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父母严苛养育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5.2)--父母严苛养育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稿件编号:2 0 1 6 0 3 1 1 0 0 0 3;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 0 1 6-4-5*基金项目: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编号:K J Z D-E W-L 0 4)*通讯作者:朱莉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认知与发展心理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 a i l:z h u l q p s y c h.a c.c n父母严苛养育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2016 年第 6 期(总第 258 期)No.6,2016Serial No.258Studi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学前教育研究摘要 严苛养育通常包括家长针对儿童的语言攻击、各种形式的体罚
2、和心理上的疏离。儿童行为问题多指攻击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其情绪问题通常包括焦虑、抑郁等。国内外研究均发现严苛养育与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但是二者关系的方向还没有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严苛养育和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之间的调节变量包括父母和孩子性别、孩子的年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情绪等,其中有的变量可能加重严苛养育的消极影响,有的则有减缓作用;中介变量包括儿童的认知、情绪因素等。除了考虑养育因素外,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还具有很强的遗传性。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可能导致关于上述研究问题的观点不一致。研究者还需要尽量填补一些研究空白,包括丰富纵向追踪研究和干预性实证研究、开
3、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问卷等。家长作为更有能力和能动性的一方,需要充分认识严苛养育和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掌握儿童教养知识,清楚温暖理解型养育的价值,充分意识到家长的爱、鼓励、理解和包容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父亲的作用不容忽视。关键词 严苛养育;教养方式;儿童情绪问题;儿童行为问题一、问题提出严苛养育指家长针对儿童的强制性行为和有伤害性的情绪表达方式,1包括苛刻的言语训斥(例如喊叫或骂人)和体罚(例如打屁股),还有心理上的排斥和敌意等。儿童行为问题更多是指外化行为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探讨比较多的行为问题有攻击行为和违法犯罪。2儿童情绪问题或者叫内化问题,主要指焦虑和抑郁情绪。3家庭
4、因素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占据重要位置。家庭教育由家长的儿童价值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家庭教养方式组成,而在这层层叠叠的关系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作用。国外大量研究表明,严苛养育和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之间有明确的相关关系。例如,罗德里格斯(Rodriguez)发现家庭中如果有严重的身体虐待或者有非常苛刻的纪律,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焦虑症状。4库德(Colder)等人发现严苛的教养与儿童抑郁症相关。除了造成情绪问题之外,类似的关系也表现在严苛养育和儿童行为问题的联系中。如已有研究发现言语暴力和体罚都与儿童行
5、为问题相关,56严苛养育与孩子的攻击行为7和违法犯罪行为都有关系。8在中国“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管教理念的影响下,人们似乎认为父母严苛养育有利于儿童心25DOI:10.13861/ki.sece.2016.06.003理行为发展。但是有研究报道,我国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的患病率为26.132%,并且有上升的趋势,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9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果不被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引发成长过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对儿童发展造成长远的消极影响。本文拟从严苛养育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及其有关的中介和调节变量对已有研究进行回顾,
6、力求揭示以往研究成果和不足,为国内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为改变我国家长传统的养育观念提供理论依据和教育建议。二、严苛养育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关系众多证据均发现严苛养育和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但是以往研究关于这种关系的方向尚未达成一致。到底是严苛养育引发了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又或是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促使父母采用严苛的养育方式呢?由于很多研究采用横断研究的方式,所以我们很难下结论认为父母严苛养育与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存在因果关系,1011但确实有一些纵向研究发现父母严苛养育对儿童行为问题产生了消极影响。比如,慕文尼(Mulvaney)发现,体罚可以显著预测36个月大
7、的孩子和一年级孩子的消极行为。12不过,在运用纵向追踪研究探讨教养方式和孩子的情绪问题之间的联系方向时,以往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比如,鲁宾(Rubin)发现,孩子两岁时表现出来的羞怯可以预测家长在孩子4岁时对孩子的控制水平,但家长在孩子两岁时的控制水平不能预测孩子4岁时的羞怯表现。13佩德森(Pedersen)则发现,父母对孩子心理的拒绝水平可以预测孩子半年后的焦虑症状。14这两项研究揭示了两种可能的影响路径:孩子的消极情绪引发家长的行为,父母的行为引发孩子的消极情绪。研究者通常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和依恋理论解释严苛养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严苛养育与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可以
