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掌握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明确按教管规律办学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保障 领会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的精神实质,掌握并运用四个基本环节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这需要仔细分析学校管理过程,从管理过程 中寻找答案。有的学校管理论著把学校管理过程叫做学校管理程序、学校管理 的基本职能、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学校管理过程,如果细加分析,包括很多环节。所谓基本环节,就是管理 活动中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一般认为,基本环节有四个,即制订计划、 组织执行、督促检查、总结提高。简称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一 制订计划(一)制订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计划是进行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2、。通过计划进行管理,是科学管理的重要 内容。 计划就是提出目标,明确任务。不论什么计划,长远规划也好,短期安排 也好,都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任务。 计划是管理过程中的起始环节,学校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首先要抓好计 划,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这样说,没有计划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计划是执 行的纲领。按计划行事,才能使学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做到忙而不乱。 制订计划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做到有目的的管理,井然有序地管理,主动 地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二)制订计划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制订计划,不能闭门造车,要有根有据。这样,制订出来的计划,才能起 指导作用。制订计划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两个方面
3、: 1.上级指示。其中包括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 具体指示。这是保证学校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方面。 2.学校实际。包括前段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成绩、缺点和问题。哪些成绩要 发扬,哪些缺点要克服,哪些问题要列入计划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学校当前 的实际,如新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去完成?哪些是当前工作中的有利因素和不 利因素?以及主客观条件如领导力量、师资水平、校舍、设备、经费、学生来 源等对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三)制订计划的方法和步骤 学校计划有多种类型。按工作性质分,有常规性计划和临时性计划;按时 间分,有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按范围分,有整体计划和局 部计划。全校
4、性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属整体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总务 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计划, 属局部计划。局部计划既要服从整体计划,又要发挥独创性。 制订计划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组织教工讨论新学年或学期的任 务和完成任务应该采取的措施,学校领导事先不定任何框框,让大家畅所欲言。 在教工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校主要负责人起草计划初稿,交群众议论,然后 修改定槁。另一种是学校领导人先拿出计划初稿,交群众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在群众讨论的基础上修改定稿。这两种方法均可采用。在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 多半采用第二种方法。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5、吃透两头。制订计划的依据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上级指示,二是学校 实际。在制订计划之前,学校领导和教工都必须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指示, 领会文件精神,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以保证学校工作正确的方向。同时,要认 真分析校情。对前段工作总结出来的成绩、缺点、经验、教训,要和新计划的 制订有机地联系起来。特别要认真分析当前的实际, “吃透两头”的目的是 为了使计划订得切合实际。 2.上下结合。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是时间比较长的、全局性的计划。制 订这样的计划,必须上下结合,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领导的积极性。学校主 要领导人要深入调查研究,深思熟虑,亲自动手写好初稿;二是教工的积极性。 教工参加制订学校工
