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自主预习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自主预习课.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借助诗文,掌握读诗文想画面的基本方法。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像,感受诗文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真挚的情感。 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依据预习单完成基础的预习任务。读诗文想画面的基本方法已经初步了解,还需要不断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领悟形成能力。三、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自主预习单“自主预习”课学生依据预习单自主预习,小组
2、合作。1.下发预习单。2.学生自学。3.小组合作探究。4.教师巡视调控。第二课时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和课文的初读感知“预习过关”课依托预习单了解学情,查缺补漏。1.检查预习单的完成情况。2.针对问题,相机指导。第三、四课时古诗两首“方法指导”课借助两首古诗,掌握读诗歌想画面的基本方法。1.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学习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2.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第五课时老师,您好!“诵读展示”课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1.运用学习的方法,有感情诵读诗歌。2.拓展诵读赞美老师的诗歌。第六课时但愿人长久“读写结合”课感受、学习作者描写苏轼心理活动的写法。1.感受、学习作者描写苏轼心
3、理活动的写法。2.运用习得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某种心理活动。第七课时秋天主题诗会 通过整体诵读,积累优美语段。1.诵读诗歌秋天。2.走进王宜振的诗歌世界。第八课时单元总结检测 “回顾提升”课回顾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完成作业。 1.采用“以藤串瓜”的方式对本单元文章进行总体回顾。2.布置拓展性读写作业。 第1课时 自主预习课一、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预习的步骤,了解基本的预习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自主、认真完成各类预习任务。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系统地将预习逐渐深入。3.养成课内课外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
4、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难点: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系统地推进预习程度地逐渐深入。三、前置学习活动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激发预习热情。有这样一句古语:“预则立,不预则废”,能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师生互动交流想法。 (二)了解预习单第一单元预习单同学们,第一单元的学习开始了,请按照预习单的要求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加油!(一)读写生字我能行1.认读生字。本单元共有33个生字,你能正确地认读吗?读一读,并和同位相互检测。2.书写生字。
5、试着在书中描红一个,在练习本的田字格中练写一个。比一比谁写得正确、规范又美观。(合作测评评价表:书写正确 书写规范 书写美观 )3.在课文中标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结合上下文和字典尝试理解。(二)朗读课文,我最棒!1.明确预习要求每一步骤的预习要求有必要来了解一下。 (1)朗读:无论是单个的字、词、句,还是课文,我们都要读得要字正腔圆。放声朗读有利于训练学生读正确流利读书的能力。 (2)不认识的字词:不一定是本课的生字新词,而是自己从来没有读或见到过的陌生的字词。这样的字词才是真正的生字新词。 (3)魔力词句:这是我们本学期要重点掌握的本领,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我们要通过多读感受到作者想要表
6、达的主题内容,同时,作者在表达这些主题时,会巧妙的使用一些词句,这些能够帮助作者表达主题的词句都可以被称作是魔力词句,也可以叫做关键词句。对于这样的词句,我们需要反复品味,感受它的作用。 (三)实施预习了解了有关预习的要领,针对本单元的预习单,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去预习,做一个有准备的学生。六、板书设计 预习一般有五个步骤: 生字读写;课文读熟;读中思考;资料收集。 第二课时 预习过关课一、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预习的步骤,了解基本的预习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自主、认真完成各类预习任务。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系统地将预习逐渐深入。3.养成课内课外
7、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难点: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系统地推进预习程度地逐渐深入。三、前置学习活动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已经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相信这节课同学们的汇报很精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出示预习单,检查书写生字情况,同位检查互评。 2.集体交流,针对书写错误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3.学生再次对易错字进行书写识记。 4.小组内交流理解的词语,提出不懂的问题
8、,相互交流,探讨。 5.指名读课文,学生及时做出评价。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总结预习情况板书设计 板书易错的字和课文主要内容 第三、四课时 方法指导课3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借助两首古诗,掌握读诗歌想画面的基本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4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怀,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 1借助两首古诗,掌握读诗歌想画面的基本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情怀。三、 前置学习活动。 1.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2.对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和
