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学考试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育学考试真题及答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2023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一乐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我国的私学开始于 A.殷商 B.春秋战国 C.汉朝 D.宋朝( )3.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重要体现在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4.教育产生于 A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 B人类特有的生产活动 C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D意识( )5.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_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体因素( )6.我们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重
2、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起决定作用 D.有自身的规律( )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我国要有环节地实行 A普及义务教育 B九年义务教育 C六年制义务教育 D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8.“以尽也许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 A布鲁纳课程结构论的思想 B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核心 C赞可夫教学论的观点 D赫尔巴特教学论的思想( )9.在教学任务中处在基础地位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10.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政治课和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和校外活
3、动 C.班团队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1.当学生道德观念不断得到加强,并相应地产生道德体验时,就会变为 A.道德结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信念( )12.学生道德结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结合,就成了 A.道德品质 B.道德情操 C.道德信念 D.道德行为( )13.“要尽量多地规定一个人,也要尽也许地尊重一个人。”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4.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_,孟子就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A.楷模 B.修养 C.陶冶 D.实
4、际锻炼( )15.运用校园文化去影响学生,这种方法属于 A楷模 B修养 C陶冶 D参观( )16.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培养和组织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规定二、名词解释1.教育(狭义) 2.(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3.教育目的4.活动课程5.综合实践活动6.研究性学习三、判断题(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个体的活动是其得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4.在我国,基础教育属于义务教育。( )5.中小学生素质的重要部分是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6.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涉及初
5、等教育,中档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部分。( )7.在中小学分快慢班的做法符合分组教学的精神。( )8.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是我国当前实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9.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毕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10.教学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上课。四、简答题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2.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3.教学过程通常涉及哪几个阶段?五、案例分析题1.请你从下列材料中寻找三处情节或语句,结合教育学知识加以分析或批判。爱迪生8岁上学,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干,反而经常使老师深感不快。一次,爱迪生对学校的新教具很好奇,他把教具全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妈妈。老师对他妈
6、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测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同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坚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上数学课时,恩格尔老师在讲解算术题,爱迪生忽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他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大为恼怒,他厉声谴责道:“爱迪生,你故意捣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爱迪生回家以后告诉母亲:“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
7、我。”母亲听了儿子的叙述很气愤,她找到学校批评老师:“恩格尔先生,你作为一个教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这位老师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头脑。由于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他的脑子坏了。”恩格尔告诉爱迪生的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乐意教这样的学生。”结果,爱迪生只上三个月的学就离开了这所学校。爱迪生的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深知自己儿子的个性,不逼着孩子勉强上学,便挑起了“家庭教师”的重担。母亲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给他
8、讲历史、文学、科学,与他讨论物理、化学问题。在母亲的辛勤哺育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2.下列材料中,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哪些德育规定?请具体分析。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由于你准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由于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当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
9、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由于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当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由于你对的地结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六、论述题:试论教师良好素养的内容,并列举一个案例来分析其中一种素养。华中师范大学2023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一、单项选择
10、题(每题1分,共16分)1.B 2.B 3.C 4.B 5.B 6.D 7.B 8.C9.C 10.A 11.C 12.C 13.B 14.D 15.C 16.A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教育(狭义)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将其培养成为既适应社会需要,又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是围绕在人周边的,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
