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58552129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生命的基本特性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映的能力或特性。刺激是指机体所处环垄因素的变化刺激条件涉及强度、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问变化率三个要素反映是指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兴奋和克制阈强度(阈值)是指在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引起组织发生反映的最小刺激强度。等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上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下刺激4.体液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

2、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最重要的是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三种调节各具特点:神经调节迅速、精确而短暂;体液调节作用缓慢、面积广泛、时间持久;自身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回馈是由受控部分的回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的作用,有正、负反馈两种。 正回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毕。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

3、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重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积极转运、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克制性;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道.积极转运是物质逆电一化学梯度进行的转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涉及原发性积极转运和发性积极转运。最重要的为钠一钾泵转运。 出胞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变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入胞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借

4、助于细胞形式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肥的过程,分别称为吞噬和吞饮.吞饮也可以分为液相入胞和受体介导入胞两种形式。 2.生物电现象是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伴有的电活动。单个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称为细胞的跨膜电位,涉及静息电位、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生物电产生必须具有两个条件: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同,构成生物电产生的基础。胞膜在不同状态下时离于的通透性不同.成为生物电产生的关健。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它是细胞安静的标志、它的形成是由于K+的外流。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受到有效刺激时,在膜两侧产生的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

5、Na+内流与K+的外流及Na+K+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阈电位是使膜上Na+通道忽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长.其过程涉及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重要环节如下图 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三联体是兴奋一收缩耦连的结构基础,Ca2+是兴奋一收缩耦连的因子。 骨骼肌收缩形式根据后负荷的大小与刺激频率的高低分别表现为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单收缩、强直收缩。 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正常成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

6、7% -8%。血液具有运送、调节、防御和保护功能。2.血浆由血浆电解质和血浆蛋白组成。血浆蛋白由球蛋白(免疫),白蛋白(胶体渗透压),纤维球蛋白(血液凝固)组成3.血浆是包含多种溶质的水溶液。其中晶体物质产生血浆晶体渗透压,重要成分是Nacl,重要具有的阳离子na+。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和互换,对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血浆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重要成分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作用是:能使组织液中的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互换。等渗溶液是0.9%Nacl,5%葡萄糖溶液。4.血浆的正常酸碱度:PH7.35-7.45.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

7、5为碱中毒。5.血细胞涉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 x1012/L;成年女性为(3.5 -5.0) x 1012/L。6.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一160g/L,成年女性为110 -150g/L。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7.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涉及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叠连)、渗透脆性(溶血,低渗溶液)。红细胞的生理功能重要是运愉O2和CO2以及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红细胞原料是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成熟因素是维生素B12,叶酸。 8.正常成人的白细胞: 其重要功能是吞噬作

8、用和免疫作用。 9.正常成人血小板有(100一300)x 109/L。其重要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生理性止血。10.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涉及凝血酶原启动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血液中的抗凝物质重要为抗凝血酶和肝素。11.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与B抗原而分为A、 B、 AB、O四种血型。临床输血应首选输同型血,为避免出现凝集,在输血时必须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实验(主侧供者红细胞受着者血清,次侧受者红细胞供者血清)。 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过程,功能是完毕体内的物

9、质运送。2.心肌细胞由工作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和自律细胞(心特珠传导组织细吃)构成它们的生物电现象有所不同。 工作细胞如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约为一90mV,其形成原理与神经纤维相同,也是由于K+外流产生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组成,但复极化比较复杂,连续时间较长动作电位共分为五个期,即去极化期(Na+内流形成)、复极化l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形成)、2期(缓慢复极期也称平台期,K+外流和Na+内流形成)、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形成)4期(静息期,离子泵转运形成)其中2期历时最长,电位变化小,呈平台状,是复极化长的因素。自律细胞无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最大

10、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3.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心动周期 ,由舒张期和收缩期构成。在一个心动周期中: 房先收缩,心室后收缩,有助于心室的血液充盈和射血; 舒张期长于收缩期,房室有一共同舒张期, 心脏泵血活动以心室为主。4.每分钟心脏舒缩的次数为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60 - 100/min,平均为75/min,随年龄、性别、机能状态不同而变化心率与心动周期呈反比关系心率增快,心动周期缩短重要是心舒期缩短。心脏泵血取决于心室的舒缩活动,它决定了心室内压力的大小其压力变化导致辫膜的开闭,最终决定血流的方向。分期心脏活动压力变化房室瓣动脉瓣血流方向心

