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的变化规律课后反思.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这个可以有彩排“人生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但是这个可以有彩排,更是现场直播。”这是刚刚上课时我对孩子们说的话。昨天下午留的作业里有两个挺难为孩子们的题目:(1)、李小东在计算口算除法时,将除数40里面的“0”丢掉了,结果得80,正确的商是几?(2)、在一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的和是700,被除数是商的50倍,这个算式中的商是多少?有几个家长朋友昨晚打电话问过我,我也很耐心地给这些大朋友讲了一下,他们也给自家的小朋友讲过,但这不能代表全班的孩子都掌握了。呵呵,就连昨天晚上听爸妈讲过这俩题的孩子中仍有说不懂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好办了,那就是培养这些小家伙儿回家做称职的老师,把课堂上的一些重点
2、、难点讲给自己的爸妈,课堂就是排练场,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彩排时间,而自己的家就是现场直播间。这招很灵的!当我让孩子们理解了这两个题的意思之后,开始理思路、讲思考过程,这时孩子们小脸通红(激动)、小眼儿圆睁、小手直动(指题)、小嘴儿不停地跟身边的“爸妈”(假设爸妈就在自己身边坐着)有滋有味儿地说着他们的“台词”:“妈妈,你看这个题里的除数40漏掉一个0,其实就是把除数抄写成了4,李小东抄错了,我们就来个将错就错,你想想()4=80,括号里应该是多少呀?对了,我们用804=320(呵呵,孩子们自问自答)。这个320就是正确的被除数,然后再用正确的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也就是用32040就算出正确
3、的商了。”(呵呵,这是在讲第一个题目)“爸爸,我给你举一个例子,你看63=2,我问你被除数6是商2的几倍?对了,3倍(没有人和孩子们配合,他们自己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这个3实际就是除数,你看这个题目里说,“被除数是商的50倍”,那你说这个50其实就是谁呀?对了,50就是除数。题目里还说“被除数和除数的和是700”,我们从700里面减去除数50剩下的650不就是被除数吗?再用被除数650除以除数50不就是算式中的商吗?”(孩子们这是在彩排第二个题目)孩子毕竟是孩子,你给他一点阳光,他就灿烂;你给他一点水,他就敢泛滥,这样的彩排,在我们的课堂上天天出现,为了做好家里的现场直播工作,孩子们那个认真劲
4、儿呀,足着呢!后记:为家长讲题这个办法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现在很多孩子和家长已经习惯,特别是家长会后,我们的家长与孩子配合得更加默契,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越来越多的优点和可爱之处,希望孩子们与自己的爸妈能够坚持。积的变化规律课堂解读与课后反思设计理念:本课例是在课改精神指导下进行设计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观察、计算、对比、讨论、分析、归纳、验证等活动过程,并且经历研究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令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追求,
5、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教学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58页例四,59页练习九)教学目标:、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根据学情及知识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两个:1、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知道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
6、、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答问题。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直接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也能用乘法进行计算。其实在乘法计算中,有个很好的的规律。只要我们发现这个规律,并进行运用,就可以让我们的计算变得更快更准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规律是什么啊?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1、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学习积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规律出示自学指导班级展示:出示58页例4
7、主题图展示反馈:生1:观察左边一组算式,我发现: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生2:观察右边一组算式,我发现: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师提示:大家尝试归纳一下积的变化规律,也就是把以上两句话合成为一句话,怎么样?生: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跟着乘(或除以)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情的推理能力,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全面地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三、动手做题,验证规律。1
8、、根据850400,直接写出积。通过16508003250=1600 来验证第一个规律,也就是第一句话。通过825200250100 来验证第二个规律,也就是第二句话。通过以上两道题来验证规律的正确性。2、找出规律再填空。(1) 1617272 16681634 16851651 16102【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其实是一个自学检测的环节,个别学生在计算时可能没有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我引导学生利用刚学到的知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让学生真正把积的变化规律用于实际口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四、巩固练习:1、 火眼金睛:(判断并说明理由)(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4。(
9、)(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10。(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也扩大5倍。( )2、活学活用: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1712 204 26481248 1724 ( ) 2624( )1736 ( ) 2612( )3、大显身手:(快速说出得数)514= 242= 87= 5014= 244= 807= 50014= 248= 8700= 4、机智多变:【设计意图】火眼金睛、活学活用、大显身手、机智多变等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同时检测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从而把学习引向课外。四、课堂
10、总结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思考以下问题:6本同样的书摞起来高7厘米。1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有多高?30本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梳理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把对数学的研究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研究发现,大胆创新。课后反思:作为引领课,本节课有成功,更有不足(提问了三个“差生”耽误了时间,导致课堂总结没有进行完),正是因为这些不足,促使了一些生成:在课堂上,特别是像这样的研讨课、公开课上,中差生可以说都是看客,一节课也不知道举手,不会预习,不会合作,不会倾听像这些,平时也教他们了,但效果不明显。也就是说他们欠缺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放弃?拾起?还是任其发展?怎样去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关注这样的孩子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在这节课上当我们班王XX、徐XX(学习差生)、杨XX(纪律差生)被我点起来之后暴露出了问题,可是如果我不提问他们,整节课只让那些积极优秀的孩子展示,我们会被孩子的许多表象蒙蔽,可能这节公开课更加完美,但是我会觉得它不够常态。同时从这节课例中,产生了一些困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1、公开课怎样该关注潜能生的学习状态,不把他们当做隐形人?怎样让我们的公开课更加常态?2、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是该追求课堂的完整性与完美的课堂效果,而让精英展示?还是该关注每位孩子尤其是中差生的学习状态,而耐心等待,给他们以思考和进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