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冀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单元21论语十则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诲()女知之乎!(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6)终夜不寝()。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中通假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的掌握情况。答案:(1)yu(2)wndi(3)hu(4)wi(5)sh(6)qn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诲女知之乎(3)是知也(4)默而识之解析:在文言文中,有些字按表面义难解释时,就考虑是否通假。答案:(1)“说”通“悦”,愉快。(2)
2、“女”通“汝”,你。(3)“知”通“智”,聪明、智慧。(4)“识”通“志”,记、记住。3.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择善而从: 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温故知新:答案:择善而从:选择优点学习。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诲人不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诲,教导。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4.了解论语及孔子。(1)论语是记录 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语录体的散文集,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共20篇,492章。一章记一事或几句话,内容上章与章之间并无一定的联系。形式上或为问答或为独白。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 ”之说,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
3、化产生了巨大影响。(2)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的 家、 家、 家,儒家的创始人。答案:(1)孔子儒家孔子半部论语治天下(2)春秋末期思想政治教育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填空。(1)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 、 、学习方法的十条,是 在不同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2) ,可以为师矣。 , ,是知也。 , ,是以谓之“文”也。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1)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孔子(2)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而”“知”的意义和用法。解析:“而”作连词时有两种用法:承接和转折。
4、“知”在本课有四种解释:了解知道,明白“知”通“智”,读“zh”,意思是“聪明、智慧”。答案:3.找出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解析:首先翻译词语、句子,然后看哪些词语的词性有变化。答案:时:时间名词作状语,按时。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的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的知识。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认为可耻。4.与其他三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以谓之“文”也B.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C.可以为师矣D.何有于我哉解析:C项是省略句,应为“可以(之)为师矣”。其余三项为宾语前置句。A项,“是以”应为“以是”,意思是“因此”。B项,“何以”应为“以何
5、”,意思是“凭什么”。D项,“何有”应为“有何”,意思是“有哪一样”。答案:C5.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首先理解词义。罔,迷惑。殆,疑惑。而:却。然后翻译句子。最后谈“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参考答案:这句意思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害。主要谈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即经常复习,学思结合。6.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析:首先理解词义。然后翻译句子。最后分析意思。参考答案:这句意思是,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要向一切人学
6、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谦虚地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快乐时光孔子的故事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出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学生。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7、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有朋自远方来()A.从B.自己C.主动(2)人不知而不愠()A.恼怒B.烦恼C.熟识(3)温故而知新()A.原因B.旧的,学过的C.事故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朗读下面几句话,看用哪种语气才恰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思而不学则殆。4.根据提示填空。(1)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2)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8、3)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1.解析: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另外也应注意识记实词的意义。答案:(1)A(2)A(3)B2.解析:A、B、C三项是谈学习方法的,D项是谈学习态度的。答案:D3.解析:根据句末标点判断语气的种类。答案:反问语气陈述语气4.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之此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
9、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5.解释加点的字。(1)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2)南山有竹,不柔自直。(3)岂可及乎。(4)括而羽之,镞而砺之。6.解释下列句子。(1)子曰:“汝何好乐?”(2)吾非之此问也。(3)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7.本文讲的是,主要运用了的方法。5.解析:联系上下文解释词义。答案:(1)只是(2)通“揉”,弯曲(3)赶得上(4)通“刮”;磨6. 答案:(1)孔子说:“你有什么爱好?”(2)我问的不是这个。(3)刮过了,并给它安上尾羽,装上铁头并把它磨锋利了,它进得不是更深吗?7.解析:读懂大意,并进行总结。“南山有竹
10、”句和“括而羽之”句是比喻的喻体。答案:学习的重要性比喻深层探究8.探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深层含意。解析:孔子认为,只有教育学生全面了解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术进展情况,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谁违背了它,都会受到惩罚。孔子自己为后人树立了“温故而知新”的榜样。孔子弟子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即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所已能的。参考答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含有两方面的意思:第一,复习旧的功课,便可以帮助理解新的内容,因为学习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温故”也指对已有知识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掌握,“知新”则指新的发现和新的见解。中考链接9.(2010江
11、苏无锡中考 )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注:从弟:堂弟。罹():遭受。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解析:全诗以“谷中风”反衬“山上松”的坚韧。答案:C5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