9、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上旁注。四、教学的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白银盘、青螺实物。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我们祖国河山壮美,让人流连忘返。有滚滚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滔滔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雄伟的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层峦叠嶂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还有美丽的江南:日出江花红似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爱的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跟着刘禹锡来领略洞庭湖那独特的魅力! (二) 检查预习1.介绍洞庭湖。(多媒体
10、出示洞庭湖画面,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介绍)2.读诗。(1)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2)齐读 3.解诗题: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预习很充分,望洞庭确实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那么刘禹锡给我们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下面我们来共赏一下。3.初读诗歌 遥望洞庭 (1)理解诗意:自读诗歌,谈谈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3)生提出质疑。重点字词是:和-和谐。相-相互。镜-铜镜。未没有。(4)找学生理顺诗意。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1)诗人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遥望洞庭湖的?(2)诗人都
11、看到了哪些景象?(3)诗人笔下的洞庭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沉静、和谐、秀美)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品读诗歌 神往洞庭精读诗歌,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重点品读“和”、“镜未磨”。(“镜”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未磨”的铜镜有什么特点?)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找学生有感情的品读,读出诗境。(必要时师范读)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重点品读“白银盘”和“一青螺”,它们分别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美丽的图画,并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找两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找学生
12、有感情的品读,读出诗境。(必要时师范读)3.小结: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语言轻俏,意境静美,令人神往!那么洞庭湖是不是就只有这一面呢?读一读下面一首诗歌你就知道了。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拓展延伸 下面这首诗歌也是写洞庭湖,读一读,体会一下孟浩然笔下的洞庭湖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五)作业:1背诵望洞庭。2预习峨眉山月歌。第四课时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国家被誉为“诗的国度”,诗人多如繁星,
13、那么被誉为诗仙的是谁呢?(学生齐答:李白。)然后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学生应该会背诵赠汪伦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诗歌。)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峨嵋山月歌。(二) 检查预习1.读诗正字音,明字形a指一名学生读b其他学生纠正,重点字有:眉(mi)羌(qing)溪(x)峡(xi)君(jn)渝(y)c找五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让学生改,师强调)d全班齐读 (2)解诗题:“歌”是什么意思呢?(生答:歌咏。) 歌咏什么呢?(生答:歌咏峨眉山的。)有谁知道峨眉山吗?(学生答,老师加以补充。)(三)初读感知1.指导朗读:(1)古诗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的变
14、化和声音的高低的变化,这样读能给人一种音乐般美妙的感受。(2)出示(多媒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3)师范读(4)学生自由读。(5)指名练读。(多找几名读)(6)全班齐读。2.理解诗意(1)仔细默读,找出诗中出现的地名。(五处地名)(2)你读懂了哪一句诗,说说看。(3)指名发言,其他人补充或指正,教师相机解疑释难。 3.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互相补充修正)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环节
15、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四)品读探究1.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想一想这首诗中出现了几幅画面,请找出来,并谈谈你喜欢哪一幅。谈理由的时候可以根据下面的提示谈:2.秋夜里诗人看到怎样的夜景?(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3.这样的秋夜里年轻的诗人在干什么呢?(想象诗人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4.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讨论,老师巡视,适时点拨5.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并品读。6.听配乐朗诵,感悟意境,体会作者情怀。小结: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晚年时,位四川和尚要去长安,李白作了一
16、首送行诗:“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末又说:“一振高名满京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意思是劝蜀僧晏到长安以后,不要贪恋虚荣,还是早返故乡为好。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拓展延伸本文的两首诗歌都写月夜,不同的是前者欢喜后者思乡,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的描写吗?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海上生明月,
17、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唐】杜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枫桥夜泊【唐】张继 (六)作业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第五课时 老师,您好!“诵读展示”课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认识“蕴”,会写“崇、浸”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感受教师工作的辛劳,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
