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58275303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0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23年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1.新城代谢:机体或生命物质与环境之间不断第进行物质互换和能量互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城代谢。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映的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反映: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称为反映。反映的形式有兴奋和克制两种形式。兴奋: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的产生或加强。克制: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的停止或减弱。3.兴奋性:指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和特性。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所需最小刺激强度,又称刺激阈或阈强度。两者关系: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4.阈刺激:刺激的强度等于

2、阈值的。 阈上刺激:高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低于阈值的刺激。5.体液:人体内含大量水分的,体内的水分和其中的溶质。细胞内液:分布在细胞内的体液。细胞外液:分布在细胞外的体液。(又分血浆、组织间液、淋巴液、脑脊液、房水等。)6.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稳态:保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能保证机体细胞新城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7.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它是机体调节的最重要方式。它的特点是反映迅速、作用精确,作用时间短。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体液调节:指体液因子(激素、生物活性物质)通

3、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过程。它的特点是反映速度慢,作用广泛,持久。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用的规律性反映。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8.自身调节:指组织或器官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映。9.正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的过程。其生理意义是促进人体尽快完毕某项生理活动。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 负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发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其生理意义是使某种生理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以维持稳态。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积极转

4、运。 积极转运特点(即与被动转运的区别点):物质的转运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要消耗能量。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其产生机制是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膜对各种离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3.动作电位:当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1次快速可逆并且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其意义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4.极化: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超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表达细胞处在克制。 除(去)极化: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即膜内电位升高),表达细胞处在兴奋过程。反极化:膜内电位由

5、负转正、膜外电位由正转负的状态。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第三章 血液1.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血液由血浆(无形成分)和血细胞(有形成分)组成。血液又称全血。其基本功能有运送、调节、防御和免疫。2.血量: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3.血液的有形成分:白细胞(男:400-550万/立方毫米,平均500万/立方毫米;女:350-500万/立方毫米,平均420万/立方毫米)、红细胞、血小板。全血:即血液。血浆:血液的无形成分,占血容积的50%60%。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块又发生收缩析出淡黄色的液体。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比例。4.血浆蛋白:

6、分白蛋白(4050g/L,重要形成胶渗透)、球蛋白(2030g/L,免疫功能)、纤维蛋白原(24g/L,凝血功能)。5.晶体渗透压:血液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又统称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重要成分NaCl(氯化钠)。其生理意义在于调节细胞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红细胞形态的作用。6.胶体渗透压:血液中的胶体溶质颗粒(重要为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在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的作用。7.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0.9%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等。8.红细胞(RBC)功能:运送氧气,二氧化碳;缓冲酸碱度变化。 血红蛋白(Hb):运送氧气,二氧化碳;缓冲酸碱度变化。(RBC的

7、功能是由其重要成分Hb实现的)血沉(ESR):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下沉速度称红细胞沉降率。其正常值,男:015mm/h,女:020mm/h。(ESR在月经期,妊娠期可加快)其意义为某些疾病血沉常加快,如活动期结核、风湿热,可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溶血: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红细胞生成等:正常红细胞是在红骨髓中发育成熟的。其生成原料为+2价的亚铁(Fe)和蛋白质。维生素B12和叶酸为其必要成熟因子,缺少两者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正常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9.白细胞(WBC)功能: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变形、游走、积极吞噬异物(如细菌、病毒和疟原虫等)的能力,单核细

8、胞进入组织后又可转变为巨噬细胞,重要参与免疫、防御功能;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映和寄生虫病有关。10.血小板功能: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凝血功能、参与生理止血。 生理止血: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自行停止的现象。 生理止血过程:重要涉及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在损伤处释放5-羟色胺、TXA2等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以达成止血。11.血液凝固的基本三环节: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促凝因素:使血液接触粗糙面,如纱布按压伤口适当升高血温增长凝血因子 抗凝因素:重要应用的抗凝剂肝素柠檬酸钠与+2价钙(Ca)形成的络合物去除血浆中的+2价钙(Ca)草酸

9、盐。 血清与血浆的重要区别:在于血清少了纤维蛋白原,另一方面又少了某些凝血因子,多了血小板释放物。12.ABO血型分型原则: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不同与有无分型。血型RBC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A抗BB型B抗AAB型A和B无O型无抗A和抗BABO输血关系: AA,AB BB,AB ABAB OA、B、AB 血型鉴定:鉴定红细胞表面所含凝集原的种类或有无划分血型。 输血原则:输入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交叉配血:指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主侧);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次侧)分别加在一起,观测有无凝集现象。第四章 血液循环1.自律性: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

