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心理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心理学练习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心理学课程练习题系别:专业:班级:姓名:二 九年八月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几部分;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熟悉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 程)等动态过程;3. 一般而言,人的自觉的、清楚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以人的(留意)状态为基础并 由此相相伴;4. 个性心理表征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特殊性,主要包括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2、 征)两方面;5. 个性心理特点是个体身上常常表现出来的、质)和 性格 三方面;稳固的心理特点, 主要包括了人的 (才能)、(气6. 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环境的反应,这种反应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内在生理性反应)、(外在躯体性运动)和(人的言语活动);7. 心理学讨论中必需遵循的基本原就有(客观性)原就、(道德性)原就;(进展性)原就、 (系统性)原就和8. 心理学的讨论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观看法)和(调查法)两种;9. 心理试验法包括(自然试验法)和(试验室试验法)两种基本形式;10. ( 1879)年,德国莱比锡高校的(冯特)创立的第一所心理试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 门独立的科学;二
3、、挑选题第一个心理试验室于年创立于(D);. 德国(B);. 俄国. 中国 . 美国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B);D.个性心理 A 心理过程 B. 心理活动C. 心理规律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进展变化之中,因此, 在讨论中必需遵循A客观性原就 B进展性原就 C系统性原就 D 循序渐进原就4(B)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 观看法 B试验法 C体会总结法 D调查法5. 在试验中由试验者掌握的刺激条件是(D);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A. 掌握
4、变量 B.因变量 C.反应变量 D.自变量6. 强调讨论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B); D.人本主义心理学 A. 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7. 老师想明白同学对作文的态度,让同学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同学座谈,与个别同学谈话,找到了问题的缘由;他用的是(B);测验法 D.试验法 A.观看法 B.调查法 C.三、判定题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到底在想什么;( )2心理现象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所以,在讨论它的时候必需坚持主客观相结合 的原就;( )3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亲密联系,不行分割的,二者有机地构成了人的完整的心理面貌,实现着心理活动;
5、 ()4.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写成了最早的心理学专著灵魂论,它同样可以 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5. 心理学的讨论有其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但主要的不是讨论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而 是心理活动的详细内容;( )四、论述题 学习心理学对做一个合格的人民老师有何意义?其次章 心理的实质及个体心理的进展 一、名词说明 心理进展: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阶段,是个体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提高 的过程;心理年龄特点: 在人体心理进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 本质的特点;二、填空: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6、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的、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白心理的(主观性);4. 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脑的(反射)活动;5. 个体心理进展的基本规律有心理进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 (能动)的反映;、(方向性与次序性) 、(不平稳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性)和(个体差异性) ;6影响个体心理进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主观因素) ;、(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的7. 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现实)引起的,具有客观性,但由于人的学问体会、生活经受以及个性特点等的差异,使人的心理活动带
7、上了鲜明的(个性特色)( 特殊)性;三、挑选题 1(C)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独正确的观点;,因此,人的心理活动又具有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 D唯物主义心理观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灵魂论2( B )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3对于动物中的“ 母亲印刻” 以及印度狼孩回来人类社会后难以学会人类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等两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的观点是(A);A. 个体心理进展存在关键期 B.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论C. 环境打算论 D.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论4. (B)是检验人的心理的唯独标准; A.客观现实 B.实践活动 C.心理规律 D.社
