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c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pptx(1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一)统计调查的意义(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只有搞好统计调查,才能保证统计工作达到对于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并从而预测未来,统计资料还是制定政策的依据,并据此检查和监督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二)统计调查的要求)统计调查的要求 1.准确性 2.及时性 3.完整性 4.经济性 以上要求中,准确性是基础,要在准确中求及时、求完整、求效益。二、统计调查的形式二、统计调查的形式(一)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划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全面调查:对构成总体的所
2、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如:普查、全面统计报表制度。 2.非全面调查:对构成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后,用来推断总体或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如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二).按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划分为定期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1.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和内容要求,定期向各级领导机构报送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如:农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2.专门调查:为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由调查单位组织的专项调查。如: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三).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划分为连续(经常)性调查和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 1.连续性调查: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连续
3、不断地进行调查登记。如:重点企业的生产日报表。 2.一次性调查:间隔一段较长时间对事物变化进行一次性调查登记。如:我国的人口普查。(四).按搜集资料的方式划分为直接观察法,询问法,报告法,实验调查法、网上调查法等。 1.直接观察法:是指就调查对象的行动、意识和某种特征,调查人员采用边观看边记录以收集信息的方法。优点:一般资料准确。缺点:人力多、时间长。 2.询问法: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直接或间接接触以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 具体的又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访问调查 (2)电话调查 (3)座谈会 (4)个别深度访问 3.报告法:是指由受访者填写有关报告表格,向调查人员报告自身有关情况的方法。 这种方
4、法是我国政府统计的传统方法,目前各行各业提供统计报表、经济实体每月报送的纳税申报表等,就是一种报告法。 4.实验调查法:它是一种特殊的观察调查方法,是在设定的特殊实验场所、特殊状态下,对调查对象进行试验以取得所需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例如,统计分析某种新药的疗效。 5.网上调查法:是利用互联网,向特定人群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费用低、周期短、易于收集数据、避免人为误差等优点。 三、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三、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一).统计报表制度 1.概念: 统计报表制度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填报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 2.统计报表制度的优点:(1)报表资料的来源建立在各个
5、基层单位原始记录的基础上,基层单位可以选用其资料对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2)由于统计报表时逐级上报和汇总的,各级领导部门能获得管辖范围内的报表资料,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3)由于统计报表属于经常性(连续性)调查,调查项目相对稳定,有利于积累资料,并进行动态对比分析。 3.统计报表的种类:(1)统计报表按调查范围可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2)按报送周期可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3)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部门、地方统计报表。 (二).普查: 1.概念: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方式,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世界各国
6、一般都定期进行各种普查。 2.适用范围:普查主要用于收集某些不能或不宜用定期报表收集的统计资料, 搜集有关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数据一般采用普查,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依据。它主要用于搜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 3.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调查组织方式有2个特点: (1)普查是非经常性的调查,一般间隔较长的时间才进行一次。 (2)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比其他调查形式更能掌握大量、详细、全面的统计资料。 4.作用:(1).普查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措施等提供参考依据;(2).普查也是其他统计调查方法顺利开展的基础,为其他调查确定调查范围等提供原始资料。 (三)
7、.抽样调查: 1.概念: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构成样本进行观察,并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这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调查组织方式。 2.抽样调查有如下3个特点:第一、随机抽样。 第二、部分推断总体。 第三、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3.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主要有: 第一、对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采用抽样调查。 第二、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 4.抽样调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随机原则。2.最大抽样效果原则。 (四)重点调查: 1.概念: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借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