11、想或者规定。4.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而组织的课程。5.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爱好,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拟定研究专题,积极地获取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2. 3. 4. 5. 6. 7. 8. 9. 10.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1)是拟定学生发展水平的标准;(2)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3)是思考教育学具体内
12、容的依据。【观点共5分,简明解释共3分】2.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知,即道德结识,其概念,道德结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基础阶段。老师可以告诉、说服、讨论提高学生的道德结识。 2.情,即道德情感,其概念,起着动力作用,教师通过激发、体验、熏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3.意,即道德意志,其概念,是一种克服内外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教师通过特殊事件、委托重任、长期训练等方式来培养。4.行,是衡量品德形成的标志,通过言行一致,遵守规范、积极实践、楷模示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观点共5分,简明解释共3分】3.教学过程通常涉及哪几个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
13、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观点共5分,简明解释共3分】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请你从下列材料中寻找三处情节或语句,结合教育学知识加以分析或批判。爱迪生8岁上学,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干,反而经常使老师深感不快。一次,爱迪生对学校的新教具很好奇,他把教具全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妈妈【这是儿童本性和爱好的正常表现,应当具体分析和疏导】。老师对他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测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同
14、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坚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上数学课时,恩格尔老师在讲解算术题,爱迪生忽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他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这是爱迪生好动脑筋,敢于提问的突出表现】老师大为恼怒,他厉声谴责道:“爱迪生,你故意捣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老师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现代教育理念,不尊重儿童,判断武断,莽撞从事】 爱迪生回家以后告诉母亲:“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母亲听了儿子的叙述很气愤,她找到学校批评老师:
15、“恩格尔先生,你作为一个教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教学怎么能不管学生的心理呢?这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这位老师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头脑。由于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他的脑子坏了。”恩格尔告诉爱迪生的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乐意教这样的学生。”结果,爱迪生只上三个月的学就离开了这所学校。【老师不尊重家长,没有与家长谐调好关系】爱迪生的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深知自己儿子的个性,不逼着孩子勉强上学,便挑起了“家
16、庭教师”的重担。母亲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给他讲历史、文学、科学,与他讨论物理、化学问题。在母亲的辛勤哺育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爱迪生的母亲非常信赖和赏识自己的孩子,懂得激发孩子的爱好和求知欲、尊重孩子、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除了这几处以外,学生找到的其他地方,只要合理就行。答对三个观点即给满分6分,具体分析共4分】2.(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2)因材施教;(3)疏导原则;(4)尊重与严格规定学生;(5)说服方法;(6)奖励方法。【答对三个观点即给满分6分,具体分析共4分】六、论述题:(12分)(1)良好的职业道德;(2)现代人的素质;(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干;
17、(4)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华中师范大学2023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 )1.汇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中庸 D.论语( )2.182023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作者是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3.提出著名的“从做中学”观点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4.苏联在1939年出版了以_为主编的教育学,这本教育学对苏联和我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赞可夫 D巴班斯基( )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_对
18、人发展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体因素( )6.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_制定了教育目的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的分为认知目的、情感目的和动作技能目的三大类。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泰勒 D博比特( )7.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积极能动性( )8.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9._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通称“六三三制”。 A.1903 B.1904 C.1922 D.1928( )10.“以尽也许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 A布鲁纳课程结构论的思想 B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核心 C赞
19、可夫教学论的观点 D赫尔巴特教学论的思想( )11.在教学任务中处在基础地位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1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3.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 A.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斗争 B.教师的正面教育 C.生活中的交往 D.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 )14.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 A社会活动能力 B自我教育能力 C道德结识 D道德意志( )15.“要尽量多地规定一个人,也要尽也许地尊重一个人。”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A凯洛夫
20、B马卡连柯 C苏霍姆林斯基D赞可夫( )16.“师者,人之楷模”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 B.发明性 C.复杂性 D.永恒性二、名词解释:1.遗传素质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学校教育制度4.个人本位论5.课程6.研究性学习三、判断题()1.教育的性质、目的和某些教育内容,直接被生产力所决定。( )2.教育和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同步性,又具有不平衡性。( )3.遗传素质、环境都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只有教育才干决定人的发展。( )4.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5.中小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 )6.教育目的即是培养目的。(
