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总结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计划总结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学教学计划总结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根底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展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亲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联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 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着力表达以下一些新课标理念:一。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认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征询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征询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二。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
2、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制造力,老师的任务确实是治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制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本人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研究的精神。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确实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课学习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究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 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某一征询题(小组合作数种
3、子、举生活实例)后,老师满腔热情地给予确信、鼓舞,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欢乐。数的顺序教学反思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1、在教学时,我留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才能。在填写百数表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数数、读数、写数的根底,因而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而构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经历,也为理解和探究百数表的陈列规律打下根底。2、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化的认识,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
4、拟明晰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觉察一些有趣的陈列规律,开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表达才能,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堂课上下来,感受学生比拟爽朗,效果较好,但是时间上把握的不太好,在观察这一环节花费时间太多,后面有2道习题没有完成,以后教学时要留意适当操纵。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1、利用“猜测”的情景引入新课,为新知识作铺垫,通过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确数目增大,比拟结果也会变化。按照课堂上学生的反响,我觉察学生表现积极学习气氛爽朗,用词也特别精确。总之引入新课阶段到达良好效果。2、在例题讨论过程中,首先老师应以平等的认识,宽容的心胸接纳学生,亲切地和学生
5、说话。比拟多少,本身确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数相比,所用词也会不同。应启发学生用哪个词描绘更为适宜?那就要采纳充分让学生讨论,达成一致,用“多得多”比拟恰当。因而“90比40应该多得多,80比65才应该是多一些”。3、在例题的拓展中,学生举手特别爽朗,都想把表现本人,我忍不住多提征询了几位学生。事实上要让学生用同桌或前后互相说一说,提征询方式毕竟有它的局限性,达不到人人参与。4、学生对超市里一些商品根本不明白实际价钱,缺乏感性认识,课中有这种练习建议:应适当修正。“猜一猜”的练习方式特别好,假设学生猜不中时,老师就采纳“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提示,让学生逐步调整。也能
6、够学生之间互相猜一猜,效果更好。5、本课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发生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去提出征询题、处理征询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整十数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不断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场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觉察这里面的数学信息。为接下来的顺利处理征询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征询:“要处理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明白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明白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这节教材着重处理一样数位的数相加的征询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
7、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协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征询:“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适宜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征询:“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征询题,接着找同学答复。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因而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征询题的设计,我觉得在打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征询:“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觉察?”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
8、的是30”。我征询:“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确实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立即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本人内心想要的答案,但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确实是两位数“。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特别特别的什么数呢?“学生立即想到是整十数。如此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如此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展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才能的一个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接着做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实践,、反思,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工作。同时要把这三方面融为一体
9、。使本人的教育教学水平能有一个更大的提高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这节课后我有一个特别深的体会确实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又有本质的区别,数学是对生活现象的理性考虑和提升。做老师的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同时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处理生活中的实际征询题。今天我主要教学例7和例8。教学例7征询题不大,他们都明白买几样东西就把几样的价钱加起来。在教学2元+4角时,有的学生得出结果是6角。我抓住这个“错误”挈机引导学生认识到2元不是2角,不能直截了当相加。从而明白得算加法是要留意单位的统一,同时结果要保证符合日常生活实际。如结果不应该写成15角,而应该是1元5角。例8有两个目确实实是让学生理解
10、有两种情况用到减法:一是求找回的钱确实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二是比拟两种价钱贵和廉价也用减法。计算人民币减法也和加法一样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计算。我本想例8无非确实是把加法变成减法,学生应该也是迎刃而解。但是真正教学时我才认识到本人高估了学生,本人又一次犯了自以为是的错。学生能理解找回多少钱,但不明白找回的钱确实是花掉后还剩的钱。“找回”两个字和他们所学的加和减的含义好象脱节。可见我平时的教学不够灵敏,在教学加减法的意义时,我应该给学生提早浸透花钱的时候,花掉确实是去掉,找回确实是还剩,求找回的钱确实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在我教学例8的时,学生能够理解标题的意思,确实是要买一个皮球6元,付
11、出1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学生几乎众口一词立即就能说出是4元,但让他们用算式表达他们的考虑过程,他们却只有少数能说出。这出乎我的预料。看来他们的生活经历远远高于他们的运用数学处理征询题的才能啊。因而我又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场引导。假设你要买一根5角钱的雪糕,你给了售货员1元,他应该找你多少钱呢?他们说是5角。如何列算式呢?他们认识到是用1元减去5角等于5角。我再次引导为什么用减法呢?由于这5角钱是买雪糕花掉的,而且是从1元里花掉的,花掉确实是减去,要找的钱确实是你本人还剩多少钱。当找回多少钱和还剩联络起来时,他们好象又有特别多人理解了。到是计算方法上还比拟顺利。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不同的文
12、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本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小孩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不一样的,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方法,鼓舞学生独立考虑,倡导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教学新理念,凭着本人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方法颇多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努力希望能表达以下几点: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征询题情境。在详细的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重。我设计的情境是买玩具:电动赛车的价格是36元,小明带了8元钱,想买一辆赛车还要攒多少元?引导学生列算式:36-8,由个位不够减,引发小孩拆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2.加强知识间的
13、比照。在引导学生探究368这一道退位减法之前,我先联络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29-7,通过比照使学消费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络,逐步构成知识系统。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6-8不够减如何办?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响互说互摆再反响,让学生本人探究本质。3.表达算法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进展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本人喜爱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觉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4.是优化练习。注重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等。5.在游戏活动中稳定知识
14、,提高才能。游戏活动的设计表达了兴趣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表达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协助的精神。节课的缺乏之处:1.学生在讨论36-8=?时,由于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因而方法较多,但对算法优化时对根本算法强调不够,致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没有结实地掌握16-8=8,20+8=28这种根本方法,因而在口算技巧方面效果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机智得做到“收”、“放”自如。2、本节课“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明确算理,但在口算时速度太慢,缘故是没有做好充足的铺垫练习,20以内退位减不纯熟,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还需要强化训练。时分的认识教学反
15、思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探究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觉察;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打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展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我就从这节课的成功之举、缺乏之处、教学中的教育机智以及学生的亮点等方面来谈谈我的感想和反思。在这节课中我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中,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题,让学生仿佛身临一个动画的世界,愉快的学习。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1、创设愉悦、有趣的、童话般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
16、学习的动力。爱玩、爱动是小孩们的天分,丰富的画面、动态的形象是吸引他们留意力的有效法宝。一年级的小孩自我约束才能差,如假设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因而,课前我不断在思索,如何样才能从上课开场就拉近师生之间的间隔,使学生立即处于振奋状态呢?教学伊始,我首先呈现一幅学生熟悉的画面,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断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断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竞赛
17、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不明白之际,老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如何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找规则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是比拟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表达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小孩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考虑。详细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设计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截了当阻碍课堂教学效率。在上课的开场,设计游戏,有认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积累感性经历,从而初步感知规
18、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生凭直觉做出推断,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考虑、尝试的时机,在猜测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协助理解知识。二、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合作与交流。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拟与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找规律内容具活动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兴趣性,“找规律”的内容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的推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找的规律”有无道理,如此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根底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留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络原有的数学知识构造做出推断,不断地及时地优化自已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开展。三、联络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因而,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案例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详细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陈列原来包含有数学征询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本人的四周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遭到数学的奇异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处理生活中的数学征询题,体会数学的美和作用,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