8、的一种的非全面调查。 所谓重点单位,是着眼于现象的量大方面而言,尽管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现象的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对大的比重,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些单位进行调查,就能够从数量上反映整个总体在该标志总量方面的基本情况。 2.如何确定重点单位?选取重点单位应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要根据调查任务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确定选取的重点单位和数量。 二是要注意选取那些管理比较健全,业务力量较强,统计工作基础较好的单位作为重点单位。 3.重点调查的应用范围: 在调查任务只在于反映调查总体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而且调查对象中又存在重点单位时,方可实施。重点调查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
9、以是连续性的。 (五).典型调查: 1.概念:典型调查是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系统调查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 2.典型调查适应范围: 典型调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有关数字的具体情况。典型调查主要用于定性研究。 3.优缺点: 优点: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灵活机动,具体深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不足:在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一般不能用于推算全面数字。 4.类型: 第一种解剖麻雀型,即对个别典型单位的调查研究。 第二种是具有统计特征的划类选典型
10、调查,即将调查总体划分为若干类型,再从每一类中选择若干个典型进行调查,以说明各类的情况。5.作用: 一是在特定条件下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查,比如验证全面调查数字的真实性。 二是了解与数字相关的具体情况。 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在实施统计调查之前,应当明确“由何人主持调查及向谁调查?何时开始调查?在何地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调查?”五个问题,即统计学家通常所说的“4W1H”(Who、When、Where、What、How)。 调查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确定调查目的一、确定调查目的 就是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调查目的决定着调查对象、
11、调查内容和方法。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解决向谁调查,由谁来具体提供资料的问题。 1.调查对象:是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和调查范围。说明向谁调查问题。 2.调查单位调查单位:指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即总体单位,它是构成调查对象每一个单位。它是调查项目和调查内容的承担者和载体,也是我们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 3.填报单位(报告单位):是指负责向上级汇报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如:我国人口普查中的报告单位在农村是村民委员会,城镇是居民委员。 填报单位和调查单位的区别: 填报单位一般在行政上、经济上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单位,而
12、调查单位可以是人、单位、也可以是物。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单位可以是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如全面调查;也可以使调查对象的部分单位,如抽样调查。三、确定调查表(项目)三、确定调查表(项目) 解决“调查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调查的具体内容。 调查项目调查项目:要调查的内容,也就是被调查单位的特征,即标志。 这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调查项目通常以表格形式来表现,称为调查表。调查表是指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一定的表式,这是统计工作搜集资料的基本工具。调查目的、调查对象都可以从调查表中反映出来。 那么,怎样拟定调查表呢? 确定所要登记的标志,即调查项目,注意以下几点: (
13、1)各调查项目必须是可行的,能够取得确切的资料; (2)每个调查项目应有确切的涵义和统一的解释; (3)各调查项目之间尽可能做到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便从整体上了解现象的相互关系,也便于有关项目相关核对,提高调查资料的质量; (4)注意现行的调查项目与过去同类调查项目之间的衔接,便于动态对比,研究现象的发展变化。确定表式的种类 单一表:每个调查单位填写一份,可以容纳较多的标志,便于整理和分类,普查、详细调查用表。 一览表:把许多调查单位填写在一张表上,便于合计和核对差错。 单一表、一览表的应用: 看项目的多少,调查项目多时一般用单一表,反之则用一览表; 看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是否一致,一致时常用
14、单一表,不一致时用一览表。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1.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时期或时点)。 如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资料所反映的调查对象从何年月日至何年月日止的资料(起讫时间)。 2.调查期限: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间, 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调查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2.调查人员的组织; 3.调查资料报送方法; 4.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5.调查方案的传达布置、试点及其他工作等。 第三节第三节 统计数据整理统计数据整理一、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与程