11、室容积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心房压心室压动脉压关闭关闭血液存于心室不变射血期心室继续收缩心房压心室压动脉压关闭开放心室射入动脉缩小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心房压心室压动脉压关闭关闭血液存于心房不变充盈期心室继续舒张心房压心室压动脉压开放关闭心房流入心室增大心房收缩期心室继续舒张同时心房收缩心房压心室压动脉压开放关闭心房流入心室增大第一心音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音调较低,连续时间较长;第二心音标志心室音调较高.连续时间较短。每搏输出量是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安静时,成人6080ml。射血分数指每每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比例,即射血分数=100%。它是衡量心脏射血能力的重要指标。每分输出

12、量(心输出量)是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安静时为4. 5 -6.0L/min它是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用来评估心脏泵血功能。 心指数(L/m2)是用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作为衡量心功能的指针。 4.心肌生理特性涉及: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心肌自律性是心脏在脱离神经支配或离体情况下,仍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心脏的自律组织涉及窦房结、房室交界(结区除外)、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其中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4期去极化速率最快),约为100/min,为心脏正常起搏点。 心肌传导兴奋的途径由窦房结一心房肌一房室交界一房室束及左右束支一浦肯野纤维心室肌。特点是房室交界传导速度缓慢,形成房

13、室延搁,使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保证心室充足的血液充盈。 心肌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表现为周期性的变化,分为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映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延续整个机械收缩期和舒张初期,保证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期前收缩是心肌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内受到人工或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刺激,于窦房结发放冲动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在期前收缩后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心肌收缩性有对细胞外Ca2+依赖性大,节律性收缩、“全或无,等特性。 运专心电图机,在体表一定部位描记的心脏电变化的曲线,为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是由P波、QRS波群、T波以及各波间的时间线段组成。P

14、波反映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QRS波群涉及3个相连的波,反映左、右性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T波反映左、右心室兴奋后的复权化过程。P-Q间期是指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的间隔时间;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开始去极到所有心室完毕复极化所需的时间;ST段是指QRS 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时间,代表心室各部分均处在去极化 5.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付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

15、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等于舒张压+1/3脉压。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一120mmHg,舒张压为60 -80mmHg,脉压为30 - 40mmHg。动脉血压对于推动血液循环,维持血流速度,从而保证各强。心室收缩时, 器官足够的血流量具有状态。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 前提条件:循环血量;动力条件:心室舒缩;阻力条件:外周阻力; 冲条件: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例、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每搏输出量重要影响收缩压,外周阻力重要影响舒张压,大动脉管壁的弹性重要影响脉压。循环血量减少、每搏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外周阻力减小均使血

16、压下降,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减少使脉压增大。 动脉脉搏指每个心动周期中,随着心室收缩和舒张而引起血管壁的起伏波动,简称脉搏。 6.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央静脉压,正常波动范围为4 - 12cmH20。其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静脉血回流的速度。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心肌收缩力、体位改变、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和胸膜腔负压的作用。心肌收缩力和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减弱、胸膜腔负压减小、体位由卧位变立位,静脉回流均减少。7.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血流通路及意义:迁回通路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互换的场合;直捷通路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回流入心;动一静脉短

17、路有调节体温的作用。8.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取决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及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重要涉及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血压、血策胶体渗透压及淋巴回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长、毛细血管血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及淋巴回流减少均导致组织水肿9.心血管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涉及交感缩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和心迷走中枢。支配神经涉及交感缩血管神经、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具有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加快,心肌收缩能力加强,心输出量增长,血管收缩,外周

18、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作用与之相反。 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其感受器为颐动脉窦和积极脉弓,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刺激颈动脉窦和积极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迷走中枢,克制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出现心脏活动减慢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小动脉血管舒张,外周阻力下降,使血压下降而恢复正常水平;反之亦然。压力感受器反射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重要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缓冲作用,时于保证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肾上腺素重要与心肌B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临床上用作强心药;去甲肾上腺素(外周阻力增长)重要与血管a肾上膝素能受体结合,临床上用作升压药。血管紧张素可使血管收缩,外周

19、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并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的作用重要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 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有强烈的舒血管作用。心房钠尿肽具有减少血压、利钠、利尿和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血管内皮生成和释放的舒血管物质重要有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具有舒血管作用;内皮缩血管因子重要是内皮素,具有强烈而持久的缩血管效应。 呼吸1.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互换过程,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呼吸全过程涉及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送和内呼吸三个环节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人工呼吸的原理),肺通气的原