8、通过示范和强化来解释。儿童可以观察和学习父母严苛教育方式中的过激行为。根据依恋理论,儿童的依恋是通过与父母的互动发展起来的。使用严苛养育的家长往往有拒绝或敌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导致儿童形成不安全依恋。长大后,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可能会有退缩行为和回避行为。最近,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儿童本身对这种联系的影响。也就是说,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可能会引发严苛养育,而非积极的养育。一个经典的研究是由安德森、利顿和罗姆尼(Anderson,Lytton&Romney)实施的,他们发现一个男孩行为不良的状态可能会引起陌生成年人的强制行为。15此后,奥康纳(O Connor)关于收养儿童的纵向研究发现,如果儿童
9、的生母报告自己有反社会行为,孩子更有可能从养父母那里受到消极养育。同样儿童的消极情绪有可能引发父母的严苛养育。16哈德森和莱比(Hudson&Rapee)发现,焦虑儿童的母亲比对照组儿童的母亲更消极。17金等人(Kim,et al.)发现,当孩子行为问题和抑郁症状处于高水平时,家长的养育行为也相应地呈现出更多敌意,并且减少了亲子温暖。18在承认父母和儿童双方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相互作用模型。根据相互作用理论,家长对于儿童需求的反应质量可以培养孩子的反应,而孩子是通过亲子互动的累积逐渐实现社会化的。19孩子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可能会导致父母严厉程度升高或减少亲子温暖,进而导致儿童更严重的情绪和
10、行为问题。一些研究证明了严苛养育和儿童外化行为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伯特(Burt)发现,亲子冲突一部分源于家长对孩子的遗传性外化行为的消极反应,而这种消极反应又进一步促进了儿童外化问题行为。20瑞兹(Reitz)发现养育方式能够显著预测一年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增加,而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水平也能预测家长养育方式的变化。相对而言,关于严苛养育和儿童内化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比较少。如瑞兹(Reitz)研究了养育方式与青少年期儿童外化和内化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养育方式对儿童的内化和外化问题都有影响作用,但是只有青春期儿童的外在问题行为可以预测养育方式的变化,内在的情绪问题并不能预测父母养育方式
11、的变化。21同样,希普威尔26(Hipwell)发现,父母的行为能够预测女孩的行为问题和低落情绪,但只有女孩的行为问题可以预测教养方式的变化,女孩内在的低落情绪无法预测父母教养方式的变化。22三、严苛养育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调节变量在探讨严苛养育与孩子的情绪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时,研究者感兴趣于这种关系在不同的儿童中(例如男孩女孩,幼儿与青少年等)、不同的父母(即母亲与父亲)或者不同的社会背景(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民族)中是否表现不同。也就是说,严苛养育和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是否存在调节变量。(一)父母和子女的性别严苛养育与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否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性别
12、的不同而不同?已有研究结果不尽相同。首先,以往研究发现,母亲和父亲使用严苛养育的频率存在差异,效果也不尽相同。一些研究发现母亲使用严厉的管教方法比父亲多。23但也有研究发现,父亲更多地使用严厉方法管教,或父母间没有明显差异。2425相似地,一些研究表明母亲的严苛养育对儿童的外化行为比父亲使用严厉方法教育的影响更大,2627也有研究表明父亲严厉的教养对孩子的攻击行为28和情绪的影响比母亲更强。29在关于子女性别的调节变量研究中,以往研究一致发现男孩受到严厉训导比女生多,3031并且女孩更有可能发生情绪问题。32国内也有类似研究显示,家长对男孩使用体罚的普遍性、频率和强度都显著高于女孩;33也有研
13、究显示,父母对男孩的体罚明显多于女孩,而对女孩更多实施心理攻击,34并且父母实施的身体攻击只能够显著预测女孩的外化问题行为,无法预测男孩的外化行为问题。35(二)孩子的年龄严苛教育与孩子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否在孩子某个成长阶段更加明显?对这个问题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假设。36一种假设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儿童早期最明显,因为在儿童早期,父母是孩子主要的社会关系和互动对象,家庭教育是儿童早期最大的影响因素。而另一假设认为,两者之间的联系在童年后期更加显著,这种联系是多种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累积的结果。以往相关研究大多数只关注某一个年龄段,没有具体讨论这种关系的发展,而有限的研究也尚未在这个问题上
14、达成共识。37例如,米勒等人(Miller,et al.)发现家庭教育和儿童外化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幼龄阶段较显著。38罗斯鲍姆和薇兹(Rothbaum&Weisz)则发现家庭教育与儿童外化问题的关系在大龄儿童中更加显著。39还有麦克劳德、伍德和薇兹(McLeod,Wood&Weisz)的研究发现年龄对家庭养育方式和儿童焦虑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效应。40范霍文等人(Verhoeven,et al.)发现家庭教育与儿童焦虑的关系在小学阶段比青少年阶段更加显著。41(三)社会环境因素研究显示社会环境因素可以对严苛养育和儿童外显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在某些文化环境当中,严苛养育可能更容易被接受并
15、被视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42例如,在危险的社区环境中,低收入家庭更倾向采用严厉养育方式。43实证研究证明了文化背景的调节作用。例如,兰斯弗德等人(Lansford,et al.)发现,体罚引致的外化行为在欧美青少年当中比非洲裔青少年更为显著。44贾沃(Javo)发现体罚对挪威和萨米男孩外化行为的不同影响也证明了文化背景的调节作用。45社会环境因素在国内同类研究中也被关注。如有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低,家长更倾向于实施体罚。4647还有研究发现母亲的严苛行为会随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升高而降低,父亲的行为则不受影响。48另一个研究的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婚姻质量和父亲体罚之间不起调节作用。
