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历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一)一、填空题: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重要研究_和_领域里的_及其_的规律。 2、观测法可分为_和_,实验法可分为_和_。 3、小学儿童学习中情绪的重要表现是:_,_,_。 4、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_,_,_。 5、当前较有影响的迁移理论有:_,_,_。 二、选择题: 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在( )阶段。 A 感知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2、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科勒 B 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 贾德 D 桑代克 3、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性编码的记
2、忆为( )。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瞬间记忆 4、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 A 天天跑步 B 视力下降 C 装修房屋 D 不怕见生人了 5、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 A 一般迁移 B 顺向迁移 C 特殊迁移 D 逆向迁移 三、 名词解释: 1、遗传2、焦急 3、发展 4、记忆 5、品德 6、学习动机 7、性格 8、迁移 9、挫折 四、简答题: 1、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 2、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小学儿童道德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4、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 5、儿童在小学时期身心发展有哪些一般特点
3、?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小学儿童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特点。 2、迁移重要有哪些类型,如何培养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能力? 历年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二)典型真题分析: 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悲观的和( )三种。 (2023年) 【评析】对抗的。本题旨在考察课堂气氛的种类。 2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的。 (2023年) 【评析】(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此题是对课堂管理的进一步考察。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
4、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3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的 D最高阶段 4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只有小集团意义 C依赖爱好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5( )的研究表白,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阻碍作用。 A斯金纳 B阿特金森 C阿尔波特 D布卢姆 6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
5、是( )。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7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 C课堂管理 D课堂纪律 8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9(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A戴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勒温 10(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11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 )。 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 A修
6、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限度 13一般说来,群体问竞争的效果取决于( )。 A群体内的合作 B群体内的竞争 C群体间的合作 D个体的能力 14( )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 A积极 B权威 C民主 D悲观 15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 A活动的难易 B竞赛动机的激发 C被别人评价的意识 D注意的干扰 E群体的规模 2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重要因素是( )。 A距离
7、远近 B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 E外形 3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 A班级 B小组 C少先队 D小集团 E团员 4以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 )。 A教师的指导 B规定限制 C采纳学生的意见 D安排日程 E奖励 5问题行为的一种分法是分为三种类型( )。 A扰乱性问题行为 B心理问题行为 C品行性问题行为 D性格性问题行为 E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三、填空题 1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 2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的过程。 3定型的盼望涉及人们对教师理应表现的行为及其所具有的_和意向的盼望。 4通常我们可
8、以把学生的群体分为两种:按照教育管理的规定组织起来的群体,如班集体,叫群体,通常所说的小团队或友伴群则属于_群体。 5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 _和_三个阶段。 6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在压力下成员有也许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用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即_ 。 7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也许提成积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8课堂的三大要素涉及_ 、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9教师在分派学生的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对_的影响。 10人际交往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_ 和 _是重要的人际交往工具。 11_是指交往双方出现互相亲近的现象,它以_。情感和谐及行动统一为特性。 12教师促成的纪律应
9、当涉及结构的_和_。 13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与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映。 14处罚学生的悲观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等手段。 15焦急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_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映倾向。 四、名词解释 1定型的盼望 2人际关系 3合作 4竞争 5问题行为 五、简答题 :1简述群体的含义和特性。 2教师的盼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3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因素,课堂纪律提成哪四种类型? 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1群体动力的表现。2简述课堂结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0、 1B解析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2A解析松散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一阶段,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结成群体,还没有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3D解析略。 4A解析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5C解析192023阿尔波特让被试分别在单独情境和社会情境里工作,结果发现社会情境中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活动好。 6B解析略。 7B解析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8B解析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的的最终实现,必然规定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
11、,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即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9D解析略。 10D解析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11A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有结构的创设和体贴,规定限制是结构创设,BCD属于体贴。 12D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互相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它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满足需要的限度。 13A解析略。 14A解析课堂里往往有悲观和积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际相联系的行为,悲观的课堂行为是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 15B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
12、进生和优秀生都有也许发生问题行为。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所以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群体对个人活动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其决定因素是ABCD四个选项,和规模的大小没有关系。 2ABCDE解析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是学生在课堂里处在不同的地位。题中的各项都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重要因素。 3ABCE解析正式团队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D属于非正式团队。 4ABDE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涉及结构的创设和体贴,其中采纳学生的意见属于体贴的范畴。 5CDE解析问题行为的化分方法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是将它分为扰乱性行为和心理问题行
13、为两种,尚有一种是将它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三、填空题 1课堂情境 2人际关系 3动机 4正式;非正式 5联合群体;集体 6从众 7悲观的 8学生 9人际关系 10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 11人际吸取;认知协调 12创设;体贴 13投射 14剥夺学习权利 15潜在威胁 四、名词解释 1定型的盼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见解,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外貌谈吐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见解,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见解去看待和解释教师们的行为。 2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互相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3合作:学生们为了
14、共同的目的在二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毕某项任务的过程。 4竞争:个体或群体充足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5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群体是介乎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目的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并规定其行为规范的人群结合体。它的基本特性有: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互相交往。协同活动;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2(1)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限度,为不同学生发明不同的社会
15、情绪气氛。(2)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批评等向不同盼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3)输入。教师向不同盼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目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限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4)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限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 3(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立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
16、言观色以便决定应当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4(1)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注意发明自油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4)对教师的盼望,人们会按固定的见解去解释教师们的行为。 六、论
17、述题 答案要点 1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运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教师应采用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一方面,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另一方面,要帮助课堂里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结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形成归属感。最后,给予恰当的赞许和鼓励,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涉及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互相影响阶段;出现一种占优势
18、的意见;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课堂气氛可以提成积极的、悲观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其中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并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吁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限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重要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使学生在课堂里处在不同的地位,课堂管理中必须重视课堂里的被嫌弃者和被孤立者。有效的课堂管理应当协调合作和竞争的关系,使两者相辅
19、相成,成为实现键进功能的有益手段。 2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涉及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1)课堂情境结构 班级规模的控制 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也许导致课堂出现较多的纪律问题。 课堂常规的建立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平常课堂行为准则可以使课堂行为规范化。 学生座位的分派 分派座位时,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防止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性。 (2)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
