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示例 为了说明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精确地陈述教学目标,现以“ 有理数的加法” 一 节为例,具体地说明教学目标的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设计 1把握有理数加法法就:1 能精确表达有理数加法法就,并知道哪哪些问题是属于有理数的加法;2 能按法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分解成两个步骤完成:确定符号;确定肯定值;3 娴熟、精确地利用加法法就进行运算;2懂得有理数加法法就导出过程及本身所含的数学思想方法;(1)能说明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2)能
2、懂得初步的算法思想;(3)学会“ 观看归纳” 的思维方法;3初步感受从特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别的思维方式;体验用冲突转化的观点认熟识问题;培育严谨、认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学风;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都是由具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组成的;因而,完成了上述方面的教学设计之后, 就应着手支配具体的教学活动;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直接操作的部分,应当依据具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富有制造性的设计,同时,应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它主要包括:导入设计、教学情境设计、提问设计、练习设计、争论设计和小结设计;案例 充 要 条 件 一、教学目标础. 1. 使同学正确懂得充分条件、必要条
3、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 2. 能在判定中正确运用以上概念,并为今后用等价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规律基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判定以下命题是真命题仍是假命题(用幻灯投影);(1)如x212,就 x2 y,就x1;(2)如xy(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4)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5)如ab0,就a0;a0 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就b24ac0. (6)如方程ax2bxc0(同学口答,老师板书)生:(1)、(3)、(6)是真命题,(2)、(4)、(5)是假命题 . 师:对于命题“ 如 p ,就 q ” ,有时是真命题,有时是假命题;你是如何判定其真假的?生:看 p 能不能推出
4、q ,假如 p 能推出 q ,就原命题是真命题,否就就是假命题 . 师:很好!对于命题“ 如 p,就q” ,假如由p经过推理能推出 q,也就是说,假如 p成立, 那么q 肯定成立; 换句话说, 只要有条件 p 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 q 的成立,这时我们称条件 p 是 q 成立的 充分条件,记作 p q (二)讲授新课(板书充分条件的定义)一般地,假如已知 p q ,那么我们就说 p 是 q 成立的充分条件 . 师:请用充分条件来表达上述(1)、(3)、(6)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第 1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生:(口答)(1)“x1” 是“x21” 成立的充分条件;pb24ac0.” 成立的充分条件. (2)“ 三角形全等” 是“ 三角形面积相等” 成立的充分条件;(3)“ 方程ax2bxc0 a0的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 是“师:从另一个角度看,假如pq 成立,那么其逆否命题q 也成立,即假如没有q ,也. 就没有 p ,亦即 q 是 p 成立的必需要有的条件,也就是必要条件(板书必要条件的定义)师:用“ 充分条件” 和“ 必要条件” 来表达上述 6 个命题
6、 . (同学口答)(1)由于x1x21,所以x1是x21的充分条件,x21是x1的必要条件;(2)由于x2y2xy,所以x2y2是xy的必要条件,xy是x2y2的充分;(3)由于“ 两三角形全等”“ 两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 两三角形全等” 是“ 两三角形面积相等” 的充分条件, “ 两三角形面积相等” 是“ 两三角形全等” 的必要条件;(4)由于“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四边形是菱形”,所以“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是“ 四边形是菱形” 的必要条件,“ 四边形是菱形” 是“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的充分条件;(5)由于 ab 0 a 0,所以 ab 0 是 a 0 的必要条件,
7、a 0 是 ab 0 的充分条件;(6)由于“ 方程 ax 2bx c 0 a 0 的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 24 ac 0” ,而且“ 方程2 2ax bx c 0 a 0 的 有 两 个 不 等 的 实 根 ”“b 4 ac 0” , 所 以 “方 程2 2ax bx c 0 a 0 的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是“b 4 ac 0” 充分条件,而且是必要条件 . 师:假如 p 是 q的充分条件,p又是q的必要条件,就称 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作 p q (板书充要条件的定义)(三)巩固新课例 1(用投影仪投影)A 0B A 是 B 的什么条件B 是 A 的什么条件y 是有理数y
