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基础强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专题练习试卷(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基础强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专题练习试卷(精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专题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视觉形成过程中,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视神经C大脑、大脑D视网膜、大脑2、小
2、强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左心房 右心房 右心室 主动脉 肺动脉肺静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下肢(股)动脉 左心室ABCD3、以下列举的科学家中首先运用实验法进行生物学研究的是( )A林奈B达尔文C哈维D拉马克4、下图是消化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泌的消化液呈强酸性B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D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5、下列有关营养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淀粉遇碘会变蓝色B蛋白质遇高温会凝固成固态物质C燃烧脂肪会发出阵阵臭味D脂肪能在纸张上留下“油斑”6、下列有关人类生
3、殖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的出生是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标志B精子和卵细胞在中结合形成受精卵C“试管婴儿”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D胎儿只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7、下图所示的是进入和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A肺B肾C小肠D骨骼肌8、下列有关食品腐败和食品保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B风干保存食品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C保存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是通过高温杀死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D保存食品时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可以保存更久且对人体无害9、一位同学突然抓到一个烫手的馒头后,迅速松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复杂反射,需要大脑参与B完
4、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C松手是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进行D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10、最近,雾霾天气成为热门事件之一。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人体的危害也在加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鼻呼吸,鼻毛能阻止雾霾中的所有颗粒物进入人体B支气管与肺泡不能清除雾霾中的微小颗粒物C鼻腔内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D雾霾天气的形成与过度不当燃烧、汽车尾气排放有关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人体通过_和_来协调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和适应外界环境的。2、肾脏是_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_等部分组成。3、血液
5、是由血浆和_两部分组成的。4、脊髓是_的低级部位。由_和_组成。5、_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人排泄的途径主要有排便、出汗和呼出气体。(_)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_)3、某同学在平静的状态下吸气,肋间肌和膈肌的变化都是收缩。(_)4、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 (_)5、要想观察到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切片观察。(_)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能促进蝌蚪的发育,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两只相同的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河水,并放入10
6、只同样种类、同样大小的蝌蚪,然后做如下处理,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3)该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4)如果我们在两只玻璃缸中各放入1只蝌蚪来做实验,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_。(5)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实验中的青蛙_。2、患有胆囊炎、肝炎或胆囊摘除后的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因吃后不好消化。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胆汁的作用展开了如下探究,请补充完善探究报告。提出问题: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作用吗?作出假设: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作用。制订并实施计划:材料用具:小烧杯、量筒、试管(2个)、滴管、清水、花生油、新鲜的鸡胆汁。方法步骤:A取两支试管甲、乙,向
7、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花生油;B向试管甲、试管乙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胆汁和清水;C充分振荡,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生的变化。(1)实验现象:甲:_乙:_。(2)实验结论:胆汁能_脂肪,增大脂肪与_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3)表达与交流:加入清水的试管乙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3、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1号2号3号4号馒头碎屑碎屑碎屑馒头块试剂(2ml)唾液清水唾液唾液振荡后保温振荡/37振荡/37振荡/0不振荡/37碘液2滴(1)如果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时,应选择1号与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2)
8、如果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3)10分钟后取出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一定变蓝的试管是_。若1号试管滴加的唾液换成胃液进行同样的实验,则加碘液后,试管颜色是_。(4)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都有关系,而且还需要适宜的_。4、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试管编号12345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B搅拌搅拌温度370100水浴时间10分钟加入碘液2滴现象请根据实验设计完成下列问题:(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
9、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试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_;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为什么实验要在37的温水中进行?_。(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是_对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影响。如果要进一步探究胃液对淀粉是否具有消化作用,需要设置试管6,该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应为:淀粉糊2毫升+_。(4)从实验可以看出,健康饮食首先要做到“细嚼慢咽”。按照均衡营养的要求,早、中、晚餐摄入食物的能量分配比例应该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分析】视觉的形
