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言文复习精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言文复习精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细心整理 欢迎下载桃花源记渔人行踪一、发觉桃花源: 时间、经过、景色祥和好客二、 进入桃花源所见环境良好所闻与世隔绝(线索)所历民风淳朴所感和平安静安居乐业三、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寻向所志 后遂无问津者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虚构一个抱负的“ 世外桃源”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生活的不满,启示:建设和谐社会是人民的共同愿望; 热忱待客是基本的社交礼仪. 重点背诵: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
2、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基础学问 1、重要虚词乃( 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 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代为(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 1)欲穷其林这自己的(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 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4)得其船自己的(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渔人 2、一义多词(1 缘、扶 : 沿着2 要、延 : 邀请3 悉 、咸 、皆 : 都4 具: 具体地3、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 更 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3、,指妻子)绝境(古义 :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明艳漂亮;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交通(古义:交叉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似乎(古义:模模糊糊,形容看得不真实的样子;今义:似乎,似乎)寻(古义:立即,不久;今义:查找)4、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逝;感到惊奇;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形容词用作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 焉:兼词,“ 于之” ,即“ 从这里” ;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志:做标记,名词作动词;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4、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通假字细心整理欢迎下载便要仍家(要,通“ 邀” ,邀请)二、背诵课文:1、本文中描画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特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静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 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5、本文最能表达桃花源人热忱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便要仍家,设
5、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本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或: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8、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抱负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人问津者;9、写作次序:按时间次序;10、整体内容感知: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 境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美丽,土地肥沃,资 源丰富,民风淳朴;这
6、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抱负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行能实现的;11、文章中对桃源世界的描述是虚构的,虚构的目的何在?点拨:虚构的目的在于通过描画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安静,人人得意 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抱负社会的追求;12、“ 桃花源” 是作者虚构的抱负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仍要写它呢?点拨:尽管这种抱负世界在当时不行能实现,但它表达了人们的追求和憧憬,也反映出人 们对现实的不满与抵抗;(或: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13、“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7、也?” 表现了桃源人什么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点拨: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期望外人进来打搅桃花源的祥和安静;作用是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奇;也为下文再查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14、渔人离开桃源后,仍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点拨:给桃源增加了神奇颜色,示意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抱负世界;1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联系上下文,想想“ 此人”说了些什么,村民为什么叹惋?点拨:( 1)讲社会的动乱黑暗和秦以后的变迁;(2)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3)讲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村民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
8、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始终过着痛楚生活而叹惋;16、第一自然段对桃花林带有神奇颜色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点拨: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奇颜色,示意将会显现“ 奇境” ,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细心整理 欢迎下载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17、渔人“ 从口入” ,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点拨: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形:“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18、桃花源的美好通过哪些具体描写
9、表现出来?点拨: (1)自然环境:美丽富裕;(2)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3)人文环境:自由欢乐;19、后人依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点拨:世外桃源,借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0、渔人离开桃源后,仍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增加神奇颜色;示意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抱负世界;三、课外拓展:1、与本文有关的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抱负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光明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如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联系陆
10、游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意境)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如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而得意其乐;2、对联:黄发垂髫享太平,美好抱负寄桃源;陋室铭(3)无人问津:津,渡口;( 4)怡然自乐:形容和悦一、以山水作类比点明主旨 :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二、描写居室的环境的清幽、雅致、交往的人物的高雅和日常生活的乐趣之雅 , 表达了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乐趣 . 托物言志 三、总结全文 , 引用古代贤人自喻 , 说明陋室不陋 . 写作目的 :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乐趣;启示:在物质享受方面安守本分 , 安贫乐道也是一种乐观追求生活的表达 ;. 为
11、官者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作风是令人唾弃的 . 重点背诵:全文山不在高,有仙就名;水不在深,有龙就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二、懂得性默写1. 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 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 室外环境之文雅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3. 文中比如交友之妙境的句子 室中人交往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 、写作者生活悠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 室中事的乐趣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12、劳形;5. 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 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6. 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细心整理 欢迎下载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 完全否认“ 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 何陋之有 .”三、简答题 1. 将本文分成三层 见原文 ,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由于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其
13、次层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第三层总结全文,照料开头,说明“ 陋室不陋”;. 2. “ 山不在高,有仙就名;水不在深,有龙就灵;” 一句起了什么作用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出名、灵的性质;3.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说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 样的志向及抱负;4. 文章最终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 ;完全否认“ 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强调了“ 陋室不陋”5. 文中说“ 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 何陋之有”,究竟这屋子陋仍是
14、不陋呢 . 不陋;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单的,但由于室主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单了;6.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学问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行取:这种交友方式不行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7. 本文“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 交伴侣” 的话题;在“ 交伴侣” 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例一:我认为对伴侣的挑选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挑选那些可以赐予我们帮忙的伴侣,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例二
