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模具制造技术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模具制造技术精选.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模具制造技术 篇一:模具制造技术试题及答案 模具制造技术试题(A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和零件和 的工艺文件。 2、型腔的冷挤压加工分为和 两种方式。 3、研磨导柱常出现的缺陷是。 4、模座的加工主要是和的加工。为了使加工 方便和容易保证加工要求,在个工艺阶段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 孔。 5、修整成型砂轮的方法有两种:即用,修整。 6、装配好的推杆及复位杆,当模具处于闭合状态时,推杆顶面应 型面 0.05-0.10 mm,复位杆端面应低于分型面0.02-0.05 mm。 7、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通过工具电极和 工件电极 之间脉冲放电
2、时电腐蚀作用,对工件进展加工。常用 钼丝 作为电极,且接在脉冲电源的正极。 8、 铰孔适用于中小尺寸的孔的精加工,而镗孔适用 大尺寸的孔的加工。 二、推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精细车特别适宜有色金属的精加工。 ( ) 2、铰孔是对淬硬的孔进展精加工的一种方法。 ( ) 3、在工艺尺寸链中,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 ) 4、按立体模型仿形铣时,仿形销的锥度应小于型腔的斜度。 ( ) 5、 用成形砂轮磨削法一次可磨削的外表宽度不能太大。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轴类零件在一台车床上车端面、外圆和切断。现在工序为 (A )。 A一个 B两个C三个 D四个 2、以下
3、不属于型腔加工方法的是( B )A电火花成形 B线切割 C一般铣削D数控铣削 3 、以下不属于平面加工方法的是 ( D ) A刨削 B磨削C铣削 D铰削 4、某导柱的材料为40钢,外圆外表要到达IT6级精度,Ra.8um那么加工方案可选( A ) A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B粗车半精车精车 C粗车半精车粗磨 5、简要说明零件加工所通过的工艺道路的卡片是 ( A) 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B 机械加工工艺卡 C机械加工工序卡 6、铰孔主要用于加工( C) A 大尺寸孔B 盲孔、深孔 C 中小尺寸未淬硬孔 D中小尺寸已淬硬孔 7、但电极平动法的特点是(B ) A只需工作台平动B 只需一个电极 C 较轻易加
4、工高精度的型腔 D 可加工具有清角、清棱的型腔 8、关于ISO代码中G00的功能说法正确的选项( C ) A是直线插补指令 B 是快速挪动且加工指令 C是快速挪动但不加工指令 9、关于非圆型孔的凹模加工,正确的加工方法是:( B) A 可以用铣削加工铸件型孔 B 可以用铣削作半精加工 C 可用成型磨削作精加工 10、关于非圆凸模加工,不正确的加工方法是:(B ) A可用刨削作粗加工 B淬火后,可用精刨作精加工 C 可用成型磨削作精加工 四、简答题 ( 共20分) 1、拉深模试模时出现制件起皱的缺陷,找出其产生的缘故以及调整方法。(5分) 答:产生的缘故:(1)压边力太小或不均。(2)凸、凹模间
5、隙太大。(3)凹模圆角半径太大。(4)板料太薄或塑性差。 调整方法:(1)增加压边力或调整顶件杆长度、弹簧位置。(2)减小拉深间隙。 (3)减小凹模圆角半径。(4)更换材料。2、 什么是修配装配法?(5分) 答:修配装配法是指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的预留修配量,使之到达装配精度 要求的方法。常见的修配方法有 按件修配法、合并加工修配法、身加工修配 法 3、 导柱加工中为什么要研磨中心孔?(5分) 导柱加工中研磨中心孔目的在于消除中心孔在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 形和其它缺陷,使磨削外圆柱面时获得精准定位,以保证外圆柱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4、编制零件机械加工过程时,确定其加工顺序应遵照哪些原那么?(
6、5分) 答:编制零件机械加工过程时,确定其加工顺序应遵照如下: 1)零件分段加工时,应遵照“先粗后精”的加工顺序。 2)先加工基准外表,后加工其它外表。 3)先加工主要外表,后加工次要外表。 4)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内孔。 五、写以下列图中所示模具零件的工艺过程:(15分) 凸凹模 材料:CrWMn 热处理硬度HRC5862 方案一: 备料锻造退火铣六面磨六面划线/作螺纹孔/漏料孔镗内孔铣外形热处理研内孔成形磨外形 方案二: 备料锻造退火铣六面磨六面划线/作螺纹孔/漏料孔/穿丝孔热处理线切割内外形研磨内外形六、阐述题 ( 共15分) 如下列图模具构造: 1、试述型芯与固定板的装配步骤。(6分)
