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三)一、填空题 (共7题,共21分) 1.凯洛格把儿童早期的样式配置分为_种。 2.儿童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_和图式期。 3.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会用轮廓线勾画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形的外部界线,而图形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则 _在一起。 4.凯洛格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图形结合而形成的图形称为_。 5.儿童刚开始运用水平垂直参照系统进行构图时有些呆板和模式化,此时所画的人,我们称之为_。 6.“给予幼儿一张硬纸,幼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它制作一个立方体” 。这一目标取向属于_目标。 7.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画蝌蚪人是因为他们的知觉
2、_。 二、问答题 (共12题,共109分) 8.名词解释:散点式构图 9.名词解释:透明式表现 10.名词解释:蝌蚪人 11.名词解释:展开式 12.简述儿童绘画发展中象征期的特征。 13.简述儿童在绘画中是如何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 14.家庭美术教育有哪些方法? 15.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粘贴活动? 16.试述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的理论 17.试述幼儿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18.谈一谈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及对幼儿的影响 19.试分析幼儿早期涂鸦的原因及意义 1、正确答案:17 2、正确答案:象征期 3、正确答案:融合 4、正确答案:集合体 5、正确答案:稻草人 6、正确答案:行为 7、正确答案:尚
3、未分化 8、正确答案:摆脱了地平线,开始表现出物体的离散关系。 9、正确答案:把看不到的物体象 X光透视一样表现出来。 10、正确答案:头部、躯干部和四肢尚未分化完全的人。 11、正确答案:儿童把在不同视角看到的物体在一张画面上表现出来。 12、正确答案:造型上:用图象表达意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色彩上:对颜色有自己的喜好,并用它们来描绘各种事物,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涂色方面显得毫无顺序,不均匀。构图上:把物体随机地安排在画面上,不注意大小比例。 13、正确答案:最初是把事物看成各自独立的个体,与其它事物缺乏联系;逐渐以简单的方法处理事物间的关
4、系;最后能客观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关系。 14、正确答案: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 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 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正确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15、正确答案:引导儿童掌握粘贴的工具和材料的性质, 引导儿童了解粘贴的步骤和方法, 一次活动中不宜提供给儿童过多的材料。 16、正确答案:德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知觉的过程是自然赋予有机体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感知能力日趋分化。由此,阿恩海姆推断,儿童笔下的简化图形并非是儿童缺乏绘画技能,而是其感知能力尚未分化的反映。例如,儿童先会画圆,然后
5、才会画矩形。“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圆形的发现比对方形和直线形的发现更早一些。当儿童画处于圆形式样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事物的更为普遍的性质事物性。”阿恩海姆认为,在儿童绘画时,他所面对的是把观察到的事物转化为二维平面的艰巨任务,在画纸上创作出与他所见的物体具等同结构的形象。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完形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这就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视觉刺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简单、明了的完形。一些不能给人以愉悦感受的形体,都会在人的知觉中产生一种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美的结构的倾向,这种竭力将视觉刺激物加
6、以组织、改造或纠正的现象,最突出地表现在儿童绘画中。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客观事物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和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阿恩海姆指出,当儿童致力于创造与所观察的物体结构上等同的形象时,他倾向于忽略所画的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这种忽略就是在儿童画中常见的因局部解决问题而导致的忽略画面整体关系的表现方式。一些美学方面的
7、权威性人士给予阿恩海姆的理论以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理论思想新、风格新,对美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阿恩海姆从格式塔心理学的立场出发,解释了儿童美术发展中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理,其中不少的道理为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所信服。 17、正确答案:(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与目的幼儿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与目的,除了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幼儿的精神文明行为外,还在于通过美术教育能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一种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文化氛围,以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是个人的创造物,而且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播和发展,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和吸收都影响