10、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约为100次/s,浦肯野纤维最低约为25次/s。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窦性节律: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异位节律:在异常情况下由潜在起搏点引起的心脏活动。2.心室肌细胞兴奋性:其特点为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时间上相称于心室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其意义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保证心肌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这对心脏的泵血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心缩期和心舒期均缩短,但心舒期缩短更为显著。 心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60100次/min,平

11、均75次/min。 心脏泵血过程中,在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在等容舒张期室内压减少速度最快。3.心缩期等变化:心室的收缩决定心房,心室和大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其压力差又决定心瓣膜的开闭,瓣膜的开闭又决定血流的方向,又决定了心室溶剂的变化。4.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成人安静时约为6080ml,平均约70ml。 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的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亦称心排出量。其值为4.56.0L,平均约为5L。其影响因素为心肌的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5.第一心音:出现在心缩期,是心室开始收缩的标志。其特点是音调低,连续时间长。产生的重要因素在于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引起

12、的振动。 第二心音:出现在心舒期,是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其特点是音调高,连续时间短。产生的重要因素在于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6.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动脉血压:其形成前提是足够血量充盈心血管系统,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两个主线因素。大动脉管壁的扩张与回缩缓冲了收缩压维持了舒张压。心脏射血是间断的,外周的血流是连续的。其正常值,收缩压为13.316.0kPa,舒张压为8.010.7kPa,脉搏压为4.05.3kPa,平均动脉压为13.3kPa。其影响因素为搏出量,重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的高低重要反映搏出量多少外周阻力,重要受小动脉口径影响,外

13、周阻力对舒张压影响大,而舒张压的高低重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心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大动脉弹性(如硬化时)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循环血液与血管容积,若血量减少或血管容积增大,均可使血压减少。7.中心静脉压:指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的压力,其正常值为0.391.18kPa。中心静脉压的大小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流量及速度。期临床意义为可作为控制补液、输血的指标,也可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8.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功能为物质互换,完毕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互换、控制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其通路分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路)20%交替开放完毕物质互换(如真毛细血管)直捷通

14、路安静时开放使部分血液快速返回心脏动静脉短路(又称非营养通路)安静时常关闭参与体温调节。9.组织液:其生成和回流基础是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其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水肿:组织液生成过多引起水肿。10.心脏和血管神经:心血管中枢的基本中枢在延髓。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稍释放乙酰胆碱(递质),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以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心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的1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速度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交感缩血管中枢: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递质),它重要与

15、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产生缩血管效应。 颈动脉窦:它和积极脉弓压感受性反射,该反射又称降压反射,是保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最重要的反射。11.肾上腺素:常用作强心急救药。 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作急救时升压药。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I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第五章 呼吸1.呼吸:指呼吸肌节律性舒缩引起的轮廓扩大与缩小的运动。成人安静时呼吸频率 1218次/min。2.肺内压变化:吸气初期,肺内压大气压,末期,肺内压=大气压。3.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胸内压安静呼吸时无论吸气还是呼气始终比大气压低。故胸内压力即为负压:(因素)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肺组织始终处在扩张状态,产生了回缩力。即胸内

16、压=大气压-肺回缩力。其生理意义为维持肺组织处在扩张状态促进血液(静脉血)和淋巴回流。4.肺通气:其原始动力是呼吸肌节律舒缩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所导致的肺内压与大气之间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5.肺通气的弹性阻力: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力,即回缩力。肺的回缩力又肺泡表面的张力和弹性回缩力构成。表面张力占回缩力的2/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指由肺泡II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能减少肺泡液层表面张力的脂蛋白,重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其生理意义为减少肺泡液层表面张力(有助于肺部扩张)防止发生肺水肿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病理意义:可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而发生肺不张或肺水肿。6.

17、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是肺静态通气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时间肺活量:指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单位时间内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又称力呼气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 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泡或出肺泡的气体总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每分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肺泡或出肺泡的有效通气量,简称肺泡通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7.分压差:气体互换的动力是膜两侧该气体的分压差。 肺换气的影响因素:气体的分压差(分压差越大,气体扩散速度越大,反之则慢)、呼吸膜、通气/血流比量。 肺换

18、气结果:静脉血动脉血 组织换气结果:动脉血静脉血 氧气的运送方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8.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基本的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脑桥存在着能完善正常呼吸节律的呼吸调整中枢(呼吸稳定)。9.化学反射条件: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是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的必须的生理刺激物。 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途径: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实现的,但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途径为主。 低氧呼吸的影响: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轻度低氧,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为主,表现为呼吸加强。严重低氧,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已局限性以抵消低氧对呼

