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714312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课题郑伯克段于鄢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借历史事件寄寓思想感情的艺术。(2)培养学生团结友善、坦诚相待的品质。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发展脉络。2继续对文言重点实词、虚词与特殊句式的学习。教学难点1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准确把握文章作者写作意图。2能比较客观的评品历史人物。主要设想高中课文,最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要从文化的层面上考虑;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只有把古典文学的教育、古代文化的熏陶与我们现代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养成联系历史和文化,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篇课文要注意的地方是几个字词的

2、读音和意义,另外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具体掌握故事的情节。将引用课件的形式分析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分三课时完成。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一、导语设计:春秋战国,战火纷飞,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那种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时常在这个时代上演。今天我们这篇课文郑伯克段于鄢,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板书课题)二、新课讲解: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1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3引导学生了解左传的基本知识一、齐声朗读课文,强调几个重点、难点的字词。请大家一起朗读这篇文章。亟(q)请 虢(gu)

3、叔 不义不(日匿)(n)亲近 祭(zhi) 具卒乘(shng) 泄泄(y)都城:国都的城墙 必自毙:跌倒,失败 遗(wi)赠送-古音与广东话相近,其它例子:渠,广东话(ku)“他”二、解题并介绍左传基本知识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题目为编者所加。隐公指鲁隐公,左传纪年采用鲁国国君在位的年份,隐公元年指鲁隐公即位那一年,然后依次为二年、三年,直到某个国君的君位结束。左传记载鲁国国君从鲁隐公开始,下面依次是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共十二君。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传、春秋左氏传。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相传左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什么是相传呢?古代典籍经

4、常有作者不明的情况,我们不应该觉得很奇怪。与作者问题相关的,还有一个成书年代的问题。左传是春秋晚期时左丘明所作,但成书于战国中期。这就是说,作者编这部书,与这部书的最后形成,中间还有一段时间,这中间一定还有一些人作了增补。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春秋初期郑国的一个故事。郑伯指郑庄公,他的父亲是郑武公,他的母亲是姜氏,他的弟弟是共叔段。姜氏因郑庄公难产而不喜欢他,而偏爱共叔段,在郑武公在世时她就屡次建议由共叔段来继承君位,郑武公都没有答应。武公死后,庄公即位,在母亲姜氏的一再要求下,庄公将其弟共叔段封在京这个地方。共叔段在京地扩充势力,母亲姜氏又从中配合。对这一切,庄公完全清楚,但他表面上却假装因尊重

5、母亲姜氏不得不宽容其弟共叔段。后来,时机成熟,他就派兵讨伐共叔段。段的封地被夺,自己也逃跑了。为这事儿,庄公同他母亲姜氏翻脸,后经人调停,与母亲和好如初。 郑伯 克 段 于 鄢。(主谓宾介补)(主人公、事件、地点)。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郑属伯爵,故称郑伯,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郑国是姬姓。与周天子同姓。(2)克,说文解字: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徐锴曰:肩,任也,负何之名也,与人肩膊之义通。能胜此物谓之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等用法。克,又有能义,盖由此而引申。(3)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三个字,表示了三个意思:A、共(gng),是共叔段失败以后出

6、奔的地方,共,国名,在今河南辉县。B、叔,是指排行。古代的排行,不象今天一样用一、二、三、四来表示,而是用伯、仲、叔、季来表示,或者是用孟、仲、叔、季来表示。C、段,是名。(4)于鄢,介词结构,这里用做补语。这是与现代汉语不尽一致的,现代汉语常把这种用法用在状语的位置上。鄢,地名,为郑武公所灭,其地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作为一个标题,一句历史大事记,这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本身、地点。“郑伯在鄢地打败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三、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在默读时结合课前预习完成下列图表,把自

7、己的答案写在一张草稿纸上,我将对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查开:主要人物、 身份关系和性格:结构 段落 序幕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尾声注:对演示答案只进行补充,不讲解,至于原因且看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主要人物、身份关系和性格姜氏(母亲)任性阴毒狡诈共叔段(儿、弟弟、大叔)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庄公(儿、兄长、国君)老谋深算薄情寡义结构 段落:序幕: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君位的争夺。开端 :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发展 :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延伸到廪廷。高潮 :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为内应。结局 :共叔段失败出奔共,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颍。尾声:颍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说明,好,大

8、家请看这里面有母子、有兄弟、有君臣等诸多关系,照平时这几组关系将会演绎出一些什么故事呢?(母慈子孝、兄弟同心、君贤臣忠等,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符合传统的道德规范。那在本文中这几组关系是否就是按照这种道德规范展开的呢?请同学们来看第一段内容。)四、课前预习我们知道作者在第一段着重描述了母子关系,那么姜氏对两个儿子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请一位同学用文中语句做答。)生活中各位有犯错误的时候吗?(有)那你的父母是怎样对待的呢(说服、教育,最多也就是骂两句 ,但最终会和好如初的)姜氏生庄公时出现难产现象并非庄公之过,但姜氏却因此对自己两个亲生儿子庞爱有偏,且还准备废长立幼,这样的行为带有很

