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理学复习名词解释及大题解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生理学复习名词解释及大题解析 .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兴奋性: 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内环境 :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即细胞外液。反射 : 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正反馈 :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
2、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 这种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负反馈 : 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反馈调节。稳态 :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单纯扩散 :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的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蛋白)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属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的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
3、的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行主两类。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 ATP释放的能量,而利用膜内、外Na+势能差进行的主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阈值或阈强度当刺激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或阈值。阈强度低,说明组织对刺激敏感,兴奋性高;反之,则反。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抑制: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入安静状态,或活动由强减弱。兴奋性 (ex
4、citability):最早被定义为: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在近代生理学中,兴奋性被定义为:细胞受刺激时能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的能力。可兴奋细胞 :指受刺激时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 , 如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超射 :动作电位上升支中零电位线以上的部分。(教材中P24: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则称为反极化,其中膜电位高于零的部分称为超射)绝对不应期 :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发生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兴奋性降低到零,对另一个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发生反应,这一段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在绝对不应期后,第二个刺激可引起新的兴奋,但所需的刺激强度必
5、须大于该组织的正常阈强度,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静息电位 :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可逆、并有扩布性的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极化 :细胞在安静时(亦即静息电位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膜的极化去极化 :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超极化 :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复极化 :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的过程。阈电位 :使膜对Na十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为阈电位。“全和无”现象: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6、的现象,称“全或无”现象。神经冲动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兴奋收缩耦联:联系肌细胞电兴奋与收缩活动的中介过程。前负荷 :肌肉收缩之前所承受的负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之后所遇到的负荷或阻力。血细胞比容 : 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男: 40%50% ;女: 37%48%)红细胞沉降率: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成年男性: 0-15mm/h;成年女性: 0-20mm/h 。其数值可反映红细胞悬浮
7、稳定性大小。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正常人红细胞一般在0.42%的 NaCl 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 NaCl 溶液中完全溶血。血浆晶体渗透压: 由血浆中的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很小部分)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血液凝固 :血液由流动状态变化胶冻状血块的过程。血清 :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透明淡黄色液体。凝集 :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聚集成簇,这
8、种现象称为凝集。凝集原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的抗原凝集素 :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对应的抗体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心率: 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心输出量: 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博出量的乘积。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博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血压: 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中心静脉压 :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约412 cmH2o ( 0.391.18kPa)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有关。代偿间歇 : 当紧接在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时,