19、吸中枢的直接克制作用,表现为呼吸中枢克制,使呼吸减弱。低氧是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刺激物。血液中的H+对呼吸的影响:血液中的H+不能通过血一脑屏障,血液中H+浓度升高时,只能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而使呼吸加深加快。第六章 消化和吸取1.消化:机械消化,指消化道肌肉收缩运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充足混合,并向前推动的过程化学消化: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吸取的小分子物质过程。2.胃肠道的运动形式与生理意义:胃紧张性收缩,保持胃肠形态和位置,保持胃肠内一定的压力,也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蠕动,将胃肠内容物向远端推动,并研磨混合食物容受性舒张,使胃容纳

20、和贮存食物,而胃内压不升高分节运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足混合有利化学消化,还能增长食糜与肠粘膜的接触机会,利于吸取。 胃排空: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运动是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 排空顺序的快慢:糖蛋白质脂肪 混合食物完全排空的时间约为46小时。3.唾液成分及作用:99%为水,尚有唾液淀粉酶、粘蛋白、溶菌酶及少量的Na+、K+、Cl-等。作用舒润和溶解食物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清洁和保护口腔。 胃液:重要是由胃蛋白酶和盐酸所组成。 盐酸:由胃底腺的壁细胞分泌。作用为激活蛋白酶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消化蛋白质转氨基酸)有杀菌作用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进入小肠后

21、,促进铁和钙的吸取。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最适pH为2.0。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粘液:胃粘液由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分泌。粘液能与胃粘液膜分泌的HCO3-结合在一起,结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PH此时上升。 胰液: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和小导导管壁上皮细胞所分泌的碱性液。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被肠致活酶(肠激活酶)和胰蛋白酶自身所激活。胰液含消化酶全面,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的一种。 胰液的作用:碳酸氢盐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4.胆汁的组成: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由胆囊贮存和排放。重要含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及多种无机盐。胆汁中不含消

22、化酶。其中与消化和吸取有关的成分重要是胆盐。 胆盐的作用:促进脂肪消化促进脂肪吸取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取胆盐可直接促进肝分泌胆汁。5.小肠:是吸取的重要部位。6.糖类的吸取:糖类被分解为单糖(重要为葡萄糖,约占80%) 蛋白质的吸取:重要吸取形式是氨基酸。 脂肪的吸取:重要形式是甘油、甘油一脂、脂肪酸,由小肠积极吸取。脂肪的吸取以进入淋巴为主。7.神经调节: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胃肠运动增长,胆囊收缩,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多,促进消化。 交感神经兴奋,使肠胃运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胆囊舒张,括约肌收缩。8.胃激素:涉及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第七

23、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1.能量代谢:指体内随着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运用的过程。 其影响因素: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在2030的环境中最为稳定)2.体温:机体深部平均温度。正常为36.937.9,平均37,口腔温度比直肠温度低0.3,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4,正常人腋下体温36.037.4。3.体温的生理变化:昼夜的变化(日周期)性别 女男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年龄 幼儿成人、老人体温肌肉活动时体温可暂时升高,可升高12,应用麻醉药体温。4.人体在代谢的过程中不断产热和散热。 机体产热:安静时,重要产热器官是

24、内脏(特别是肝脏),占总热量的56%;劳动或运动重要产热是全身的骨骼肌,其占总热量90%。 机体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辐射、传导、对流散热方式,必须皮肤温度高于周边环境温度,才可以散发体热。因此,这三种散热方式被称为物理性散热,当外界气温高于或等于体表温度,辐射、传导、对流散热就会停止。此时蒸发散热便成为体表散热的唯一方式。5.汗腺分泌的调节: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6.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为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7.体温调节机制:目前认为PO/AH的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起调定点作用。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1.排泄途径:肾脏(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肺消化道皮肤2.尿生成:肾小球的滤过生成原尿的过程

25、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取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3.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的动力是有效率过压。 滤过膜:滤过膜通透性A.与滤过膜上的孔径有关(分子量低于7万的物质可过滤)机械屏障;B.与滤过膜上带有负电荷有关(带负电荷蛋白但是滤)电屏障4.有效过滤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5.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产的尿原量。约125ml/min。 影响因素:滤过膜有效滤过压的改变(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减少,当动脉血压低于5.3kPa,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导致无尿 b.血浆胶体渗透

26、压 c.囊内压)肾小球血浆流量。6.重吸取:当血糖超过一定水平时,尿中即出现糖,称糖尿。正常肾糖阈为8.889.99mmol/L。若血糖超过肾糖阈,葡萄糖不能所有重吸取,出现糖尿。7.小管液溶质的浓度:糖尿病患者或静注高渗糖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取,未被吸取的葡萄糖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水重吸取减少,于是尿量增长;根据这一原理,临床上给病人静脉注射甘露醇,由于此物质不被肾小管重吸取,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高,使尿量增长,达成利尿消肿的目的。8.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ADH),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前者为主)的神经胞体所合成。抗力尿激素的作用是

