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大纲教育心理学.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58159006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大纲教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大纲教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大纲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大纲教育心理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题型: 1.单选(101分=10) 2.填空(101分=10) 3.判断(101分=10)4.简答(76分=42) 5.论述(214分=28)填空题1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方面。(P2)2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P4)3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P5)4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人是:马斯洛。(P5)5 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为: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P17)6 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与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桑代克,他提出了桑代克尝试错误说。(P32)7 学

2、习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P33)8 当代美国认知说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提倡者。(P36-38)9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与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P41)10 奥苏伯尔根据逐渐分化与整合协调这两条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P41)11 奥苏伯尔在学校学习中提出的动机类型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分别是: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附属的内驱力。(P54)12 动机期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托尔曼与勒温。(P59)13 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P61)14

3、维纳将成败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划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与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P62,表3-2看一下)15 知识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与知识的应用等五个基本环节。?(P70)16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对比率。(P73)17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与回忆(再认或再现)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与保持个体经验的过程。(P78)18 根据记忆时间长短不同,可以把时间分成瞬时记忆、短时

4、记忆、与长时记忆三种不同系统。(P79)19 学生的解题过程包含四个环节,分别是:审题、题目归类、重现有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P85)20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P87,是否会出简答题?)21 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以下特征: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利用线索的减少、动觉控制的加强、运动图式的形成、预见与应变能力的增强。(P87-88,是否会出简答题?)22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的内容。(P94)23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及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

5、选择与调控。(P96)24 记忆编码策略很多,主要有组块、替换、联想、理解、记忆术、编织知识网络、描绘事物形象、群集策略、画内容框架图。(P100-104,记忆并理解,可能会出根据举例判断所属策略的题)25 创造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然开朗阶段、验证阶段。(P129)26 影响大学生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有问题表征、情绪状态、动机强度、定势作用、功能顾着、迁移影响、原型启发。(P133-135)27 “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P147)28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观察法与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法。(P1

6、52)29 社会学习论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P154)30 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主要有:过矫正、防范协约、强化暂停、表征性奖励。(P165)31 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相似吸引、互补吸引、仪表吸引、人格吸引。(P206)32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二十一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健康。(P215)33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与医生西蒙制定了“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智力,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是“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P249)34 当智商达到130以上时,其智力水平为超常,

7、占总人口的2.275%;110129时,为偏高;90109时,为中常,占总人口的%;7089时,为偏低;69以下时,为低常。(P250)35 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P252)36 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P254,其心理特征大概看一下有个印象)37 常用的气质鉴别方法有观察法、条件发射测定法、测验法。(P255)38 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四个方面组成。(P260)第一章 绪论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与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2. 心理过程认

8、知过程(个体认识世界、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包括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意志过程(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有意识的支配与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表现为激励个体达到目的的行为与抑制及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为)。3.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及现实性;气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如心理活动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这些特征及生俱来。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

9、为方式。气质与性格有时也统称人格。4. 心理学主要流派: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自由联想及分析梦境等手段;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及斯金纳,研究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客观的实验方法;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为奈塞尔,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人文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为马斯洛及罗杰斯,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主张“人化”反对“神化”或“兽化”或“病态化”。5.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现有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基础)与“可能的发展水平”(教育的目标)两种,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师根据学生的

10、原有基础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6. 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其独立的标志通常认为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7. 本书把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及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高等教育心理学内容涉及以下几个领域:学习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迁移;品德的形成及道德教育;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个别差异及因材施教;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教育。8. 教育、学习、发展三者的关系联系: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区别:三者分别有教

11、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教育”主要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主要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而“发展”则主要由发展心理学来研究。三者的主体不同。“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是学生。9. 教师威信(职业威信与人格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名片效应;教育者及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自己人”效应;教育者及被教育者之间的若干相似之处。好感效应;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及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11. 教师的能力教师的智力:敏

12、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注意分配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书面与口头)、组织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10. 三种教学水平尝试式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只知道“教什么”而不知道“如何教”;(不合格)因循式教学:基于教育理论的死框框进行常规教学,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只知道“如何教”而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教”;(合格)策略式教学:在掌握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各种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教”与学生的“会学”、“会创造”。这种水平的教学应该

13、是每个教师所努力的方向与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优秀)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 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涉及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2.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与争议性。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与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及课外与校外学习相结合。3. 学习的类型主要分成以下四类: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与理解等);技能与熟练的学习(主要指

14、运动的、动作的技能与熟练);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4.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桑代克通过动物心理实验提出尝试错误说,桑代克把动物尝试错误偶然成功的行为叫做学习,他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尽管人及动物的学习有所不同,但桑代克一直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与人类的学习规律。5. 学习率准备率(学生在学习前做好学习的准备);练习率(反应重复,学习知识牢固);效果率(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6.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六个规律性现象: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7.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发现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

15、基本结构;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反馈);提倡发现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8.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习方式分为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及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9.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需有逻辑意义,即学习材料本身及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建立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内部条件: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