7、2、假设装配后,在型心端面与型腔处出现间隙,采纳哪些方法可消除? (三种方法9分) 答:如下列图模具构造: 1、型芯与固定板的装配步骤: 首先,装配时在压力机(手搬压力机或油机)上调整好型芯与固定板的垂直 度将型芯压入固定板内少许复查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当压入1/3时再作一 次垂直度检查。全部压入后,在平面磨床上将型芯的上端面和固定板一起磨 平。 2、假设装配后,在型芯端面与型腔处出现间隙,采纳以下方法可消除: (1) 将凹模外表A修磨; (2) 将型芯固定板外表B修磨,需要将型芯拆去; (3)将型芯台肩C面修磨,同时与固定板上外表 D合并修磨。 模具制造技术试题(B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8、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和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 2、导柱外圆常用的加工方法有、超精加工和研磨加工等。 3、研磨导柱常出现的缺陷是“喇叭口”(孔的尺寸两端大中间小)。 4、模座的加工主要是和的加工。为了使加工 方便和容易保证加工要求,在个工艺阶段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 孔。 5、锌合金凹模的漏料孔既可采纳方法获得,也可在浇注时使用 浇出。而漏料孔芯可用耐火砖或红砖制成,也可用型砂制成。 6、万能夹具因具有,可移开工件的,因此它能轻易的完成对不同轴线的凸、凹圆弧面的磨削工作。 7、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通过 和 之间脉冲放电时电腐蚀作用,对工件进
9、展加工。常用 钼丝 作为电极,且接在脉冲电源的正极。 8、模具消费属单件、小批量消费,在装配工艺上多采纳 和调整装配法来保证装配精度。 二、 推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挤压法一般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心孔。( ) 2、铰孔是对淬硬的孔进展精加工的一种方法。 ( ) 3、在工艺尺寸链中,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 ) 4、按立体模型仿形铣时,仿形销的锥度应小于型腔的斜度。 ( ) 5、成形磨削只能在工具磨床上辅以夹具进展。 ( ) 三、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轴类零件在一台车床上车端面、外圆和切断。现在工序为( A ) A一个 B两个C三个 D四个 2、以下不属于型腔加工方
10、法的是(B) A电火花成形 B线切割 C一般铣削D数控铣削篇二:模具六大重要制造技术 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模具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行业,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消费,在特别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具制造技术,特别是在汽车、轻工、电子和航天等行业中尤显重要。模具工业开展的关键是模具技术的进步,模具技术又涉及到多学科的穿插。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与时俱进,制造业也迅速促进了特别多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其中六大重点技术分别介绍如下。 1 数控加工技术(NCMT) 所谓的数控加工,确实是利用数控机床按照一定的程序指令来加工
11、零件的一种工艺方法。与一般机床相比,数控加工有如下特点: (1)自动化程度高、消费率高 数控加工是按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完成零件加工任务的,操作者除了安放操纵介质及操作键盘、装卸零件、关键工序的中间测量以及观察机床的运动情况外,不需要进展繁重的重复性手工操作,因此自动化程度特别高,治理方便。同时,由于数控加工能有效减少加工零件所需要的机动时间和辅助时间,因此加工消费率比一般机床高特别多。 (2)加工精度高、产质量量稳定 目前,中、小型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一般可达0.01mm,重复定位精度为0.005mm,故其加工精度高。而且,数控机床的自动加工方式还可以防止消费者的人为操作误差,产品尺寸一致,质量
12、稳定。加工零件形状愈复杂,这种特点就愈明显。 (3)适应性强 当工件改变时,只需要重新编制程序,更换操纵介质或者人工输入程序即可。这就为单件、小批量消费提供了特别大的便利条件。2 CAD/CAE/CAM 现代化的模具制造加工业,应以使用模具CAD/CAE/CAM技术来实现优质、高效、低本钱的产品消费为目的,以适应用户对产品个性化的追求。从CAD/CAE/CAM一体化的角度来说,其开展趋势是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其中心思想是让用户在统一的环境中实现CAD/CAE/CAM协同作业,以便充分发挥各单元的优势和成效。应用开展有: (1)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 模具软件功能的集成化要求软件的功能模
13、块比较齐全,同时各功能模块采纳同一数据模型,以实现信息的综合治理与共享,从而支持模具、制造、装配、检测、测试及消费治理的全过程,来到达实现最正确效益之目的。该集成化模块迁用于多品种,小批量市场需求,能有效的缩短消费周期,强化人、消费和运营治理联络,减少在制品压缩流淌资金,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2)模具软件的智能化 新一代模具软件要求模具CAD不再是对传统与计算方法的模拟,而是在先进设计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模具专家的丰富知识和成功经历,来克服详细设计、工艺人员的经历局限,通过人工智能等方法,实现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逐步到达从设计、分析评估到制造过程的完全自动化。 (3)模具设计、分析及制造的
