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成果简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课题成果简述.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小常规”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第一部分 课题提出达因苏草原有一个环境清幽、漂亮雅致的学校农九师一六五团中学。学校在发展中明确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要优异,更应该是文明尚美,礼仪高雅。(一)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几个镜头及分析:【镜头一】:学生们正排队往操场上走去,男生A走路时,手不知怎么就碰到了男生B,只见B转身便使劲打了A一拳,嘴里还嚷着:“你打我干嘛?”A又边还手边说:“我又没打你!”于是两人就开始了【镜头二】:“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 “有些学生具有双重性格,在教师面前一套,背后一套,学校里一套,家里一套。” “老师成了消防队员,今天解决了一个问题,第二天又冒出一个问题;解
2、决了新问题,老问题又卷土重来。”镜头三:分析:老师们天天抓常规,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不守常规的学生,但仍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老师身心疲惫。常规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有的只是起到即时的作用而没有达到长远的预期。(二)学校常规教育的现状 1、学校常规教育的现状现状一:学校常规教育的规定大而空。学校的常规教育一般是教师根据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向学生介绍常规,让学生学习常规,接着是不断地提要求,在平时的学校活动中不断提醒、督促和纠正。学生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没有自主构建常规,因此,常规在学生心中没有深刻的印象。现状二:防范式常规教育 ,让师生走向对立 。学校目前
3、的常规教育主要还是防范式,即教师处处防范学生,生怕学生做错什么。学校常规管理主要是检查式。为了处处提防,学校、教师往往采用“控制”的手段,控制时间、控制空间,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以取得表面的井然有序。这样一来,常规教育陷入了难以走出的怪圈:控制形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得学生的自主意识、规则意识很难形成,所以一旦学生失去教师的控制,学生的“常规”陷入“不知所从”,而学生的“不知所从”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教师、学校对学生的控制。现状三:教师主体取代学生主体, 常规教育缺乏对儿童需要的关注 。 在常规教育中,总是以教师为主体,并且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要求儿童。学生处于被控制的地位,不是主
4、动参与、自我构建常规细则,因此较难内化形成良好习惯。现状四:常规教育说教多,自主践行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时,通常是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守则和规范的内容显得笼统,对学生的要求不够具体。在对比中美小学生守则后,我们认为,常规的要求只有细化到学生的每一个日常生活细节中,才能对学生有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综上:目前国内研究小学生的习惯方面谈得较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学校常规教育而言,人们普遍认识到了常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了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积累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常规培养的经验,并就如何促进常规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但是已有的研
5、究都比较零散,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和实施策略。特别是对师生共构常规细则,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推进常规教育的研究却十分忽略。2、我校常规教育效果现状不乐观我校在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过程中学校特别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德育常规工作和德育活动缺乏主题牵引,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形成也显得比较缓慢,教育目标达不到预期,效果不持久。现状一:常规教育途径单一,学生自我体验不充分。学校的德育活动仅仅呈现了德育工作的一条路径,因参与人数少,大多数活动成了少数学生的表演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旁观者”,触动不大,甚至如“过眼云
6、烟”。活动形式丰富,但活动缺乏序列主题牵引,特色形成较缓慢。现状二:教师的育人观念滞后,常规教育的实效性差。学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观念还比较淡薄。学校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学生是每个老师的责任。但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出现问题交给班主任处理或者班主任只管自己课堂而不顾全局的现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观念还比较淡薄。 现状三:常规教育评价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事倍功半。在平时的常规教育中,学校注重运用榜样引导的办法来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这样的激励评价往往缺少了主题牵引和序列性,显得有些零散,激励评价的形式显得较为单一;在激励评价过程中,