16、(四)儿童气质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外部因素的作用,儿童的内部个体因素比如气质对行为问题的影响27也不容忽视。儿童的气质对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作用也备受关注,如贝尔斯基(Belsky)认为,环境对不同气质的儿童带来不同的影响,有困难气质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49关于儿童气质对家庭教育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在儿童行为问题的各个研究领域中,比如干预研究、50日托幼儿园研究51和家庭矛盾环境研究52中都证实了儿童气质有调节作用。学者们还发现家长的教养与儿童气质之间的冲突很可能引致儿童的心理问题,不恰当养育方式只会使有困难儿童产生抑郁症。53国内研究也
17、发现,儿童气质中的消极情绪和意志控制可以调节母亲严厉管教对儿童行为产生的影响,但是不能调节父亲严厉管教对儿童行为产生的影响。54(五)其他调节变量此外,也有一些研究考虑父母的温暖性和敌意性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父母的温暖性对父母体罚和儿童外化问题行为没有显著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对儿童实施了体罚,即使给再多的温暖弥补,效果都不明显,无法降低体罚的消极影响;但是父母的敌意性却对二者关系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父母实施体罚引发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会随着父母敌意性的增加而升高。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父母对孩子实施了体罚,并且心理上对孩子还有敌意,那就更糟糕了。55还有研究结果显示婚姻满意度可以显著地负向
18、预测父母实施体罚的频率,即婚姻满意度越高的父母实施体罚的水平越低。56四、父母严苛养育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关系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变量能够揭示独立变量如何影响一个因变量。临床上,通过分析中介变量的影响路径,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如何干预、干预是否有效以及为什么有效。了解父母严苛养育和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将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一)认知因素在儿童的早期发展中,认知发展始终是备受关注的,因为它是儿童语言、社会性等其他维度发展的基础。父母的严苛养育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过程,然后认知的偏差会导致他们的行为和情绪问题。认知偏差指的是有问题的、错误的观念和
19、想法,这种观念和想法可以导致个人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产生问题,甚至导致情绪障碍。克里克和道奇(Crick&Dodge)提出了一个他们认为可以解释父母严苛养育和孩子问题行为之间联系的社会信息处理的六级模型:1.对信息的编码;2.解释和暗示的心理表征;3.明确目标;4.提供或创造响应方式;5.做出响应决定;6.采取行动。克里克和道奇认为每个人对每一个步骤的处理受各自过往经验包括育儿方式等的影响,57这使得每个人在做出社会或者个人决策时具有显著的选择性特点,对线索的解释也取决于环境线索在个人心理层面的反映、对他人的意图的看法以及对问题形成原因的态度等。研究发现,对社会信息的不恰当处理是严苛养育对儿
20、童行为问题表现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5859一些研究还指出认知的其他成分在严苛养育和孩子的情绪与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例如,加伯等人(Garber,Robinson&Valentiner)发现,拒绝型和情感控制型父母可能是引起儿童负面自我认知的原因,进而增加了他们产生抑郁的风险。60博尔格和帕特森(Bolger&Patterson)对家长控制的研究表明,如果儿童越清楚地认识到外部控制,严苛养育对儿童内在问题的影响作用就越显著。61西蒙等人(Simon,et al.)发现对儿童的仇视和排斥造成儿童缺乏自我认知,进而间接导致儿童的恶劣行为问题。62国内也有研究证实,小学生经历越多的消极教养方式,其
21、自我评价就越低。自我评价的偏差无疑会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63(二)情绪控制儿童的情绪控制是另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情绪控制指的是通过监测、评估和改变情绪反应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64研究证实了儿童的情绪控制在严苛养育对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的中介28作用。例如,常等人(Chang,et al.)指出儿童将从父母的严苛养育中习得的消极情绪应对策略迁移到其他地方,由此可能导致社会问题行为。65麦克尤恩和弗罗伊(McEwen&Flouri)发现情绪控制在父亲的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情绪问题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即家长的心理控制降低了儿童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并进而引致青少年的情感问题。66国内也有类似的研究考察了
22、情绪调节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以西安某小学163名学生为样本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养育方式中的接受参与和严厉监督程度越高,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越高,两者呈正相关。这表明情绪调节在教养方式对儿童焦虑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67总之,尽管严苛教养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已经被广泛探讨,但对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研究者们之间尚存争议。相应地,虽然针对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儿童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金标准”疗法还有待确定。68五、儿童情感及行为问题的遗传性以往试图探索养育对儿童的情绪及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但是所有分析都表明,养育仅能解释很小比例的儿童外化和内化问题变异。例如,父母仅能解释儿童外化问