27、增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取,尿量减少。 血浆晶体渗透压:当体内水分丢失过多时(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长,则ADH合成释放增多,使水重吸取增多,尿量减少,有利血浆晶体渗透压恢复。反之,大量饮清水后,血浆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减少,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小,使ADH释放减少,使水重吸取减少,尿量增多,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回升。这种大量饮入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9.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它的重要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取Na+、排除K+,Na+的重吸取又伴水的重吸取。所以醛固酮有保Na+

28、排K+,保持和稳定细胞外液的作用(血容量)。第九章 神经系统生理1.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触组成,突触分树突和轴突。2.突触:根据互相接触的部位分轴突胞体突触、轴突树突突触、轴突轴突突触、树突树突突触等。3.根据功能分类:兴奋性突触、克制性突触。4.突触传递是单向的。5.兴奋性突触传递: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 克制性突触传递:突触后膜超极化6.感觉投射系统:特点传入神经元少,一般通过三级神经元有专一的传入途径感觉与皮层间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重要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第四层。7.各种特异投射系统的途中通过脑干时,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通过多次换元,到达丘脑。8.非特异投射系统特点:经多突触传入无专

29、一传导途径无点对点投射关系弥漫投射到大脑皮层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受药物影响。 其生理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皮层保持觉醒状态。9.内脏痛的特性:疼痛缓慢、连续、定位不清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于切割、灼烧不敏感。10.牵涉痛:因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11.牵张发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通过支配的神经,反射性引起该肌收缩。 类型:有肌紧张、腱反射。12.肌紧张:由缓慢而连续地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躯体姿态。 腱发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生理意义用来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 牵张发射特点:

30、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13.自主神经纤维的分类:碱能纤维,凡是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纤维。涉及很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骨骼肌血管)等肾上腺能纤维。14.自主神经受体:分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15.胆碱受体:分毒蕈碱性受体(M受体)烟碱性受体(N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受体受体(1分布在心肌组织上,2分布在支气管、胃肠、子宫及许多血管平滑肌细胞上)16.两种信号: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活动的具体表现,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信号刺激。信号分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第十章 感觉器官1.正常眼看6cm以外的物体不经眼调节即成像于视网膜上,产生清楚视觉。2.晶状体的调

31、节:眼视近物时,重要是通过晶状体凸度增大,增长折光力来调节的。3.瞳孔的调节:瞳孔近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双眼球会聚4.视黄醛:有消耗需维生素A补充。若缺少维生素A将导致视紫红质合成减少或缺少,而产生夜盲症。5.视觉生理现象:视敏度,又称视力视野,单眼固定不动正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明适应,从暗处忽然看到明亮处,最初感到耀眼光亮,看不清物体,通过一段时间才恢复视觉。6.声音感受器是螺旋器,又称柯蒂氏器,位于基底膜上(内耳)。7.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1)骨导:声波颅骨内耳(2)气导(重要途径):声波鼓膜听骨链卵园窗(前庭窗)内耳第十一章 内分泌1.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

32、。2.激素间的作用:互相协调互相拮抗允许作用,指某些激素自身对某些器官或细胞不能直接发生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能产生效应的必备条件。3.腺垂体:腺垂体激素共7种,其中4种是“促激素”,分别作用于相应的外周靶腺。4.生长素(GH):是一种特异性较强耳朵蛋白质激素。其重要生理作用为产生生长素介质。若幼年生长素分泌局限性,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对代谢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其分解;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过量的生长素,则克制糖的运用,使血糖升高,产生垂体性糖尿病;促进脂肪分解。 催乳素(PRL):促进成熟乳腺泌乳并维持泌乳。 促黑(素细胞)激素(MSH):促黑激素能促进皮肤黑

33、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增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5.甲状腺激素:对代谢影响 a.产热效应 b.物质代谢,有对蛋白质代谢、糖代谢、脂代谢作用对生长发育影响,促进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对心血管的影响,使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外周血管扩张对消化的影响,促进食欲6.糖皮质激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a.糖代谢,使血糖升高 b.蛋白质代谢,促进肝外蛋白质分解 c.脂肪代谢,若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会呈向心性肥胖 d.对水盐代谢 在应激反映中的作用,当机体碰到创伤、感染、缺氧、寒冷、惊恐等伤害性刺激时,可出