20、动力是呼吸运动。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运动的次数,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 - 18次。胸膜腔负压重要是由肺的回缩力导致的,其生理意义在于:保持肺处在扩张状态,并使肺跟随胸屏的运动而伸缩;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肺通气的阻力分为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两类。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针。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限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较好静态指针,而时间肺活量反映呼气时所碰到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动态指针。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池的新鲜空气量,反映了肺内真正有效的气体互换量,肺泡通气量增长,气

21、体互换率增长。4.气体互换的动力是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其过程涉及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是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互换,其结果使本来的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组织换气是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互换,其结果使本来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5.气体运送是沟通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重要环节。0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送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化学结合为其重要运送形式,其中O2以形式HbO2 , CO2以形式HCO, 为重要运送形式。6.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互配合下,实现的延髓是产生节律性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脑桥前部有呼吸调整中枢。大脑皮质在一定限度可随意控制呼吸。7.呼吸

22、发射重要是化学感受性反射。动脉血液、组炽液或脑脊液中O2、Co2及H2浓度的改变,可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调节呼吸运劝的频率和深度,从而维持内环琉中这些化学因素的相对稳定。其中Co2对呼吸影响最为重要。当动脉血中Pco2适当增长、Po2轻、中度减少和H2浓度升高时,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反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长。 肺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防止吸气过深过长,促进吸气转为呼气. 消化与吸取1.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被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淋巴的过程,叫做吸取。2.胃液(酸性)的重要成分为: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

23、内因子。小肠内的消化液重要为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其中最重要的是胰液。3.胃的重要运动形式为: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小肠的重要运动形式为: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大肠的运动形式:袋状往返运动,分节蠕动或多袋推动运动4.小肠是最重要的吸取部位:小肠有巨大的吸取面积。小肠黏膜的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吸取。食物在小肠内已经被充足消化成适于吸取的小分子物质。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5.大部分消化器官都受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其中交感神经对消化功能起克制作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加强消化活动。6.胃肠激素重要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和抑胃肽。7.胆

24、盐有对脂肪的消化吸取有重要作用。8.胆固醇分泌过多或胆盐卵磷脂分泌过少胆固醇易沉积而形成胆结石。9营养物质吸取重要部位(小肠):十二指肠和空肠。 能量代谢和体温1生理学中通常将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随着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运用称为能量代谢。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骨骼肌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和精神活动。2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MR)。它是机体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时的代谢率。基础代谢率的基础状态:1.清晨、清醒、静卧;2精神安静;3空腹;4室温2025之间的条件下。基础代谢率异常与甲状腺疾病有关。3体温是指机体核心部分

25、的平均温度。临床上通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 9一37. 99C,直肠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口腔(舌下)温度为36. 737.7,腋窝温度为36. 037. 49C。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肌肉活动、情绪等因素而有所变动。4.夜晚2时-6时体温最低,昼16时体温最高。女性体温高于男性0.3女性排卵期前体温较低,排卵最低,排卵后体温回升5.体温能维持相对恒定,是体内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街的结果。安静状态下机体重要产热器官是内脏,特别是肝脏;运动或劳动时重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6.皮肤是最大的散热器官。易受环境影响人体热量的散失途径重要

26、以皮肤为主,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冰袋、冰帽)、对流(风扇)、蒸发(30以上、酒精、闷热)四种。不感蒸发,人体天天不感蒸发量1000ml左右。(补液时易被漏掉)7.体温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尿的生成和排除 1. 排泄是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以及不需要或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排泄器官有肾脏、肺、皮肤、消化道等其中肾脏最为重要。肾脏除具有排泄功能外,还可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和内分泌的功能 2.尿的生成涉及三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取,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肾小球的滤过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27、血浆中成分滤入肾小囊的过程。需要滤过膜结构和有效滤过压的动力驱动。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滤过率为单位时间内(每分钟钟)两侧肾小球滤出的原尿量。滤过度数为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浆流量的比值。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某些成分被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重新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取。重吸取方式; 有积极重吸取和被动重吸取两种,重吸取部位重要在近端小管。Na+的积极重吸取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其他物质的被动重吸取和继发性主:动重吸;水的重吸取有两种情况,一为必需重吸取,是随着溶质的强制吸取,与体内水分多少。无关;二为调节性重吸取,受抗利尿激素影响,与

