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程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程序》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民事审判程序民事审判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民事争议案件民事争议案件的审判程序的审判程序民事非争议案件民事非争议案件的审判程序的审判程序第一审程序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特别程序破产程序破产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督促程序督促程序普通程序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简易程序第十三章普通程序第十三章普通程序 第一节普通程序概述第一节普通程序概述n n普通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第一普通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第一普通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第一普通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第一
2、审民事案件通常所适用的程序,也是民事案件的当事审民事案件通常所适用的程序,也是民事案件的当事审民事案件通常所适用的程序,也是民事案件的当事审民事案件通常所适用的程序,也是民事案件的当事人进行第一审民事诉讼通常所遵循的程序。人进行第一审民事诉讼通常所遵循的程序。人进行第一审民事诉讼通常所遵循的程序。人进行第一审民事诉讼通常所遵循的程序。n n普通程序的基本特征普通程序的基本特征普通程序的基本特征普通程序的基本特征:第一,基础性;第一,基础性;第一,基础性;第一,基础性;第二,完整性;第二,完整性;第二,完整性;第二,完整性;第三,独立性;第三,独立性;第三,独立性;第三,独立性;第四,适用的广泛
3、性。第四,适用的广泛性。第四,适用的广泛性。第四,适用的广泛性。第二节起诉和受理第二节起诉和受理n n一、起诉一、起诉一、起诉一、起诉n n(一)起诉的概念和意义(一)起诉的概念和意义(一)起诉的概念和意义(一)起诉的概念和意义n n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其民事权益受到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其民事权益受到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其民事权益受到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时,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时,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时,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时,
4、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方式予以司法保护的诉讼行为。判方式予以司法保护的诉讼行为。判方式予以司法保护的诉讼行为。判方式予以司法保护的诉讼行为。n n(二)起诉的条件和方式(二)起诉的条件和方式(二)起诉的条件和方式(二)起诉的条件和方式n n1 1 1 1、起诉的条件、起诉的条件、起诉的条件、起诉的条件n n(1 1 1 1)有适格的原告。)有适格的原告。)有适格的原告。)有适格的原告。n n(2 2 2 2)有明确的被告。)有明确的被告。)有明确的被告。)有明确的被告。n n(3 3 3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有具体的
5、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n n(4 4 4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管辖。管辖。管辖。n n2 2 2 2起诉的方式起诉的方式起诉的方式起诉的方式n n根据民事诉讼法第根据民事诉讼法第根据民事诉讼法第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9109109109条规定,起诉方式以书面起诉为原条规定,起诉方式以书面起诉为原条规定,起诉方式以书面起诉为原条规定,起诉方式以书面起诉为原则,以口头起诉为例外。则,以口头起诉为例外。则,以口头起诉为例外。则,以口
6、头起诉为例外。n n二、人民法院对起诉的审查和受理二、人民法院对起诉的审查和受理n n(一)对起诉的审查(一)对起诉的审查n n1 1审查起诉的内容和范围审查起诉的内容和范围n n审查起诉的形式要件审查起诉的形式要件n n审查起诉的实质要件,即民事诉讼法第审查起诉的实质要件,即民事诉讼法第108108条规定的起诉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条规定的起诉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n n 2 2审查起诉的期限审查起诉的期限 人民法院对起诉的审查期限为人民法院对起诉的审查期限为7 7日。日。n n3 3 3 3对几种不予受理的案件的处理对几种不予受理的案件的处理对几种不予受理的案件的处理对几种不予受理的案件的处理n
7、n第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第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第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第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第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第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第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第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以仲裁方式排除了人民法院管辖权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以仲裁方式排除了人民法院管辖权的,告知原告向
8、仲裁机以仲裁方式排除了人民法院管辖权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以仲裁方式排除了人民法院管辖权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构申请仲裁。构申请仲裁。构申请仲裁。第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第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第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第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第四,对本院没有管辖权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第四,对本院没有管辖权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第四,对本院没有管辖权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
9、第四,对本院没有管辖权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本院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发现本院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发现本院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发现本院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法院。法院。法院。第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第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第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
10、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第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裁定除外。裁定除外。裁定除外。n n第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第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第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第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例如我国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例如
11、我国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例如我国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例如我国婚姻法婚姻法婚姻法婚姻法第第第第34343434条规定:条规定:条规定: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 1 1 1年内或中止年内或中止年内或中止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妊娠后妊娠后妊娠后6 6 6 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体现了对妇女和。体现了对妇女和。体现了对妇女和。体现了对妇女和儿童的特殊保护。但是,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儿童的特殊保护。但是,女方提出离婚的,