8、 是实数x5 x3 m 、 n 是奇数m n 是偶数ababxA且xBxABab0a0x1 y2 x,1 y2m 是 4 的倍数m 是 6 的倍数(同学活动,老师引导同学作出下面回答) 由于有理数肯定是实数,但实数不肯定是有理数,所以 A是 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B 是 A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7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x5 肯定能推出x3,而x学习必备x欢迎下载B 是 A 的3 不肯定推出5
9、,所以 A 是 B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m、n是奇数,那么mn肯定是偶数;mn是偶数,m、n不肯定都是奇数(可能都为偶数),所以 A 是 B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B 是 A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a b 表示 a b 或 a b,所以 a b 是 a b 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由交集的定义可知 x A 且 x B 是 x A B 成立的充要条件; 由 ab 0 知 a 0 且 b 0,所以 ab 0 是 a 0 成立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由 x 1 y 2 0 知 x 1 或 y 2,所以 x 1 y 2 0 是 x ,1 y 2 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易知“m 是 4 的倍数” 是
10、“m 是 6 的倍数” 成立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沟通、思辨,在争辩中得到了正确答案,加深了对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的熟识 . )例 2 已知 是 的充要条件, S 是 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 的充分条件,试判定 与 的关系 .(投影)师:请同学们把解答写在投影片上 . (师巡察后,选错误及正确的解答展现,最终把正确的解答定格 . )解:由已知得 S,所以 是 的充分条件,或 是 的必要条件 . 四 课堂练习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第 35 页练习 1、2;第 36 页练习 1、2. (通过练习,检查同学把握情形,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 )(五)小结回授师:今日我们学
11、习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并学会了判定条件A 是 B的什么条件,这为我们今后解决数学问题打下了等价转化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第 36 页, 习题 1.8 1、2、3. 案例: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一、 课型: 新授课 . 二、教学目标 :引导同学经受探究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过程,培育同学主动参加探究数学的意识和才能;使同学把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较简洁的问题 .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形式及其应用. .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得来过程四、教学方法:启示引导、探究发觉法. 五、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前面我们学习了任意角的三
12、角函数,也知道了一些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如: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sin00 ,sin301,sin452,sin603,sin901; 第 3 页,共 17 页 222cos0,1cos302,cos452,cos601,cos900.222但假如要求cos150,应当怎样进行?2、尝试阶段同学摸索、争论、归纳得出方法一:查数学用表,得出0 15 的三角函数值 . 老师启示性提问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特别角进行转化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13、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同学转化得到方法二:进行转化,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特别角进行代换 . 由于154530,所以cos15cos4530. 3. 老师启示性提问cos150与cos450和cos300有无联系?(能否用其表示)部分同学猜想cos(4530)cos45cos30232222教 师 进 一 步 启 发 性 提 问 以 上 猜 想 是 否 正 确 ? 能 否 得 到 一 般 结 论 :cos cos cos-cos?老师引导同学摸索争论检验cos15cos45cos30是否正确 . 可 采 用 的 方 法 很 多 , 较 好 的 一 种 选 择 是 教 师 先 引 导 , 学
14、生 再 判 断 , 进 而 得 出 结 论 :cos-cos. 由特别到一般:cos cos-cos. 3探究阶段提出问题:怎样利用化归思想将的三角函数表示成和的三角函数 . 分析问题:同学已经有了处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问题的方法,如诱导公式的推导,在争论同角三角函数和诱导公式的时候,常常采纳直角坐标系中的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线;要查找的三角函数与和的三角函数的关系,不妨从单位圆开头;在老师的启示和同学的合作下,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单位圆,并作出角 和,如图 1 所示,这样角也显现了, 由单位圆的特别功能可以直接得出角、起 始 边 和 终 边 与 单 位 圆 交 点 的 坐 标 :1 ,1 0 ;2
