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原理分析_王放.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690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84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原理分析_王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原理分析_王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原理分析_王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原理分析_王放.docx(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摘要 江苏 省泰 兴市洋 思中 学是农 村薄 弱学校 转变 为名校 的一 个成功 案例。 穷则思变,弱则思改 ,该校的 思变 和 思改 ,中心就 在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 该校先后创立了 责任承 包制 的课堂教学管理体制,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的课堂教学管理 理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课堂教学模式, 堂堂清、日日清、 周 周 清 的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管 理 制 度 , 使 学 校 入 学 率 、 巩 固 率 、 毕 业 率 、 合 格 率 达 到 100%, 优 秀 率 居 泰 兴 市 之 首 。 洋 思 中 学 突 出 的 教 学 成 绩 吸 引 了 众 多 教

2、育 同 仁 前 来 参 观 学 习 ,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掀 起 了 一股 学洋思 的热潮,其成功经验被许多学校所借鉴。 文章采用文献法,收集关于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相关资料, 描述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实践; 运用访谈法, 了解教师对洋 思课堂教学管理的亲身感受, “ 运用案例法,解读洋思现象,挖掘成功 经验。 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 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供一 些思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在分析 洋思现象 的基础上,运用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进行解 析。 从人本原理看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管理, 学生主体是洋思课堂教 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让师生动起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略

3、; 促进 师生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从效益原理看洋思中学的课堂 教学管理, 坚持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投入少产出多是课堂教学改革的 效益标准; 减轻课外负担、 开发学生资源、 推行校本作业是实现高效 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 课前认真准备、 课内优化环节、 课后强化 巩固 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 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管理改革表明,开拓创新是改革课堂教学的 1 根本; 以人为本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 挖潜增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 条件。 关键词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原 理分析 ABSTRACT Yangsi Middle School in Taixing, Ji

4、angsu Province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an inferior school in rural area transforming into a famous one known to the whole country. As the old saying goes, adversity leads to prosperity, or we can say poverty gives rise to the desire for change. The core of Yangsis change is its classroom teaching

5、 reform. In the reforming process, Yangsi sets up the duty contract mangement system, advocates the management idea that every student can be taught well, creates such teaching mode as teaching after learning and training in the class , implements the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hat requires

6、 checking teaching proceeds in every class, everyday, every week. All this has made the school a 100 percent enrollment rate, consolidation rate, graduation rate and qualification rate, thus its excellence rate topping the list in Taixing City.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Yangsi Middle School ha

7、s appealled lots of colleagues to visit and learn. It appears an upsurge in learning experience from Yangsi all over China.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ethod, The paper collects some materials concern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of Yangsi Middle School and describes its specific reform practic

8、e. The author studies the teachers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class teaching management of Yangsi Middle School after interviewing some teachers who have been to Yangsi School. The author also interpretes the Yangsi Phenomena and unearths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with the case study. The paper attem

9、pts,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o offer some ideas for the reform of inferior schools in rural areas as well as some reference advice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Yangsi phenomenon, the paper follows HI human-oriented and benefit principle to analyze in a deeper

10、 degree. According to human-oriented principle, the students are the subject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that is to say, the reform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 The basic strategy is making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join in the class actively with its final objective to promote their development. As for

11、 the benefit, the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follows the benefit principle, insisting on quantity and quality unification as well as most output with least input. The basic approaches to effective class teaching are relieving students5 burden after class, developing student resources and carrying ou

12、t school-based exercise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re careful preparation before class,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proceedings during class and learning enhancement and consolidation after clas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f Yangsi demonstrates that exploiting and innovating is the base of reformin

13、g classroom teaching, human-orientation is the key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tapping potentials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are the conditions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 Yangsi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Human-oriented principle; Benefit principle 目 录 中文摘要 .

14、I 英文摘要 . III 第 一 章 引 言 . 1 第一节选题背景 . 1 一、 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 1 二、 洋思效应 . 1 三、 解读的必要性 . 2 第二节研究价值 . 3 一 理论价值 . 3 二 、 实 践 价 值 : . 3 第三节文献综述 . 4 一、 概念界定 . 4 二、 关于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 . 6 第四节研究方法 . 15 第二章洋思中学教学管理实践探索 . 17 第一节洋思中学简介 . 17 一 、 学校办学条件 . 17 二学校办学思路 . 18 三、 学校办学质量 . 19 第二节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改革历程及其基本做法 . 20 一、 课堂作业

15、当堂完成 的课堂质量承包 . 20 二、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的课堂教学目标 . 21 三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课堂教学模式 . 22 四、 以学定教 的课堂教学策略 . 24 第三章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分析 . 26 第一节学生主体是洋思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 26 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 27 二、 成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 27 第二节让师生都动起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略 . 29 一、 学生先动 . 30 二、 师生互动 . 30 三、 管理促动 . 31 第三节促进师生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 32 一、 坚持全员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学生发展观念 . 3