12、或人民法院认儿童的特殊保护。但是,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儿童的特殊保护。但是,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第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撤诉或第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撤诉或第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撤诉或第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判决或调解维持收养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判决或调解维持收养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
13、件、判决或调解维持收养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判决或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 6 6 6个月内又起个月内又起个月内又起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这些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人民法院已诉的,不予受理。这些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人民法院已诉的,不予受理。这些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人民法院已诉的,不予受理。这些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人民法院已经判决或调解维持原来的身份关系,就说明尚未达到解除经判决或调解维持原来的身份关系,就说明尚未达到解除经判决或调解维持原来的
14、身份关系,就说明尚未达到解除经判决或调解维持原来的身份关系,就说明尚未达到解除原身份关系的程度。规定了原告不得又起诉的原身份关系的程度。规定了原告不得又起诉的原身份关系的程度。规定了原告不得又起诉的原身份关系的程度。规定了原告不得又起诉的6 6 6 6个月期限,个月期限,个月期限,个月期限,既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和人民法院的负担,又有利于家庭和既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和人民法院的负担,又有利于家庭和既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和人民法院的负担,又有利于家庭和既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和人民法院的负担,又有利于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睦和社会稳定。睦和社会稳定。睦和社会稳定。n n(二)立案受理(二)立案受理(二)立案受理(二
15、)立案受理n n根据最高法院根据最高法院根据最高法院根据最高法院民诉法适用意见民诉法适用意见民诉法适用意见民诉法适用意见的规定,对几种特殊的规定,对几种特殊的规定,对几种特殊的规定,对几种特殊案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案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案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案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n n下列几种特殊案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下列几种特殊案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下列几种特殊案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下列几种特殊案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1.1.1.1.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但存在下列情况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但存在下列情况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但存在下列情况当事人依
16、法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但存在下列情况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一,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无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一,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无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一,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无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一,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当事人一方向法院起诉的;第二,当事人在仲裁条款或协议中选择的仲裁起诉的;第二,当事人在仲裁条款或协议中选择的仲裁起诉的;第二,当事人在仲裁条款或协议中选择的仲裁起诉的;第二,当事人在仲裁条款或协
17、议中选择的仲裁机构不存在,或者选择裁决的事项超越仲裁机构权限,机构不存在,或者选择裁决的事项超越仲裁机构权限,机构不存在,或者选择裁决的事项超越仲裁机构权限,机构不存在,或者选择裁决的事项超越仲裁机构权限,当事人一方起诉的;第三,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起诉的;第三,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起诉的;第三,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起诉的;第三,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又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又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又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又应诉答辩的
18、,视为该人民法院有管辖权。应诉答辩的,视为该人民法院有管辖权。应诉答辩的,视为该人民法院有管辖权。应诉答辩的,视为该人民法院有管辖权。2.2.2.2.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案件,原告再次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案件,原告再次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案件,原告再次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案件,原告再次起诉的,如果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如果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如果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如果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n n3.3.3.3.病员及其亲属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医疗事故结论没有病员及其亲属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作出的
19、医疗事故结论没有病员及其亲属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医疗事故结论没有病员及其亲属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医疗事故结论没有意见,仅要求医疗单位就医疗事故赔偿经济损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意见,仅要求医疗单位就医疗事故赔偿经济损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意见,仅要求医疗单位就医疗事故赔偿经济损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意见,仅要求医疗单位就医疗事故赔偿经济损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予受理。的,应予受理。的,应予受理。的,应予受理。4.4.4.4.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撤
20、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在下列情况下,诉处理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在下列情况下,诉处理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在下列情况下,诉处理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在下列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一,在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一,在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一,在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一,在6 6 6 6个月内,当事人感情有了新的变化,个月内,当事人感情有了新的变化,个月内,当事人感情有了新的变化,个月内,当事人感情有了新的变化,或出现了法律规定的事由,如离婚