6、作计划,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使制订计划成为 教工的自觉要求,使教工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执行 任务。 3.领导决策。学年计划、学期计划,经过上下结合,几次反复,学校主要 领导人要善于集中群众中的正确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后,作为正式计划下达。 (四)制订计划的基本要求 计划要成为行动纲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超前制订。强调制订计划的超前性,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提高管理效 率不可缺少的条件。学年计划或学期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两周拿出初稿,开学 前一周向教工宣布。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学校的 总计划来制订分计划;二是新学期要有一番新气象,这需要
7、在预备周内,使全 校每个成员知道在半年和一年内要干哪些事情,要实现什么目标。这本身就是 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好的作风。 2.目标明确。所谓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要完成的任务。全校有全校的任 务,各教研组、各年级、各班乃至每个教工都有自己的任务。首先是全校性的 任务必须非常明确,然后逐级具体化,这样才能增强每个成员的责任感,鼓舞 和激励群众前进。 3.针对性强。计划要有的放矢,体现特色,体现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4.切实可行。计划中提出的任务,要实现的目标,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达 到的。 5.便于检查。计划不仅要执行,还要检查。从订计划的时候起,就要考虑 到计划的执行和检查。因此计划的内容,既要具体,
8、又要简明扼要。切戒说空 话、套话。因为计划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不需要作理论上的阐述。一般说来, 计划应包括的主要项目是:任务要求、完成措施、完成时间、执行人等。 6.富有弹性。制订出的计划,应具有相当的弹性,或预先拟订出处理不同 问题的多种工作方案,以备将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二 组织执行(一)执行在管理过程中的意义 “执行”这个环节,有的管理学论著称之为“组织”、“实行”、“实施”。 执行就是把群众组织起来,落实计划。执行是管理过程的中间环节,比之计划、 检查、总结,工作量更大、花的时间更长,领导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计 划在执行之前只是一种设想,“执行”这一环节的任务,就是使计划变为
9、行动, 使设想成为现实。要想完成任务,取得成绩,达到目标,主要是通过执行这个 环节来实现。 (二)学校领导人在执行过程中的职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领导人的主要任务,就是领导群众执行计划。那 么,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人主要应该抓些什么呢?“执行”这个基本环节, 是由一系列子环节组成的,如组织、指导、协调、教育、激励等。领导者的职 责,不是埋头执行计划,而更主要是做好组织、指导、协调、激励等工作。 1.要做好组织工作。学校领导者是统管全局的。全校的人力、物力、财力 如何统筹安排,各得其所,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领导者带领群众执行 计划的第一步。做好这一步并不容易,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要深
10、入实际, 掌握第一手资料;要通盘考虑,不搞平均主义;要解决当前困难,又要想到长 远利益;要做好财与物的调配,更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 2.要做好指导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领导者有责任指导各类人员的工作。 指导,并不是以权威自居,指手划脚,包办代替,甚至动辄训人。 领导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冷静的观察和分析,及早发现问题,指明工 作方向,端正下属态度,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或减少执行过程中的失误。指导, 包括指挥、引导。要善于指导,如思想上的疏导、工作上的点拨、感情上的交 流,以及和群众共商大计。要敢干指导,凡属领导者看准了的问题,要坚决果 断,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指挥必须有权威。这样做,不叫“指手
11、划脚”、 “动辄训人”;不这样做,就是软弱涣散的表现,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3.要做好协调工作。协调的目的,是把各种关系处理好,使机构与机构之 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所以协调是 学校领导人在执行阶段中的重要职责。 4.要做好激励工作。执行阶段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群众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只有领导者的积极性,没有群众的积极性,任务不可能完成,目标 4 不可能实现。因此,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人要善于激发群众的工作热情,鼓 励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精神鼓励,一是物质鼓励。 应以精神鼓励为主,而精神鼓励不能离开理想教育。要把学校的蓝图和教工的
12、 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激励的目的,就是增强教工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在精神 上受到鼓舞,激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组织、指导、协调、激励,是学校领导者在执行阶段自始至终都重视的管 理活动。这些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交叉进行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 督促检查(一)督促检查的意义和作用 检查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检查既是执行计划的保证,又是总结工作的 前提。 督促检查具有双重作用: 一是监督和考核下属人员的工作。任何时候都有三种情况:有的人严守岗 位,兢兢业业,严格地、富有创新精神地执行计划,成绩显著;有的人按部就 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能一般地完成计划;有的人则干劲不足,消极应 付,完成不了