9、强的随意性,实非一个慈母的表现,那么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她的性格,是怎样的呢?。恶之(郑庄公) (欲废之) 爱共叔段 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所以说是非常的:任性五、作业布置: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第二课时教学任务:1介绍相关知识并串讲课文。2对文言重点实词、虚词与特殊句式的学习一、故事复述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题目里含有一个故事:隐公之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二、学生朗读,并师生互动串讲课文通假字: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10、佗,通“他”)2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牾,牾,倒着的意思)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辟,同避,这是一对古今字。)6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无使滋蔓,(无,通毋,副词。反过来,毋也可以通无。)8无生民心(无,通毋,表示禁止的副词,是不要的意思。)9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率领)10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置,通“置”,放置)1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阙,通掘,即挖。)12孝子不匮,用锡尔类(锡,通“赐”赐给)古今义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应该分别是

11、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五之一和九之一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2 子姑待之(姑:古是暂且;今是父亲的姐妹)3可矣,厚将得众(厚:古是土地广大;今与“薄”相对)词类活用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为动词,放在能愿动词欲之后。)4夫人将启之。(启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为动)5段不弟,故不言弟(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6 既而悔之(悔之,特殊动

12、宾关系,为之而悔。为动)7闻之,有献于公。(献,本来是动词,指献上,这里是用为名词,指献上的东西。)8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遗本来也是一个动词,这里作名词,指敬奉的东西或义务。)9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隧道,洞子,从隧而相见的行文来看,应该是用为动词,指挖隧道。)10公入而赋(赋,名词作动词,指朗诵诗)文言文句式省略句:1省略主语(1) 生庄公及共叔段。(生的主语省略了,因为刚才说了郑武公从申国娶来武姜,主语承前省,为武姜。)(2)爱共叔段,欲立之。(3)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为之请制,主语是姜氏,省略了。)3省略谓语(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唯命,是惟命是从的省略,这里是

13、省略谓语,)4省略宾语(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亟,屡次。请,动词,后面省略了一个之,这个之指代的是立共叔段这件事。)(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与字后面有省略,省略了一个之,指的是国君之位。)被动句1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除,这里表示被动,是没有任何标志的被动)2无生民心。(生与民的关系是特殊的动宾关系,这里应该是使动用法,即:使老百姓产生(二心)倒装句:1宾语前置(1)姜氏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就是有何厌的意思,)(2)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问字的宾语是何谓,何谓,所说的是指什么?)(3)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君患何焉”)(4)

14、其是之谓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是”代词,“之”复指宾语“是”“其谓是乎”)固定格式:(1)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若之何、若何,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固定格式,即:把怎么办。(2)佗邑唯命。“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形式。(3)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重要词语:1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指都邑;城,指城墙,这是两个词。2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倒下,摔跟斗,自己摔跟斗,不是死的意思。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不久,这是一个表时间过去的词。既而,常一起连用。鄙,边邑,这是它的本意。今天我们常说鄙人、鄙意、鄙见,这个鄙是一个谦词,它的词义是

15、从本义边邑引申而来的。在古代,边邑的人比都城的人地位、见识都要差一些,所以发展出这样的引申义。贰,两属,这里指既臣属于郑庄公,又臣属于共叔段。两属与专属是相对的。凡专属于某,后又再属于某,就叫贰。4 无生民心心,是想法、念头。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甲, 铠甲;兵,武器;卒乘,指战士;步兵叫卒,车兵叫乘6 当时,敲着钟鼓去进攻叫伐,而不用钟鼓,部队轻装前进,不让对方知道,叫袭。侵、袭、伐、攻,都是有区别的。7尔有母遗,繄我独无繄(y),句首语气词,表示仅有、唯有的意思。8敢问何谓也?敢,是一个谦词,意思是说,以我这么低的地位,不该这么大胆、冒昧地发问。9其谁曰不然。其,语气词,这里表示反问,

16、意思是肯定。多义词1虚词(1)焉: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副词,怎么,)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于之的合音,同时也是于之的合意。)君何患焉焉(焉,于此,对这件事)心不在焉(于此)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代词,相当于“之”)且焉置土石(在哪里)(2)为孟尝君为相数十年(动词。当,做)为人所讥(介词,被)今做告之,反怒为(句末语气词)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因为,为了)(3)诸亮身率诸军攻祁山(众,各)公伐诸鄢(之于)子闻诸(之乎)2实词(1)国国不堪,君将若之何(国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国都)(2)遗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赠送)养虎遗患(遗失,遗留)(3)厌姜氏何厌之