7、榜样太少,对其他表现好的孩子也没有及时进行表彰鼓励。久而久之,激励评价的作用,在学生心目中就淡化了。结合学校常规教育现状,我校提出了小常规教育,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教育的实际出发,师生共构常规细则、将现行的常规教育内容具体化、序列化,增强常规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抓住关键的活动(事件)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内化常规细则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探索在学生日常行为中切实有效地实施小常规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切入点。第二部分:改革措施(一)反思调整,明确课题研究关键概念困惑我校最初的研究始于 “一周一个
8、好习惯”的系列主题活动。学校德育部门将学校在校的要求细化,每周利用集体朝会向学生宣讲并对上一周好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反馈。最初的活动开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随着好习惯的不断增加,一些坏习惯开始在校园的一些角落反复出现。老师纳闷,怎么已经养成的习惯孩子们会丢失?反思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常规教育就是在个体的幼年和少年时期,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情对他们的言语、行为、态度等进行训练,以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做人的品质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大约三周(21天左右),一周一个好习惯,明显违背了习惯养成的科学规律,怎能不反复?调整在反思中课题组逐步明晰
9、我们倡导研究的“小常规”教育,实质是细化常规教育内容、依托日常教育中的小活动、借助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件,调动学生自我构建和自我体验常规,发挥学生小主人意识,将常规逐步内化为行为的一种教育过程。它强调让学生自主构建常规、遵守常规,维护常规;它重视关注细节,关注学生在实践中对常规的自我体验与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基于这样的反思和调整,学校拟通过三年时间的研究,探索学校小常规教育实施的路径、方法、措施等策略,提高我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提升我校的德育工作:通过研究,师生共构常规细则;探索学校小常规教育实施的策略;通过研究,开发独具学校特色的常规教育校本教材。(二)科学设计研究框架,有序推进过程研究。
10、师生共构,形成学生一日在校常规 结合学校发展目标,课题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师生共同梳理细化我校学生在校常规,形成我校学生成长计划;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工作培训和主题交流,指导全体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分阶段逐步落实常规教育,让学生内化于心;围绕常规细则的实施,搭建主题式班级活动平台和学校德育活动平台,及时呈现小常规教育效果,挖掘我校常规教育实践中的优势,适时进行反思调整,逐步形成我校小常规教育实施的策略,。 逐步推进,梳理形成“小常规教育”实施策略 在研究中中,学校以“新三好”评价为依托,分年段从课内、课外、家庭、道德四方面细化常规要求,并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落实小常规细则的普及
11、与实施。推进的小常规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做文明成都人计划。在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以“认知行为评价反思”的小常规培养模式和独具学校特色小常规评价策略为内容的学校小常规实施策略。【学校近三年开展的行为习惯培养系列活动一览表】时间活动名称2008年9-11月文明如厕常规培养启动2008年11-12月课间文明活动常规培养启动2009年3-5月见面问好礼仪培养启动活动2009年9-12月弯腰拾垃圾培养启动2010年3-5月打铃静息常规培养启动2010年9-12月 认真做好眼保健常规培养启动2011年3月-至今认真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启动第三 研究成效(一)师生共构,细化常规,形成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体系面向师生,细致
12、调查分析。为了让学校的课题研究能够落到实处,真正从儿童的需要出发,解决学生常规教育中的问题,课题组的老师首先针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梳理出我校常规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在校一日常规暨我的好习惯。细化常规 形成学校小常规培养体系:对学生常规不足进行分析后,学校梳理出了我校学生一日常规培养目标,该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实效,常规要求细化。(二)建立了学校小常规培养模式,增强了常规教育的实效性。在小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以“认知行为评价反思”的模式,进一步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对学生小产规培养的认知是对常规培养的情感重要性的激发,小常规培养行为是对习惯情感的内化,对行为习惯的评价反