20、地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的合理使用:课堂活动有学业、非学业、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学业活动时间越多学业成绩越好。课程表的编制:编制应尽量将核心课堂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上。另一方面,文理学科,形象性与抽象性学科交错安排。教学过程的规划。历年特岗教师考试题(三)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对的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1、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教育的本质是(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5、(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 )一方面执行了这个制度。6、192
21、023颁布的( ),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 )相结合的学科。8、义务教育,也叫( ),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拟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 )、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13、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 )渗透德育。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 )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22、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对的答案,将对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一方面提出的:论语 孟子 学记 劝学篇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大教学论 论演说家的教育 普通教育学 我的教育信条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提出的:赞科夫 巴班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 凯洛夫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和谐教育思想 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发展观 全面发展观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痒 序 校 学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涉及(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讲述、讲解
23、、报告、讲演 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讲述、讲解、讲评、报告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教育的性质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效益 教育的规模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做人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专业教育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基础理论,基本原理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积极作用 影响作用 制约作用 导向作用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 主导作用 积极作用 领导作用 能动作用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有明确的奋斗目的 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形成了对的的舆论和良好的
24、班风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28、教师的劳动价值重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主体价值 发明价值 教育价值三、简答题(共32分)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规定:论述要观点对的,论
25、据充足,条理清楚; 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甘肃省2023年特岗教师考试试题(附答案)教育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对的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10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所有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赞可夫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3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26、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5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测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楚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结识,从而使他们可以对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6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B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C课程设立的规定D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7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8把两个及
27、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毕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9以别人的崇高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A说服法 B楷模法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D锻炼法10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对的答案,并将对的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性重要表现为 A阶级性 B道统性 C功用性 D专制性
28、 E刻板性2下列教育家中,属于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 A凯兴斯坦纳 B卢梭 C康德 D小原国芳 E裴斯泰洛齐3学校潜在课程重要是指 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D未来社会规定的新科技 E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所构成的各种影响4中小学体育的重要任务有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C参与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爱好,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竞技体育观念和竞争意识5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重要有 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的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D
29、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6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发展性原则B激励性原则C合作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E多元化原则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规定是什么?四、论述题(10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对的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10分)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故意义接受学习 B. 故意义
30、发现学习C. 发现学习 D. 探究学习2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重要是A. 命题B. 命题网络 C. 图式 D. 产生式3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 努力限度 B. 能力高低 C. 任务难度 D. 运气好坏4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5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6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积极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A. 认知发现理论B. 认知同化理论 C. 认知建构
31、理论 D. 顿悟学习理论7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 B改变C变式 D突出8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A. 道德结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9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 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10加工信息时重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爱好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独立 B场依存 C冲动型 D沉思型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对的答案,并将对的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相应的位置。错
32、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E. 学校情景2构成动机的重要成分是A归因 B成就动机C诱因D需要 E.评价 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A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E. 具有先天遗传性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A示范 B讲解 C反馈D练习 E动觉5教师的威信表现为A. 工作水平 B.知识水平 C.工作态度D.工作作风 E.教学能力6学习策略涉及A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计划策
33、略D元认知策略 E. 内化策略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哪些?3结合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四、论述题(10分)结合实例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答案:教育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 2A 3D 4C 5A 6C 7D 8D 9B 10C二、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ABDE 2BCE 3BCE 4ABD 5BCDE 6ABCDE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
34、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互相渗透。(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线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助于国际交流。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规定是什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认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
35、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规定有:(1)教师要掌握和运用好“启发”的条件和关键。(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的关系,发扬教学民主。四、论述题(10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档到高级、由简朴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规定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一切知
36、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总体特性及重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着有规律的更替,在前一个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这一阶段内,其身心发展重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通过一个时期,这种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其身心发展推动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规定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规定、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
37、刀切”,也不能人为地将各个阶段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引渡工作。(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平衡性。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互相关系。从生理方面来看,假如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因此,教育者要可以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发生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心。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
38、做到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由于性别、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主观努力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不仅要结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性,还应充足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 2D 3A 4D 5D 6C 7C 8B 9A 10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1ABC 2ABCD 3ABCD 4ACDE 5BCDE 6ABD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重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重
39、要涉及: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的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性和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准备;学生的焦急限度等; (2)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重要涉及:教师态度、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 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发展性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品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四、论述题(10分)迁移是普遍的,迁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迁移作多种分类。(1) 正迁移与负迁移(2)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5)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