18、的语言美。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劳。 2.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设计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这是一首抒情诗,同学们的诵读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节课我们就召开“诵读展示”课,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 二、诵读准备 1. 自由准备,结合自己的理解把课文读熟。 2. 小组内交流,如何读出感情。 3.再次练读。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精读感悟、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
19、。1集体交流:课文主要写什么?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应该怎样用读表达出来?2.指导朗读。 四、诵读展示 1.个人诵读比赛 2.小组诵读赛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积累语言、学会表达。1.这首诗歌 主要讲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让我们有感情的诵读.会背的同学也可以背诵.2.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诗是关于老师的?(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师介绍: 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本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用来表达恋人至死不瑜的爱情的。后来人们用它来赞美老师为教育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奉献生命。让我们一起带着对老师的崇敬来读一读这句诗。学生读: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20、干。师:老师并不是太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老师,因为它把老师说得太悲哀了。老师像春蚕那样吐丝,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还有什么快乐?老师不快乐,又怎么能教得快乐,孩子们自然也快乐不起来。所以,老师还是喜欢和你们一起快快乐乐地学习语文。老师比较喜欢的赞美老师的诗是:随风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齐读生齐读师:润物润谁啊?(对了,是孩子们)轻柔而不张扬,充满了关爱。让我们轻轻地读,读出老师对学生的爱。生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你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吗?请写出几个。4.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你们是不是也有许多话想对老师说?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崇敬
21、、感激之情。(提示:可以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学习本文的方法写一首赞美老师的诗歌;还可以制作贺卡,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小小的卡片上)六、欣赏与诵读赞美老师的诗歌。出示: 您是蜡烛点燃了自身照亮了他人您是黄牛勤勤恳恳在黑板上耕耘您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不,都不对您比蜡烛的光辉更明亮您比勤劳的黄牛更朴实您比奉献的春蚕更无私对,我知道了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心灵净化灵魂永远孜孜不倦长大了我也要 做一名老师板书设计: 老师,你好! 哪个人不 崇高 敬爱教师的事业 哪一项不 赞美 笔尖飞舞(传播知识) 祝愿美好(工作的辛劳) 笑语盈盈(净化思想) 第六课时但愿人长久 读写结合课一、教学目
22、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埋”;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3.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抓住主要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让学生在初学古典诗词中增进人文修养,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4. 感受、学习作者描写苏轼心理活动的写法。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抓住主要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让学生在初学古典诗词中增进人文修养,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2.感受、学习作者描写苏轼心理活动的写法。三、学生前置
23、活动1自学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上网或上图书室查阅有关苏轼及其词的一些资料,搜集“明月思乡”的诗作。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音乐导入1.欣赏歌曲明月几时有多媒体播放。2.这首歌的歌词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已成千古绝唱。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这首词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师生交流对苏轼的了解。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 (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 2.检查朗读课文。 指明分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后评价。 3.整体感知课文内
24、容。(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并在不懂得地方做个记号,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相机质疑,梳理问题,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3)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圈画。(4)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思念埋怨宽慰” 第二课时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精读,感悟“思念”1.中秋佳节,皓月当空,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2、3自然段,圈画有关的词语。2学生交流根据交流重点抓“皓月当空”“欢欢喜喜”“观赏 ”“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指生读。(1)你从哪句话体会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小