13、思是对习惯情感的巩固,我们所进行的每个环节都指向小常规行为养成的情感。【“小常规”培养操作模式图示】认知明理小常规教育评价反思行为实践u 关于认知明理正面宣讲重引导 这是一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正面教育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求得进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在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和课余时间。为使学生对小常规培养内容有一个有效的认识,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对每个活动确定相应的小常规培养内容,同时要求有重点、有计划,不要面面俱到,过于琐碎。我们围绕小常规的培养开展了系列活动,如“文明从如厕开始”、“课间文明活动”、“铃声响起这里静悄悄”【案例点击】:“给小孩讲道理,也需要智慧。”我校
14、*老师这样说。一天课间,一个小朋友来告状,说班上的*用脚踢门。我问*为什么要踢门,他天真地告诉我:“踢着好玩儿。”于是我蹲下来,拍着他的肩膀,轻轻地问他:“要是其他小朋友也这么用脚踢你,你会不会疼呀?”他点点头说会。“那你这么踢门,门也会疼的,你说是不是?我们给门道个歉吧,好不好?”他连连点头,然后认真地走到门跟前,郑重地对门说:“对不起,我不该踢你,我以后都不会再踢你了。”从那以后,他果真没有再踢过门,也没有做过其他破坏公物的事告诉孩子门也会疼,实际上是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体会,让孩子有“同理心”。让孩子给门道歉,也是教会他一种平等、尊重的观念,和小朋友相处也是这样。学会给门道歉的
15、孩子,会懂得“别人会疼的”的道理。这样的思维方式,让他们遇到问题不会偏执于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这对于孩子养成豁达善良的性格是非常有益的。校本课程重开发 “无论从时间、空间、重要性上看,学科德育都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习惯培养的主要途径,把小常规的培养渗透到思品、朝会、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们组织课题组的老师,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学生常规现状,以及培养重点,编制学校的校本德育课本和乐学生读本并在积极在班队会、午会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学习,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案例点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征集学生眼中的好习惯,共构校园
16、小常规读本和乐向前冲。经过反复研究以后,读本主要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文明如厕你知道怎样才算文明如厕吗?课前准备下课时不要只顾着玩哦;文明休息你休息时注意文明了吗?安全运动运动时也要注意安全哦!和乐储蓄所别忘记把好习惯存进来喔!学科教学重渗透 脱离教学过程来谈及学生行为常规的培养那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在小常规的培养过程中积极深入各科学习实际,从课本教材中深入挖掘育人的因素,从细节上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案例点击】数学课上的常规教育渗透(*老师)一年级的教科书为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配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图画和材料;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联系实际,又极具有德育价值。儿童都非常喜欢
17、这些图文并茂的材料。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具有德育价值的材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通过我和小树一起长一课中的小朋友们植树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爱护绿化的社会公德教育;通过让学生调查一个星期你家扔掉多少个塑料袋完成书中的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教学人民币这单元时,渗透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合理花钱,爱护人民币u 关于行为实践在研究中学校一直强调师生共构、以老师良好的行为带带动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系列活动,利用班队活动,开展小常规培养主题班队活动。学生在班队活动中通过自我检查和互相帮助,深入剖析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并找到改变自己行为的方
18、法。【学校近三年开展的行为习惯培养系列活动一览表】时间活动名称2008年9-11月文明如厕常规培养启动2008年11-12月课间文明活动常规培养启动2009年3-5月见面问好礼仪培养启动活动2009年9-12月弯腰拾垃圾培养启动2010年3-5月打铃静息常规培养启动2010年9-12月 认真做好眼保健常规培养启动2011年3月-至今认真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启动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使学生的情感内化为行为。“小小行动连未来”的学生大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与班级同学的讨论中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未来的紧密联系,并将这些讨论的心得制作成为学生交流的展板,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文明之花开心中”主要是通过引导