23、题6%的变异、69儿童时期焦虑问题4的变异、儿童抑郁8的变异。70如果养育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有限,那么还有什么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呢?行为遗传学新的研究进展表明,除了环境因素(例如养育)外,还需要考虑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内生性。双胞胎和收养研究为遗传效应提供了有力证据。71在早期的研究中,麦克古、夏尔马和本森(McGue,Sharma&Benson)考察了同时抚养领养和亲生孩子的家庭,发现与收养的孩子相比较,家庭环境因素和儿童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在亲生孩子身上更为显著。72这一结论证明了遗传因素的影响效应。最近的研究也证明了遗传因素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问题的作用。例如,塔克特和他的同事于2
24、009年指出,遗传的差别能够解释关系攻击性行为49-63的变异。73肯德勒等人(Kendler,et al.)在重度抑郁症个案中发现了遗传因素在其中40%的影响作用。74两项对双生子的研究表明在儿童焦虑症状中,遗传因素影响作用达到50%左右。7576研究还指出了遗传基因和养育方式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例如,雅菲等人(Jaffee,et al.)基于双生子的行为障碍及卵形特征所评估出的、具有较高遗传风险的儿童,其外显的行为问题与严苛养育行为之间的关系最强。77这项研究结果指出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使遗传风险较低儿童的行为问题产生的几率增加了2,而在有较高遗传风险的儿童中,这一几率增长了24。范伯
25、格(Feinberg)也发现,基因和父母消极、冷酷的养育态度相互作用可能引致儿童的反社会行为;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态度越是负面或冷酷,遗传因素对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作用越强。78国内有一项研究采用“基因-环境”交互设计,结果显示基因与父母教养行为交互作用对儿童的主动性攻击行为影响显著。79六、已有研究评价与未来展望虽然对严苛养育与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关联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已经在少数方面达成共识,比如严苛养育和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社会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被广泛认同等,但对于其影响的作用方向、程度和如何产生,还没有达成共识。以往对严苛养育的定义往往不一致,大多数研究使用横断面
26、研究和回溯性研究,并且忽略了父亲的影响。此外,研究对象的差异、样本大小、研究工具的不同也使我们很难比较或整合这些研究。对二者之间影响作用关系的机制也缺乏充分探讨,因此对该课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首先,应丰富纵向追踪研究,以此考察年龄变量的调节作用。即使针对单一年龄段的研究也多集中在中学生和大学生,80学前期儿童和小学生人群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其次,建议对文献中谈到的29调节变量做进一步研究,以澄清调节变量是在两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还是在根本上影响父母的教养行为,比如孩子性别引发父母的不同对待和养育等。再次,应在众多教养方式和儿童个体心理量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丰富教养方
27、式的测量和干预性的实证研究,因为其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第四,应丰富遗传基因作为内生性因素的研究,以此更好地判断“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第五,应致力于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问卷。七、教育建议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严苛养育和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且经常性评估家庭养育方式和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根据本文对已有相关研究的综述,家长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国内外研究均显示,严苛养育和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方向和程度可能会随儿童年龄变化而变动。这就要求家长理解严苛养育对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模式,了解儿童各个年龄段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对家长养育方式的影响。家长应该理性地控制自己在养育孩子
28、的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实施温暖理解型养育,同时要在情绪和行为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给予适当的引导。其次,在我国普遍的社会和家庭分工中,母亲更多担任养和育的角色,并且母亲也被认为比父亲感情细腻、性格温润,更适合养育孩子。但从研究结论来看,较之母亲,父亲的教育方式表现出较为稳定的趋势,父亲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和教育活动中。父亲可能在适当的情境中比母亲更适合教育子女,比如女孩更容易因为严厉训导产生情绪问题,母亲又可能对女孩实施更多的心理攻击,那么父亲尽量多地参与到女儿的养育中应该是个更好的互动模式。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应该特别注意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对其家庭养育给予更多的科学指导和支持。再次
29、,作为父母,夫妻应该长期致力于维护良好的夫妻感情,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父母不良情绪上的迁移,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也有助于父母使用积极的教养方式。总之,尽管严苛教养与儿童自身特点孰因孰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家长作为更加有能力和能动的一方,其教养方式和风格是能够起到更多主导作用的,因此教育家长掌握儿童教养的知识非常重要,家长需要理解温暖理解型养育的价值,充分认识到家长的爱、鼓励、理解和包容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父亲在儿童教养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不应被忽视。参考文献:1Erath,S.A.,El-Sheikh,M.,&Mark Cummings,E.
