学习。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生: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这种方法最简便。师:我们今天学的这种类型的题当然用第三种方法比较简便,但在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实际情况,
28、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三、精心设计练习,逐步优化求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纸盒的表面积。(单位:厘米)2、选择求上、下地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表面积的最优方法。(53+53+33)2534+53323、选择求长、宽、高相同的长方体表面积的最优方法。336(33+33+33)2四、联系实际,灵活应用,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1、讲下列物体的表面积所包括的面进行分类。(1)无盖的长方体木箱(2)正方体纸盒(3)在一个长方体游泳池四壁和底面抹水泥(4)长方体包装箱(5)手提袋(6)灯管的包装盒(7)字典的封皮(8)火柴盒,2、一间教室,长8米,宽5米,高4.5米,
29、要粉刷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面积20平方米,粉刷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加强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按照创设情境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掌握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教学方案。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一、创设情境,以“争”激
30、思新课伊始,创设让学生“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哪个用的纸板较多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儿?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实践操作,以“动” 激思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
31、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长方体的特征为依据,从给出的8个长方形中选取相应的面拼成长方体,同时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六个面之间的关系?(相对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面的两条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面边长之间的关系?(每个面的两条边一定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面的一条边相等。)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里鼓励学生有不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三、巧编习题,以“练”促思。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
32、,不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综合练习,(图略,选择求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优方法。336 (33+33+33)2 334+332)。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说算式意义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设计,改变了以往将正方体的表面积独立用一单位时间教学的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四、联系实际,以“用”促思。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3、,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先出示了以下几种情况,(1)无盖的长方体木箱(2)正方体纸盒(3)在一个长方体游泳池四壁和底面抹水泥(4)长方体包装箱(5)手提袋(6)灯管的包装盒(7)字典的封皮(8)火柴盒,让学生从各种物体的表面积所包括的面进行分类。从中使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在求表面积是不可以千篇一律,死套公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我又及时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做哪些事与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部分面积有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再有,与实际生活联系,学生
34、乐学、愿学。本节课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优生在课堂上仍是主角,学困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思维跟不上,大部分时间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从课堂练习可以看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堂如果让他们充分动手操作与表达,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仍是我今后的重要研究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加强动手操作,按照创设情境实践操作自主探
35、究掌握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教学方案。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一、创设情境,以“争”激思新课伊始,创设让学生“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哪个用的纸板较多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
36、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实践操作,以“动” 激思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长方体的特征为依据,从给出的12个面中选取相应的面拼成长方体,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测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三、巧编习题,以“练”促思。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不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综
37、合练习,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算式说意义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优生在课堂上仍是主角,学困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思维跟不上,大部分时间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从课堂练习可以看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堂如果让他们充分动手操作与表达,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不知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8上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这节课后,我的心情并不轻松,有遗憾
38、也有欣慰,遗憾的是在引导新课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用受去摸长方体的六个面,由于教师叙述不周,把“表面”说成“面”,再加上学生操作不熟练,造成学生在汇报时,有说摸到棱的、顶点的、长、宽、高的,就是不重点受六个面的,等教师再引导学生按顺序摸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并标出来,再展开观察长方体展开平面图,进一步了解长方体的6个面及相对的两个的面积相等,从而引出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本节课上完后,我不断思考,问题出在哪儿,最终还是觉得有以下几点不妥:首先教师在设计上有问题,在此环节中不设计让学生去摸长方体的每个面,因为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中,学生已经通过摸知道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39、,在此处再去摸一方面与整个环节衔接不当;另一方面降低学生的认知水平,浪费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最佳时间,造成这一环节每一步比较生硬,学生纯粹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走得很不协调。另一方面是展开教师或学生无法用实物展示的东西。而本节课长方体、正方体,学生手中都有,根本没必要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出现上述问题使我发现,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前提,了解他们的认知需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困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各个环节时间,加大课堂密度,增加课堂练习量,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还要注意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不能盲目地套别人的设计,最终使学生和教师陷入不和
40、谐,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9考虑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认识是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结合学生家作中集中出现的问题,我把练习二第1、2两题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要求学生搞清楚长方体各个面的长、宽和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渗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六个面可以根据面积的大小分成三组,每组两个面面积相等;也可以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分成两组,把面积不相等的前面、左面和上面作为一组,后面、右面和下面作为另一组。课堂上我把练习二第1题作重点交流,指名学生上来指出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时到底是看哪两条棱的长度。然后抛出例题解答“做
41、纸盒要用多少硬纸板”,引出表面积计算的需求,再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所列的算式深入解读,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最大的遗憾来自于填表题,有一部分学生脱离了图形就不会思考了,但还有更多的学生在计算上存在很多问题,虽说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是有些繁琐,但既然方法懂了,只要细致一点,计算结果的错误完全可以大大减少。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0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运用操作实验法、引探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操作实验、观察、猜想、发现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统一公式,让学
42、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全过程,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一、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二、运用找到的规律,进行实际操作。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他们是由认识平面图形上升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比较模糊,我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我结合实际的教具,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强化记忆,如粉笔盒的体积是多少?怎样求它的体积?要求它的体积必须有哪些条件?(可以请几个学生到讲台上实际量出
43、粉笔盒的长宽高,并把这些条件板书在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进行计算粉笔盒的体积),当学生准确算出粉笔盒的体积后,教师话峰一转,你们知道自己的数学课本的体积有多少吗?你能求出数学课本的体积吗?要求出数学课本的体积是多少?必须有哪些条件?你能找出这些条件吗?下面请同学们求出自己数学课本的体积是多少?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通过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1上完本课以后总结出本课的下列特点:1、教学层次清晰。不论是复习,还是练习,都由易到难,逐步递进。而练习的设计也
44、是注意坡度,层层深入。2、 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同时,能提前渗透表面积的变化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孕伏。3、练习设计特色鲜明。例如,在计算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通风管的侧面积时,不满足于先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再计算四个长方形的面积,以求出长方体通风管侧面积的方法,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把长方体展开成长方形,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求出通风管的侧面积。加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课存在的问题是练习设计的综合性不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练习课,可以综合考虑底面积、侧面积与表面积的联系,设计练习题应融汇旧知与新知,形成知识体系。也需要通过改变题目中长、宽
45、、高的单位名称,以提醒学生认真审题,先统一单位名称,再列式计算。 总之,一道题目的设计要同时兼顾多个知识点,使每道题目的效益发挥到最大程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2“综合与实践”是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个新领域,它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体,以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能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价值的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入到生活实践之中,处处碰到数学的存在,处处遇到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比起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来,这种感受更实在,更真切,更深刻,因此也更具
46、有现实意义。比如学习了本课之后,学生就可以计算灯箱上张贴的海报的面积、超市里的大立柱需要多大的彩纸才能张贴完整,那么在准备海报和彩纸时就可以先计算,再准备。让学生真切的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到数学,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虽然也可以实现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我们总是那么不能放手,总是那么不由自主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了活动的主体,必须自主地去探索,去实践,去交流,教师不得不放手,否则,就不成其为综合实践活动了。本节课中,从学习内容的收集学习内容的分类探究每一类的计算方法规律的总结,无不是学生们自己实践、探索、交流的结果。整节课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和引领的作用。第三注重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具备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比起课堂上、作业中、试卷里的纸上谈兵似的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