25、时侯)板书:手足情深(2)又从“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3)学习作者描写苏轼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为了表达苏轼思念弟弟之情,作者从跟弟弟的感情深厚写起,首先提出“跟弟弟手足情深”,然后又分别从“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等方面来叙述,更能说明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4指导朗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此时此刻的状况,与这两句诗特别相符。目睹他人团聚的情景,饱受离别之苦,更勾起了苏轼对弟弟的无限思念,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吗?配置背景音良宵学生朗读,感悟“思念”之情。(四)精读,感悟 “埋怨”1.过渡:演示
26、课件:课文插图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银,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这月光如水的中秋节晚上,在这深深的思念之中,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他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呢?2.指名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指导看图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那圆圆的皎洁的月亮,多美呀,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感觉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如果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就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分别多年的你,看着这一轮明月会想些什么?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补充省略的内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月圆人不圆4.配乐朗读苏轼触景生
27、情,将满腔的思念之情引向对中秋圆月无尽的愁怨。谁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指名朗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好反问句。(五)精读,感悟 “宽慰”1.苏轼这千般无奈,万种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5、6两个自然段,圈画出重点词语,小组讨论交流。 2.交流讨论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并联系上文说说理解。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这首词的文字和朗读录音)4.师生共读。这五行词的意思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拿
28、起笔用弯线标出有关语句吧 !5.指名读意思。6.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藏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这是诗人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怀。相机板书:真情留人间7.出示词和意思,师读词,生读意思。8.指名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六)总结延伸1.这首词中,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两句吗?2.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七)积累背诵1.你还知道哪些同样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29、比邻。 王勃2.总结方法,写作训练这节课,我们主要抓住苏轼的心理活动的变化理解课文。下面运用习得的方法,写写自己的某种心理活动。3. 学生练写4. 汇报交流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思 念 手足情深埋 怨 月圆人不圆宽 慰 真情留人间 第七课时 秋天 主题诗会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描写秋景的词语,并能够使用这些词语说一段描写秋景的话。2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并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3在感受秋天美景的同时,能初步体会文章中运用的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4通过整体诵读,积累优美语段。二、教学重、难点:在熟
30、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通过整体诵读,积累优美语段。三、学习前置活动 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2.读课文,熟读成诵,达到会背。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导课1同学们,春夏秋冬,季节变换,不知不觉中,岁月的脚步又走到了秋天。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去领略诗人眼中秋天的风采!2(课件展示秋景)师配乐朗读全诗。3指名回答:欣赏了秋景,聆听了关于秋的诗歌,谈谈你对秋天的感觉? 4.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环节二
31、、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精读感悟,感受秋景美丽 1.品读秋天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环境读懂“更红更娇”、“更甜更好”等词语,并个性解读秋天太阳和空气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同时初步体会诗人通过描写典型事物体现整体的写法。(1)秋天是美丽的,我们通过诗人的眼睛看到的秋天和我们眼中的秋天有什么不同呢?读读课文,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引导学生想想我们应该怎样读第一小节,说说读读,并交流为什么这样读?(鼓励不同的解读:高兴、陶醉、激情)读到这里,你觉得秋天有什么特点?(更红更娇、更甜更好)(2)师小结:到了秋天,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金黄的玉米,红脸的高粱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百花盛开,空气中到
32、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所以,“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多姿多彩。 (3)指导赛读第一小节。 2.品读秋风的足迹,着重抓住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尤其是“井井有条”“蓬蓬勃勃”感受秋天的美丽。从不同视角,抓住田野、果园的情境,用形象化的语言,体会人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在秋天的田野上辛勤劳作的情景。同时创设情境品读2-6小节,段再次初步感受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1)自由读课文26小节,秋风像个顽皮的孩子,都到了哪些地方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呢?(田野、小路、果园) (课件出示):秋风来到_,在那儿_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让个别学生回答。理解“把夏天