14、三维化 传统的二维模具构造设计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消费和集成化技术要求。模具设计、分析、制造的三维化、无纸化要求新一代模具软件以立体的、直观的感受来设计模具,所采纳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能方便地用于产品构造的CAE分析、模具可制造性评价和数控加工、成形过程模拟及信息的治理与共享。 (4)模具软件应用的网络化随着模具在企业竞争、合作、消费和治理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开展,使得在模具行业应用虚拟设计、敏捷制造技术既有必要,又有可能。 3 柔性制造技术(FMT) 柔性制造技术是数控机床与自动物料传输装置相结合,由计算机操纵的加工综合体,能自主地同时完成多品种中小批量消费任务。它包括三
15、个主要组成部分:多工位的数控加工系统;自动化的物料输送和存储系统;计算机操纵信息系统。 在柔性制造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是柔性制造系统(FMS),它是集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现代消费治理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FMS的工艺根底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展操纵,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的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消费,即具有“柔性”。 按FMS的规模大小可分为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消费线(FMPC)和柔性制造工厂(FMW)4类。其优点是:机床利用率高、柔性大、辅助时
16、间短、有利于提高市场的响应才能、可缩短消费周期、减少库存量、有利于提高产质量量、降低劳动强度、改善消费、明显降低消费本钱,适应市场需求。 4 超高速加工(UHSMT) 超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纳超硬材料的刀具,通过极大地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来提高材料切除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制造加工技术。 关于不同的加工和不同的加工材料,超高速切削的切削速度各不一样。通常认为超高速切削各种材料的切削速度范围是:铸铁为9005000m/min;钢达6003000 m/min;铝合金为20007500 m/min。关于加工工种而言,超高速切削的车削速度为7007000 m/min;钻削为2001100 m/m
17、in;铣削为3006000 m/min;磨削为250m/s以上。 超高速切削用刀具材料要求强度高,耐热性好。常用的刀具材料有:带涂层的硬质合金、氮化硅陶瓷材料、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立方氮化硼及聚晶金刚石刀具等。 超高速切削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缩短消费时间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的成倍提高,大大提高金属切除量。空运时间减少,整体铣削加工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加工时间明显缩短。 (2)降低制造本钱与常规切削加工相比,明显减少机加工工时及手工抛光时间,即更快的消费劲必定引起制造本钱的下降。 (3)高速铣削吸收能量因高速铣削热大部分由切削带走,大大减少了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发热,使工件发热少。 (4
18、)改善工件的加工质量由于高速铣削减少切削力及减少振动,使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切削外表质量大大提高,减少人工后加工及辅助工时。 5 特种加工及复合加工技术(SMTCMT) 特种加工技术是将电、磁、声、光、化学等能量或其组合施加在工件的被加工部位上,从而实现材料被去除、变形、改变功能或被镀覆等的非传统的加工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1)不是主要依托机械能加工过程中与工件的硬度、强度等力学功能无关,故可以加工各种硬、软、脆、热敏、耐腐蚀、高熔点、高强度、特别功能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2)属于非接触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可使得刚性极低的元件和弹性元件进展加工。 (3)属于微细加工加工后,工件外表质量高。 (4
19、)不存在加工中的机械应变或大面积的热应变,可获得较小的外表粗糙度。其热应力、剩余应力、冷作硬化等比较小,尺寸稳定性好。(5)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能量可以互相组合构成新的复合加工,其综合加工效果明显,且便于推行使用。应用较多的是电解磨削、超声电解复合抛光和超声电火花复合抛光。 6 外表工程技术(SET) 外表工程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固体金属或非金属外表的形态、化学成分和组织构造,以获得所需要外表功能的系统工程。主要有如下三大类: (1)外表改性技术采纳等离子体、激光、电子束、高密度太阳能等方法,使离子注入,从而获得外表改性。 (2)外表覆层技术它是指利用外表工程的各种手段,在产品外表制备各种特
20、别功能的覆层,用极少量的材料就能引起大量的昂贵的整体材料所能起到或是难以起到的作用,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制件的加工制造本钱。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特别强的使用性,其方法有热喷涂、电火花涂敷、塑料粉末涂敷、真空蒸镀、溅射镀模、离子镀、化学气相堆积、分子束外延、离子束合成薄模技术等。 (3)复合外表技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表处理工艺方法用在同一工件的处理,不仅可以发挥各种外表处理技术的各自特点,而且更能显示出组合使用的突出效果。主要应用有复合外表化学处理、外表热处理与外表化学热处理的复合强化处理、热处理与外表形变强化的复合处理工艺、镀覆层与热处理的复合处理工艺、覆盖层与外表冶金化的复合处理工艺、离子辅
