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中学(新泰一中老校区)2021-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中学(新泰一中老校区)2021-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中学(新泰一中老校区)2021-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新泰中学2022级高一上学期十二月份定时训练 语文试题 审核:语文组2022.12.16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
2、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
3、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
4、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
5、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
6、归的去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但是,这可以称之为物、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
7、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 (摘编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 材料三: “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
8、存。 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不论两个村民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动,也不论一个人对其他个体具体情况的熟知程度如何,人们都能达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因为村落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在一个固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所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努力就能达到。 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
9、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下,乡村社会熟悉关系也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 (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而
10、现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 D.“熟悉的社会”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在村落共同体中信息对称,村民个体之间知根知底、能够达成默契。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 B.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C.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知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材料二认为随着城镇化的
11、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与材料一的一些说法相近。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B.“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4.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乡土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来的木桶 高军 1939年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部队很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总是到老
12、百姓家里多转一转。 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手阻止他说下去:“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 麻其心中一热,眼睛有些湿润起来。徐向前倾着身子,拉着他那粗糙的手与他家长里短地说着话。麻其看徐向前嘴唇有些发青,想把大衣让他披上。徐向前用力制止了:“大爷,这是送给你的。” 告辞的时候,麻其还是起来了,徐向前赶紧给他披上大衣,拉了拉领子:“这
13、样会暖和一点,别送了,有空我再来看你” 拐过院子墙角的时候,警卫员突然对徐向前小声说:“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 这些天天气太冷了,饮马水很快就被冻住了,冻实的冰块倒都倒不出来,非常麻烦,警卫员打的小九九是想要麻其家的木桶,但看到徐向前很坚决地摆了手,知道没有戏了,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可是说来也奇怪,第二天警卫员在大门楼下发现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木桶,他高兴地拿着去井上打满水,提回来就放到了马头前面。他站在一边,高兴地观察着,马悠闲地喝几口水,偶尔抬起头来看他一眼,温驯的眼睛中好像充满感激之情。 “怎么
14、回事儿?”警卫员转眼一看,是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我、我”警卫员正想解释,被徐向前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什么我,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警卫员想,肯定是自己昨天说的话让大爷听见了,大爷知道咱们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偷偷把木桶给送过来了。于是赶紧倒掉水,提起来就小跑着去了。 徐向前在军用地图前思考着,时而也会用手在上面指点比画一下。不一会儿,警卫员提着空空的木桶慢吞吞地回来了。 徐向前转回身来:“怎么回事儿?” 警卫员汇报说:“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徐向前自言自语道:“难道是长着翅膀自己飞来的?”警卫员赶紧接上说
15、:“我什么异常情况也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也没听到,早晨起来大门楼下就发现了这只木桶,说不定就是自己飞来的呢。”徐向前瞪了他一眼,他赶紧住了嘴。徐向前又问道:“老人家怎么说的?”警卫员小声说道:“大爷说,找不到主儿就先用着呗。”徐向前嘱咐道:“先注意观察情况吧,看到底是谁给咱送来的,然后再做处理。”警卫员出去了,徐向前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又回到了地图前面。 又过了一天,一切都已收拾整齐,部队就要出发。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桶,招呼说:“走吧。”警卫员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紧跟上了脚步。 他们再次来到了麻其家的小院子,麻其看着警卫员提的铁桶,问道:“这个”徐向前用一只手揽着麻其的肩:“天气
16、太冷了,咱们屋子里说话吧。 坐下后,徐向前说道:“麻大爷,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过来向你告个别,再来看看您老人家哈。”麻其说:“别见外啊,你送我的棉大衣可暖和了。”徐向前说:“前天早上,我那里突然飞去了一只木桶,我用来饮马可好用了,特别是这大冷天。可是,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麻其呵呵一笑:“山里奇事多,长翅膀也是有可能的。”徐向前用舒缓的语调深情地说道:“玩笑话咱就不多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这说明我们的军队是得到了拥护和支持的,我们深深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啊。大爷啊,我有了那飞来的木桶,这两个铁桶也就用不着了,想着送给你哈。”麻其摇头:“这不行这不行。”徐向前笑了
17、笑:“这也能给我们行军减轻一些负担啊。”麻其嗫嚅着:“你看看你看看,这刚送了我大棉袄,怎么能再要这个啊?”徐向前说:“不是说军民一家吗?咱们就别分你我了好不?”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则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 B.文章开头交代沂蒙的天气状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为下文徐向前将身上大衣赠送给麻其作铺垫。 C.“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文中连用两个问句,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困惑的心理。 D.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如文中“徐向前让警卫员提
18、起两个铁桶”就为下文将铁桶送给麻其埋下了伏笔。 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7.简要分析“木桶”这一事物在文中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顺流而东也B舞幽壑之潜蛟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歌窈窕之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糜鹿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 D渺沧海之一粟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10、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19、是() 固一世之雄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渺渺兮予怀何为其然也客有吹洞箫者客何为者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而今安在哉甚矣,汝之不惠 A/ B/ C/ D/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2、下面对赤壁赋主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暗示了时间不会停止流逝,超脱只能是暂时的,及时在大自然中行乐是忘怀人生苦闷的正途。 C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它既有传统赋体
20、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D文中客的观点和感情可看做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时的领悟,这一切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发的。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108