9、如果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则不能引起心事的兴奋和收缩,形成一次兴奋和收缩的缺失,必须等到再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时才能引起兴奋和收缩,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段比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窦性心律 : 异位心律 :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当窦房结起搏功能减退或其下属的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或心室的兴奋性增高时,这些下属组织就要代替窦房结行使“ 职权 ” 或抢夺心脏跳动的“ 领导权 ” 。由这些组织发出冲动所产生的心律称为异位心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律失常房室延搁 : 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房室交界区细胞传导速度缓慢,尤以结区最慢,因而占时较长(约0.1 秒)
10、,这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使心房与心室不在同一时间进行收缩,有利于心室充盈及射血。心音 :心动周期中,在胸壁所听到的声音心电图 :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表面活性物质: 是由肺泡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以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的液体层表面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舒张所造成的胸廓扩大和缩小。肺内压: 是指肺泡内的压力。吸气初,肺容积 肺内压 低于大气压时空气入肺泡 肺内压渐 吸气末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气流停止。呼气初,
11、肺容积 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时,肺内气体出肺 肺内压渐 呼气末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气流停止。潮气量: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约500ml。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 +补呼气量,正常成年男:约3.5L ,正常成年女:约2.5L 用力呼气量: 指在一次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 计算前 3 秒呼出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人在第 1、 2、3 秒应分别呼出其用力肺活量的80% ,96% 和 99% 。消化:食物在消
12、化道内被分解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消化产物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胃肠激素: 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肠胃激素脑肠肽: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存在的肽类激素胃排空 :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分节运动 :小肠环形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空腹时几乎不存在,进食后逐步增强。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三者构成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渗透性利尿:由于肾
13、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高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 正常情况下,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保持在肾小球滤过率的一定比例(65 70) ,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细胞体中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运送到神经垂体储存,需要时释放入血。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血浆清除率: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的物质的血浆的毫升数,就是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激素: 由内分泌腺(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叫激素。远距
14、分泌: 大多数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而发挥作用的运输方式。旁分泌: 激素不经过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的靶细胞而发挥作用。内分泌: 机体内某些分泌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不经过管道而直接释放入细胞外液的过程。应急反应: 通常指在机体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饥饿、寒冷)作用时,引起的一系列与激素性质无关的非特异性反应,以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能力。应激时下丘脑先腺垂体肾上腺皮质活动增强,是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同时血液中生长激素、催乳素等的水平也升高。允许作用: 激素本身不能对某些器官或细胞直接发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能产生作用的必须。如糖皮质激素对去甲肾上腺激素-收缩血管。
15、突触: 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结构的部位,称谓突触。神经递质: 指由突触前膜释放,具有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作用的特殊的化学物质。EPSP :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在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能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故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PSP:在递质作用下, 而出现的在突触后膜的超极化,能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故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抑制:一个兴奋性神经元兴奋后,先兴奋一个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使其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使后继神经元的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突触抑制性后电位。牵涉痛: 内脏疾病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内脏痛: 指内脏本
16、身受到刺激所产生的疼痛。去大脑僵直: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的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叫去大脑僵直。肌牵张反射:指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张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 (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2)体液调节: 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