10、成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详解】视觉的形成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故选D。2、B【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
11、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生素经左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股动脉到达足部。故选B。3、C
12、【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血液循环是英国科学家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详解】在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是英国人哈维,他发现了血液循环,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4、B【分析】图中:肝脏、小肠、胃、胰腺、大肠。【详解】A胃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胃液呈酸性,正确。B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是能乳化脂肪,错误。C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正确。D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大肠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正确。故选
13、B。5、C【分析】营养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是: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脂肪一般能在纸张上面留下“油斑”,据此解答。【详解】A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溶液变蓝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该食物中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A正确。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有机物,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B错误;C蛋白质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而不是脂肪,C正确。D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也是有机物,一般能在纸张上面
14、留下“油斑”,D正确。故选C。6、B【分析】图中:是卵巢,输卵管,是子宫,是阴道。【详解】A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体的发育开始于受精卵,不能说人的生命起点是婴儿出生,A错误。B卵细胞从卵巢排出后大约经810分钟就进入输卵管,经输卵管伞部到达输卵管和峡部的连接点处,并停留在壶腹部。如碰到精子即在此受精形成受精卵。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B正确。C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
15、式属于有性生殖。“试管婴儿”是一种有性繁殖技术,C错误。D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人体胚胎发育初期和后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和母体,D错误。故选B。7、B【分析】由图可知该组织处的物质交换的特点是进入该器官的氧气多,离开时少;进入的二氧化碳少,离开时多;进入的葡萄糖多,离开时少;尿素进入多,离开时少。【详解】A血液流经肺时,
16、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流出的血液中氧气会增加,二氧化碳会减少,所以是流入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少,流出的氧气含量多,A错误。B血液流经肾时,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然后排出,尿素的含量应降低,所以尿素的含量进入多,离开时少,同时肾组织细胞消耗氧气、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血液流经小肠时,小肠吸收的养料会进入血液,流出的血液中养料如葡萄糖会增加,所以是流入血液的葡萄糖含量少,离开时葡萄糖含量多,C错误。D当血液流经骨骼肌时,血液中的氧气、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进入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进入血液,所以流入的血液尿素含量少,
17、出来多,D错误。故选B。8、D【分析】食品腐烂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详解】A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A正确。B风干保存食品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B正确。C保存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是通过高温杀死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C正确。D保存食品时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中对人的健康有明显危害,D错误。故选D。9、A【分析】(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18、。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简单反射,不需要大脑参与,A错误。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完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B正确。C松手是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进行的而不是之后进行的,C正确。D完成该反射的神经
19、中枢位于脊髓中的缩手反射中枢,D正确。故选A。10、A【分析】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越来越多,雾霾天气对人会造成危害。【详解】A雾霾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虽然鼻毛可以阻挡一部分可吸入颗粒物,但是气态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却无能为力,A符合题意。B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可能悬浮在雾气中,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可能比这多百倍。而支气管与肺泡不能有效清除雾霾中的微小颗粒物,B不符合题意。C鼻腔内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C不符合题意。D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人类的燃烧活动,从工业生产燃煤、汽
20、车尾气、烧秸秆,都会产生,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 【详解】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2、形成尿液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详解】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
21、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3、血细胞【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和防御保护,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4、中枢神经系统 灰质#白质 白质 【详解】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
22、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5、反射 条件反射 【详解】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这就叫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经学习后天获得的反射,是复杂反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人类的语言、思维和实践活动都是高级神经活动的表现,如望梅止渴、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就会迅速走进教室等,它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三、判断题1、错误【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详解】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