15、序一、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与程序(一)统计数据整理的概念及意义(一)统计数据整理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统计数据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工作过程。统计数据整理既包括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也包括对加工过的综合资料,即次级资料进行再整理。 2.意义: 统计数据整理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能否完成整个统计研究的任务。如果采用不科学不完整的整理方法,即使搜集到准确、全面的统计资料,也往往使这些资料失去应用价值,掩盖客观现象的本质,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二)统计数据整理的程序(二)统计数据整理的程序 1.设计和制定统计整理方案
16、。 在进行资料整理前,对资料整理的各个环节做出具体规定。 主要内容有:明确各种统计分组标志和汇总指标,选择资料汇总形式,确定与历史资料的衔接方法等。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审核、检查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有无迟报、不报、漏报的情况;如果报送已齐全,应审查有无差错。 审查的办法主要有: (1)逻辑性审查。 (2)比较审查法。 (3)设置疑问框审查。 3.对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组、并结合汇总,计算出总体指标。 4.将汇总计算的结果,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5.对统计资料妥善保存,系统积累。 二、统计分组二、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
17、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照某个(或几个)标志将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同质总体区分为性质有别的不同组成部分;对总体单位而言,它是“组(合)”,即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不同总体单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组。对于分组标志而言,是“分”,即按照分组标志将不同标志表现分为若干组;对于其他的单位标志而言,是“合”,即在一个组内的各单位的其他标志表现即使不同也只能结合在一起。 由此可见,选择一种分组方法,突出一个差异,一种矛盾,必然同时掩盖了其他差异,忽略了其他矛盾。不同的分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统计分组是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18、二)统计分组的作用(二)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现象的不同类型 我国200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2.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及其比例关系 表2-2 我国人口就业结构变化情况 (%)产业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第一产业 50 50 50 49.1 第二产业 22.5 22.3 21.4 21.6 第三产业 27.5 27.7 28.6 29.3 合计 1001001001003.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三)统计分组的原则(三)统计分组的原则 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穷尽原则:就是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或者说各分组的空间足以容纳总体中所有的单位。 2、互斥原则
19、:就是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体中的任何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于几个组。(四)统计分组的种类(四)统计分组的种类 1、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和组合情况,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将研究对象只选择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组标志重叠起来对总体进行的分组。 2、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或称属性分组)和数量分组(或称变量分组)。 品质分组就是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 数量分组就是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数量标志的变异性体现在它自身不断变动的数量上,故也称为变量分组。 品质分组所形成的数列称为品质数列,变量分组所形成的数列称为变量数列。 3、按分组的作用
20、和任务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把复杂的现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部分,就是类型分组。 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组对总体的比重以研究总体各部分的结构,就是结构分组。 为研究对象之间的依存关系而进行的统计分组即分析分组。(六)统计分组的方法 1.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分组标志,即将同质总体区分为不同组的标准或依据。 分组标志的选择是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 为了达到统计分组的目的,在选择统计分组标志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必须根据事物内部矛盾的分析,选择能够反 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
21、标志(3)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变化选择分组标志 2.统计分组的方法 (1)按品质标志分组 按照品质标志分组就是用来反映事物的属性,性质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而在其变异范围内划定各组界限,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2)按数量标志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就是用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将总体各单位划分为若干个组。 按照数量标志分组时,根据每组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又可以分为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A、单项式分组:单项式分组就是用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形成的分组。一般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变动范围不大的场合。例如:B、组距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就是将变量依次划分为几段区间,一段区间