17、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意义: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18、。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 可将 3 个 Na+移出胞外,同时将2 个 k+移入胞内。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生理意义: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建立 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答: (1)单纯扩散:O2、CO2、N2、水
19、、乙醇、尿素、甘油等;(2)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3)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5.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都是将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顺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跨膜转运。不同点:单纯扩散的物质是脂溶性的,易化扩散的物质的非脂溶性的;单纯扩散遵循物理学规律,而易化扩散是需要载体和通道蛋白分子帮助才能进行的。6.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和特征是什么?答: (1)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
20、信号传导:这类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快速开放和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快速跨膜传导。( 2)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是通过与脂质双层中以及膜内侧存在的包括G 蛋白等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之间级联式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信号跨膜传导的。( 3)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结合配体的结构域位于质膜的外表面,而面向胞质的结构域则具有酶活性,或者能与膜内侧其它酶分子直接结合,调控后者的功能而完成信号传导。7.局部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区别何在?答:局部电流是等级性的,局部电流可以总和时间和空间,动作电位则不能;局部电位不能传导,
21、只能电紧张性扩布,影响范围较小, 而动作电位是能传导并在传导时不衰减;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7.什么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它在兴奋传导中的意义的什么?答:含义:动作电位的幅度是“全或无”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而变化;动作电位传导时, 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幅度衰减。因在传导途径中动作电位是逐次产生的。意义:由于“全或无”现象存在,神经纤维在传导信息时,信息的强弱不可能以动作电位的幅度表示。8.单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是“全或无” 的,而神
22、经干的复合电位幅度却因刺激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为什么?答:因为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虽然其中每一条纤维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但由于它们的兴奋性不同,因而阈刺激的强度也不同。当电刺激强度低于任何纤维的阈,则没有动作电位产生;当刺激强度能引起少数神经兴奋时,可记录较低的复合动作电位;随着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兴奋的纤维数增多, 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变大;当刺激强度增加到可使全部神经纤维兴奋时,复合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再增加刺激强度时,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再增加了。9.什么是动作电位?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产生的原理?一般在论述动作电位时以哪一部分为代表?答: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
23、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快速大量Na+内流形成的,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锋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 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时还有Na 泵的作用。在论述动作电位时常以锋电位为代表。10 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具体过程及其特征?哪些因素可影响其传递?答: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是指肌膜上的动作电位触发机械收缩的中介过程。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膜和T 管膜传播,同时激活L-型钙通道;激活的L 型钙通道通过变构作用,使肌质网钙释放通道开放;肌质网中的Ca2+转运到肌浆内,
24、触发肌丝滑行而收缩。影响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和收缩的总和。11.试述细胞在兴奋和恢复过程中兴奋性周期的特点和基本原理?答:特点: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出现一系列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原理: 绝对不应期大约相当于锋电位发生的时期,所以锋电位不会发生叠加,并且细胞产生锋电位的最高频率也受到绝对不应期的限制;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大约相当于负后电位出现的时期;低常期则相当于正后电位出现的时期。12.试述神经纤维传导和突触传导的主要区别?答:神经纤维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而突出传导是“电-化学 -电”的过程;神经纤维传导是双向的,而突出传导是单向的;神经纤维传导是相对
25、不易疲劳的,而突出传导易疲劳,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而突触传导有时间延搁;神经纤维传导是“全或无”的,而突出传导属局部电位,有总和现象。13.简述慢反应自律细胞跨膜电位机制?答:慢反应自律细胞的典型代表为窦房结细胞,其跨膜电位机理如下:去极化过程:0 期时相是由慢Ca2+通道开放而引起的去极化过程。因此其0 期去极化幅度较小,时程较大,去极化速度缓慢;复极化过程:无明显的1 期和 2 期, 0 期去极化后直接进入3 期, 3 期是由于Ca2+内流的逐渐减少和 K+外流的逐渐增多引起的复极化过程;自动去极化过程: 4 期自动去极化是由于K+外流的减少和Na+内流与少量Ca
26、2+内流的增加所导致的。14.心肌在一次兴奋中兴奋性发生哪些变化?答: (1)有效不应期:期间不产生新的动作电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0 期到 3 期复极至 -55mV:绝对不应期,这时期膜的兴奋性完全丧失;3 期电位从 -55mV 至-60mV:局部反应期,这时期肌膜受足够强度刺激可产生局部的去极化反应,但仍不产生动作电位;(2)相对不应期:3 期电位从 -60mV 至-80mV,这时期膜若受一个阈上刺激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膜的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正常;(3)超常期: 3 期电位从