8、会生活条件四、判定题 1全部唯物主义心理观都可以正确说明心理的实质;( )2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3.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甚至同一个 人在不同时期、不怜悯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相同;()4.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进展的,社会环境是检验人的心理是否正确的唯独标准;( )( )5. 人的心理的主观性说明:在某些情形下,人们可以凭人的主观臆测去反映客观现实;6.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客观的,不应带有详细人的个别特点;( )7. 人脑好比是一个加工厂,没有客观现实作为原材料是无法生
9、产出产品的;因而,只有在人脑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五、简答题 1. “ 狼孩” 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答: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放映,其内容是客观的,人的环境必需是有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参 与其中,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必定不能建立起人的心理;2. 个体心理进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答:个体心理进展的基本规律有心理进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次序性、不平稳性 和个体差异性;3. 影响个体心理进展的因素有哪些?答: 影响个体心理进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六、实例
10、分析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的主观因素;孟子自幼丧父,由孟母教养;传奇孟母为了训练孟子,曾三迁其舍,从“ 其舍近墓” 到“ 近居市旁” ,最终“ 徙舍学宫之旁”七、论述题,终使孟子成为儒家大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第三章 心理状态一、名词说明:心理状态 : 指心理活动所具有的特殊状况和相对稳固的品质;留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肯定对象的挑选性和集中性;无意留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情不自禁发生的留意;有意留意: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留意;有意后留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留意;留意的稳固性:指留意在肯定时间内相
11、对稳固地保持在留意对象上;留意的转移:依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有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二、填空题:1. 留意具有三种功能,即(挑选功能)、(保持功能)和(对活动的调剂和监督功能);2依据留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留意可分为(有意留意)、(无意留意)和(有意后留意)三种;3留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挑选性)和(集中性);4(留意的分散和分心)是与留意的稳固性相反的品质;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正上着课,突然一个人推门走了进来,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扭头去看他,此时产生的注意属(无意)留意;
12、三、挑选题:1人在高度留意时,其留意指向的范畴(A);A缩小 B增大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显著2鹤立鸡群就是与四周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留意现象是(B);A随便留意 B不随便留意 C 随便后留意 D. 以上三种留意都不是3这个东西我鼓起眼睛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名堂来,他一拿到手却豪不费劲就看懂了它;就他的留意来说,属(C);A无意留意 B有意留意 C有意后留意 D. 三者综合4有的同学在上课时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留意的(B); A安排 B分散 C转移 D广度5同学在听课的同时仍可以作笔记,这属于留意的(D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安排6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是维护(B)的重要因素 A无意留
13、意 B有意留意 C有意后留意7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同学的(D); A无意留意 B 有意留意 C有意后留意 D 有意留意与无意留意的相互转化8“ 一目十行”“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反映了留意在(A)方面的一个品质;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安排9学校儿童玩嬉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由于他们的留意(D)才能有了较好的进展;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安排四、判定题1无意留意就是基本上没有留意;( )2通过观看人留意的外部表现,完全可以精确客观地判定其内部的留意状态;( )3留意的安排和留意的分散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分;( )4留意的转移要受留意原先紧急度的影响;()5留意的稳固性与留意对象的特
14、点有关;()6老师的教学方法与维护同学的留意无关;( )7留意的安排不受所从事的活动的娴熟程度的影响;( )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8留意的稳固性就是指留意始终不变地指向和集中于留意对象的个别方面;( )9与留意稳固性相反的品质是留意的转移;( )10由于无意留意缺少目的性,必定会导致学习上的分心,所以要努力防止它;( )11相对强度的刺激比肯定强度的刺激在引起无意留意的过程中具有更普遍、更重要的意义;()12大家正用心地看书,突然一个人尖叫了一声,大家一下都把目光投向了他,结果造成了 留意的转移;
15、( );五、简答题:1课堂上如何引起和维护同学的有意留意?2课堂上造成同学留意分散的缘由有哪些?答: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表现出厌倦、淡漠;、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不适应当前同学原有的学问水平,引不起学习爱好,调 2 动不起学习积极性;3、教学方法呆板、单调,缺乏启示性,造成同学学习枯燥、索然无味;4、意志力薄弱,怕艰苦,管不住自己,缺乏掌握留意分散的才能;5、师生关系不融洽;6、教室内外的干扰;7、课堂上的偶发大事,分散同学留意;第四章 感知觉一、名词说明: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感觉
16、适应: 同一刺激物在刺激强度不变的条件下连续作用于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观看: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方案和思维参加的比较长久的知觉;二、填空题: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依据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成(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4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等现象