15、: 交伴侣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 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肯定会在贤于自己的伴侣的影响下成长一样;例三: 要保持君子本色, 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伴侣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多与“ 善人”、“ 鸿儒” 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爱莲说一、分别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方面表现莲的不慕荣利、洁身自爱的品质生长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庄重)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正直、芳名远扬)风度: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端庄圣洁,不行羞辱的个性)二、 以菊花作正面衬托,牡丹作反面衬托突出莲是花中的君
16、子(衬托) 写作目的:托物言志:以莲花自比,抒发自己高洁傲岸,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和对追赶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启示:生活上不能过分地追求名利,否就简单不择手段,作出违纪犯法的事情,毁了自己的前程,懊悔莫及;环境是人成长的外在因素,不是打算因素,假如我们不幸身处污浊的环境时,我们更要洁身自好,不要让污浊的环境污染我们纯洁的心灵世界重点背诵:全文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细心整理 欢迎下载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污泥而
17、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行亵 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作者运用“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说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赶名利,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 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久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 对追赶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2、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的作用?此句是
18、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预备;3、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4、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 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当然可喜;而 入世者“ 出污泥而不染” 就境域更高;5、怎样懂得“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料上文“ 与独爱莲” ,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事与作 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德高洁的人少;6、本文以“ 爱” 为脉络,写
19、了对莲花的宠爱,为什么仍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寒冷,傲霜斗雪的品德;同时又是花中隐士,具有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德;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 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宠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赶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 托莲的形象;7、“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句照料了上文的哪一句话?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句照料了上文的“ 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句表达了 表现了作者对追赶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20、 - - - - - - - - 细心整理 欢迎下载8、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赐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 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情操;9、“ 陶后鲜有闻” 中的“ 陶” 指谁?文中的“ 鲜” 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 鲜” 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10、从作者对莲的赞扬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11、“ 予独爱莲” 中的“ 独” 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2、“ 可远观而不行
21、亵玩焉” 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13、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德;14、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5、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 的世风;16、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 表白自己对追赶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17、怎样懂得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说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赶功名富贵,他要 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久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
22、品德;18、本文采纳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 牡丹” 、“ 菊” 、“ 莲” 分别象 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扬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 牡丹 - “ 花之富贵者” 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 菊- “ 花之隐逸者” 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 莲- “ 花之君子者” 象征:品德高尚的贤能之士;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扬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德和坚贞节操的思 想感情;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细心整理 欢迎下载19、细细揣摩“ 菊之爱” 有两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
23、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 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如赞成两种都有道理;自圆其说即可;)作者的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当然可喜,而入世者“ 出污泥而不染” 境域更高;20、文章的最终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你能具体指出都用了哪些句式吗?文章的最终一段运用的句式分别是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2、目前,全国正在进行“ 国花” 推选活动,假如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 算选什么为“ 国花” ,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一个);我挑选杜鹃为国花,由于:花中此物似西施;我挑选荷花为国花,由
24、于: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挑选牡丹为国花,由于: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我挑选梅花为国花,由于:梅花香自苦寒来;, 永久 23、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写法,作者所托“ 物” 是指莲,所言的的志是又决不同流合污 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24、爱莲说一文中“ 而” 字显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 而” 为转折关系的实例;A: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B :濯清涟而不妖 2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用” 菊” 和” 牡丹” 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 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二、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 菊
25、之爱” 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 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当然可喜;而入世者“ 出污泥而不染” 境域更高;2、鲁迅有诗:“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 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3、宠爱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宠爱哪一种花?说明宠爱的缘由(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 凌寒独自开” ;(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26、-第 7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细心整理 欢迎下载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寒冷,顽强不屈;(百花枯萎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4、孟子认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与周敦颐的“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 孟母择邻” 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表达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6、作者
27、把“ 莲” 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当是怎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7、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8、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1)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李白)(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3)荷叶罗裙一色裁 , 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王昌龄 9. 摸索(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宠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 菊” 和“ 牡丹” 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2)文章用了两个“ 独” 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两个“ 独”
28、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 我” 爱莲又与陶 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3)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 出污泥而不染” 的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 的纯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的正直,写她“ 香远益清” 的芳 香;从风度方面:写她“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 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名贵品质的象征;(4)文章其次段作者把“ 菊” “ 牡丹” “ 莲” 比如象征哪三种人?作者把菊花比如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如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如象征成君子;(5)作者对“ 爱菊” “ 爱莲” “ 爱牡丹” 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爱不同的花象征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被人比作不与统治者同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细心整理 欢迎下载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