27、 -80mV 至-90mV :这时期若受一个阈下刺激便能产生新动作电位,膜的兴奋性高于正常。1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期的例子基础?答: (1)去极化过程:动作电位0 期,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90mV 迅速上升到 +30mV ,构成动作电位的升支。Na+内流(2)复极化过程:1 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内电位由 +30mV 迅速下降到0mV 左右, 0 期和 1 期的膜电位变化速度都很快,形成锋电位。K+外流2 期(平台期):膜内电位下降速度大为减慢,基本上停滞于0mV 左右,膜两侧呈等电位状态。K+外流、 Ca2+内流3 期(快速复极末期) :膜内电位由0mV 左右较快地下降到
28、-90mV。K+外流(3)静息期: 4 期,是指膜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后的时期。Na+、Ca2+外流、 K+内流16.根据心肌细胞电反应的快慢可将心肌细胞分为哪两类?两者有何区别?答:可以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两类。区别:快反应细胞0 期去极化是由快Na+通道开放而引起的,因此0 期去极化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去极化速度较快;慢反应细胞0 期去极化是由慢Ca2+通道开放而引起的,因此0 期去极化幅度较小,时程较长,去极化速率较慢。慢反应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的绝对值均小于快反应细胞。对于自律细胞来说,慢反应细胞的4 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于快反应细胞。17.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出现代偿
29、间歇?答:如果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由于期前收缩也有它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因此,在紧接期前收缩之后的一次兴奋传到心室时,常常正好落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结果不能使心室应激兴奋与收缩,出现一次“脱失”。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18.什么是正常、潜在、异位起搏点?答: (1)窦房结是引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搏动的正常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2)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仅起兴奋传导作用,而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律性,称为潜在起搏点。(3)在某种异常情况下,窦房
30、结以外的自律组织也可以自动发生兴奋,而心房或心室则依从当时情况下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而跳动,这些异常的起搏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19.试述正常心脏兴奋的传导途径、特点、及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答:传导途径:正常心脏兴奋由窦房结产生后,一方面经过心房肌传导到左右心房,另一方面是经过某些部位的心房肌构成的“优势传导通路”传导,即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蒲肯野纤维心室肌传导特点:心房肌的传导速度慢,约为0.4m/s, “优势传导通路”的传导速度快(1.01.2m/s) 房室交界传导性较低,0.02m/s。因此,在这里产生延搁。末梢蒲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可达4m/s,高于心室肌(1m/s) 房室
31、延搁的生理意义:兴奋通过房室交界速度显著减慢的现象,称为房室延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可使心室的收缩必定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因而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在时间上不会发生重叠,这对心室的充盈和射血是十分重要的。20.简单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和特点?答: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射血分数: = 搏出量*100%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心指数:指以单位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特点:心输出量与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可因性别、年龄及其他生
32、理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每搏功:指心室一次收缩射血所做的功(2)心脏的做功量=搏击量射血压+血流功能每分功:指心室每分钟收缩射血所做的功特点:用心脏做功量来评定心脏泵血功能比单纯用心输出量评定更为全面。21.哪些因素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答: (1)前负荷:用心室舒张末期压来反映。(2)后负荷: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搏出量增加;动脉血压过高,搏出量减少。(3)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特性。(4)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但心率过快,心输出量反而下降;心率受神经和体液因素及体温的影响。22.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答:形成: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
33、前提条件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影响因素:心脏搏出量:收缩期动脉血压变化明显,收缩压的高低反映搏出量的多少心率:心率增快时,脉压减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强时,脉压增大。舒张压的高低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动脉硬化,作用减弱,脉压增大。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容量不变,脉压下降。23.微循环血流通路有哪些?各自的功能特点有哪些?答:微循环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的血流通路有:直捷通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保证回心血量动 -静脉短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迂回通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
34、质交换的场所24.有效滤过压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对组织液的生成有何影响?答: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EFP=(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是组织液生成的动力。EFP0,组织液生成增多;EFP0,组织液生成减少;EFP=0,组织液的生成平衡25.试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答: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影响因素: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
