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复习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两章》复习要点.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两章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孟子还主张“性善”论。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二、背诵课文(略)1、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失道者寡助”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
2、略正呈“得道者多助”之势。三、句读停顿(略)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2、环而攻之/而不胜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必先苦/其心志 5、人恒过/然后能改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亲戚畔之)“曾”通“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衡”通“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拂”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2、一词多义之:三里 之城/七里 之郭/封疆 之界/山溪 之险/兵革 之利/畎亩 之中/版筑 之间/鱼盐之中(助词,的)环而攻 之而不胜/委而去 之(代词,代它,城)亲戚畔 之/天下顺 之(代词,代他,“失道
3、”者、“寡助之至”的人)寡助 之至/多助 之至(动词,到)天下 之所顺/亲戚 之 所畔(主谓之间,不译)而:委 而去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承接)夫环 而攻之(表承接,一说修饰)攻之而 不胜/然而 不胜者(表转折)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表并列)于:舜发 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一说在)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在)生 于忧患而死 于 安乐(由于,因为)有:必 有得天时者矣(是,一说不译)故君子 有不战(要么)国: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家)3、古今
4、异义1、池非不深也:护城河(古);水池,池塘(今)。2、城非不高也:内城(古);城市(今)。3、亲戚 畔之:内外亲属(古);与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及其成员(今)。4、委而 去之:离开(古);到(今)。5、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古);判断词,是(今)。6、舜 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古);出发,发现(今)。五、翻译全文(略)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得道多者助,失道者
5、寡助。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六、内容理解(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论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点拨:论述天时不如地利。论述地利不如人和。4、用“三里”、“七里”的目的是什么?“环而攻之”说明了什么?点拨:极言城小,容易攻打。“环而攻之”说明了攻势之大。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小易攻,“然而不胜”,说明守城和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攻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点拨:守城方占地利,攻城方占天时。说明“天时不如地利
6、”。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以双重否定排比句表明守城一方城高、池深、武器装备精良、粮食充足,但“委而去之”,这说明守城、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守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点拨:守城一方占地利,攻城一方占人和。说明“地利不如人和”。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起到什么什么作用?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点拨: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语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强调地利不足恃,只有“人和”才可以“域民”,“固国”,“威天下”。三句是按照治国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必须将前一个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
7、后面的事。8、全文的主旨句(结论句)是什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9、文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得道(施行仁政)的多助之君。10、君子“战必胜”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人和最重要(施行仁政的重要性)。11、本文体现出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点拨: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心,巩固天下。12、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点拨:施行“王道”,即仁政。结果是能得人和,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战必胜”。13、孟子写本文的目的是讲战争吗?点拨:不是。是借助战争讲民心向背,论实施仁政的重要性,突出君主如何治国。14、第一则采用了总起分承最后
8、总结的结构方式,即总分总。15、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点拨:举例论证 列举战争中“攻城”、“守城”的事例作为例证。类比论证 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6、“人和”与下文中的哪些词语的意思是相照应的?即“多助”、“天下顺之”。17、得“人和”的实质是“多助”,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点拨: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大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
9、的道理。3、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以“天将降大任于”一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点拨: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5、人经受一番磨练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回答)点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原来所没有的才能得以增长,从而担当起上天下达的重大担子。)6、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条件是什么?点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艰难困苦的磨炼)7、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点拨: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10、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点拨: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点拨: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10、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点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1、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什么?点拨: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3、全文最后一段
11、有什么作用?归纳论点,得出结论。14、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点拨:举例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14、在论证结构上,采用的是先分后总的结构方式。15、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点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七、中心思想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1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八、课外拓展1、生活中要做到人和,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点拨:谦虚真诚,与人为善;心系他人,团结友爱;摈弃私欲,胸襟开阔;明白事理,辨清是非。2、三国演义再现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的历史画卷,以本文道理分析三国各占怎样的优势?点拨:魏占天时,吴占地利,蜀占人和。3、结合本文,谈谈中学生为迎接时代赋予的使命应作好怎样的准备。点拨:作为中学生,担负着将来建设国家的重大使命,要承担起这一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抛弃物质、精神上的各种享受,勇闯困境,磨炼自己的意志,有起百折不回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为将来报效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4、有人说,现在生活
13、条件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谈谈对此观点的看法。点拨:这一观点不正确。越是生活条件优越,越要居安思危。一方面,优越的条件容易使人懒散、堕落、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即使在优越的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要想战胜这些挫折,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其三,经历过困境的人,才干会得以增长,这会提高他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的能力。所以,生活条件优越与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识并不矛盾。5、关于孟子的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土地神谷神为次要,君主为轻)尽信书,不如无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仁者无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14、之幼。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济)天下。6、请写出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或事例、成语二人(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家和万事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反例)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正例)成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孤掌难鸣7、勉励人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名言警句或典型事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思所以危则安矣,思
15、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8、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鱼我所欲也一、基本知识掌握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抉择,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舍生取义”。2本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他雄辩、善辩的才华。主要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对仗的手法,在论证方法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二 1、找 出 本 文 的 所 有 通 假 字(共 5 个)(1)故 患 有
16、 所 不 辟也(“辟”同“避”,躲避)(2)万 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分辨、区别)(3)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从前)(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
17、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
18、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
19、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
20、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
21、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
22、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文档编码:CG2O4I5M1K2 HI5R6L4L4N2 ZX6F5G8C2Y9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疑问或反问语气)2、一词多义1.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2.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宁愿)今为宫室之
23、美而为之(为:为了)(第二个)为:接受3.而:呼尔而与之(而: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转折,却)4.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于)5.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助词)蹴尔而与之(与:给予)6.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得到)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者: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者:表判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者:的人)3、古今异义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2.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3.耳:贤者能勿丧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4.豆:
24、一豆羹古义: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用的器具今义:豆类植物5.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4、词类活用: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名词做动词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三、阅读理解与运用1 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3 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4“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甚于生者”指“义”;“甚于死者”指“不
25、义”。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7 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8为什么“贤者能勿丧”?“义”是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面临生死考验时,贤者能固守“义”,而其他人做不到。9 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比喻论证、道理论证。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路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
26、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12“万钟”、“一箪食、一豆羹”、“义”三者哪一个更重要?点拨:“万钟”指位高禄厚,是身外之物;“一箪食物,一豆羹”决定的是生命,它比“万钟”更重要。但二者与“义”比起来,“义”最为重要。14那些“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可饿死也不愿受辱,现在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
27、孟子认为这是什么原因?点拨:“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15“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点拨:“本心”是“我固有之”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财,为自己谋取私利。16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18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南宋文天祥被俘,
28、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和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19、理解性默写、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29、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0、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
30、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21、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只要是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
31、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3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
33、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
34、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
35、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文档编码:CZ6W9Q2L6K1 HA2Z9T6U6M2 ZO10M6X7P8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