21、案件中一方当事人与他人同居或有或出现了法律规定的事由,如离婚案件中一方当事人与他人同居或有或出现了法律规定的事由,如离婚案件中一方当事人与他人同居或有或出现了法律规定的事由,如离婚案件中一方当事人与他人同居或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就应当认为是新情况、新理由,这时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就应当认为是新情况、新理由,这时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就应当认为是新情况、新理由,这时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就应当认为是新情况、新理由,这时原告在原告在原告在原告在6 6 6 6个月内又起诉的;第二,原告在个月内又起诉的;第二,原告在个月内又起诉的;第二,原告在个月内又起诉的;第二,原告在
22、6 6 6 6个月后又起诉的;第三,被个月后又起诉的;第三,被个月后又起诉的;第三,被个月后又起诉的;第三,被告起诉的。告起诉的。告起诉的。告起诉的。5.5.5.5.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
23、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6.6.6.6.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因新情况、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因新情况、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因新情况、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因新情况、新理由,一方当事人再行起诉要求增加或减少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新理由,一方当事人再行起诉要求增加或减少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新理由,一方当事人再行起诉要求增加或减少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新理由,一方当事人再行起诉要求增加或减少费用的,人民法
24、院应当作为新案受理。作为新案受理。作为新案受理。作为新案受理。7.7.7.7.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比较内容比较内容不予受理不予受理驳回起诉驳回起诉驳回诉讼请求驳回诉讼请求适用文书适用文书裁定裁定裁定裁定判
25、决判决解决问题性质解决问题性质程序问题程序问题程序问题程序问题实体问题实体问题适用诉讼阶段适用诉讼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受理案件后受理案件后受理案件后受理案件后适用条件适用条件起诉不符合受理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条件起诉不符合受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理条件起诉符合条件,但起诉符合条件,但丧失实体胜诉权丧失实体胜诉权当事人针对文书当事人针对文书的权利的权利可以上诉、申请可以上诉、申请再审再审可以上诉、申可以上诉、申请再审请再审可以上诉、申请再可以上诉、申请再审审当事人针对案件当事人针对案件的权利的权利可以再起诉可以再起诉可以再起诉可以再起诉不得再起诉,因为不得再起诉,因为一事不再理一事不再理上诉期
26、上诉期1010日日1010日日1515日日适用组织适用组织立案庭立案庭审判组织审判组织审判组织审判组织n n人民法院受理原告起诉后,产生以下法律人民法院受理原告起诉后,产生以下法律后果:后果:n n 1 1、受诉法院取得对该案的审判权。、受诉法院取得对该案的审判权。n n 2 2、确定了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确定了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n n 3 3、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断。第三节第三节 审前准备程序审前准备程序n n一、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和作用一、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和作用一、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和作用一、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和作用 n n审前准备程序,也称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审前准
27、备程序,也称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审前准备程序,也称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审前准备程序,也称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至开庭审理之前为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受理案件后至开庭审理之前为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受理案件后至开庭审理之前为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受理案件后至开庭审理之前为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活动。系列诉讼活动。系列诉讼活动。系列诉讼活动。n n一方面,审前准备程序使当事人了解对方掌握的证一方面,审前准备程序使当事人了解对方掌握的证一方面,审前准备程序使当事人了解对方掌握的证一方面,审前准备程序使当事人了解对方掌握的证据和对案件事实的看法,为参加庭审作好充分准备,据和对案件事实
28、的看法,为参加庭审作好充分准备,据和对案件事实的看法,为参加庭审作好充分准备,据和对案件事实的看法,为参加庭审作好充分准备,充分发挥当事人在庭审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人民充分发挥当事人在庭审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人民充分发挥当事人在庭审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人民充分发挥当事人在庭审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人民法院通过审前准备程序,特别是争点整理和证据交法院通过审前准备程序,特别是争点整理和证据交法院通过审前准备程序,特别是争点整理和证据交法院通过审前准备程序,特别是争点整理和证据交换,对案件事实和争执的问题有了初步了解,更好换,对案件事实和争执的问题有了初步了解,更好换,对案件事实和争执的问题有了初步了
29、解,更好换,对案件事实和争执的问题有了初步了解,更好地发挥庭审的功能,提高诉讼效率,保障诉讼公正地发挥庭审的功能,提高诉讼效率,保障诉讼公正地发挥庭审的功能,提高诉讼效率,保障诉讼公正地发挥庭审的功能,提高诉讼效率,保障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益价值的实现。和诉讼效益价值的实现。和诉讼效益价值的实现。和诉讼效益价值的实现。n n二、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二、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二、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二、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 n n(一)在法定期间内及时送达诉讼文书(一)在法定期间内及时送达诉讼文书(一)在法定期间内及时送达诉讼文书(一)在法定期间内及时送达诉讼文书n n(二)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的组成
30、人员(二)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二)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二)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n n(三)指定举证时限(三)指定举证时限(三)指定举证时限(三)指定举证时限 n n 所谓举证时限,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所谓举证时限,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所谓举证时限,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所谓举证时限,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
31、证则承担证据失效法律后果的一项民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效法律后果的一项民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效法律后果的一项民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效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期间制度。事诉讼期间制度。事诉讼期间制度。事诉讼期间制度。n n 两种方式:一是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两种方式:一是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两种方式:一是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两种方式:一是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二是由人民法院指定。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认可;二是由人民法院指定。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认可;二是由人民法院指定。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认可;二是由人民法院指定。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