35、迎下载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EFP 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减小,组织液生成增多;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组织液的生成增多。26.何谓减压反射,反射的范围及生理意义?答:减压反射是通过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引起的。减压反射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且具有双向调节能力;减压反射在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血管阻力、 血量等发生突然改变的情况下,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减压反射主要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缓冲作用,尤其在动脉血压降低时的缓冲作用更为重要。生理意义:对动脉血压进行负反馈调节,起缓冲作用。27.简述心交感和迷走神经对心
36、脏活动的调节作用?答: (1)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心脏神经丛。轴突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导致心律加快,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加快,心房和心室收缩力量加强。这些作用分别叫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正性变力作用。(2)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M 受体结合,导致心律减慢。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以上作用分别称为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28.在实验动物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有什么变化?其机制如何?答: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升高。心脏射血经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到达颈动脉窦。当血压升高时,引起降压反射,使血压降低。当窦内压降低,降压反射减弱
37、,血压升高。当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窦内压降低,降压反射减弱,因而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回心血量增强,心输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强,导致动脉血压升高。29.心肌有哪些生理特征?与骨骼肌相比有何区别?答:心肌细胞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基本生理特性。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的自律性和传导性较高,而收缩性较弱。30.什么叫胸膜腔内压?胸内压的形成和生理意义?答: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的形成与肺和胸廓的自然容积有关。从胎儿出生后第一次呼吸开始,肺即被牵引而始终处于扩张状态。胸膜腔内压 =肺内压 +(肺回缩压)生理意义:有利于肺保持扩张状态;有利于静脉和淋巴的回流。3
38、1.简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由肺泡II 型细胞产生,为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生理意义: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32.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区别?答:肺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潮气量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因此,肺泡通气量相比肺通气量而言,排除了未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通气量,能真正表明有效的气体交换量。33.什么是生理无效腔?当无效腔显著增大时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
39、?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无效腔增大,可导致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通气量减少,肺泡通气量减少,有效的气体交换量减少,使肺泡内气体更新率降低,不利于肺换气,导致呼吸加深、加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4.通气 /血流比值的意义?增大、减小时的意义?答: VA/Q 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正常VA/Q0.84 。这一比值的维持依赖于气体泵和血液泵的协调配合。(1)VA/Q 增大时,就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相对不足,部分肺泡气体未能与血液气体充
40、分交换,致使肺泡无效腔增大。(2)VA/Q 减小时,就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的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犹如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35.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在检测肺功能的意义有何不同?答( 1)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但对于个体有较大的差异,不能充分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状况;用力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通畅程度。( 2)肺泡通气量与肺通气量相比,计算时排除了未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通气量,更能表明真正有效的气体
41、交换量。36.CO2解离曲线与氧气有何区别?答: CO2解离曲线表示血液中CO2含量与 P CO2关系的曲线;氧解离曲线表示血液中PO2与 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CO2解离曲线接近线性,且无饱和点;O2解离曲线呈S型,有饱和点。CO2解离曲线的纵坐标不用饱和度而用浓度表示;氧解离曲线的纵坐标用饱和度表示。37.试述氧解离曲线各段特点及影响因素?答: (1)氧解离曲线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O2在 60100mmHg 之间时 Hb氧饱和度,这段时间PO2变化对 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它是反映Hb与 O2结合的部分;(2)氧解离曲线中段:这段曲线较陡,相当于PO2在 4060mmHg 之间
42、Hb 氧饱和度,是反映HbO2释放 O2的部分;(3)氧解离曲线下段:曲线最陡,相当于PO2在 1540mmHg 之间时 Hb氧饱和度,该段曲线代表了O2的贮备。影响因素: pH和 PCO2的影响: pH减小或 PCO2升高, Hb对 O2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 2,3二磷酸甘油酸:2,3 DPG 浓度升高时, Hb对 O2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其他因素:受Hb自身性质的影响38.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通气 / 血流比值上升或下降都能使换气效率下降?答: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的面积;通气/ 血流比值原因:(1)如果VA/Q 上升,
