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58373914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育学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 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建、教育学的发展。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2023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 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发展 1.教育的

2、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重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盼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 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臵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2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

3、间的中介;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

4、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三)教育与科技文化 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可以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可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可以完毕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动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动科技研究的功能(3)信息技术与教育:1

5、)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奔腾提供了平台。 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文化自身具有教育力量;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2)教育与文化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五、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所有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互相作用论 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重要源

6、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重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规定,别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互相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互相作用的结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 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

7、,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 3.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有积极和悲观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悲观、被动的。 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学校教育加速 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尚有延时价值 5. 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 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六、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

8、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盼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提出的总的规定。 2教育目的的功能:1. 导向功能;2. 激励功能;3. 评价功能;4. 指导功能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既重视个人发展又重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1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

9、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规定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 规定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 适应时代规定,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发明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1学校教育制度的涵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教育、制

10、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个过程壬寅学制: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中国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戌学制:受美国教育制度影响,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中档教育(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成人中档学校等)、高等教育(大学和专门学院、成人教育的高等学院、研究生院等) 八、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发明性、示范性、长期性、统一性 (二)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的素养:(1)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该学科的相关知识;3)了解该学科的

11、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学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教学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3)道德素养:1)热爱学生;2)热爱教育工作;3)自身的道德修养。 2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1)专业抱负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3)专业能力的发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 。(2)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1)健全的专业情意;2)完备的专业知识;3)娴熟的专业技能 。(3)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1)任教前关注阶段;2)关注生存阶段;3)关注情景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 。(三)新课程背景下

12、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强调教师职业角色、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 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 强调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学生的特点 1.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

13、的人;2. 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3. 学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特性 (五)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已考) 提倡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具体涉及:1. 树立人本化的学生观;2. 树立个性化的学生观;3. 树立发展性的学生观 .(六)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意义:(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规定:

14、(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善于同学生交往;(4) 发扬教育民主 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2)通过课外活动;(3)通过校外活动 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1)转变学生角色;(2)转变教师角色;(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5新课程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的反映,同时它也是对学校中师生关系规律的对的结识和自觉应用,它有以下特点:(1)爱生尊师,互相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密切;(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九、课程 (一)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1课程的内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

15、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课时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课程的意义: 3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4制约课程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规定及提供的也许;(2)一定期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性、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课程标准的意义:(1)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的规定和具体规格;(2)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3)学校、教师应透彻领略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按照课

16、程标准编写教材,贯彻教学;(4)课程标准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新课程标准的功能:(1)指导教材编写;(2)指导教学;1)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2)指导教师组织教学;3)指导课程评价 3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前沿: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绪;(2)课程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的;(4)实行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建议;(5)附录术语解释、案例 (三)新课程结构的重要内容与特性 1新课程结构的重要内容:(1)整体设臵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臵分科与综合相

17、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臵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新课程结构的特性:(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四)课程资源及其开发运用 1. 课程资源的特点:开放性、价值潜在性、多质性 。2. 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的原则:共享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十、教学 (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1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2教学的任务:(1)

18、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发明才干;(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5)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重要是一种结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结识过程;1)结识的间接性;2)结识的交往性;3)结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结识 。2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相长性规律;(2)教学发展性规律;(3)教学教育性规律 。(三)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应用: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 (四)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行规定 1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的布臵与批改、课外辅导与答疑、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估 。2实行规定: (六)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1.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1)重结论更应重过程;(2)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 交往互动的教学观;3. 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十一、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

20、价及其作用 1教育评价的内涵: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 2教育评价的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 。(二)教育评价的重要类型和方法 1教育评价的重要类型:(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实证化评价和人文式评价;(4)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2教育评价的重要方法:(1)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2)表现性测验评价;(3)评估量表评价法;(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5)同伴评估和轶事记录评价法;(6)成长记录评价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主线目的上,强调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

21、人格的积极精神;2.在评价功能上,强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3. 在评价类型上,强调实行形成性评价;4、在评价方法上,强调采用绝对评价法 。 十二、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一)德育及其意义 1德育的概念: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规定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2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二)德育的目的与内容 1德育的目的:我国中学德育的目的涉及:一是思想品德规范方面: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别人,热爱班级和学 校集体

22、,遵守公民道德,有基本的民主意识和法则观念,相信科学,有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二是思想品德心理方面: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自尊乐观,具有一定的自制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三是思想道德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结识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能力,具有道德选择,判断和行为能力。2德育的内容:(1)爱国注意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劳动教育;(4)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5)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6)抱负教育;(7)对的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

23、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德育原则及其应用 德育的原则:1. 导向型原则;2. 疏导性原则;3. 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6. 知行统一原则;7.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8.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原则。(五)德育方法及其应用 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法、楷模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六)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1. 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2.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 劳动;4.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5. 班主任工作。 (七)

24、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八)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全面的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4)争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5)评估学生操行 。2班主任工作的方法:(1)发明性的设计班集体目的;(2)合理的拟定班级角色位臵;(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十三、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1课外活动的涵义: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和校外机关根

25、据中学的培养目的和全面发展教育的规定,在学科教学以外组织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2课外活动的意义:(1)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2)有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3)发展学生专长,以便人才选拔;(4)经受锻炼,提高独立活动能力;(5)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有助于三者结合教育 。3课外活动的任务:(1)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2)扩大、加深、巩固课堂所学,发展学生智能;(3)组织有益的娱乐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课外活动的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体育军事活动;(6)公益活动;(7)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2课外活动的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 1. 由学校和教师直接组织;2. 由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3. 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4. 由家庭配合学校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