32、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3030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n n 举证时限最迟应于什么时候终结,最高法院举证时限最迟应于什么时候终结,最高法院举证时限最迟应于什么时候终结,最高法院举证时限最迟应于什么时候终结,最高法院民诉民诉民诉民诉证据若干规定证据若干规定证据若干规定证据若干规定没有规定。没有规定。没有规定。没有规定
33、。n n(四)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四)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四)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四)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 n n1 1 1 1、应当由审判人员的主持(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应当由审判人员的主持(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应当由审判人员的主持(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应当由审判人员的主持(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或合议庭之外的审判人员,如法官助理)或合议庭之外的审判人员,如法官助理)或合议庭之外的审判人员,如法官助理)或合议庭之外的审判人员,如法官助理)n n2 2 2 2、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
34、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对有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对有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对有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对有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的事实分类记录在卷,并记载异议的理由。的事实分类记录在卷,并记载异议的理由。的事实分类记录在卷,并记载异议的理由。的事实分类记录在卷,并记载异议的理由。n n3 3 3 3、当事人收到对方交换的证据后提出反驳并提出新证据、当事人收到对方交换的证据后提出反驳并提出新证据、当事人收到对方交换的证据后提出反驳并提出新证据、当事人收
35、到对方交换的证据后提出反驳并提出新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在指定的时间进行交换。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在指定的时间进行交换。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在指定的时间进行交换。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在指定的时间进行交换。4 4 4 4、为了防止当事人利用证据交换拖延诉讼,证据交换一般不为了防止当事人利用证据交换拖延诉讼,证据交换一般不为了防止当事人利用证据交换拖延诉讼,证据交换一般不为了防止当事人利用证据交换拖延诉讼,证据交换一般不超过两次。但重大、疑难和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人民法超过两次。但重大、疑难和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人民法超过两次。但重大、疑难和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人民法超过
36、两次。但重大、疑难和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进行证据交换的,可不受两次的次数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进行证据交换的,可不受两次的次数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进行证据交换的,可不受两次的次数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进行证据交换的,可不受两次的次数限制。限制。限制。限制。n n(五)审核诉讼材料,整理争点(五)审核诉讼材料,整理争点(五)审核诉讼材料,整理争点(五)审核诉讼材料,整理争点 n n(六)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六)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六)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六)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n n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包括两种情形: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包括两种情形: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包括两种情形
37、: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包括两种情形:n n一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一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一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一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据,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据,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据,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n n二是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依二是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依二是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依二是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主动调查收集。职权主
38、动调查收集。职权主动调查收集。职权主动调查收集。n n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第第第15151515条将条将条将条将“人民法院认为人民法院认为人民法院认为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解释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涉及解释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涉及解释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涉及解释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可能有损国家利益
39、、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其二是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实;其二是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实;其二是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实;其二是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n n(七)追加当事人(七)追加当事人(七)追加当事人(七)追加当事人n n1 1 1 1、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必须共同进行诉
40、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加诉讼。加诉讼。加诉讼。n n2 2 2 2、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是指必要共同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是指必要共同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是指必要共同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是指必要共同诉讼的原告和被告。n n3 3 3 3、人民法院在审查诉讼材料后,发现必须到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人民法院在审查诉讼材料后,发现必须到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人民法院在审查诉讼材料后,发现必须到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人民法院