17、;5“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是(嗅觉适应)现象;6“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是感觉的(同时对比)现象;7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继时对比)造成的;8红、橙、黄等类似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暖和之感,这种现象属于(联觉);9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10知觉具有(挑选性) 、(整体性)、(懂得性)和(恒常性)四种基本特性;11良好的观看应具备(客观性 性)等品质;二、挑选:)、( 精确性)、(全面性)、(制造性)、(独立性)和(灵敏1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属于(B); A 感觉 B知觉 C观看 D思维2简单从背景中分别出来成为
18、知觉挑选的对象的刺激物是(D); A 在运动的背景上连续运动的物体 B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 C 在空间上距离远,不连续的刺激物 D外形相像的一组刺激物3人体所产生的饥饿、便意、呕吐等感觉属于(D); A 肤觉 B平稳觉 C运动觉 D机体觉4同样一个灰色图形,放在白色的背景上显得暗些,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就显得亮些,这种现象属于( B); A 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知觉恒常性5老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同学的留意是利用知觉的(C); A 懂得性 B整体性 C挑选性 D恒常性6单一的连续的剧烈刺激使感受性(A); A 降低 B增强 C不变 D变化不明显7由于弱光的连续作
19、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作(D); A 感觉适应 B感觉才能 C明适应 D暗适应8感知觉反映的是(C); A 经受过的事物 B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当前显现的事物 D今后肯定会显现的事物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9感受性是指(A); A 感觉器官对相宜刺激的感觉才能 B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 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D感觉阈限跟随原先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10“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是指(A)错觉;A时间 B运动 C 大小 D方位11. 嗅觉不灵,说明(C); A. 肯定感受性高 B
20、. 差别阈限小 C. 差别感受性低 D. 肯定阈限小12. 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 C); A. 近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社会刻板效应 D. 首因效应13. 知觉恒常性通常包括三类,下面不属于知觉恒常性的是(B); A. 大小恒常性 B. 重量恒常性 C. 外形恒常性 D. 颜色恒常性14. 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取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成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哪种特性(A);懂得性 D.恒常性 A.挑选性 B.整体性 C.四、判定1知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很多个别属性的反映
21、;( )2知觉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3第一印象并不肯定是正确的,所以,没有必要仔细对待它;( )4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并不是肯定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5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简单成为知觉对象;( )6即使刺激不完备, 我们仍能保持对知觉对象的完整熟悉,这是由于知觉具有懂得性; ( )7在知觉中, 由于学问体会的参加,知觉会因知觉的距离、光亮等物理条件的变化而转变;( )8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正比关系;( )9肯定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 )10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不简单被感知;( )11在人类的感觉系统中,听觉具有主导位置;( )12只要人体的眼睛、鼻
22、子、耳朵等感受器是完好的,就能产生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感觉;( )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3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训练可以得到很大进展;();14弱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 )15从阳光下进入暗室,会突然觉得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就好多了;这是使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16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连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发生变化的现象;( )17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任何对象的知觉映象永久不变;( )五、简答题1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分和联系?答:区分:
23、 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产生是某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的产生是分析器系统活动结果; 3、知觉比感觉复杂很多,它们是本质上不相同的两种感性熟悉的形式;联系: 1、同属于熟悉过程的感性阶段;2、都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3、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2怎样培育和提高同学的观看力?第四章记忆一、名词说明: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受过的事物的反映;再认: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辨认出来;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现或错误地再现;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二、填空题:
24、1记忆是(过去经受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三个基本环节;2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以(表象)和(语词)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类;3记忆可按内容的不同分为(形象记忆)、(规律记忆) 、(心情记忆)和(动作记忆)四大4三级记忆说依据记忆在人脑中存留时间的长短把整个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记忆保持量比学习后马上测得的保持量更高、更全面的现象,叫记忆的(复原) ;6提取信息的两种基本方式是
25、(再认)和(重现);7遗忘的心理缘由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明,它们分别是(消退说)、(干扰说)和(压抑说) ;8在心理学史上最早用试验方法来讨论遗忘进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揭示出了遗忘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9衡量一个人记忆力好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标准,确性)和(预备性) ;它包括记忆的 (灵敏性)、(长久性)、(准10老师一时叫不出某个同学的名字,却能快速从名册中找到,就其提取方式来说,属于记 忆过程中的(再认) ;三、挑选:1人脑对过去体会的反映叫(C);记忆 D想象 A 感知 B思维 C2识记内容主要是以(C)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A 话和图 B情感和事例 C表象和语词 D详
26、细事物和抽象概念3瞬时记忆最明显的例证是(D); A 感知觉 B幻觉 C错觉 D后像4依据储存时间的长短划分的保持量最小的记忆是(D); A 长时记忆 B运动记忆 C心情记忆 D短时记忆5上课做笔记主要是靠(B)来完成的; A 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形象记忆6如要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通过(B)来完成的; A 延长记忆的时间 B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 C 增加记忆的内容 D转变记忆的速度7从记忆的角度讲,老师和家长对同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属(C); A 情感记忆 B意义识记 C无意识记 D有意识记8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马上测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这种现象属于记忆的( C
27、); A 再认 B重现 C复原 D保持9填图题主要是通过(D)来完成的;10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A 识记 B重现 C保持 D再认10学习后马上睡觉,其保持成效往往比学习后连续活动的保持成效更好,这是由于(C)的缘故; A 超额学习 B记忆复原 C无倒摄抑制影响 D无前摄抑制影响11记忆保持曲线最早由(C)提出; A 亚里斯多德 B冯特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进程是(A); A 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遗忘平缓 D基本不遗忘13超额学习的量与记忆保持量之间的关系是(B)
28、; A 成正比 B成正相关 C成反比 D成负相关14拉法格曾称马克思的头脑就像军港里一艘升火待发的军舰,思想的海洋;从记忆的品质看,这是记忆的(B)好的表现;预备一接到通知就驶向任何 A 灵敏性 B预备性 C长久性 D精确性15“ 张冠李戴” 主要是记忆的(B)太差造成的; A 灵敏性 B精确性 C长久性 D预备性16、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B)记忆A长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心情记忆 D短时记忆三、判定1记忆所反映的过去体会必需是个人经受过的事物;()2记忆的表象既然是感知留下的映象,所以,它与直接感知到的同一事物的形象一样鲜明、完整;( )3个体储存体会最简便、最经济的形式是语言
29、规律记忆;()4感觉记忆的快速消逝是由于刺激物快速消逝的缘故;( )5短时记忆由感觉记忆进展起来的,所以,短时记忆比感觉记忆的保持量大;( )6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打算因素,往往不是信息的肯定项目数,而是其组块数;()7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处理并不是长时记忆内容的唯独来源,但却是最主要的来源; ()8再认和重现的关系,如同识记和保持的关系一样,是属于记忆过程中两个完全不同的基 本过程或基本环节; ( )9无意识记的本质是没有记忆;( )10由于无意识记表现出极大的偶然性和片段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防止无意识记的参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30、 - - - - - - - - - 与;( )11在识记的保持过程中所发生的质和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都是起消极作用;( )12能再认的不肯定能重现,能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与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实际上指的是同一曲线;()14不同性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只是众多曲线中的一条;()15在材料难度、 数量、 结构形式相近的情形下,集中复习的成效优于分散复习的成效;( )16学习刚好成诵以后,再花时间去重复,对保持来说,已无明显意义了;( )17既然超额学习的量与保持量成正相关,所以, 正确记忆效益与超额学习的量成正比;( )18衡量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必需综合
31、考察一个人的各项记忆品质;()19、天生的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五、案例分析1在生活中,常听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我们当同学的时候,曾学过这样,学过那样,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了,过去学的全部仍给了老师;这种遗忘现象,可用什么理论来说明?如何说明?答:消退说理论分析2“ 曼谷” 是泰国首都的简称;它的全称是“ 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塔哇劳狄希阿由它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尼里鸟隆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拉洒坦”得梵文的人来说,却很简单记住,为什么?答:意义识记 六、简答题1影响识记成效的因素由哪些?;这对很多人来讲,都难以记住,而对一个懂答: 1、识记的任务和目的;2、学习的态度; 3、识记材料的性