21、)7.引起求知欲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8.讲授教学实质上是灌输式教学。( )9.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10.德育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四、简答题1.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规定有哪些?2.贯彻疏导德育原则的基本规定有哪些?3.教师的良好素养涉及哪些?五、案例分析题1.请你从教学的视角对下列案例加以分析。 北京某校,上课铃声响后,所有的走廊都静悄悄。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在其中一个很好的班里,学生们已坐得整整齐齐。今天,英美教育专家要来这个班听课。他们来了,他们听到皮鞋在教学楼宽敞的长廊里发出清楚的回响陪同前来的尚有中方教育部门的
22、领导。大家坐定,授课的老师走进来了。同学们起立后坐下,老师侧立于黑板前。他的目光没有去巡视全班同学,而是望向窗外。老师的头上已有不少白发,黑板衬出他侧立的剪影这时刻,你发现,当学生连窃窃私语都没有时,教室里也并非完全安静。你还能听到翻动书包的声音,一支笔从谁的手上放到桌面老师仍然侧立,望着窗外,仿佛在酝酿什么。就这半晌,你听到,静了,更静了,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世界静到连听课的外国专家也仿佛不存在了。这时,老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现在开始上课。”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老师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板书非常美丽,极有条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并且答得相称有水平。老师间或
23、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那字大小不一。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个框架图。整堂课,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学生也不必上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不乏精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最后老师说:“今天要讲的都讲完了,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下课的铃声响了,整堂课无懈可击。这是一位特级教师,他露出了笑容,同学们都不久乐。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不久乐。外国专家听了却说不出话来。“或许他们也很惊叹?等到了会议室
24、再听他们的意见吧!”中方人员想。到了会议室,我们虚心地请外国同行提意见。外国同行说话了,他们说:“不理解。”我们问:“为什么?”他们说:“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六、论述题请你联系教育实际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的(“六个改变”)。华中师范大学2023 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1.D2.B3.D4.B5.B6.A 7.D8.A 9.C 10.C 11.C 12.B 13.A 14.B 15.B 16.A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它是
25、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教育能动作用。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要充足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的发展是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准。5.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爱好,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拟定研究专题,积极地获取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
26、动。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2. 3. 4. 5. 6. 7. 8. 9. 10.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规定有哪些?(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观点共6分,简明解释共2分】2.贯彻疏导德育原则的基本规定有哪些?(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观点共6分,简明解释共2分】3.教师的良好素养涉及哪些?(1)良好的职业道德;(2)现代人的素质;(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干;
27、(4)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优点:1.教师备课充足、教态从容、语言精炼、板书规范;2.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3.教师注意提问,教学具有双边性;4.“双基”目的基本到达。这是一次规范完整的传统教学。缺陷:1.教学目的停留在知识层面,忽视学生的能力、个性和情感的发展;2.教学缺少启发性,没有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充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4.教师的教学水平停留在记忆和简朴理解的层次;5.教学缺少生成性,预设的成分浓,基本是教案的机械展开,没有生命活力。2 .优点:1.基丁老师通过遛腿活动引导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
28、2.他充满激情、语言风趣,仪表堂堂,自信大方;3.他循循善诱,说理充足,教育艺术高超;4.尊重学生,爱惜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局限性:1.基丁老师所主张的“让学生学会自由思考”教育目的观过于激进,在应试色彩浓厚的高中教育阶段难以实行;2.改动课程对教师素质规定高,还存在风险。六、论述题:(12分)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对的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少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立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立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
29、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解决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善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2023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
30、末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论语 B、学记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抱负国( )2. 1776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开始专家教育学的学者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3. 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4、“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斯宾塞( )9.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5、“实验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 B、斯宾
31、塞 C、卢梭 D、杜威( )6、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 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论语( )7、提出学科结构理论和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C、赞可夫 D、巴班斯基( )8、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社会生活起源说( )9、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0、主张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各种官能,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无足轻重的教育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学论( )11、学校教育和生产