16、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固定点)以便同化新知识;学习者必须主动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及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10. 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与“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逐渐分化原则,是指学习知识时应当先一般后具体;整合协调原则,指学习者应组合已有知识体系,明确新旧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融合构成新的知识体系。11.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与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它及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

17、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它在学习者已知的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之桥,使学习者更有效的学习新材料)(根据组织者的作用分为陈述性组织者与比较性组织者)。12. 加涅把学习与记忆过程看成是由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学习与记忆的操作系统;预期事项系统;执行控制系统(认知策略)。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皮亚杰):知识观: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生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与经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

18、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原有的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教学应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与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同化与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方式。第三章 学习动机及教育激励1.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

19、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与威望的需要);附属的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与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由这三种需要转化成为学习动机。2. 学习动机及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P55)。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动机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尔克斯与道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及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的难度及最佳激起水平成反比,即难度越高,最佳激起水平越低。3. 学习动机理论:动机

20、期望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4. 弗洛姆的动机期望理论认为,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基本公式为: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激励力量指学习动机激励水平的高低;效价指某一学习目标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价值;期望值指人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学习效果与目标的主观概率。5.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将麦克里兰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深化。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

21、功的概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6.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7.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分成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8. 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

22、行奖励;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四章 知识、技能的学习1. 知识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材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传授,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实现。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2.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三种直观形式来提高感性认识: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方式,为知识的理解提供感性材料);模象直观(又称教具直观,通过图片、图表、模型、幻灯与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景象而提供感性材料);言语直观(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

23、形式提供感性认识)。3. 感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与规律来组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强度率(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学生清晰的感知到,教学中要注意音量、板书、教具、光线等条件的适宜程度);差异率(是对象及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教学中要力求对象及背景之间的差异,使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活动率(活动的对象更易被感知,要注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组合率(感知对象在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板书的布局,便于学生的整体知觉);对比率(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

24、系的刺激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能使学生对它们的差异感知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4. 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条件:运用正例与反例;提供丰富的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觉概括。5. 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提供的都是正例)6.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与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个体把知识信息输入头脑,并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对识记过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回忆(是在不同条件下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7.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

25、三种不同的系统。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在0.252秒之间的记忆);短时记忆(是指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储存信息的容量大约是59个组块);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终身的记忆,储存信息的容量大约是510万个组块)。8. 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较大单元的信息加工过程。对识记材料进行合理组块,赋予一定的意义,不仅能增加识记容量,而且还有助于长期保持。9.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学习成诵后)时间间隔作为横坐标,以保持的百分比作为纵坐标,将遗忘实验中的数据填入,以平滑曲线连接,即得到一条曲线,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保

26、持曲线。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可以简述为“先快后慢”,揭示了及时复习的必要性。10. 知识遗忘的原因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与回忆之间受到其他无关刺激的干扰而造成的); 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前摄抑制(先学的材料对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的材料对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同化说;动机说;提取失败说。11. 促进大学生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及时复习;复习时间的适宜;复习次数的适宜及过度记忆法;反复阅读及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的多样化。12. 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完全掌握程度基础上的附加学习。一般认为,以150%

27、的学习程度所获得的记忆效果较佳又较为经济,超过150%的学习程度,记忆保持量并无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复习次数并非总是越多越好。13. 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审题:又称分析课题,这是应用知识解决课题的第一步。对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综合,需要抓住课题的关键,确切的理解题意,全面明确课题的任务与条件。课题归类:在审题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思维把握知识的关联,把课题及过去所学的或所经历过的相关的知识信息发生联系。重现知识:对当前课题进行归类后,需要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去寻找解决这一类课题的有关知识,提取出来,使它们从长时记忆转入工作记忆中来,为下一步课题做准备。解题:根据重现的有关知识,在对课题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

28、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求解,直到找出问题的答案。14. 技能是学习者在特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联系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根据技能的性质与特点,可以分成: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智力技能。15. 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利用线索的减少;动觉控制的加强;运动图式的形成;预见与应变能力的增强。第五章 学习策略及学习迁移1. 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2.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及元认

29、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及调控。3. 记忆编码策略即记忆或信息加工编码的方式与策略,主要包括:组块(将输入的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替换(将不易记忆与难以记忆的项目设法变成有意义、易记住的材料的一种编码策略);联想;理解;记忆术(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编码知识网络;描绘事物形象;群集策略;画内容框架图。4. 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

30、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按照迁移的层次可分为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5.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 认为迁移的实质是“心灵”的官能或心理活动的形式得到训练的结果;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学习要想取得最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相同要素说: 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及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经验概括说: 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中概括出了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概括。);关系转换说: 认为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

31、,而是学习者“顿悟”突然发现两种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认为只有学习者发现一种学习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将已掌握的这种关系应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发生。认知结构说: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A认知结构的概括性,表现为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B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及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C认知结构的巩固性,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6. 教学如何促进迁移: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

32、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即布鲁纳所强调的学科基本结构)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合理的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呈现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的原则。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掌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第六章 问题解决及创造性的培养1. 创造及创造性创造性:是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是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