19、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与自己的不良的行为对话,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优雅从问好开始”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明优雅的问好让人如沐春风;“诵经典,习礼仪”以经典诵读为载体,让学生在诵读中习得中国的礼仪规范,达到引导学生提升行为的目的每个主题活动都要精心组织,一般都要经过“准备实践感悟展示”这四个环节,使小常规培养教育从形式到内容给学生以全新而深刻的印象,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把小常规落到实处。【近三年学校行为习惯培养系列活动一栏表】活动时间活动名称养成习惯2008年9月文明入厕文明如厕习惯2008年11月课间文明活动合理、文明安排课间10分钟2009年3月见面问好活动
20、优雅的行为礼仪2009年9月弯腰拾垃圾活动责任感教育-公区卫生我有责2010年3月打铃静息良好的学习习惯2010年9月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爱护眼睛的好习惯2011年3月认真参加体育锻炼良好的锻炼习惯u 关于评价激励“文明身份证”改变学生的常规行为 “文明身份证”是一张记录学生小常规行为的卡片,其正面写了相关小常规的培养内容,背面为学生小常规行为的记录。学生如果该项常规很好,将会在文明身份证上,每天记录一颗五星,学生连续21天活动21颗文明行为星,才能在班主任处获得一枚“小常规”养成奖章。学校和乐护卫队的同学在值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不文明行为将会在其文明身份证上画一把小叉作为学生一次不文明记录。学
21、生将从头开始争取“小常规奖章”。连续获得21颗小常规星的孩子能得到“小常规奖章”。有了文明身份证,学生对自己的文明行为也很在以,很多学生每天都将文明身份证随身携带,下了课还会拿出自己的文明身份证与伙伴比赛,看谁的得到的文明行为星多,当孩子们经过努力得到文明行文章后,很多孩子高兴地笑逐颜开。【案例点击】:老师的感触(*老师)小小公约卡是孩子们的身份证,他们为了监督自己的行动,每天把小卡挂在自己的胸前,用自己的言行来恪守着公约,文明入厕。一天,杨杨带着小蕾走进办公室,告诉我小蕾没有做到文明入厕。小蕾低着头,双手死死地拽着公约卡,嘴里支支吾吾:“我没有,我没有。”待杨杨离开后,我轻声问小蕾究竟发生了
22、什么事。 “陈老师,让我用手去按水阀,我做不到,因为我觉得别人都是用脚,如果我用手,好脏啊!”原来在小蕾的心里存在这样的心理。“那你亲眼看见别人事用脚吗?”她摇摇头。“对了,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因为自己害怕别人会这样做,那自己就用脚,那下一个小朋友会怎么想呢?如果每一个小朋友都这样,那我们的手伐还能用吗?”小蕾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知道她在思考。半响,她高兴地抬起头告诉我:“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只有自己做好了,才问心无愧。”我欣慰的摸了摸小蕾的头。“那小蕾,今天我们没有做到守信公约,那公约栏是打上五星还是小叉?”小蕾偷偷地捂着嘴笑了笑:“老师,打叉吧!我要记住这个小叉,从新
23、开始,做到文明入厕。”于是小蕾大胆的在自己的公约卡上打上了一个醒目的红叉,带着自己的公约卡离开了办公室在学月 “和乐常规小明星” 评比中,孩子们晃着自己胸前的文明公约小绿卡,甭提有多高兴了,他们都顺利的过关,经受住了考验。由于小蕾知错就改,还劝诫其他学生做到文明入厕,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好评,被光荣的评选上了“和乐小明星”。“和乐常规之星”, 榜样激励学生行为。 针对小常规训练重点,学校设置了“和乐常规之星”评选。以学生的文明身份证记录为依据,选出每月在该常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利用集体朝会为这些常规之星颁奖拍照,将他们突出的遵守常规的故事,张贴在学生的常规宣传栏中,为全校的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和目
24、标。三年来学校有700多名学生(占全校学生的80%)被评为学校“和乐常规之星”。【案例点击】:学生的获奖感言:(部分) (获奖学生*)我能评为“和乐常规之星”我感到很光荣。站在高高的旗台领奖的时候我激动万分,我一定要保持课间文明活动的好习惯,争取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获奖学生*)我很高兴被评为学月“常规之星”,我还要继续努力,好好表现,和同学们共同建设一个文明、和乐的校园。 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行为改变了,也留下了这样的话语(部分): (2、1班*的家长)常规教育是日常的规矩、规范,所以要持之以恒,自然而然地养成,从小做起,养成好习惯必将终身受益。 (4、3班*的家长)孩子获得了第一学月的“
25、常规之星”,我们作为家长也感到自豪,为孩子的进步感到欣慰。想不上一年孩子在行为常规上进步真的很大,感谢老师的耐心教育。希望孩子继续努力。 (6.2班*家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小常规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评选“和乐常规之星”在学校推选出的行为常规榜样,让更多的学生的到认可,激励了学生行为的转变。 学生的行为改变与班级的考评相结合 学生行为的转变与学校班主任的对学生常规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更好落实学生的常规,我们将学生的个体行为,与班级的文明考评相结合。在我们的值周检查中,将学生的文明行为,纳入班级和优秀常规班级的评选中,调动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帮助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同时也充分调动班主
26、任对班级行为常规的重视,积极帮助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 第三 研究带来的变化(一)迎来教师育人观的可喜转变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能蹲下身子,更平等地去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提高了我校教师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形成学校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德育校本教材和乐学生读本,形成了系列化的德育小常规培养内容体系。在每一个小常规具体的目标实施过程中,课题组老师们通过细致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认知明理实践导行评价反思”这一培养模式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案例点击】:教师在经过和孩子共构和乐读本之后,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有效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当我们俯下身子去倾听时,我们面对孩子时将