15、cos , sin ;3 cos , sin .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建立 cos 的等式, 如何将点1、2的坐标联系起来,似乎很难找到这样的等量关系 . 在OP 1P 2 中应用余弦定理可以建立一个等式,但目前同学仍没有学过余弦定理,因此只能另找解决方法 . 老师引导:图 1 中显现了角 和角的正余弦,但现在的关键是角 的正余弦仍未能表达出来 . 在这样的启示和引导下,同学自然想到,需要将角 在图中表达出来,于是以 OP 为始边作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为 P 4 cos , sin ,得到图 2. 老师进一步启示,现在需要建立起包含 cos 的等量关系 . 由于图 2 中 1、2、3、4的坐标可以
16、用角、的正余弦表示, 所以要建立角、的正余弦之间的关系,自然联系到 1、2、3、4.只需建立 1、2、3、4四点之间的关系,此时很简洁发 现P 1 P 4 P 2 P 3,再将 1、2、3、4四点的坐标用角、的 正 余 弦 形 式 代 入,就 有: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第 4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cos12sin2cos学习必备2欢迎下载sin2cossin化简得c o sc o s c o ss i n s
17、i n的表达式;此路似乎不通,通常此时,探讨过程显现了疑问:以上推导似乎得不到cos同学在这种情形下就会望而止步,甚至舍弃之前的一切工作,重新回到起点;但科学的道路是需要坚持、回忆与反思的 . 老师进一步引导:上式得不到 cos 的表达式, 但同学们认真观看等式的形式,可以发觉cos 可以用角 和角的正余弦表示;角 能否用角 和角表示?明显,(),上式又可以写成cos cos cos cos sin sin结合上式左端的形式,令,就有cos cos cos sin sin . 将 用代换可得到cos cos cos sin sin . 由角 和角 的任意性, 可知角 和角 也是任意的,这样便得
18、到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 4反思阶段在得到图 1 后,为了将角 的正余弦在图中表达出来,我们直接作出了角,但在推导过程中遇到了障碍;反思一下,最终目的是要查找 cos、 sin . 能否作其他的角,使它能用角 及角有关的正余弦表示呢?启示同学利用诱导公式,很简洁联想到角和角 进行转化,从而作出终边为 OP 的角,其中 P 4 cos , sin ,这样得到图 3. 有了以上关于 4的处理体会,同学很简洁发觉在图 3中 P 1 P 3 P 2 P 4 . 于是有:2 2 2cos 1 sin cos cos sin sin 化 简 整 理 得:2 2 cos 2 2 cos cos sin si
19、n ,所以cos cos cos sin sin这一式子充分说明白两角和的余弦 cos 与角、的三角函数 cos、 cos、 sin、 sin 的关系 .即 两 角 和 的 余 弦 公 式 cos cos cos sin sin . 这个公式对于任意的角、都成立;但要留意 cos 是两角 与 和的余弦,它表示角()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与原点到这点的距离之比 . 这种方法是教材给出的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方法,但假如一开头就向同学传授这种方法,同学很难懂得为什么要“ 以 OP 为始边作角” ,有了常规想法作 后,再给出教材的推导过程,让同学经受学问的建构过程,更能表达同学学习的主体性,培育
20、同学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才能 . 5拓展阶段即学问的再应用,这个阶段包括 cos cos cos sin sin 形式的分析和总结,以及通过代换得到 cos cos cos sin sin,本文着重分析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表达学问的建构和形成过程;因此对于公式的扩充和应用只能作简洁介绍 . 6小结概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内容及其形式,归纳公式推导的基本思想;布置本节课的课内课外作业 .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7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21、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案例: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一、教学目标:1把握等比数列的前 决相关问题;n 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思想和过程,会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运算,解2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剧烈的求知欲;通过引导同学探究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公式,让同学感受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同学的综合才能;培育同学的归纳、分类争论、学问迁移的才能;3利用教材中我国古代有关数列的历史故事,培育同学的民族骄傲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培育同学的数学素养;二、重点和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及其应用;难点: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三、教学过程:(一)引