23、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体内的粪便是食物吸收完营养物质后剩下的食物残渣,排出粪便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本题错误。2、正确【详解】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红细胞数目最多,形态为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题干说法正确。3、正确【详解】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
24、)。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故题干观点正确。4、错误【详解】人体血液循环路径如下图所示: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血液从左心室搏出后,流经主动脉及其派生的若干动脉分支,将血液送入相应的器官。动脉再经多次分支,管径逐渐变细,血管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到达毛细血管,在此处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25、。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被组织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中,变动脉血为静脉血。此间静脉管径逐渐变粗,数目逐渐减少,直到最后所有静脉均汇集到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即由此回到右心房,从而完成了体循环过程。由此可知,左心室连接的是主动脉,因此本题叙述错误。5、错误【详解】标本的种类分:装片、涂片和切片三类。其中从生物体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是切片;从生物体撕取、挑取或刮取的材料制成的是装片;由生物体内的液体物质涂抹而制成的是涂片。血液是液体,因此要想观察到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涂片,题干说法错误。四、实验探究1、(1)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吗(2)甲状腺激素(3)甲状
26、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4)否 因为实验具有偶然性(5)放回大自然【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是否能促进蝌蚪的发育。因此,该小组提出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吗?(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本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吗?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3)实验时,由于饲喂添加入了甲状腺激
27、素饲料组,蝌蚪的生长发育就快,平均而26天发育成青蛙,而未添加甲状腺激素组成,平均37天以育成青蛙,发育时间晚一些,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4)生物探究实验样本数量要适当,数量过少易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缺乏说服力。因此,在两只玻璃缸中各放入1只蝌蚪来做实验,不恰当,因为用1只蝌蚪来做实验具有偶然性。(5)平时我们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因此, 实验结束后,应该将已发育的青蛙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5)请根据所学知识及题中信息,对糖尿病的防治给出合理建议_。(写出一条即可)2、(1)
28、 油滴消失 油滴不消失 (2) 乳化 消化酶 (3)对照【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1)向试管甲、试管乙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胆汁和清水。胆汁能乳化脂肪,所以甲试管内油滴消失;清水不消化脂肪,所以乙试管内油滴不消失。(2)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3)甲试管中加入了胆汁,是接受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是实验试管
29、,乙试管中没有加入清水,是不接受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起对照作用。3、(1)4(2)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吗?(合理即可)(3) 23 蓝色 (4) 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温度 【分析】探究实验中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4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3号试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1)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齿的咀嚼、舌的
30、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若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验,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用表中的1号试管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2)1号与3号若组成一组对照实验,1试管中温度是37,3试管中温度是0,因此变量是温度。所以要探究的问题是: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吗?(3)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的温度是0,温度太低,不能发挥催化作用,所以滴碘液后会变蓝;4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
31、但馒头没有切成碎屑,也没有进行搅拌,馒头与消化液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可能变蓝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胃液不能消化淀粉,胃液可以消化蛋白质,所以若把1号试管滴加的唾液换成胃液进行同样的实验,则加碘液后,试管颜色变化是变蓝色。(4)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都有关系,牙齿的咀嚼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但是消化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4、(1)2ml清水(2) 不搅拌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成麦芽糖 此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3) 温度 2ml胃液 (4)3:4:3【分析】(
32、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2)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该实验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1号试管和4、5号试管,变量是温度。(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是否有唾液。1试管中有2mL唾液,为保证变量的唯一性,2试管中要加入2mL清水,对照组是2号试管。(2)1试管加入的是馒头碎屑,且与唾液充分混合,这一过程模
33、拟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3试管加入的是馒头块,且B处不进行搅拌,馒头块中的淀粉只有少部分能被唾液淀粉酶消化,加入碘液后变蓝。1号试管中的淀粉由于与唾液充分混合,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变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放在37的水浴中加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在此温度下酶的催化作用最强。(3)如果探究“温度对馒头消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变量为温度。应该以1号试管作对照组,选用4号或5号作实验组进行实验。如果要进一步探究胃液对淀粉是否具有消化作用,需要设置试管6,该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应为:淀粉糊2毫升+胃液2mL。(4)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摄入食物的能量分配比例应该是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