16、3 二、 坚持教学与科研共同促进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 34 第四章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效益分析 . 36 第一节课堂教学的效益标准 . 36 一 数量与质量统一 . 37 二、投入少而产出多 . 37 第二节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 . 38 一、 减轻课夕卜射旦 . 38 二、 开发学生资源 . 40 三、 推行校本作业 . 41 第三节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条件 . 42 一、 课前认真准备 . 42 二、 课内优化环节 . 44 三、 课后强化巩固 . 47 第五章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原理分析的启示 . 50 第一节开拓创新是改革课堂教学的根本 . 50 一、 一位创新的好校长 .

17、50 二、 一个好的创新切入点 . 52 三、 持之以恒的创新 . 52 第二节以人为本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 . 53 一 、 以人为本,实现课堂教学管理思想的转变 . 53 二 、 以人为本,理顺课堂教学管理关系 . 54 三、以人为本,注重教学的激励功能 . 55 第三节挖潜增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条件 . 55 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55 二、 放大教学管理效能 . 56 三、 追求教学管理效益 . 57 i 吾 . 59 参考文献 . 60 附录 1 . 65 2.68 0 i 己 . 69 洋思中 学 课堂教学管 理 的理论分 析 第 一 章 引 言 第 一 节 选 题 背 景 一

18、、 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21 世 纪 是 知 识 经 济 的 时代 , 人 类 加 快 了向 现 代 社 会 迈 进 的 步伐 , 科 学 技 术 、 文 化 思 想 日 新 月 异 , 国 际 间 的 交 流 不 断 加 强 , 竞 争 日 趋 激 烈 。 一 个 国 家综 合 国力 的 强弱 从 根本 上 取决 于 国民 素 质的 高 低 , 而 国 民 素 质 的 不 断 提 高 有 赖 于 基 础 教 育 的 持 续 发 展 。 基 础 教 育 要 实 现 持 续 发 展 , 高 效 的 课 堂 教 学 是 基 础 。 因 此 , 当 今 基 础 教 育 的 课 堂 教 学 管 理 改

19、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为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世界潮流、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 培 养 21 世纪创新型人才,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了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 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这一 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 对中小学教育无疑是一场挑战。 教 育部于 2001 年 6 月颁布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提出 了六条具体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及课堂 教学管理, 因为课堂教学管理是整个教育管理机制中的主轴。 随着素 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中小学教 育的改革, 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己是势在必行,

20、加强对课堂教学管 理的研究已成为时代潮流。 二、 洋思效应 洋思中学是江苏省泰兴市一所农村联办初中, 创办于 1980 年。 1986 年 以 后 , 学 校 通 过 改 革 课 堂 教 学 , 教 学 质 量 不 断 提 高 , 许 多 外 地学生慕名前来求学, 学校财政收入以每年 20% 的速度递增, 办学规 模逐步扩大, 现有教学班 69 个, 教职工 382 名, 学生 4000 多名。 学 校先后荣获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 江苏省模范学校 、 江苏省文 洋思中 学 课堂教学管 理 的理论分 析 2 明单位 、 江苏省先进集体 、 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 、 江苏省文 明单位标兵 等称

21、号。 这所曾经被称作三流的硬件、 三流的师资, 三 流的生源, 经过教育改革和创新, 却创造了一流的教学质量, 连续十 一年保持着百分之百的合格率、 巩固率和升学率。 全校几乎每一位学 生( 包括许多曾经成绩极差或受过处分的外地学生) 每一门功课都在 90 分以上,每年有 80%的学生升入省重点高中。 洋思人 用三个 三 流 创造了一个 一流 , 被誉为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 洋思效 应吸引了全国各地教育界的同仁纷至沓来, 每天到洋思来参观、 学习 的校长、 教师在洋思门前排成长龙。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各地前来洋 思中学考查、 学习的领导和来宾已达 8 多万人次。 洋思热 不仅 增加了学校

22、的收入, 也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 而且, 洋思的教师也 经常被邀赴全国各地介绍经验、 上观摩课, 几乎全国上下都投入了这 一股 学洋思 的热潮中, 许多学校的网站都发表了从各方面学习洋 思的系列报道。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多次被中国教育报、人民教 育杂志等刊物长篇报道,关于洋思中学的教育研究论文也数不胜数。 今年是洋思中学建校三十周年,洋思的三十年历史中有二十年是 异常辉煌的,而辉煌的原因则主要源于课堂教学。所以,对这所至今 历史短暂却划下了教育界新篇章的的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经验的 总结和研究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三、解读的必要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 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 洋思