22、表现为从“到”距离,把一段区间内的作有变量值归为一组,形成组距式分组。区间的距离就是组距。 一般对于连续型变量或者变动范围较大的的离散型变量,适宜采用组距式分组。几个概念:1.相邻两组的界限,称为组限。2.在组距式分组中,每组包含许多变量值,每组变量值中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3.如果各组的组限都齐全,成为闭口组;组限不齐全,即最小组缺下限或最大组缺上限,称为开口组。4.每组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为组距。 a.间断组距式分组和连续组距式分组:(按组限是否相连分) 凡是组限不相连的,称为间断组距式分组。凡是组限相连(或称相重叠)的,即以同一数值作为相邻两组的共同界限,称为连续组距式分组。
23、 连续型变量只能采用连续组距式分组,此时存在总体某一个单位的变量值是相邻两组的界限值的问题,根据统计分组原则“互斥原则”,这一个单位归入作为下限值的那一组内,即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 b.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按照组距是否相等分) 等距分组就是标志值在各组保持相等的组距,即各组的标志值变动都限于相同的范围。在标志值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等距分组。等距分组,便于计算,绘制统计表。 异距分组即各组的组距不相等。例如,生命的每一个月对于新生儿和成年人是不同的,此时,若按年龄分组进行人口疾病研究时,就应采用异距分组。(七)组距式分组中相关指标的计算1、组距(1)连续组距分组:组距=本组上限
24、本组下限(2)间断组距分组:组距=本组上限-前组上限 =本组下限-前组下限 =本组上限-本组下限+1(3)开口组:以相邻组的组距为本组的组距2、组数:组数就是分组后各组的个数之和。(确定组数的经验公式)斯特吉斯经验公式: 3.组中值: 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 在计算平均指标或进行其他统计分析时,常以组中值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当各组标志值均匀分布时,组中值代性就高。因此,分组时,应尽可能使组内各单位标志值分布均匀。222邻组组距下限无上限开口组组中值邻组组距上限无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上限组中值三、频数分布(一)频数分布的概念、要素与种类 1、概念: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的
25、所有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归类整理,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分布的一系列数字,称为频数分布,分布数列,分配数列,又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频数分布主要用于研究总体各单位的分布状况和总体的构成,并据此研究总体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水平与变动规律。 2、分布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1)频数:分布在各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又称频数。(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叫频率)(2)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3.分布数列可根据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数列与变量数列。(1)品质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所编制的分布数列叫品质分布数列,简称品质数列。(2)变量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所编制的分布数列叫变量分布
26、数列,简称变量数列。(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1.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把得到的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 2.确定变量的类型 全距是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数。确定全距,主要是确定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和变动幅度。如果是变动幅度不大的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是变量幅度较大的离散变量或者是连续变量,就要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3.确定组距和组数 原则:符合实际情况,能把总体次数分布的特点充分显示出来。 一般先确定组距 4.分组归类合计 5.制成变量数列(三)、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1、向上累计频数(或频率)
27、分布:先列出各组的上限,然后由标志值低的组向标志值高的组依次累计。向上累计频数表明某组上限以下的各组单位数之和是多少,向上累计频率表明某组上限以下的各组单位数之和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2、向下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先列出各组的下限,然后由标志值高的组向标志值低的组依次累计。向下累计频数表明某组下限以上的各组单位数之和是多少,向下累计频率表明某组下限以上的各组单位数之和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四)、频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不同,各种统计总体各有不同的次数分布,形成不同的分布类型。概括起来,根据曲线形状的特点,大致分为三种类型:钟形分布、U形分布,J形分布。 1.钟形分布
28、 钟形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如果将变量值与其对应的频数在直角坐标系中对应的点连接起来绘制成曲线图,宛如一口钟,所以又称钟形分布。 在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中,有许多次数分布是属于钟形分布的。例如,人体体重、身高,学生的成绩,居民货币收入,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量,市场价格等现象都属于钟形分布。2.U形分布 U形分布的特征是: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特征。将这种分布绘成曲线,像英文字母“U”的形状,故称U形分布 例如,人口死亡率的分布,一般是婴幼儿死亡率和老年人死亡率均
29、较高,而中年人死亡率最低,所以人口年龄分组的死亡率是呈U形分布的。另外,失业人口按年龄的分布等均呈U形分布。3.J形分布 J形分布的特征是“一边小,一边大”,即大部分变量值集中在某一端分布,有两种类型。(1)正J形分布:正J形分布是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增多。如投资额按利润率大小分布,一般是正J形分布。(2)反J形分布:反J形分布是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减小。如成年人数量按年龄大小分组,表现出年龄越高,人数越少。第四节 统计图与统计表 一、统计表(一)统计表的概念和结构 1、概念 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把经过大量调查得来的统计资料,经过汇总整理以后,按照一定的规定和要求填列在相应的表