30、Harsh parenting and child externalizing behavior:Skin conductance level reactivity as a moderator J.Child Development,2009,80(2):578-592.27Prinzie,P.,Onghena,P.,&Hellinckx,W.A cohort-sequential multivariate latent growthcurve analysis of normative CBCL aggressive and delinquent problem behavior:Asso
31、ciations with harshdiscipline and gender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6,30(5):444-459.3Bayer,J.K.,Sanson,A.V.,&Hemphill,S.A.Parent influences on early childhood internalizingdifficulties J.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27(6):542-559.4Rodriguez,C.M.Parental
32、discipline and abuse potential effects on child depression,anxiety,andattributions 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03,65(4):809-817.52431McKee,L.,Roland,E.,Coffelt,N.,Olson,A.L.,Forehand,R.,Massari,C.,&Zens,M.S.Harsh discipline and child problem behaviors:The roles of positive parenting and gende
33、rJ.Journalof Family Violence,2007,22(4):187-196.645Javo,C.,R覬nning,J.A.,Heyerdahl,S.,&Rudmin,F.W.Parenting correlates of childbehavior problems in a multiethnic community sample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northern Norway J.European30child&adolescent psychiatry,2004,13(1):8-18.8Hoeve,M.,Dubas,J.S.,Eich
34、elsheim,V.I.,Van Der Laan,P.H.,Smeenk,W.,&Gerris,J.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and delinquency:A meta-analysis J.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psychology,2009,37(6):749-775.9张天亮,翟静等.初中生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87-89.(Zhang Tianliang,Zhai Jing,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
35、al Problems in The Junior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 J.Shandong Arch Psychiatry,2003,16(2):87-89.)1016O Connor,T.G.,Deater-Deckard,K.,Fulker,D.,Rutter,M.,&Plomin,R.Genotype-environment correlations in late childhood and early adolescence:Antisocial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coer
36、civeparenting 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34(5):970.11Wood,J.J.,McLeod,B.D.,Sigman,M.,Hwang,W.C.,&Chu,B.C.Parenting and childhoodanxiety:Theory,empirical findings,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3,44(1):134-151.12Mulvaney,M.K.,&Mebert,C.J.Parental corporal pu
37、nishment predicts behavior problems inearly childhood 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7,21(3):389.13Rubin,K.H.,Nelson,L.J.,Hastings,P.,&Asendorpf,J.The transaction between parentsperceptions of their children s shyness and their parenting styl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Development,1999
38、,23(4):937-957.14Pedersen,W.Parental relations,mental health,and delinquency in adolescentsJ.Adolescence,1994,29(116):975-990.15Anderson,K.E.,Lytton,H.,&Romney,D.M.Mothersinteractions with normal and conduct-disordered boys:Who affects whom?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22(5):604.17Hudson,J.L.,&Ra
39、pee,R.M.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and anxiety disorders:An observationalstudy J.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1,39(12):1411-1427.18Kim,I.J.,Ge,X.,Brody,G.H.,Conger,R.D.,Gibbons,F.X.,&Simons,R.L.Parentingbehaviors and the occurrence and co-occurr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onduct problems amo
40、ng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 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3,17(4):571.1926363969Rothbaum,F.,&Weisz,J.R.Parental caregiving and child externalizing behaviorin nonclinical samples:a meta-analysis 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4,116(1):55.20Burt,S.A.,McGUE,M.A.T.T.,Krueger,R.F.,&Iacono,W.G.How are pa
