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教程重庆出版.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67017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教程重庆出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教程重庆出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教程重庆出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教程重庆出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校园考察记有生命的物体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特征,知道常见的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了解生物的分类。2、绘制校园动物、微生物考察记录表。3、积极参与活动,能用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培养小组合作和创新探索精神。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实践,主动探究,制作校园动物、微生物调查表。教学准备:关于本课动物、微生物课件。教学过程:引课校园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不少生物页快乐的生活在校园里。参与探索1、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 生长 发育 生殖 遗传与变异 适应性2、教师出示判断题,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无

2、生命的?3、学生举例说明我们周围有生命的物体。4、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校园内每个角落,找出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填写在书上第 2 页。5、观察第 3 页图,找出哪些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无生命的物体?三、归类整理1、生物的分类:动物 植物 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 真菌 病毒2、出示微生物的图片,了解微生物的特征。3、主要微生物的作用:环保方面 节能方面等。四、校园考察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动手绘制校园动物、微生物考察记录表。在列出的考察计划中,有的内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家可以查阅资料,并请教老师、家长。五、总结。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植物与气温的关系

3、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实践活动,了解植物与气温密切相关。2、分组活动,填写校园气温观测情况记录表,认真分析记录表,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3、培养学生的合作写作精神,能把活动的过程及结果恰当分析,培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尝试发现,认真分析校园气温观测情况记录表,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准备:测量校园气温的工具:温度计、小竹竿等。教学过程:引课夏天跑步后,有同学总是迅速的离开跑到来到墙边大树下,感受习习凉风。大树下为什么会产生凉风?没有植物覆盖的跑到为什么总比树荫下温度高呢?二、活动通过对比的方法找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1、

4、提出活动要求:工具及准备 方法2、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观测校园各个地方的气温并做好校园气温观测情况记录表。三、分析得出结论讨论:1、通过实际考察,你发现了什么?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这种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你的建议是什么?四、撰写科技小论文1、学习撰写科技小论文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 忠实记录自己的观察实验 对观察记录表进行分析,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得出结论,提出建议。2、根据自己的考察情况,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五、总结.创建绿色校园活动教学目标:1、对学校当前情况,设计创建园林式校园方案。2、通过活动,能使同学们意识到“绿色”这两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它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活

5、力,一种愉悦的心情。做为学生,身在学校,我们能做的就是做绿色世界的主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和维持校园的绿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教学重点:设计创建园林式校园方案。教学难点 :园林式校园方案案例。教学过程:一、引课通过对植物与气温的考察活动,我们明白了绿色环保与人类工作、学习、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增大校园和生活区的绿色面积,创建园林式学校是现代校园的标志。同学们,让我们为自己的学校设计一项创建绿色校园的方案吧!二、活动1、出创建绿色校园方案的行动指南。(1)所提出的方案应针对当前学校最需要绿化的部位。.(2)所

6、设计的方案应注意要改造的部位与周边环境协调,并注意与学校的整体规划协调。(3)根据设计方案画出效果图,并配以文字说明。2、赏优秀的创建绿色校园设计方案,触动学生灵感。3、组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并取得别人的帮助和改进。三、实践活动1、己设计创建园林式校园方案,并配以文字说明,要求设计合理、清晰、美观、实用。2、评:评选出优秀绿化方案。四、总结。第二单元 声音与乐器探索声音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3、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方案

7、验证猜想,有利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教师准备:铃鼓、豆子、音叉、一杯水、钢尺、纸筒、橡皮筋等。学生准备:空纸盒、橡皮筋、一杯水、钢尺,豆子、拨浪鼓以及身边能发声的物体等。教学过程:一、引课.在我们的周围有着不同的声音,人的说话声、机器的轰鸣声、美妙的音乐声、飞鸟的啼鸣声、动物的吼叫声等等,构成了有声有色的世界。如果没有声音,大自然和人的生活不知会变成什么样。二、课前探究1、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因此,我们的生活才丰

8、富多彩起来。说一说你从大自然中都听到了哪些声音?2 、哪一组将是本节课的优胜组呢?看你们的!(在黑板的一角呈现分组评比栏,每一环节都进行评比)学生互评。三、质疑导入1、从同学们刚才回忆声音的交流中,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声音的大小有什么决定的?我们怎样才能消除噪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2、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其余问题后面几节课我们继续探讨。(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产生无穷的探究动力。)四、探究过程1、学生动手制造声音(1) 同学们看看自己桌子上的空纸盒、橡皮筋、铃鼓、音叉、一杯水、钢尺,豆子以及身

9、边的物体,试一试怎样做才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2)动手操作并观察思考你用到了哪些材料?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现象发生?(3)学生汇报交流。2、猜一猜,在刚才的活动中那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进行猜测(2) 同学们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我们在实验中找到答案。3、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1) 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 学生汇报小组方案。(3) 小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实验 1、将空纸盒去掉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实验 2 、在鼓面上放几粒豆子,敲响

10、鼓后,观察现象。实验 3、 将音叉敲响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实验 4、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观察现象。(4) 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倾听、观看,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对学困生更多的去引导。)(5) 小组汇报,交流信息。a.指名小组汇报。(两人演示,一人讲解)b.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c.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6)师生总结。(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五、拓展延

11、伸1、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利用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个原理制造的?(手机、电话、喇叭、音响等)。2、 既然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如果不让物体振动,那会怎样?比如:锣鼓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做才能使他们的声音立即停止呢?3、学生回答,师生评价。六、教师总结: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优胜组是哪个组?学生评议。2、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探讨有关声音的秘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1、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2、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

12、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3、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二、研究声音的传播1、前一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分组

13、实验 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 2 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要求:(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

14、,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

15、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根据情况设计表格)物体传声效果 铝箔尺 木 尺 棉 线 尼龙绳预 测 实验结果 我们的发现(四种物体传声效果排列)小组交流、反馈: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四、拓展延伸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五、

16、总结。乐器的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1、经历利用身边的材料自行制作小乐器以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愿意对小乐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调试方法、改进措施等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愿意在课外继续小乐器的制作活动。2、通过制作简单的小乐器的过程,获得有关乐器发声方式以及音调变化等浅近知识,了解到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一个小乐器。难点:控制小乐器的音准、音高、音量。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教学准备:根据自己设计的乐器选择合适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引课大家已经探索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改变声音高低、大小的

17、方法。大家熟悉的乐器,如号、提琴、二胡、鼓等都是根据这些方法和原理制造的。我们能不能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出能发出声音的乐器呢?二、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师出示图片,欣赏自制的乐器。1、提出任务:物体能够发声,我们也能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让我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2、选择材料:观察我们的材料,思考自己要制作一个什么乐器,选择什么材料制作这个小乐器?.学生:1、开展制作小乐器的活动。如制作杯琴、制作简易二胡等。2、演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三、改进我们的小乐器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怎样使乐器发出不同的音调?用什么方法放大乐器发出的声音?2、讲解:物体因振动发出声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

18、,音调越低。讨论:1、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发现自己的小乐器有什么缺陷。2、小组研讨和交流问题的解决方法。3、小组改进自己的小乐器。4、用自己的小乐器演奏一段熟悉的曲子。四、评价我们的小乐器1、对自己的小乐器进行自我评价。2、对同伴的小乐器进行相互评价。3、说说真正的乐器有什么优点?4、提出自己的小乐器的改进方案。五、总结。第三单元 水第一课 生命的源泉教学目标:1、知道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知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2、初步树立节水意识,愿意节约用水。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熟记。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