32、质和质量;4、对识记材料的懂得程度; 5、识记的方法;2影响再认速度与精确性的因素有哪些?答: 1、对旧事物识记的坚固程度;3准时复习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2、当前出现的事物与过去识记事物的相像程度;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七、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学习活动中如何防止和防止遗忘的产生;答: 1、组织有效地复习A、复习要准时B、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C、指导同学进行多样化的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复习 D、采纳阅读和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2、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超额学习的量与记忆的
33、保持之间成正相关;3、留意用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4、复习要适量;第四章思维与想象一、名词说明:想象: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再造想象:依据语言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制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制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制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学问体会,提出新方案或程序,并制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 式;二、填空题: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2依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3无意想象最极端、最明显的例子是(梦);4有意
34、想象按内容的新奇程度、独立程度和制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 造想象);5制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它可分为(积极)和(消极);6工程师设计建筑物是(有意)想象中的(制造)想象;7听音乐时产生的想象是(有意)想象中的(再造)想象;8依据探究问题答案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9依据解决问题时的主动性与制造性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制造性思 维);10(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11衡量发散思维品质的三个维度是思维的(流畅性)、( 变通性)和(特殊性) ;12判定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的指标是思维的(宽阔
35、性与深刻性) 、(独立性与批判性) 、(逻 辑性)和(敏捷性与灵敏性);13制造性思维遵循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一般性规律,但它同时又具有特殊的思维活动程序;英国心理学家GWallas 认为,任何制造性思维活动都必需经过(预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四个阶段;三、挑选题:1想象所反映的内容是(D);A 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 C现实生活中目前没有但将来会有的事物B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 D包括以上全部的事物2无意想象最极端、最典型的例子是(B);D灵感A 上课走神B做梦C发烧说胡话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36、- - - - - - 3制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C);A 再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幻想 D做梦4在创作小说时,作家们常常从众多人物事例中提炼出人物的形象,这一过程属(B);A 再造想象 B制造想象 C幻想 D抱负5吴承恩构思“ 猪八戒” 形象的过程属(D );A 表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制造想象6再造想象和制造想象都是有意想象,它们的主要差异是(D);A 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 C学问体会 D独创新奇7开着的汽车突然停了火,司机要找出缘由,第一仍是靠(C);A 直观形象思维 B抽象规律思维 C直观动作思维 D制造思维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C);A 抽象和概括 B比较和分类 C分析和综合 D系统
37、化和详细化9动机对解决问题有亲密关系;动机过分剧烈时,解决问题的成效是使(D);A 问题迎刃而解 B问题不能解决C解决问题的成效呈上升趋势D解决问题的成效下降10“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是指(A);B有综合无分析A 有分析无综合C有详细无概括D有形象无抽象11老师讲课时,从教学原理动身,采纳“ 一题多解” 的方法向同学讲授,老师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C);A 制造思维B直觉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12“ 灯是照明的工具” 这种熟悉反映了思维的(A );D间接性A 概括性B敏捷性C直觉性13幻想与一般制造性想象的区分是(A);B幻想比较模糊粗糙A 幻想表达个人愿望C幻想是消极无益的D幻想没有制造
38、性四、判定 : 1想象产生的新形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2由于想象的内容往往显现在现实以前,所以,在肯定程度上可以说它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我没到过大草原,但当我读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时,头脑中却显现了大草原的情形,这自然是我制造想象的结果;( )4梦是一种消极的无意想象;( )5贯穿思维过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概念;( )6“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说的是思维的概括性;( )7“ 鲸不是鱼” 这是思维“ 推理” 的表现;( )1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8想象与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不来源于客观现实;( )9制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分在于有无制造性;( )10再造想象是同学懂得教材内容,接受文化学问不行缺乏的重要心理因素;()11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必需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正确懂得语言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志的意义;二是要有丰富的、高质量的表象储备;()12“ 顽固己见” 是思维独立品质的表现;( )13在制造思维的成分中,最主要的是分析思维,另外发散思维也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