22、入新课争论问题:问题 1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据说国王舍罕为了奖赏创造者西萨班 达依尔( Sissa Ben Dahir ), 让他提出一个要求,于是这位聪慧的创造者说:“ 敬重的陛下,请在棋盘的第 1 格里放上 1颗麦粒,在第 2 个格里放上 2 颗麦粒,在第 3 格里放上 4 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一格里放的麦粒数是前一格里放的麦粒数的 2 倍,直至 64 格,请陛下把这些麦子赏给您的仆人吧;” 国王觉得这事不难,就欣然同意了;请问:国王能办到吗?问题 2我有一部手机,我用1 分钟的时间把一条短信传给三个人,这三个人又用1 分钟的时间又分别传给另外三个人,以此类推传下去,请问:10 分钟后有多
23、少人知道了这条短信?师生活动:老师:对同学分小组争论上面的问题;同学:合作沟通,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问题 1中,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构成一个等比数列:,1,222,23,263,于是国王要给的麦粒总数为:212,223 2263;问题 2中,接受 到 手 机 短 信 的 人 数 构 成 一 个 等 比 数 列 :1 3, 3,3 3,10 3, 于 是 知 道 短 信 的 总 人 数 为 :13323310 3. 老师:提问:如何求和呢?同学:众说纷纭:假如能够知道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就好办了;老师:为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争论一般等比数列的前(二)探究结论n 项和公式,引出课题;1等比数列an的首项
24、是a ,公比为 q ,如何求其前n 项和?n 项每一项和前一项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同学从整体、全局摸索、考察发觉规律;分析等比数列的前的关系,探究求和公式;a2a2a 1q;a3a2q;a4a3q; ;an1an2q;ana n1 q, 得:学生 :思考 后回 答,将 这n1个 式 子两 边分别 相加a nqq1时,a3a4ana 1a2a3an1q,所以S na1Sn整理得:1qS na 1anq,提出问题:能不能直接求S . 老师:提示:要求S ,考虑 q 需不需要争论 . qn;当同学:分q1和q1两种情形,当q1时,S na1anqa1 1Sn1q1qna1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25、第 6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为S 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q1a1na 1qn 1q11q老师 : 总结:在推导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用的是累加法;并且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分类争论,分类争论的方法是数学问题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但争论时肯定要把握好标准;S 642利用求和公式,运算问题1象棋盘上的麦粒总数12222364263. 总数师生活动:,学生:计算麦粒问题:a 11,q2,n1126426411
26、.841019. 12老师:按千粒麦粒的质量为40 克运算棋盘上放的麦粒质量,会发觉什么问题?同学:运算:麦粒总质量超过7000 亿吨;连呼不行思议;老师:数学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用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3考虑用其他的方法求和S 64122 223263,并推广到一般的等比数列求和;师生活动:S n老师:考虑争论:用其他的方法求和S 6412223 222263. 前n263264:同学:摸索、沟通;可以把上式两边都乘以2,就 2S64223然后让两式相减得到S 642641,得到一样的结果;比数列项和老师:这种求解思路能不能推广到一般的等比数列求和?学生:完全可以;一般的等a1a2a3ana
27、1a 1qa 1q2a1qn1两边同乘 q,得:qS na 1qa1 q2a 1qn两式相减,得:1qS na1anq下面的过程就类似前面的第一种方法;老师:归纳总结方法:错位相减法;并勉励同学的这种探究精神;4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在他的著作“ 天下篇” 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怎样用学过的学问来说明它?师生活动:老师:把古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同学:一尺长的木棒,每天取它的一半,永久也取不完;老师:引导同学化归等比数列问题;同学:假如将每天取出的木棒长度排成一个数列,就是这样一个数列:1,1,1,1,222232n它的首项是首项 a 1 1,公比 q 1,前的前 n
28、 项和为2 21 1 nS n 2 1 2 1 1 n1 1 22老师:为什么一尺长的木棒永久也取不完?同学: n 越大,1n越小,所以11n总小于 1,这说明一尺长的木棒按上述方法永久也22取不完;(三)讲解例题 例 3、例 4.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师生活动:老师:教科书P52 例 3;让同学摸索如何求解S ; 第 7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同学:观看、分析:要求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 ;S ,需要依据条件由通
29、项公式求出师生:共同黑板上书写整个过程;总结: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及通项公式涉及到 5 个量:a , q , n ,a ,S ,已知其中的 3 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 2 个量;老师:教科书 P53 例 4;引导同学摸索:9,99,999 , 不是等比数列,不能直接用公式,该 如何解决?同学:独立摸索,沟通观点:把数列转化成 师生:共同在黑板上书写解题过程;101,100 1,1000 1, 就可以解决了;老师:归纳题目所表达的数学思想:化归转化的思想;(四)课堂练习(1)课本 P53 页 A 组第 1 题;(2)求数列11,21,31, 的前 n 项和;248(3)求和: 0.5 0.