28、体内内水分多少相关,因此决定尿量多少。肾小管的重吸取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浆浓度升高,超过肾小管重吸取限度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尿糖),这一血特浓度即葡萄糖的肾阈值. 称为肾糖阈。将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和血浆中某些物质送入管腔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H+的分泌通过与小管液的Na+互换,是Na+与HCO3,重吸取回血液;NH3的分泌则与H+结合,促进H+排出和NaHCO,的重吸取;K+的分泌也与小管液的Na+进行互换,与H+一Na+互换存在竞争克制作用。它们共同作用起到排酸保城、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 3.原尿生成的调节因滤过膜通透性及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

29、肾小球血浆流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膜通透性减小、滤过面积减少、有效滤过压下降及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都将使尿量减少。终尿生成的调节: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改变,产生渗透性利尿。球一管平衡破坏,尿量和尿Na+的排出明显增多。肾交感神经使肾血管收缩而减少肾血流量,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启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作用;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对Na+ , Cl一和水的重吸取,而使尿童减少。杭利尿激素(ADH)的重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长水的重吸取,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刹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黄减少。醛固酮的重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于排钾保

30、钠保水,其分泌受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和血钾离子、血钠离子浓度的调节。 4.正常人每圣夜尿黄为1000一2023m1,平均1500m1。每登夜尿童长期超过2500m1,称为多尿;连续在100 -500m1范围之内,称为少尿;连续低于100m1,称为无尿。正常情况下,新鲜尿液呈透明、淡黄色;比重为1. 010一1. 025 ;渗透压比血策高,介于925一3727kPa; pH值在5. 0一7.0。尿液中水分占95 %一97 %溶质占3 %5%。溶质占30.b -5% a尿的生成是连续不断的过程,进入肾孟的尿液,被送入输尿管,经其周期性蠕动,输入膀胱贮存。膀胱排尿是间歇的,当膀胱内的尿液达成

31、一定量时,引起排尿反射。 排尿次数增多,称为尿频;排尿不能进行使膀胱充满尿液,称为尿潴留;排尿失去随意控制,称为尿失禁。 感觉器官1感受器是专门感受刺激的特殊结构。感觉器官除包含感受器外.尚有一些非神经组织的附属结构,这些附属结构有助于感受器实现其感受功能,如眼、耳、鼻、舌等感受器官。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的适应现象。2.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所组成,可以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眼视近物时的调节反映涉及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三个方面眼的折光异常有近视、远视和散光等。近视近视眼多数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由

32、于角膜和晶状体曲率过大,折光力过强矫正近视眼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在眼的前面加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远视远视眼重要是由于眼的前后径过短,多为遗传所致矫正远视的办法是佩截合适的凸透镜散光假如由于某种因素,折光面在某一方位上的曲率增大,而另一方位的曲率减小,这样透过角膜射入眼内的光线扰不能同时在一个平面上聚焦,导致物像变形或视物不清,这些情况都属于散光.矫正散光眼要佩截合适的柱面镜,使角膜的曲率异常得以纠正。 3.视网膜能感受光线刹激的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大部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位。黄斑的中央凹处最为密集,并且这里的视锥细胞较为纤细,形成最强视力。视杆细胞重要分布于视网膜的周边部位,越近中央数量越少

33、,在中央凹处,则几乎全无,视神经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分布,聚焦于此处的光线不能被感受,形成生理性盲点。 当维生素A缺少时,将影响人在暗光下的视敏度,引起夜盲症。 关于色觉的产生原理,现在广泛采用“三原色学说”。该学说认为视网膜上分布有三种视锥细胞,能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称之为感红视锥细胞、感绿视锥细胞和感蓝说锥细胞不同波长的光线刹激视网膜时,这三种视锥细胞发生不同限度的兴奋,因而产生不同的色觉。4.视力亦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也就是分辨距离最小的两点的能力。视力的强弱可用能分辫两点的最小视角为指针5.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在同一光照条件

34、下用不同颜色的光所测得的视野大小不同样,白色视好最大,另一方面为青蓝色,再次为红色.绿色视野最小。6.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气导和骨导。气导: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和前庭窗传入耳蜗,称为气导。这是声波传导的重要途径。骨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经耳蜗骨质部传入耳蜗琳巴液,称骨导骨导极不敏感,一般是振动的物体直接和颅骨接触.才干引起听觉。 神经系统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点:生理完整性(局麻)、绝缘性、双向传导性、不衰减性和相对不疲劳性。2.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接触点。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前膜的兴奋一突触前膜Ca2+通道开放一Ca2+由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小体促进突触小

