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2.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这个时期被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A皇帝幼龄即位B宦官外戚专权C黄巾军大起义D地方军阀割据4.中国古代古史系统一般以“三皇五帝”作为起点,但史记则跳过三皇,直接从五帝中的黄帝开始写起
2、,并称“学者多称五帝,尚(久远)矣”“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规范,严谨)”。这反映出司马迁()A以儒家视角观察、研究历史B“重证求信”的治史原则C重视平民阶层对历史的影响D意在树立共同的国族认同5.下表为西汉中后期,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的统计,据此可知西汉中后期()皇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博士弟子100人200人1 000人3 000人7 000人A.入太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B.百家争鸣的结束C.士大夫放弃官本位的思想 D.儒学的地位不断提升6.下表为史书中一些文章对当时社会的记述。据此可知西汉时期()记述出处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汉书食货志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
3、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王贡两龚鲍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汉书匡张孔马传A.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 B.商品经济十分发达C.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7.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管理制度,不同的是汉朝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制度被称为“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材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得到了普遍认同 B.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C.地方制度重构适应了时代发展 D.家国一体的观念开始出现8.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
4、强大,“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等于,相当)于守令”。中央政府曾试图限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逃避赋税,但都归于失败。这说明东汉的豪强地主()A.成为维护皇权的重要力量 B.是形成垄断经济的主要力量C.是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因素 D.是代表宗族权力的主要势力9.“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实行()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中外朝制10.西汉初期,诸侯管辖的土地面积超过了中央直辖郡的土地面积;到了西汉中期,中央直辖郡的土地面积则远远超过王国管辖的土地面积。这种变化反映了西汉中期()A.国家统治疆域迅速
5、扩大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C.政府垦荒政策效果显著D.政治稳定促进经济恢复发展11.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新儒学,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经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A.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要求 D.提倡“无为而治”,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西汉的州郡只是督(监)察单位,刺史权位不如郡守。但东汉州郡大增,刺史统辖属郡,位同方伯。”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两汉时期都重视监察制度 B.两汉时期的监察职能未能发挥C.东汉时期刺史权位低于郡守 D.东
6、汉刺史逐渐失去监察作用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将百越、岭南之地分为诸侯王之地,一方面可以笼络诸侯之心,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中原之物力人力,为中原之地百姓休养生息赢取精力。在秦末汉初,匈奴乘中原大乱,迅速崛起,成为一大边患,韩王信所封之地尽有今山西中北部,先都晋阳,后徙马邑的主要原因即为需要防备匈奴。郡县制属于极端专制的集权体制的单线统治,中央对郡县的绝对控制使郡与郡之间相互拆离,使郡与县之间没有相应的联系。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一旦控制不力,就会造成全国地方政权的大面积崩溃。摘编自费双应简析汉初分封原因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国实力越来越强,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为解决王国问
7、题,汉文帝时大臣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易,国小则亡邪心。”汉景帝时期大臣晁错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朝臣主父偃上书汉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据班固汉书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解决王国问题的主张,并分别加以简要评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初政府纯粹代表一种农民素朴的精神,无为主义即为农民社会政治思想之反映。因此,恭俭无为、与民休息,遂为汉初政府之两大信念。因
8、乱后社会经济破产,人心厌乱,战国晚年黄老一派的消极思想,遂先在农民政府中得势。“无为”之实则为“因循”。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1)材料中作者为什么把汉初政府称作“农民政府”?黄老思想为何在汉初“农民政府中得势”?你如何理解材料中“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观点?(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B 4.B 5.D 6.C 7.C 8.C 9.C 10.B 11.B 12.D二、非选择题13.答案:(1)原因:分封制的历史影响;吸取秦亡历史教训;笼络诸侯王;国力衰弱,推动中原地区休养生息;巩固国防;郡县制不成熟。(2)贾谊:众建诸侯少其力。该举措削弱了王国势力,
9、但是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晁错:削藩。激烈的中央集权措施,引发政治动荡甚至地方与中央军事对抗。主父偃:推恩令。其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汉武帝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14.答案:称作“农民政府”的原因:汉初政府纯粹代表一种农民素朴的精神。得势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黄老思想主张无为,注重民生,符合汉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也与汉初统治者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的目的一致。认识:汉承秦制,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都是“因循”。但汉又不完全承秦制,如沿袭周朝的分封制,造成郡国并行的局面;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与秦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