33、与类创造之分。真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2. 创造力的特征流畅性(在一定时间内对问题所能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多少);灵活性(对所给定的问题产生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种类);独创性(方案的独特程度)。3. 创造性及智力的关系(出判断题)是一种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四点: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所以,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创造性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综合素质。4. 影

34、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问题表征(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情绪状态(适度的积极情绪状态可以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动机强度(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定势作用(由先前活动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它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原型启发(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第七章 品德心理及教育1. 品德的概念。品德也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采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

35、分。2. 品德心理结构(不同质的心理要素的组合方式)“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由以下四要素组成:道德认识(个体对现实社会道德关系与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规范的认识);道德情感(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意志(在道德行动过程中所作出的意志努力);道德行为(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动机支配下对社会、他人乃至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保证,道德行为则是知、情、意的归属。2. 皮亚杰采用“观察法”与“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16岁左右是一个人道德发展

36、的关键时期、女性的道德判断水平低于男性)。3.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4. “社会学习论”的教育意义:教师自身必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榜样必须是可信、可亲、可敬的;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要净化社会环境与大众传媒。5. 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个体品德的形成是包含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将社会环境与教育情境所提供的道德规范与道德要求不断内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

37、逐步养成道德行为的过程。态度定势的形成态度定势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在品德形成的初始阶段,作用较为明显。态度定势对人的心态乃至行为所产生的作用有其两面性:积极及消极,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定势。道德观念的确立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映,其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因素:了解道德规范与进行道德评价。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认识鉴别功能与动力调节功能。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时应

38、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途径):A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B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C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信念是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的道德观念的确信。对于教师来说,在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经验的同时,应利用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有意识地创设积极的情感氛围,并且发挥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这样就能从心理学的角度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个体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与诱惑,需要进行道德抉择与行为调节,这就是道德意志的体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及锻炼,主要方式有:培养学生抗诱惑

39、的能力;针对不同的意志特征采取相应的锻炼措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行为是受道德意识支配的对待他人、社会乃至自身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道德观念的外观,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由于个体之间道德行为上的差异,从教育的角度对不同的学生开展行为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使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技能,训练道德行为规范。6. 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过矫正(这一方法要求不良行为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恢复并改善原有的状况,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练习);防范协约;强化暂停;表征性奖励;榜样示范。第八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自我教育1. 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是指一

40、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与对待自己的统一。2. 自我意识的结构(三种分类)从结构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自我体验(一个人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调控(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调节及控制)。从内容上分为:生理自我(个人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社会自我(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心理自我(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自我(个体对自己现实的观感);理想自我(个人想要达到的完善形象);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的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

41、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3.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4. 全面认识自我的途径:(两个他人三个自我)通过认识他人与及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与评价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与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第九章 大学生群体心理及人际调适1. 个体及群体的关系个体及群体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种依存性表现在:群体对个体的制约;个体对群体的影响;群体赋予个体以新的特征。2.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别人在场或及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3.

42、 社会懈怠作用指如果别人在场或及别人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4. 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5. 从众(含义及作用)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及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积极方面作用:是对于社会适应的意义,以保证社会功能与规范的实施;消极方面作用:会由于某种不正之风的社会压力,使歪风邪气蔓延。6. 集体舆论与集体规范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集体规范:是指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及准则。7. 集体凝聚力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

43、量汇合。8. 人际吸引的因素(填空或简答)人际吸引是指人及人之间相互喜欢、悦纳的现象,受到以下四种因素的制约:相似吸引:交往过程中当双方意识到彼此有相似性(可以表现在籍贯、经历、兴趣、态度、信念、家庭背景、文化水平、价值观等方面)时,就容易相互吸引。互补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要满足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的吸引程度也会增加。如能力互补、气质互补、性格互补等都能产生相当大的吸引力。仪表吸引:个人容貌、穿戴、风度等因素,第一次见面时影响作用巨大,但交往时间越长,仪表所起作用越小,人际吸引将从外貌转向内在品质。人格吸引:主要是人格魅力的作用,这是人际吸引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吸引并不是即时发生作用的,而是

44、交往时间越长魅力作用越大。9.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往情深)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换位思考)。10. 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与抱怨别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1. 健康概念1948年,WHO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1989年,WHO提出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健康。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知、情、行”“独立、自我”“适应、人际”“完整人格”8点)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与浓厚

45、的学习兴趣;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具有协调与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具有良好的适应与改造环境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与谐;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3.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独立、争强”“ 理想、成才”“闭锁、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强烈的成才意识及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心理闭锁及寻求理解的矛盾;群集友谊及争强好胜的矛盾;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环境适应教育;智力发展教育;人际关系与谐教育;健康恋爱观教育;生涯发展规划及教育。第十一章 人格发展及学校教育1. 人格定义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与。2. 能力及智力的涵义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核心)、想象力、注意力等。3. 智力结构理论流体智力及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智力多元结构理论4.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一般智力因素有两个,即流体智力及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晶体智力:5.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