41、在审查诉讼材料后,发现必须到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加诉讼的,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加诉讼的,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加诉讼的,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无理的,裁定驳回;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无理的,裁定驳回;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无理的,裁定驳回;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无理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理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42、申请有理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申请有理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申请有理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n n4 4 4 4、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时,应通知其他当事人。、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时,应通知其他当事人。、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时,应通知其他当事人。、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时,应通知其他当事人。n n5 5 5 5、需要追加的原告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可以不作为当事人;需要、需要追加的原告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可以不作为当事人;需要、需要追加的原告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可以不作为当事人;需要、需要追加的原告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
43、利的,可以不作为当事人;需要追加的原告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仍然追加为共同追加的原告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仍然追加为共同追加的原告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仍然追加为共同追加的原告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仍然追加为共同原告,其不参加诉讼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原告,其不参加诉讼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原告,其不参加诉讼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原告,其不参加诉讼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n n6 6 6 6、追加的当事人是必要共同诉讼的被告,则接到人民法院的通知后,必、追加的当事人是必要共同诉讼的被告,则接到人民法院的通知后,必、追加的当事
44、人是必要共同诉讼的被告,则接到人民法院的通知后,必、追加的当事人是必要共同诉讼的被告,则接到人民法院的通知后,必须参加诉讼,其不出庭参加诉讼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对于必须到须参加诉讼,其不出庭参加诉讼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对于必须到须参加诉讼,其不出庭参加诉讼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对于必须到须参加诉讼,其不出庭参加诉讼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对于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人民法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庭的被告,经人民法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庭的被告,经人民法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庭的被告,经人民法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
45、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其到庭。以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其到庭。以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其到庭。以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其到庭。n n7 7 7 7、对于不是必须到庭参加诉讼的被告,可以适用缺席判决。、对于不是必须到庭参加诉讼的被告,可以适用缺席判决。、对于不是必须到庭参加诉讼的被告,可以适用缺席判决。、对于不是必须到庭参加诉讼的被告,可以适用缺席判决。n n8 8 8 8、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追加或当事人提出、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追加或当事人提出、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追加或当事人提出、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
46、追加或当事人提出申请时,也可以追加为当事人。申请时,也可以追加为当事人。申请时,也可以追加为当事人。申请时,也可以追加为当事人。第四节第四节 开庭审理开庭审理 n n一、开庭审理概说一、开庭审理概说一、开庭审理概说一、开庭审理概说n n(一)开庭审理的含义和意义(一)开庭审理的含义和意义(一)开庭审理的含义和意义(一)开庭审理的含义和意义 n n(二)开庭审理的任务、方式和地点(二)开庭审理的任务、方式和地点(二)开庭审理的任务、方式和地点(二)开庭审理的任务、方式和地点n n二、开庭审理的程序二、开庭审理的程序二、开庭审理的程序二、开庭审理的程序 n n(一)庭审准备(一)庭审准备(一)庭审
47、准备(一)庭审准备 n n(二)法庭调查(二)法庭调查(二)法庭调查(二)法庭调查 n n1 1 1 1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2 2 2 2出示证据和质证出示证据和质证出示证据和质证出示证据和质证n n(三)法庭辩论(三)法庭辩论(三)法庭辩论(三)法庭辩论 n n(四)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四)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四)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四)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n n三、法庭笔录三、法庭笔录三、法庭笔录三、法庭笔录 n n四、审结期限四、审结期限四、审结期限四、审结期限 第五节第五节 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 n n一、撤诉一、撤诉一、撤诉一、撤
48、诉n n撤诉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到判决宣告前,原告撤撤诉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到判决宣告前,原告撤撤诉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到判决宣告前,原告撤撤诉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到判决宣告前,原告撤回其起诉的行为。撤诉权是与起诉权相对应的一种诉讼回其起诉的行为。撤诉权是与起诉权相对应的一种诉讼回其起诉的行为。撤诉权是与起诉权相对应的一种诉讼回其起诉的行为。撤诉权是与起诉权相对应的一种诉讼权利,撤诉是当事人自由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一种体现。权利,撤诉是当事人自由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一种体现。权利,撤诉是当事人自由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一种体现。权利,撤诉是当事人自由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一种体现。n n(
49、一)申请撤诉(一)申请撤诉(一)申请撤诉(一)申请撤诉n n 1 1 1 1、撤诉的主体只能是原告。、撤诉的主体只能是原告。、撤诉的主体只能是原告。、撤诉的主体只能是原告。n n 2 2 2 2、要有申请撤诉的具体行为,即必须向人民法院明确、要有申请撤诉的具体行为,即必须向人民法院明确、要有申请撤诉的具体行为,即必须向人民法院明确、要有申请撤诉的具体行为,即必须向人民法院明确提出撤诉的请求。提出撤诉的请求。提出撤诉的请求。提出撤诉的请求。n n3 3 3 3、申请撤诉必须是原告的自愿行为。、申请撤诉必须是原告的自愿行为。、申请撤诉必须是原告的自愿行为。、申请撤诉必须是原告的自愿行为。n n 4
50、 4 4 4、申请撤诉的目的必须正当、合法。、申请撤诉的目的必须正当、合法。、申请撤诉的目的必须正当、合法。、申请撤诉的目的必须正当、合法。n n 5 5 5 5、原告的撤诉申请必须在受诉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原告的撤诉申请必须在受诉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原告的撤诉申请必须在受诉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原告的撤诉申请必须在受诉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n n(二)按撤诉处理(二)按撤诉处理(二)按撤诉处理(二)按撤诉处理n n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撤诉处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撤诉处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撤诉处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撤诉处理:n n1 1 1 1、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