21、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作者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词人,他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开宋词“豪放”之风。 B.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作者所处环境,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杂乱、衰萎。 C.上片描绘的景色充满了颓废色彩,表达了词人谪居黄州时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D.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表现出其自得其乐。 1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
22、写方面的特点。(6分) 1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之一,另外二苏是其父苏辙和其弟苏洵。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1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B“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马的别称还有:白驹、飞黄、骥、骊、骝等。
23、C“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李白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 (3)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阅读的边界,就是认知世界的边界”,心跟着眼睛去脚所
24、不能及的地方游历,从而抵达脚所无法抵达的地方。阅读就像旅游一样,旅游要学会选择景点,()。喜欢娱乐化的阅读是的,但这类读物中的篇章少之又少,大多数的文章虽然当时会引人入胜,但读后却很难有更多的收获。难“啃”的书籍,如果带着韧劲坚持“啃”下来,一定会。还有一种书,高深而专业,即使再用力也很难推开这扇门;(),你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展现在眼前,。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阅读的美好,在于更加有效地打开自己,学会包容和接纳, 使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使阅读成为人生的一部分,使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而深邃。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只有拓宽阅读的疆界,读好书并且好读书,吸收养分,汲取精
25、华,就是为自己攒下最大的一笔人生财富。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可非议博大精深大有裨益别开生面 B.无可非议微言大义大有神益别有洞天 C.无可厚非微言大义获益匪浅别开生面 D.无可厚非博大精深获益匪浅别有洞天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拓展阅读的疆界,读好书并且好读书,吸收养分,汲取精华,就是为自己攒下最大的一笔人生财富。 B.只有拓展阅读的疆界,好读书并且读好书,吸收养分,汲取精华,才能为自己攒下最大的一笔人生财富。 C.只有拓宽阅读的疆界,读好书并且好读书,吸收养分,汲取精华,才能为自己攒下最大的一笔人生
26、财富。 D.只有拓宽阅读的疆界,好读书并且读好书,吸收养分,汲取精华,就是为自己攒下最大的一笔人生财富 21.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2、下面的语段在语法、标点方面共存在四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全球2000的新增绿化面积中,至少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库布其沙漠植被恢复;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塞罕坝,通过人工种植形成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正因如此,“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
27、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对沙尘暴为代表的沙尘天气的认知仍需深化。 23、请用两个句式整齐的句子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即将启程回到祖国怀抱。 在航天员返回之际,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新的一批空间站物资即将“发货”。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
28、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四、写作(60分) 24.请以“你的馈赠,点燃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复杂记叙文。 要求:注意呈现多种表达方式,如肖像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注意生活的细节与文章的主题。 高一语文12月定时训练答案 1.A2.B3.C 4.(6分)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突破狭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则”)。 【解析】【1题详解】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
29、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 B项,强加因果,根据文意,“所以”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 C项,曲解文意,“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错误,材料二“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 D项,曲解概念,似是而非。“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错误,根据材料三,“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 【2题详解】B项,无中生有,“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于文无据。 【3题详解】C项,“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一无此观点。 【4题详解】
30、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本题为开放题,首先要先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乡土社会的弊端”相关信息:“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据此转换成“改进的方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即可。 5.C6(5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
31、法。用“按”“脱”“盖”等一系列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关心爱护百姓的形象;“大爷,够冷的哈”“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等极具方言特色的语言,拉近了徐向前与麻其老人的距离,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平易近人的一面。 7.(6分)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木桶”叙事写人,“木桶”贯穿全文始末。 展现人物形象,通过“送木桶”展现了麻其老人知恩图报的品质,通过“还木桶”塑造了徐向前治军严明的形象。 揭示主旨。揭示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小说主题。 【解析】【5题详解】题中C项,“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困惑”错误,徐向前早知道是麻大爷送的,后文给铁桶的情节可以验证。故选C。 【6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
32、小说中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第二段中句子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小说中的描写一般有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语段中“按”“脱”“盖”属于动作描写;“大爷,够冷的哈”“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属于语言描写,分析效果注意从刻画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语言的效果还要看用词等,句中“哈”“拉拉呱”具方言特色,便于拉近人物之间的距离,利于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的平易近人。 【7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从结构看,“木桶”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写了“看上木桶送木桶拒绝飞来木桶还铁通等事件,“木桶”贯穿全文始末;从人物的塑造看,通过麻大爷“
33、送木桶”,士兵“还木桶”塑造了麻大爷知恩图报,徐向前治军严明的形象;从主旨的角度看,围绕“木桶”的一送一还,反映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小说主题。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的能力。A项,“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东进;“顺流而东也”意思是:沿长江顺流东下。B项,“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舞幽壑之潜蛟”意思是: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C项,“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意思是: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D项,“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唱;“歌窈窕之章”意思是:歌唱窈窕这一章。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第一个“于”,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