43、就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相对不足,部分肺泡气体未能与血液气体充分交换;( 2)如果VA/Q 下降,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使换气效率下降。39. 试述血中二氧化碳、缺氧、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作用途径有何不同?答: (1)CO2: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当 PCO2降到很低水平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吸入 CO2增加时, PO2也随之升高, 动脉血 PCO2也升高,因而呼吸加快、加深;当PCO2超过一定限度后,引起呼吸困难,头痛,头昏,有抑制和麻醉效应。途径: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2)缺氧: PO2降低时,呼吸运动
44、加深、加快。途径:完全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3)H+:动脉血液H+浓度升高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当H+浓度下降时,呼吸受抑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途径: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40.氧解离曲线呈S型的意义?哪些因素使其右移?答:氧解离曲线呈S 型与 Hb 的变构效应有关。Hb 有两种构型, Hb 为紧密型( T 型) ,HbO2为疏松型( R 型)Hb 的 4 个亚单位无论在结合O2或释放 O2时,彼此之间有协同效应,即1 个亚单位与O2结合后,由于变构效应,其他亚单位更
45、易与O2结合,因此呈S 型。因素: pH 下降或 PCO2升高,温度升高,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升高时,氧解离曲线右移。41.胃排空受哪些因素的控制?正常时为什么其能与小肠的消化相适应?答:胃的排空是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影响胃排空的因素:(1)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胃内的实物量大,对胃壁的扩张刺激就强,通过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可使胃的运动加强,从而促进排空;促胃液素也可促进胃运动而使排空加快。(2)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因素:肠胃反射。进入小肠的酸、脂肪、脂肪酸、高渗溶液及食糜本身的体积,均可刺激十二指肠壁上的化学、渗透压和机械感受器,通过胃肠反射而抑制胃的运动;胃肠激素:当
46、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引起小肠粘膜释放肠抑胃素,抑制胃的运动,从而延缓胃的排空。因为胃排空是间断进行的,所以与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相适应。42.何谓胃肠激素?其作用方式和生理作用有哪些?答: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作用方式:多数胃肠激素(胃泌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经血液循环途径而起作用;有些则通过旁分泌(生长抑素)、神经分泌(血管活性肠肽、娃皮素、P 物质)而产生效应;有些(胃泌素、胰多肽)可直接分泌如胃肠腔内而发挥作用,叫腔分泌;还有些分泌到细胞外,扩散到细胞间隙,再反过来作用于本身,叫自分泌。生理作用:调节消化器官的功能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营养
47、作用;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43.消化道平滑肌的动作电位有何特点?其机制是什么?它与平滑肌收缩之间有何关系?答:特点:在慢波基础上,平滑肌受到一定的刺激后,慢波可进一步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时程很短,约1020ms 。动作电位常叠加在慢波的峰顶上,可为单个,也可成簇出现。机制:动作电位的升支主要由慢钙通道开放,大量Ca2+内流河少量Na+内流而产生,而降支主要由K+外流引起。与收缩的关系:只有动作电位才能触发平滑肌收缩。动作电位又是在慢波去极化基础上发生的。动作电位数目越多,收缩的幅度也越大,慢波是起步点位。44. 什么是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其来源和产生原理如何?有何生理意义?答:
48、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膜电位基础上,可自发地周期性地产生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可决定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叫基本电节律。节律性慢波起源于广泛存在于胃体、胃窦及幽门部的环形肌和纵形肌交界处间质中的Cajal 细胞。它的产生可能与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减弱或停止有关。生理意义: 慢波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点位,是平滑肌的节律控制波,决定蠕动的方向、 节律和速度。45. 试述消化道内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和可能机制?答: (1)胃酸:胃酸可直接抑制胃窦黏膜G细胞释放胃泌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9、 1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胃酸可刺激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间接抑制G细胞释放胃泌素;胃酸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和球抑胃素。(2)脂肪:进入小肠的脂肪释放肠抑胃素,使胃液分泌抑制(3)高张溶液:激活小肠内的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通过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一种或多种激素来抑制胃液分泌。46. 胃液的分泌及其作用?答: (1)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发挥作用提供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可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促进Ca2+和 Fe2+的吸收;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的分泌。(2)胃蛋白酶原: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3)黏液和碳酸氢盐:润滑和保护黏膜,并和HCO3-一起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防止H+
50、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4)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它在回肠的吸收。47. 简述胰液的成分及作用?答: (1)无机成分:水; HCO3-和 Cl-: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黏膜免受强酸的侵蚀。(2)有机成分: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水解效率高,速度快;蛋白质水解酶:水解蛋白质;脂类水解酶:水解脂类物质。48. 糖、蛋白质、脂肪是如何被吸收的?答: (1)糖的吸收:食物中的糖类一般须被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小肠吸收。进过消化产生的单糖,可以主动转运的形式吸收(果糖除外)。Na+和钠泵对单糖的吸收是必需的。(2)蛋白质的吸收: 食物中的蛋白质须在肠道中分解为氨基酸和寡肽后才能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