41、rent-childconflict and childhood externalizing symptoms related over time?Results from a genetically informativecross-lagged study 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2005,17(1):145-165.21Reitz,E.,Dekovi c,M.,&Meijer,A.M.Relations between parenting and externalizing andin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r i
42、n early adolescence:Child behavior as moderator and predictor J.Journalof Adolescence,2006,29(3):419-436.22Hipwell,A.,Keenan,K.,Kasza,K.,Loeber,R.,Stouthamer-Loeber,M.,&Bean,T.Reciprocalinfluences between girlsconduct problems and depression,and parental punishment and warmth:A sixyear prospective a
43、nalysis J.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08,36(5),663-677.23Straus,Murray A.,Stewart,Julie H.Corporal Punishment by American Parents:National Dataon Prevalence,Chronicity,Severity,and Duration,in Relation to Child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J.31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199
44、9,(2):55-70.25Lytton,H.,&Romney,D.M.Parents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of boys and girls:A meta-analy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1,109(2):267.27Denham,S.A.,Workman,E.,Cole,P.M.,Weissbrod,C.,Kendziora,K.T.,&ZAHN-WAXLER,C.A.R.O.L.Y.N.Prediction of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from early to middle
45、childhood:The role of parental socialization and emotion expression 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2000,12(1):23-45.2865Chang,L.,Dodge,K.A.,Schwartz,D.,&McBride-Chang,C.Harsh parenting in relationto child emotion regulation and aggression 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3,17:598-606.29Larson,R.
46、W.,&Richards,M.H.Family emotions:Do young adolescents and their parentsexperience the same states?J.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1994,4(4):567-583.30Mahoney,Joseph LStattin,Hakan.Leisure activities and adolescent antisocial behavior:The roleof structure and social context J.Journal of Adolesce
47、nce,2000,23(2):113-127.32Weiss,D.D.,&Last,C.G.Developmental variations in the prevalence and manifestation ofanxiety disorders J.The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of anxiety,2001,(1):27-42.3346邢晓沛.父母体罚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小学儿童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Xing Xiaopei.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I
48、ts Relationships with ChildAdjust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 D.Master s thesis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2010.)34向延晓.父母心理攻击和初中生焦虑的关系:说理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Xiang Yanxia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and the Anxiety of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The Moderating Ro
49、le of Parental Reasoning D.Master s thesis of ShandongNormal University,2013.)35邢晓沛等.父母身体攻击与儿童外化行为间双向关系中的性别差异Z.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Xing Xiaopei,et al.Gender Differencesin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al Physical Aggression and Children s Externalizing ProblemBehav
50、ior in China Z.Abstract book of Celebration of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Chinese Psychological Society&The 14th National Academic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11.)37Gershoff,E.T.Corporal punishment by parents and associated child behaviors and experiences: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J.Psycho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