34、现血中ATCH和糖皮质激素急剧增多,这一现象称“应激反映”。大量糖皮质激素可增长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对其他组织器官的影响 a.血细胞 b.心血管 c.胃肠道 d.神经系统药理作用,抗炎、抗毒、抗休克、抗过敏7.胰岛素:是合成代谢的激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其生理作用:对糖代谢,使血糖减少;对脂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和贮存;对蛋白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克制蛋白质分解。 其临床意义: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用于能量合剂,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心肌损害等。8.胰岛素分泌的调节(重要受血糖浓度影响):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 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兴奋胰岛分泌,交感神经兴奋胰岛素分泌生理学笔记第一章 绪论P

35、1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互换和能量互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涉及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映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连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成某个最小值。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连续时间呈反变关系。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成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

36、段,可以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之一。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映。反映有兴奋和克制两种形式。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重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映速度快、作用连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37、、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与反映最主线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重要是激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调节特点:作用缓慢、连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神经一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映。3、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映。举例:(1)心室肌的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而变化,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特点是自身调节

38、,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2)全身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不变的特点是自身调节。四、生理功能的反馈调控: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负反馈调节的重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在稳定状态。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毕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在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五、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涉及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各种腔室液等),是

39、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直接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内环境最基本的特点是稳态。稳态是内环境处在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内环境理化因素、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实现。稳态的维持重要依赖负反馈。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9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特点:(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2)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的,由于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

40、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重要发挥细胞间辨认的作用。(4)膜蛋白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重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二、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物质进出细胞必须通过细胞膜,细胞膜的特殊结构决定了不同物质通过细胞的难易。例如,细胞膜的基架是双层脂质分子,其间不存在大的空隙,因此,仅有能溶于脂类的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而细胞

41、膜对物质团块的吞吐作用则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决定的。不溶于脂类的物质,进出细胞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特殊膜蛋白的帮助。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有以下几种形式:(一)被动转运:涉及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形式。1单纯扩散:.是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跨膜扩散的最取决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梯度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单纯扩散在物质转运的当时是不耗能的,其能量来自高浓度自身包含的势能。2.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的过程。参与易化扩散的膜蛋白有载体蛋白质和通道蛋白质。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竞争

42、性克制;(2)饱和现象;(3)结构特异性。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相对特异性;(2)无饱和现象;(3)通道有开放和关闭两种不同的机能状态。(二)积极转运,涉及原发性积极转运和继发性积极转运。积极转运是指细胞消耗能量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积极转运的特点是:(1)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细胞要消耗能量;(2)物质转运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3)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4)原发性积极转运重要是通过离子泵转运离子,继发性积极转运是指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毕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最常见的离子泵转运为细胞膜上的钠泵(Na+-K+泵),其生理作用和特点如下:(

43、1)钠泵是由一个催化亚单位和一个调节亚单位构成的细胞膜内在蛋白,催化亚单位有与Na+、ATP结合点,具有ATP酶的活性。(2)其作用是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3)与静息电位的维持有关。(4)建立离子势能储备:分解的一个ATP将3个Na+移出膜外,同时将2个K+移入膜内,这样建立起离子势能储备,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维持细胞电位稳定。(5)可使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的离子基础。(三)出胞和入胞作用。(均为耗能过程)出胞是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由细胞排出的过程,重要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入胞则指细胞外的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因特异性分子与细胞膜外的受体

44、结合并在该处引起的入胞作用称为受体介导式入胞。记忆要点:(1)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此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2)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什么结构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

45、许物质通过。体液中的离子物质是通过通道转运的,而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则依赖载体转运。至于载体与通道转运各有何特点,只需掌握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克制现象。(3)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低向浓度高处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称为积极转运。体液中的一些离子,如Na+、K+、Ca2+、H+的积极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相应的离子泵完毕。离子泵是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它有相应离子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酶的活性,可分解ATP释放能量,并运用能量供自身转运离子,所以离子泵完毕的转运称为原发性积极转运。体液中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的积极转运属于继发性积极转运,它依赖离子泵转运相应离

46、子后形成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这时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易化扩散的同时将有机小分子从低浓度一侧耦联到高浓度一侧。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取葡萄糖属于这种继发性积极转运。(4)出胞和入胞作用是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属于出胞作用;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属于入胞作用。三、细胞膜的受体功能1.膜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多为糖蛋白,也有脂蛋白或糖脂蛋白。不同受体的结构不完全相同。2.膜受体结合的特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四、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生物电的表现形式:静息电位所有细胞在安静时均存在,不同的细胞其静息电位值不同。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阈或阈上刺激时产生。局部电位所有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1.静息电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