27、不在是那个高高在上神一般的人物。如果我们在孩子心中成为那样的形象时,孩子们在我们面前将出现的只能是懦弱和虚伪,而离开我们他们将怎样,我们也许永远也不知道。可是,在我蹲下身子以后,我和孩子的关系近了,当他们做错了事以后,他们愿意跟我分享了,让我了解他们的想法。自从了解了他们的想法,我发现我能更加容易地进行有的放矢。我现在才发现,原来我作为他们朋友时的一句话,也许比我作为老师时的说的话更管用。”(我校*老师的感触)(二)迎来学生行为转变的品质提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养成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经常去做,才可能养成好习惯。”叶老的话告诉我们
28、习惯不是单靠说或学就能形成,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学校的德育活动以课程为统领,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德育常规活动为抓手,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自己和他人,及时矫正不良行为;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尊、自强、自立,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课题的实施让我们明显地发现,学生的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在校园中存在的一些学生不良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已经有700多名学生被评为了“和乐常规之星”,很多孩子在这些“星星”的带动下,对自身的行为习惯进行了审视,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案例点击】:文明如
29、厕一瞥在进行文明如厕教育之前,我们的厕所总是有股异味,小朋友们冲厕所时喜欢用的是脚而不是手。可是在文明如厕活动启动以后,这样的现象逐渐地减少了。孩子们都能自觉地维护我们的校园环境,明白了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道理。二年级的“和乐常规之星”*小朋友就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老师,有一天我看到有个小朋友上了厕所,好像有急事,忘记了冲厕所,就跑走了。我想叫她,没有叫到。我就过去帮她把厕所冲了。”这样的小朋友现在已经越来越多了,他们不仅仅关注的是自身的行为规范,他们也开始关心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帮助其他孩子一起进步。课前准备一瞥 以前,下课铃声一响,很多孩子们就会马上离开课桌,开始游戏和娱乐,只有当下节课
30、的老师走进了教室后,学生才开始想起原来还有书没有准备好这样的现象让老师们很无奈。但是现在,当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孩子们的第一个动作是拿出第二节的准备资料,准备齐全了才离开座位,这样的行为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习惯,不再需要老师的反复提醒,孩子们也忽然发现老师们不再唠叨了,其实这是因为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三)呈现学校德育主题推进学校的自主德育活动,紧紧围绕学校小常规的培养目标展开,凸显了德育教育的序列性;在小常规培养中,学校采取的主体性推进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学校今后推进德育工作形成了很好的示范;同时该课题促使了我们深入地研究儿童道德行为形成的规律,在师生共构的过程中,让我们更加了解学生,
31、更能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德育活动,为学校今后的德育教育和德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四)研究带来的社会效益。课题研究三年,扎实推进中的不断反思和调整,使课题研究规范、卓有成效。课题连续两年(2009、2010)获得成都市市级课题年度考核一等奖;连续两年获得锦江区优秀科研阶段成果奖。来自雅安、金堂等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多次到学校学习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得到了同行和专家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学生文明身份证的推出,学生文明如厕小常规的推进,让学校的校园文化特别是厕所的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很多兄弟学校的同行都这样感叹:“你们的学校的厕所文化做的真富有童趣,教育的元素随处可见”第四 研究中的思考研究带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巨大改变的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教育中重视常规教育,习惯养成,对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在后续的研究中,课题组将在如下几个方面做深化探索:一是站在课程构建的高位思考课题研究与德育课程的进一步融合;二是进一步凸显师生共构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常规培养的体验性和操作性,优化行为习惯时时处处强化和激励的策略,让常规教育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贴近儿童的成长方式。 成都市*学校课题组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