8、深远。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儿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以审美的立场去创造环境,使环境更为艺术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理当为此提供必要的准备。(二)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与目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目的又是与幼儿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目的辩证统一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教育目的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顺利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作好准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又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与美术的特征紧密相联。这一特点反映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与其他科目或领域的教育目的的差异性。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包括创造、欣赏和评价视觉艺术三个方面:(1)创造视觉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语言
9、,美术表现是幼儿的基本需求。他们有创作这种艺术作品的冲动,对美术活动有更多的自觉性、依恋性。通过创造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提高使用和掌握美术材料的技能,理解运用美术材料的过程;(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方式使用美术材料;(3)有强烈的动机参与美术创造活动;(4)发展选择和运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工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视觉艺术组织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创造视觉艺术的目的既强调儿童的自我表现和自由创造,实现顺应儿童的天性;又强调了儿童运用和掌握所必须的技能技巧,旨在促进幼儿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的有序轨道。(2)欣赏视觉艺术教育能使人的审美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包括提高对视觉艺术的感性认识、扩大视觉艺术的视野、
10、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通过欣赏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认同和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视觉艺术工作;(2)理解和接受视觉艺术创作的不同目的和表现手法;(3)通过活动,熟悉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例如线、形状、颜色、质地、平衡等等;(4)培养在生活中追求能唤起良好视觉意象的事物的动机。欣赏视觉艺术的目的同样具有尊重幼儿爱美天性和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两个侧面。(3)评价视觉艺术幼儿不仅需要学习创造和欣赏视觉艺术,而且需要学习评价视觉艺术,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美术创作。通过评价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探索和初步理解人们创造美术作品的立场和角度;(2)命名和讨论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3)感悟美学原理,发展初
11、步的审美意识。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主要强调通过教学让幼儿获得评价视觉艺术的能力,使幼儿评价视觉艺术的标准日趋接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但这一目的的达到必须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 18、正确答案:幼儿园艺术环境是幼儿园中向幼儿提供的欣赏与创造的外部环境,使幼儿在不知觉中受到美术的熏陶。其创设要求是营造一个童话的世界,要体现幼儿的特点。创设的基本要求是安全、适用,审美和可塑性强。幼儿园艺术环境从空间上可分为三类,即大的环境、中等环境、小的环境。大的环境指各班活动室以外的公共空间、中等环境指各班专用房间、小的环境指美术活动角。幼儿园的建筑环境是最大的艺术环境,应有一些幼儿喜欢的色
12、彩、形状、绘画和雕塑等。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应以自然欣赏物为主,也可以布置一些卡通造型雕塑,它们既是幼儿观察欣赏的景物又可做写生对象。走廊与专业活动室主要是悬挂供欣赏的美术作品(平面或立体)。中等环境的布置首先要符合环境气氛,睡眠室布置要简洁、色彩要温和平静,卫生间要洁净有序。活动室布置要丰满,充分利用空间,但不杂乱,要有主题。另外注意周期性变换与随时增减,注意幼儿的参与。最小的艺术环境指教室的美术角,需布置欣赏画册与美术创造用的工具和材料,保持美术角自由、轻松、活跃的气氛,保证幼儿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和创造。幼儿园的艺术环境是一种“隐形语言”,它通过色彩、造型、空间布局的陈设等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
13、艺术熏陶的感染,因此,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是否具有教育功能,是否富有儿童情趣,能否引起幼儿的参于意识,都将对其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9、正确答案:幼儿早期涂鸦主要由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缘由:(一)生理原因(1)神经系统有所发展,脑、手、眼之间协调关系基本建立,但较为薄弱;(2)幼儿手的骨骼和肌肉有所发展,有一些力量和准确性、灵活性,但不完善和不充分。(二)心理原因(1)模仿说;(2)肌肉运动产生的满足与快感主动的满足和被动的快感。罗文斐尔德认为,幼儿开始涂鸦时只是享受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有节奏的、主动的“动”的快感,是一种无控制的动作,没有任何创造的意向。当他发现自己的动作和纸上出现的
14、线条之间的关联时,进而增强了他对涂鸦的兴趣,并逐渐在手、眼、脑之间产生了协调,产生了想要在纸上画出一些东西的愿望。所以,涂鸦是达到动作协调的关键,也是导向创造的桥梁。(3)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这一阶段幼儿是在行动中感知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他们不能脱离行动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在涂划的过程中不会把自己的动作和外界事物相联系,而仅仅关注动作和划出的痕迹。是感知运动水平上的游戏。美术始于感觉与环境的首次接触和儿童对这些感觉经验作出的反应。触摸、感受、看、抚弄、听、嗅是美术活动的基本背景。而涂鸦期中的线条就是儿童创造的、与外界沟通的“第一语言”,通过无控制地涂抹满足动觉经验;重复性运动的控制运动和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以及开始命名绘画形式显示出动觉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这些都促使儿童认识到绘画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的关系。这种“美术语言”就是幼儿自己创造的视觉的或造型的符号系统,它能够按照幼儿自身的需要而加以改变,能使幼儿唤起过去的经验,使自我得到满足,而不是被迫去适应现实,从而解决了在适应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情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