35、泡与前膜融合和胞裂引起突触小泡内递质释放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形成突触后电位。假如突触后膜对Na+, K+ , CI一特别是对Na+的通透性升高,Na+内流,使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叫做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若是对Cl一的通透性升高,K+外流和Cl内流,使后膜两侧的极化加深,即呈现超极化,叫做克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3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合成,神经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至突触后的特殊化学物质。自主神经末梢释放的外周递质重要有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释放递质的纤维也相应分为胆碱能纤维

36、和肾上腺素能纤维两类。 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激素、递质等代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涉及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胆碱能受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毒革碱型受体(M受体),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另一种叫烟碱型受体(N受体),N受体又可分为神经肌肉接头(N2受体)和神经节(N1受体)两种亚型,箭毒是NZ受体的阻断剂,六烃季胺是N,受体的阻断剂。肾上腺素能受体又可分为a和B两种。酚妥拉明是a受体的阻断剂。心得安是a受体的阻断剂4.突触传递的特性:单向传递、总和作用、突触延搁、兴奋节律的改变和对内外环瑰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5.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

37、激发大脑皮质发放传出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一是激动大脑皮质的兴奋活动,使机体处在觉醒状态,二是调节皮质各感觉区的兴奋性,使各种特异性感觉的教感度提高或减少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体表感觉的重要投射区在中央后回,视觉投射区在枕叶矩状沟的上、下缘,听觉区位于双侧皮质颞叶的颞横回与颞上回。内脏痛是内脏器官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感觉。特点有:缓慢、连续、定位不精确,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对烧灼、切割等利激不敏感,而对机械性牵拉、痉李、炎症、缺血的刺激敏感;常伴有牵扯痛等。当某些内脏患病时.常在皮肤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做牵涉痛。6.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牵张反射的特点是感受

38、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临床上常检查某些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当脊髓与高位中枢忽然离断后.断面以下的弃位将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映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脊休克的产生是由于忽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使脊髓神经元的兴奋性极度减少而致。 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千,使脊髓仅与延髓和脑桥相连,这样的动物称为去大脑动物。切断后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明显增长,表现为四肤伸直、头尾昂起、奋柱挺硬的伸肌过度紧张的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重要是由于大脑皮质克制区失去了高位中枢的始动作用,而易化区活动占优势,导致伸肌反射亢进。 小

39、脑的重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随意运动。大脑皮质运动区重要在中央前回。中央前回运动区时躯体运动的调控具有以下特点:交叉支配、功能定位精细、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限度有关。 7.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生理意义是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生理意义与交感神经相反,它总是比较局限并在安静时活动较强,重要是促进消化、保存能量和加强排泄等。 脊髓是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它可完毕基本的血管张力反射、出汗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但其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延髓是维持生命必需的中枢。脑桥有呼吸调整中枢和角膜反射中枢。中脑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8.非条件反射是对数量有限的非条件刺

40、激发生反映,它只能对恒定的环境变化进行适应,而条件反射是时数无限的条件刹漱(信号)发生反映,因此,增长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使机体其有预见性,并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具有极大的易变性,从而使机体时千变万化的环境其有高度的适应性。以客观事物的具体理化属性,如声、光、食物的性状等作为信号刺激, 来建立条件反射,这种具体信号称为第一信号。以语言、文字组成的词代替具体信号,来建立条件反射,这种抽象信号称为第二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映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它是人和动物都其有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映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类所特有,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性

41、。 内分泌1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并传递生物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2腺垂体分泌的激素重要有:生长激素(侏儒)、催乳素、促黑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捉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 3.甲状腺激素(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作用:使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童和产热增长,表现出产热效应;生理剂量的甲状服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在正常情况下,升高血糖;分解胆固醇;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特别对骨骼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其他作用。生长激素(未成年侏儒(-)、巨人症(+);成人肢端肥大(+)甲状腺激素(儿童呆小症(),)维生素D3(-)(佝偻病)4.胰岛素(向心性肥胖)的重要作用:促进组织

42、细胞对糖的摄取、贮存和运用,并克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低;克制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并促进脂肪酸和脂肪的合成;促进蛋白质合成,克制其分解。5.肾上睐糖皮质激素的作用:(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内糖原异生,增长糖原储备,还能克制组织时糖的运用,因而使血糖升高;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组织蛋白分解;一方面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使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另一方面影响体内脂肪重新分布。(2)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 使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增多,使嗜酸性粒细胞在血中含量减少;提高血管平滑肌对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长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生成。(3)增长机体时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6.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轴的调节: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腺垂体 促甲状腺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7.下丘脑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下丘脑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释放激素 腺垂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