21、助涂敷、激光、电子束复合气相堆积和复合涂镀层以及离子注入与气相堆积复合外表改性。 总之,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品种繁多,几乎大部分的光进制造技术都可以应用到模具制造中,而且在不断开展之中,在此不可能尽数表达。篇三: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开展 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开展 1、现状: 模具的特点决定了模具工业的快速开展,模具制造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已经具备制造大型、精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才能。如:硬质合金多工位级进模,步距精度0.005mm,成形外表粗糙度达0.4-0.1m,镶件的重复定位精度0.005mm,互换性好,模具寿命达1亿冲次,具有自动冲切、叠压、铆合、扭角、计数分
22、组和平安保护功能。又如:大型的塑料模,重达10吨以上,尺寸精度为0.01mm,型腔Ra=0.1m,模具寿命达30万次以上。到达国际同类模具产品的技术水平。 2、开展情况 (1) 制造设备水平的提高促进模具制造技术的开展 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拓展了机械加工模具的范围,提高了加工精度,降低了外表粗糙度,大大提高了消费效率。如:数控仿形铣床、加工中心、精细坐标磨床、数控坐标磨床、数控电火花成形机、慢走丝线切割、精细电加工机床、三坐标测量机、挤压研磨机、激光快速成形机等。 (2) 模具新材料的应用促进模具制造技术的开展 模具材料是阻碍模具寿命、质量、消费效率和消费本钱的重要要素,目前我国模具寿命仅为兴隆
23、国家的1/5-1/3,而其中材料和热处理缘故占60以上。随着新型优质模具钢的不断开发(如:65Nb、LD1、HM1、GR等)以及热处理工艺和外表强化处理工艺的进一步的完善和开展,(如:组织预处理、高淬低回、低淬低回、低温快速退火等热处理工艺以及化学热处理、气相堆积、渗金属、电火花强化等新工艺、新技术)。都将极大地促进和提高模具制造技术的快速开展。 (3)模具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促进模具制造技术的开展 模具的标准化程度是模具技术开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标准化程度约占30,(50多项国家标准300多个标准号),而兴隆国家为7080,标准化促进了模具的商品化,商品化推进了模具消费的专业化。从而提高模具
24、制造质量,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本钱,也促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4)模具现代设计和制造技术促进了模具制造技术的开展 CAD/CAM/CAE技术的开展,使模具设计与制造向着数字化方向开展,尤其在成形零件方面软件(如UG、Pro/E)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极大的提高了模具制造技术和制造水平,也是今后模具制造技术的主要开展方向。 3、开展趋势 社会快速开展,产品不断增多,更新换代加快,模具质量和消费周期尤为重要,从而决定了模具制造技术的开展趋势: 粗加工向高速加工开展 如:VHM超高速加工中心F76m/min,S4500r/min.此外,还有高速车削中心、精细坐标镗床、高速
25、锯床、激光切割等等。 成形外表的加工向精细、自动化方向开展 光整加工向自动化方向开展 减少研磨、抛光等光整加工的手工作业,实现计算机操纵的自动加工设备,提高光整质量和工效。 反向制造工程制模技术的开展 以三坐标测量机和快速成形技术为代表的反向制模技术是以复制为原理的制造技术,是模具制造技术的又一重要开展方向,特别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形状复杂的模具制造。 模具CAD/CAM/CAE技术将有更快的开展 从模具构造设计模具工作状态的模拟自动加工程序的生成自动化加工、自动检测。实现设计到制造的一体化是模具制造业开展的必定趋势。 二、模具制造工艺的内容 制造工艺设计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制造工艺的内容:
26、研究制造的可能性和如何制造,如何以低本钱、短周期制造高精度、高质量、长寿命的模具。 模具制造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钱、周期、质量。三个指标的最正确必须从设计、制造和使用综合考虑: (1) 设计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制造的可行性; (2) 制造必须保证设计要求,同时制约设计,指导使用; (3) 使用应该理解设计与工艺,合理设计制品简化模具构造以便于制造。 阻碍制造的主要要素: 外表加工有难易:外与内;规那么与异型;型孔与型腔。 精度 外表粗糙度和装饰 型孔和型腔的数量 热处理 三、模具消费和制造工艺的特点 模具是专用工艺装备,模具消费是单件或多品种消费,与一般机械产品消费相比,有如下特点: 单件、多品种:采纳通用机床和通用工量具,减少专用二级工具,工序相对应集中,简化治理减少周转,保证质量和进度。 形状复杂:工作零件多为二维或三维的复杂曲面(尤其是型腔),加工难度大。 材料硬度高:淬火合金钢或硬质合金。 成套性消费。 消费周期短:市场决定产品,更新换代快。 必须进展试模与修整: 模具设计的经历性较多,有些尺寸必须通过试模决定。还要考虑前后工序模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