17、有(饱,引申为满足)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讨厌,引申为嫌)(4)爱爱共叔段,欲立之。(偏爱,疼爱)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吝啬)三、作业布置:完成优化设计作业“基础掌握“部分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2、能比较客观的评品历史人物。一、讨论:如何看待庄公这个人?古文观止选其为第一篇,对庄公的评述很有代表性,从前到后共用了(出示幻灯片) “他邑唯命”(四字毒甚) “焉辟害”(毒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庄公之心愈毒矣) “无庸,将自及”(毒甚) “不义不暱,厚将崩”(更加惨毒矣) “尔有母遗,衣我独无”(非复前日含毒恶声) “其乐也融融

18、”(则知其前之阴毒也) “其乐也洩洩”(从前一路刻毒惨伤之心) “毒”字用了九次,归结为一句话“残忍之尤”。 3、古人评左公从儒家的正统理念出发,大多将庄公作反面教材,所以很多人认为 A阴险狡诈B老谋深算C心机深藏D心狠手毒 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他到底是(板书)是巨奸还是理智明君?W行径地他的态度如何呢?请大家发言(讨论) 二、总结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彩,结构严谨,组织得很不错。人物形象也比较丰满。春秋笔法体现也很充分。请分析郑武公的人物形象。所谓春秋笔法,就是于字里行间见褒贬,不明确提出事情和人物的好和坏,但笔下尖刻,是非自在作者和读者的心中,有时还有一点儿幽默感。下面分析

19、一下本文的人物形象:郑庄公阴险毒辣,杀段是他的夙愿。大臣祭仲、子封等人,都不知道他的阴谋,十分焦急地劝他赶快行动。可见他的确很阴险,而且隐藏内心活动十分成功。“姜氏欲之,焉辟害?,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再到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日匿,厚将崩。,最后到可矣。语义由浅到深,由轻到重。前面几句,是量变,最后的可矣是质变。庄公的老谋深算,从这里看得十分清楚。可以这样说:共叔段的野心,完全是庄公有意造成的,这样庄公才有可能找到借口灭段。庄公对亲生母亲姜氏丝毫不讲情面,一直到将她放逐在外。最后的既而悔之以及隧而相见那种乐呵呵的戏剧性场面,到底是人性尚未彻底泯灭呢?还是以此表“孝道来迷惑人民、笼络人

20、心呢?或者是左传的作者有意不指明,让读者自己去独立思考呢?很难说得清楚。作者用冷峻的春秋笔法,表面看来不置褒贬,实际上却从字里行间十分成功地刻划出庄公的伪善和阴险,也曲折地反映出他的矛盾心理。刻划了姜氏的自私、刁钻、古怪的残缺、扭曲的性格,她对亲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厌恶、一个却偏爱纵容得不得了,她不是一个好妻子,更不是一个好母亲。文中也十分成功地刻划了共叔段的狂妄、贪婪和愚蠢。另外,本文还巧妙地刻划了颍考叔的机智和聪明。 三、关于庄公,无庸置疑,他是主要人物,孔子借这个人物表现什么? 孔子是一个保守的人,他一生主张克已复礼,要恢复以前的“礼”,要恢复那“伦理”,对当时道德论表的感慨深恶痛绝。左传

21、顺承此意,本文就写了一国君家庭内部的矛盾斗争,再现了当时统治阶级为争权夺利不顾伦理道德的情形。那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赞扬了什么?遣责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1、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春秋里能体现出儒家的观点。孔子以“仁”为核心,讲究追求“礼”。按儒家的正统伦理道德观念,要求六条,也就是六个字:义、行、慈、孝、爱、敬,即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是处理好君臣、母子、兄弟的伦理关系的准则。恐怕作者是借这事讽刺这里面的人都不遵守“礼义”,这才是孔子的本义。庄公治国要治,要仁治要礼治。 2、不少同学问到“道为母子为初”,怎样如初的问题,供大家思考。我个人理解是如“没有撕破脸之前”,放逐之

22、前,“心里当寇仇,脸上涂蜜油”那样吧!肮脏的政治角逐,人性的泯灭,哪能是善良而又天真腐迂的儒生们提倡的孝能解决的呢。 3、郑庄公的做法也有迫不得已的因素 宗法制度下的继承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强调正室正统,所以历史上每个朝代新君即位之日,也大都是许多竞争者被杀之时。郑庄公此人由于某些被动的原因,隐忍以久,既可说其心计高,也可说比别的国君高明一点。 。三、板书设计(一)主要人物、身份关系和性格姜氏(母亲)任性阴毒狡诈共叔段(儿、弟弟、大叔)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庄公(儿、兄长、国君)老谋深算薄情寡义(二)结构 段落:序幕: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君位的争夺。开端 :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发展 :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延伸到廪廷。高潮 :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为内应。结局 :共叔段失败出奔共,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颍。尾声:颍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四、作业设计作业布置:完成成才之路相关题目五.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