33、的脚印轻轻涂掉、”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这顽皮的秋风啊,你觉得它怎么样呢?你能读出它的活泼可爱吗?生自由连读同位互读男女赛读。(2)这个调皮的秋风还去了许多地方呢,你想知道吗?(想)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小节,寻找一下秋风的足迹。板示:秋风飘到_,_。秋风来到果园里,果园里的别的果实怎么样了呢?指名说。(3)秋风带来了秋的讯息,成熟的果实们幸福快乐的笑着,闹着,让我们一起读读第4小节,感受一下它们的快乐吧!(4)让我们跟随着秋风的足迹来到田野,看看田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谁来读读第5小节。玉米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他一个夏天都在烦恼什么呢?你知道吗?高粱的心情怎么样呢?他会酿造什么样的
34、酒歌呢?谁来说说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忘记烦恼的玉米和又唱又跳的高粱的高兴之情吧!齐读指名读同位互读(5)指导学生连起来读2-5小节。男女赛读师生赛读分组赛读。(6)师小节:秋天真是太美了,一片迷人的风光,一片丰收的景象。看着这美丽的秋天,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7)指名读第6小节,理解“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发亮的汗珠”、“闪耀”同位讨论指名说(8)这丰收的果实,这醉人的风光,这美好的景色,都是谁带来的?指名说。 (9)齐读16小节。(配乐秋日的私语)3.品读作者对秋天的喜欢之情。抓住重点词“照耀”、“珍藏”、“微笑”,感悟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继续体会诗人所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
35、法。(1)同学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迷人的季节,它在每个人的眼中也是各有风姿的,师范读第七小节。你打算怎样把秋天的美丽珍藏在自己的心中呢?生自由说。(2)指导感情读第7小节。4回顾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1)、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能谈谈吗?(2)、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呢?学生自由谈。(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3)、师小结:这首诗通过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秋天的美好。(4)再读全诗,练习背诵全诗。5.总结:同学们,秋姑娘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带来了很多礼物,想送给小朋友们呢!下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中、走到书中去找寻她,谁对她了解的多,秋姑娘就把礼物送给谁
36、!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走进王宜振的诗歌世界。读一读王宜振的其它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春天 一个小姑娘 很爱春天 她去寻找春天 她找到了 春天是一片片绿叶 像一只只绿色的眼睛 在小树上结着 她找到了 春天是一朵朵花苞 像一顶顶小花帽儿 在小花的头上戴着 她找到了 春天是一架架钢琴 弹着很美很美的声音 在小溪流怀里抱着 她找到了 春天像一只只小羊 在孩子们手里牵着 他们在蓝天上放牧 放牧风筝 也放牧春天 春天是你的 春天是我的 春天是我们大家的 快乐的朋友 春天是我的朋友 春天 是我的朋友 春天 真有趣儿 春天摸摸我的手 我的手发芽了 春天摸摸我的头 我的头开成一朵花了 我在春天
37、那里聊了一会儿 我的脚趾生根了 春天 真有趣儿 它把它的朋友 也变成春天了 秋风娃娃 秋风娃娃可真够淘气 悄悄地钻进小树林里 它跟那绿叶儿亲一亲嘴 那绿叶儿变了,变成一枚枚金币 它把那金币儿摇落一地 然后又轻轻地把它抛起 瞧,满天飞起了金色的蝴蝶 一只一只,多么美丽! 乡村阳光 阳光,这早晨的阳光 这大朵的金黄、小朵的金黄 精灵似的爬进我的小窗 在我的睫毛上笑得美丽笑得安详 抓一把阳光,指缝间光彩流溢 它的光线,织成了我们共同的衣裳 世界的万物都沐浴着阳光的关爱 我们食的水果和谷物里也飘散着阳光的清香 在阳光下劳动,在阳光下歌唱 粗糙的双手被阳光打磨得闪闪发亮 花生里挤出几滴阳光,豆荚里跳出几
38、粒阳光 阳光的恩泽被大地的心灵默默收藏 在阳光里浸泡,在阳光里成长 我们是故乡的一株小麦、玉米或者高粱 我们汲取阳光的汁液、阳光的芬芳 每一颗饱满的籽粒,都能掂出阳光的分量 阳光啊阳光,阳光是甘甜的乳 阳光啊阳光,阳光是鲜美的浆 鲜亮的日子少不了这些阳光的沐浴 阳光给我们的生活安上黄金的翅膀 树和鸟 鸟离开了树 鸟感到缺了依托 树离开了鸟 树感到活得寂寞 鸟在天空流浪 鸟在天涯漂泊 总忘不掉太阳纺织的年轮 总忘不掉太阳浇灌的绿叶 树在家园守夜 树的手画出鸟的轮廓 它常凭借一根羽毛 测量远方的鸟儿跳动的脉搏 树期待鸟的归来 像期待树枝萌发的片片新叶 鸟期待走进树的视野 像种子期待落进泥土的心窝
39、有一天树和鸟能够相逢 有一天树和鸟能够同乐 定要向承载它们的大地母亲 唱一首用翅膀点亮的歌(五) 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特点。(六) 诵读比赛 第八课时 单元总结检测 “回顾提升”课一、教学目标: 回顾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完成作业。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总结学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完成作业。三、 教学课时:1课时四、 教学设计 ( 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10分)fn no s zo chng go s nin qng lu( ) ( ) ( ) ( ) ( )z po jn tu zho xi bi hun l h( ) ( ) ( ) ( ) ( )2
40、.比一比,再组词。(8分)廷( ) 尝( )涌( )桂( )缺( )梳( )挺( ) 赏( )诵( )挂( )决( )流( )3.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4分)明丽的 新苗 悄悄地 吟诵茁壮的 感情 低声地 前进美好的 空气 衷心地 祝愿清新的 阳光 飞速地 珍藏4.词语积累。(5分)(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小路 ( )( )不离 手足( )( ) 心绪( )( )情不( )( )阴晴( )( ) ( )( )小道 ( )( )有条 (2)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请写下来吧。5.把诗句补充补充完整。(7分)(1) -,思君不见下渝州。(2)遥望洞庭山水色,- 。(3)秋风如同柔韧的- ,把田野- 。(4)人有- ,月有- ,此事- 。(二)课内阅读(10分)1.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在上面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