32、劳动相脱离是那种教育形态的重要特性 A、原始教育 B、古代学校教育 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D、现代教育( )12、教师的教育机智充足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 B、连续性 C、广延性 D、发明性( )13.、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 B、劳动C、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1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 C、课后辅导 D、考试( )15、_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A、1999 B、2023 C、2023 D、2023( )16、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善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
33、式是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二、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学校教育制度3、综合实践活动4、德育5、讲授法6、教学三、判断题( )1、遗传素质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也许性。( )2、教育先行现象说明现代教育的发展可以超越生产力的承受限度。( )3、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具有绝对的独立性。( )4、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 )5、抓教学就是抓智育。( )6、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是: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7、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 )8、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34、( )9、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并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10、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干实现。四、简答题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有哪些?3、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4. 现代教师的素质涉及哪些内容?五、案例分析题1. 请你仔细阅读案例,谈谈文中教师的作法符合什么德育原则,并说明理由。 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盒栩栩如生的蝴蝶标本:左边的这只两翼合拢停在一根枯枝上,酷似一片枯叶;右边的那只双翅展开,七彩斑斓。想不到这竟是一种蝴蝶叫“枯叶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送给我的,其中还包含着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呢! 几年前我带的班上有一个学生
35、,不仅成绩拉全班的后腿,还经常若“乱子”,在我眼里简直一无是处。一次,生物老师吸取他为爱好小组成员,来征求我的意见,鉴于他的表现我没有批准。这个学生就来求我,我提出“约法三章”,想借此契机促他转变。他后来的确好了一阵子,但没过多久又故态复萌。一个星期天,生物老师要带他们到天童森林公园捕蝴蝶制作标本,他兴致勃勃地准备着,竟在语文课上做起了捕蝶网来。下课后我把他叫来,拿出他的保证书,宣布取消他这次活动的资格。他伤心得流下泪来,却不愿认错,倔强地一拧头走了。 不久,学校举办“第二课堂”成果展览,我们班的蝴蝶标本深得好评,还得了奖。特别是那些用废弃的泡沫塑料和边角即时贴彩纸做成的标本盒,简直是化腐朽为
36、神奇,与五彩缤纷的蝴蝶相得益彰。我问是谁做的,没想到竟是出自那个我看作“不可教也”的孺子!同学们告诉我,那天他没能去捕蝶,感到对不起大家,于是在家里做了十多个标本盒拿到组里,跟大家一起精心设计制成了这些美丽的标本。后来我在班会上,称赞他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特别表扬他心灵手巧,敢于创新,值得大家学习。说来也奇怪,从此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专心了,作业认真了,纪律也能遵守了,进步不久。他还参与了发明爱好小组,有几项创意很独特,指导老师认为,通过进一步完善,尚有希望申报专利呢。后来,他要随父母转到外地上学了。临行前,他特意送给我这个“枯叶蝶”标本,还在盒子上写了一行字:“感谢老师终于发现我并不
37、是一片枯叶,当我展开双翅时也会发出光彩老师,我会飞的!”我接过这份不同寻常的礼物,思想如潮,久久不能安静 2、请你仔细阅读材料,谈谈你读后的教育启示。结论不限,但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某地教育局辖下有个“特殊教育中心”,每个学期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这里门庭若市,好不热闹。往这跑的目的,概括起来说,就是“争取弱智”。本来,这个教育局下辖有近60所中心小学,为了监控各校的教学质量,教育局规定每个学期都要组织统考或抽考,并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工作实绩的依据之一。教育局在发文献时明确规定,为了公平起见,除了弱智生外,所有在册的学生都必须参与统考;弱智生假如参与考试,其成绩也不必记录在内。为了提高平均成
38、绩,于是许多学校动起了歪脑筋,就是尽最大也许把成绩差的那几个学生归到弱智生里去。由于鉴定是否弱智的权力在“特教中心”,又由于鉴定弱智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使得个别特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异常吃香。某中心学校由于校长会交际,每个年级都争取到了一定数量的弱智生,这让一些学校和羡慕。然而,当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一下子成了弱智,每一个家长的心头都在滴血;而当孩子得知自己是弱智时,他们放弃了努力。六、论述题: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A卷答案一、A C B C A A B B C A B D C B D C二、1、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者规定。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
39、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涉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4、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经济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结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5、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
40、方法。6、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三、对错错对错错错对对对四、1、(1)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 要全面发展(3) 要有独立个性2、(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3、(1)、提倡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提倡建构的学习;(5)、形成对的的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4、(1)、良好的职业道德(2)、现代人的素质(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干(4)、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五、1、长善救失原则和疏导原则。联系示例进行分析论述。2、观点不限,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六、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干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注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及学生的适应性。能力。华中师范大学2023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 )1. 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育著作是A学记B大教学论C论演说家的培养D普通教育学( )2.爱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