23、中学是我国农村薄弱学校转变为名校的一个典型, 是全国初中教 育的一面旗帜, 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素质教 育的一面旗帜, 也是现代学校的一面旗帜。 洋思中学正是在先进的教 学理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的引导下采取了 先学后教、当堂训 练 的课堂教学模式和 三清 ( 堂堂清、 日日清、 周周清) 等课堂 教学管理手段才创造了这样一个高效教育的神话。许多一线的校长、 1 刘金玉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破解五大难题 J.中小学管理, 2009 (5): 16. 硕士学 位 论 文 3 教师前往学习经验, 但经验具有个别性、 具体性, 所以许多教育管理 者参观、 学习完之后

24、却很难学到真经, 而只有当经验上升为理论时才 具有普遍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洋思中学已经由 璞玉 打磨成了一块 美玉 了。 本文正是通过对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管理 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来挖掘其背后的理论基础, 解读洋思现象, 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益于同类学校更好地借鉴, 对农村薄弱学校的 改造和提升提供一些思路。 第 二 节 研 究 价 值 、理论价值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管理的研 究。 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对于教师而 言是一个组织、 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因而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 目前 课堂教学管理理论体系仍处于进一步的

25、完善之中。 而洋思中学作为一 个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典型个案, 学者大都从教育学、 心理学理论出发 来对其进行理论分析, 鲜有从管理学视角来分析的成果。 所以, 通过 管理学中的效益原理、 人本原理等对其进行原理分析将会丰富中学课 堂教学管理理论。 同时, 对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理论分析也是洋 思研究中的空白领域, 所以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不仅会充实和完善课堂 教学管理的理论,也会使研究洋思的成果更加丰富。 二、实践价值 洋 思 中 学教 学 管 理 是 立 足客 观 实 际 而 走出 的 一 条 颇 具 特色 的 中 国课堂教学管理改革之路。 研究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方面通 过理论分析使洋

26、思中学教学管理经验系统化、 抽象化, 为洋思中学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和支持; 另一方面能使同类学校的学习者不仅能 被授以鱼, 更能授以渔, 这将有利于引导我国中学教学管理改革更深 入,而且对同样处于农村的薄弱学校有丰富的借鉴价值。 洋思中 学 课堂教学管 理 的理论分 析 4 第 三 节 文 献 综 述 一、概念界定 教 学 是由 教 师 的 教和 学 生 的学 所 组 成 的一 种 人 类 特有 的 人 才 培 养活动, 教学的概念是从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抽象和概括出来的, 教 学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中外学者探讨教学概念的角度和 出发点不同, 理解也不一致。 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

27、认为, 教学过 程, 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目的的, 不断变化的相互作用, 在相互作 用过程中解决受教育者的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和一般发展的任务。 我国学者王策三教授从语义出发, 认为 所谓教学, 乃是教师教、 学 生学的统一活动 “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 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在教育大辞典中 教学的含义是以课程内容为中 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的活动。 但这些不同的概念却都拥有着一些共同的内涵: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 学的双边 共同活动, 这种特定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 认识 过程, 也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 在本文中, 将教学的

28、 概念界定为: 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 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的 引导和培养, 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而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 它由一个个相互联 系、 前后衔接的环节有机构成。 若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教学工作的基 本环节包括备课、 上课、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 考查和评定。 一般认为, 课堂 是可以被组织的教学情境和场所, 课堂教学 是一种有组织的教学形式,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课堂教学管理 是对这一特殊交往活动的组织、 协调、 保障和促进的一系列活动。 一 般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效益

29、,协 1 苏 巴班斯基 .教育学 M.李子卓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146. 2 王策三 .教学论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88-89. 3 顾明远 “ 教育大词典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178. 4 孙俊三,雷小波 “ 教育原理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7: 238. 硕士学 位 论 文 5 调课堂中人与事, 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简言之, 就是保证和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一切活动。 在层次上, 我们可以将课 堂教学管理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是指以国家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 宏观把

30、握、 规范与导向, 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如对教师课 堂教学用语、 禁语和奖惩权力的规定, 对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做出明 确的知识、 能力和品行等结构性要求, 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职业资格 审定与颁发, 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政策和环境的支持, 为课堂教学目 标达成及其质量做出相应要求和规定, 以及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引导和 融 入 尊 师 、 重 教 和 爱 生 的 风 气 等 等 一 系 列 的 宏 观 性 课 堂 教 学 管 理 活 动。 中观层面的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各级地方教 育行政部门, 结合当地实际, 学校现状对本校, 本地区教学制定和实 施相应的管理方案。 如本地、 本校教学进度, 教学目标要求, 为师生 制定一些大致的教学规则, 形成统一的课堂纪律模式, 评估和监控课 堂教学质量。 管理主体主要是学校和地方一级的教学管理部门, 如教 研室,教务处等等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协调与组织,提供建设性意见。 微观 的课 堂教学 管理是 指在 课堂中 针对 师生共 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