30、05 0.005 0.00 05 师生活动:同学:独立解决;老师:巡察课堂,个别指导;师生:共同探讨答案;(五)尝试小结 师生活动:同学归纳总结,老师补充;小结如下:等比数列的前na 1nq1n 项和公式S na1 1qq11q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有两种累加法错位相减法数学方法:分类争论的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六)布置作业作业:教科书P54 练习 A 第 3 题;习题 A 第 1 题;选做:教科书P54 练习 B第 2 题,第 3 题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数学教案的格式;课题: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时间: - 年 - 月 -日2004
31、85-89 )(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 5(必修) M 北京: 人民训练出版社,一、课型: 新授课二、教学目标1懂得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把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 基本解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育同学观看、分析、综合才能;提高同学运用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解决 数学问题的才能;3通过探究过程,培育同学的独立与合作意识,让同学去体验胜利,感受学习数学的欢乐;三 、 教 学 重 点 及 难 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在本质联系,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 的确定;四 、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五 、 教 学 媒
32、体 : 幻 灯 片 六、教学过程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知 第 8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老师提出问题:axb(a0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一次函数y)的图象是什么?2. 二次函数 y ax 2 bx c(a 0)的图象是什么?同学回答:1. 一次函数 y ax b(a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 2. 二次函数 y ax 2 bx c(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探究 1】实施过程 :老师提出
33、问题:如何作出一次函数 y 3x 15 的图象 . 同学作出图象,然后让同学 1观看图象回答疑题: 0;x 取_时,y0即3x150; x 取_时,y0即3x15x 取_时,y0即3x1502 依据图象写出 : 不等式3x150的解集 _;不等式3x150的解集 _ 老师启示同学发觉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三个概念之间的“ 三个一次” 的关系;老师引导同学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 2】实施过程: 老师提出如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x60?同学联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摸索并沟通此问题的解法:1求出方程x2x60的根;2画出二次函数yx2x6的图
34、象;3依据方程的根和函数图象确定不等式的解集;老师和同学一起填空如下:1 图 象 与 x 轴 交 点 的 坐 标 为 _, 该 坐 标 与 方 程x20x60的 解 的 关 系 :_;2 当 x取_时,y0?当 x 取 _时,y?当 x 取_时,y0?3 由图象写出:不等式 x 2x 6 0 的解集 _;不等式 x 2x 6 0 的解集 _;让同学反思并确认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总结出以下结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有“ 三个二次” 关系 , 三者之间有互为补充说明的相互联系;(三)深化思维、总结规律【探究 3】实施过程:(同学分成三组)结合同学在完成上面习题的练习
35、结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更一般的情形,由同学分组争论填写表格,提升学问的结构;ax老师引导同学分三种情形0 ,0,0争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 a0与2bxc0a0的解集;(如下图) =0 0 三个二次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x1= x2 第 9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y=ax2+bx+ca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图 象ax2+bx+c=0a0 根x1x2 x1=x2=b 无 解x=x1 或 x=
36、x2ax2+bx+c0a0 x|xx 2 2 aR bx|x ax解 集x|x1xx 2 2 a2+bx+c0 解 集老师引导同学进行归纳总结与提高:1. 摸索:如a0, 就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与ax2bxc0的解集又如何求?如,怎样求解不等式 -x2+3x+40 的解集? x2-3x-40 ,再求解 . 引导同学摸索并回答:须先把原不等式转化为从而得到如下规律:如 a0 与 ax2+bx+c0 的解集时, 可以先把二次项系数化2. 进一步引导同学总结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 先把二次项系数化成正数 , 再解对应二次方程 , 最终依据方程的根的情形 , 结合不等号的方向写出解集 可称为“ 三步曲” 法 ;即: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 (1) 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2) 解对应的二次方程的根;(3) 依据二次函数的图像 ,结合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 (四)练习互检、共同提高1. 课堂练习: 课本第 8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