30、格内,就形成了一定的统计表。 统计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广义层面的统计表包括调查表、登记表、过渡表与表达最后结果的分析表。狭义层面的统计表是指分析表。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狭义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2、结构 (1)从形式上看,统计表是由四部分构成:A、总标题:它是表的名称,用于概括统计表中要说明的内容。B、横行标题:它是各组的名称,反映总体各组成部分的。C、纵栏标题:它是分组标志或指标的名称,说明纵行所列各项资料的内容。D、指标数值:也称数字资料,它是统计表的具体内容。 (2)从统计表的内容来看,由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组成。主词是统计表所说明的总体、总体的各组或各组的名称。宾词是用于说明主词的
31、各种指标。通常,统计表的主词列在表的左方,宾词列在表的右方。表2-2 我国人口就业结构变化情况 (%)(二)统计表的种类1、统计表按照总体分组情况不同,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类。(1)简单表:是主词未经过任何分组的统计表。简单表的主词只反映出总体各单位的名称或按时间顺序简单排列,或同时反映以上内容的统计表。(2)简单分组表:是主词按照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它可以揭示出现象的不同类型的特征,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3)复合分组表:是主词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 2、按宾词设计分类,可分为宾词简单排列、分组平行排列和重叠排列。(1)简单排列:宾词不进行任何分组
32、,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统计表上。(2)分组平行排列:宾词栏中各分组标志彼此分开,平行排列。(3)重叠排列:统计指标同时有层次地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各种分组层叠在一起,宾词的栏数等于各种分组的组数连乘积。3.按用途分类,分为调查表、汇总表(或称整理表)和分析表。 调查表:是在统计调查中用于登记调查项目的统计表。 汇总表:是在统计整理中用于记载统计整理过程和表现统计整理结果的表格。 分析表:是统计分析中用来记载计算过程和表现计算结果的表格。(三)统计表的设计:(三)统计表的设计: 为了使统计表的设计科学、实用、简明、美观,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设计表之前,要对列入表中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如何分
33、组?设置哪些指标?哪些放在主词栏?哪些放在宾词栏?等等,要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务必使表的设计主次分明,简明醒目,科学合理。 2.统计表的形式应长宽比例适中,一般为长方形;上下两端线应当用粗线绘制,表中其他线条一律用细线绘制。表的左右两端习惯上均不划线,采用开口式。 3.统计表中的横行“合计”,一般列在最后一行或最前一行,表中纵栏的“合计”一般列在最前一行。 4.统计表的纵栏较多时,为方便阅读与核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按栏的顺序编号,习惯上对非填写统计数字各栏分别用(甲)、(乙)、(丙)等的顺序编号;而对指标数字各栏分别用(1)、(2)、(3)等的顺序编号。各栏之间若有计算关系,可以用数学符号表
34、示,如(3)(2)(1),表示第三栏等于第二栏除以第一栏。 5.统计表的各种标题应简明、确切地表达其内容。特别是总标题要简明扼要地概括出统计表的基本内容和表中资料所属的时间、地点。 6.表中的指标数字应有计量单位。如果全表的计量单位都相同,如用“万元”为单位,应在表的右上方注明:“单位:万元”字样;如果表中同一栏的指标数字计量单位相同而各栏之间不同时,应在各栏标题中注明计量单位。如果表中同行各组的指标数字计量单位相同而行与行之间不同时,应在前面加一栏“计量单位”用于标明各行的计量单位。 7.表内上下各栏数字的位数要对整齐,同类数字要保持有效的统一位数。例如统一规定整数后面保留两位小数等,如果小
35、数点后面是“0”时,应当填上“00”,以表示没有小数。表内若有相同的数字时,应全部填写一遍,不能用“同上”、“同左”等字样表示。没有数字的空格,应当用短横线“”填满,以免被人误认为漏填;如有数字很小,达不到规定的小数点时,用虚线“”填满,如有某项资料规定免于填报,应当用符号“”填满。总之,表内各行各栏不应有空格。 8.表内各主词之间、各宾词之间的排列顺,应按时间的先后、数量的大小、空间的位置自然合理编排。一般是从小到大,从过去的到现在的顺序排列。对某些资料必须进行说明时,应在表的下面注明。二、统计图二、统计图(一)统计图的概念 统计图是以图形形象地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 (二)统计图的种类
36、统计图一般分为几何图、象形图和统计地图三类。在此我仅介绍几何图。几何图是指用几何的点、线、面积来表现数据的图形。常用主要有条形图、圆形图、直方图、折线图和曲线图等。 1. 条形图: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数据频数或频率的图形。 条形图绘制时,各数据可以横置或纵置,纵置时也称为柱形图。 条形图可用于显示离散型变量的次数分布。最主要是显示分类数据的频数分布。 绘制条形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在图形中条形的宽度、条形之间距离要相等;B、图形上的尺度必须以x轴或y轴为等线;C、图形中要注明相应的数字;D、各条形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顺序,如比较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动时,条形应按时间顺序排列。
37、0246810121416105110110115115120120125125130130135135140零件数(个)频数(人)频数(人)0246810121416105110110115115120120125125130130135135140零件数(个)频数(人)频数(人) 4。直方图和折线图:他们都是用于显示连续型变量的次数分布。 直方图是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即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用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这样,各组与相应的频数就形成了一个矩形,即直方图。 折线图,就是在直方图基础上,用折线将各组中点(组中值)坐标连接而成。 直方图与条形图的
38、区别: 首先,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其次,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向 上 累 积 户 数 ( 户 )21120198262300010020030040012345非 常 不 满 意 不 满 意 一 般 满 意非 常 满 意累计户数(户)户 数 ( 户 )5.曲线图:是在折线图的基础上,将折线修匀为
39、平滑的曲线。 主要用于显示动态数列的数据 1.1.了解统计调查的要求了解统计调查的要求2.2.掌握统计调查的各种形式掌握统计调查的各种形式 3.3.掌握统计调查的掌握统计调查的5 5种组织形式(概念、特点)种组织形式(概念、特点)4.4.了解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了解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5.5. 掌握统计分组的原则、方法(分组标志选择的原掌握统计分组的原则、方法(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则)、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6.6.掌握频数分布的概念、构成要素与种类掌握频数分布的概念、构成要素与种类7.7.掌握统计表的结构与设计掌握统计表的结构与设计8.8.了解条形图、圆形图、直方图、折线图和曲线图了解条形图、圆形图、直方图、折线图和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