13、任务,甚至失职。谁优谁劣,只有通过督促检查,才能发现。发 现问题,并不是检查的目的。检查的目的是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使工作 避免或减少损失。 二是检验和考查领导人本身的管理水平。学校领导人在计划阶段所采取的 种种措施是否恰当?计划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在执行阶段的管理活动,哪些是 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要坚持?哪些要扬弃?哪些责任应由领导承 担?客观有效的督促检查,就会像一面镜子,把学校领导人的管理实绩照得清 清楚楚。 (二)检查的类型和方法 1.检查的类型 从检查时间来分,有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或叫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检查)。 只有平时检查,没有阶段检查,便不可能深入发现问题;只有阶段检查,
14、没有 平时检查,便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但比较起来,平时检查应是基本的检查方法。 平时检查如能持之以恒,防患未然,就不会使工作造成重 大损失。 从检查范围来分,有全面检查和专题检查(或叫重点检查)。全面检查包 括德、智、体、行政、总务诸方面。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检查,实际上 是全面检查,只是侧重点和深度有所不同。全面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工 作的全面情况,对计划执行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但这种检查,不易深入发现 问题的本质。为了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必须进行专题检查。专 题检查的内容决定于检查的目的。例如为了深入了解某个问题发生的原因,为 了总结某个优秀教师的经验,为了吸取某次重大事
15、件的教训,为了从理论上研 究某个教育、教学上的问题等,都有必要进行专题检查。这种检查,必须组织一部分力量,集中一段时间,由学校领导人亲自主持,才能有效。这种检查有 利于提高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水平。 从检查方式来分,有自上而下的检查、相互检查和个人自查。自上而下的 检查,即领导者对下属的检查。这种检查有监督、考核的作用。前面谈到的平 时检查、阶段检查,全面检查和专题检查均属于这一类,都是领导者对下属的 检查。这是最常见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检查。管理过程的检查环节,主要是指这 种检查而言。但是光有这种检查是不够的。真正起调节作用的是相互检查和个 人又查。相互检查是学校成员之间互相进行的一种检查方式,如教
16、师之间的相 互听课、相互检查教学笔记和学生作业、班级之间相互检查清洁卫生、遵守纪 律情况。这样检查比之领导对下属的检查,更为具体和深入,运用得好,能起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鞭策、共同勉励的作用。学校领导者对相互检查这 种方式不要以为是群众之间的事而放任不管,要有意疏导,使之经常化。对学 生来说,相互检查是培养他们自治习惯的好方式。个人自查,是学校成员的自 我检查。这种检查又有两种,一是按上面布置的提纲来进行。全面检查时,往 往采取这种方法。二是学校成员自觉地自我回顾,如很多认真负责的教师在教 完一课或一单元后写“教后感”,检查自己在教完一课或一单元之后有哪些心 得体会,有哪些缺点、问题和今
17、后改进措施。个人自查是有强烈的责任感的表 现,要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才真实可靠。 2.检查的方法 检查的类型不同,检查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一般说来,平时检查即经常 性的检查,主要是为了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因而多半采用这样一些方 法:巡视观察、个别交谈、参加活动和随堂听课。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听 课在学校领导人的时间表上应占有重要地位。听课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 经常性的、事先不通知教师的听课更能了解到教与学的真实情况。 (三)检查的基本要求 这里说的基本要求,是指阶段检查而言。要使阶段检查有效,必须注意以 下几点: 1.要客观,不要先入为主。 2.要深入,不要蜻蜓点水。 3.要依靠群众
18、,不要搞孤家寡人。 4.要有改进措施,不要坐而论道。 四 总结提高(一)总结的意义和作用 总结是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说明一个管理周期告一段落。总结是对前面 几个基本环节计划、执行、检查的总分析和总评价,同时又与下一个管理 周期紧密相连。总结的成果是下一个管理周期的基础。因此,总结具有承上启 下的作用。 总结是为了提高,既要肯定成绩和经验,又要指出缺点和教训,从而发扬 成绩,吸取教训。总结就是回顾过去,把在实践中的大量素材加以概括、提炼, 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今后的管理活动减少盲目性。总结的过程,是领导 者提高认识的过程,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 (二)总结的类型和方法 按时间分,有学年总结和学
19、期总结;按性质分,有全校性的总结、各部门 的总结、专题总结和个人总结。 (三)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要靠平时积累资料。 2.总结要与计划相对应。 3.总结要突出中心。 4.总结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未来。 5.总结忌“吹”。 6.总结忌“拖”。 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这几个基本环节的有机结合,构成学校管理的全 过程。正常的学校管理,就是遵循这一程序来进行,全部管理过程构成一个循 环,也就是一个管理周期。这个管理周期结束,第二个管理周期也就紧接着开 始。管理过程的几个基本环节,顺序不能颠倒,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互 相关联、互相促进、互相依存、互相交叉的。 计划统帅着整个管理过程;执行是
20、为了实现计划;检查是对计划的检验、 对执行的监督;总结是对计划、执行、检查的总评价。但是,这几个基本环节 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阶梯式地螺旋上升,不断前进。五 学校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弊端 学校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弊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过程不完整。不是 缺了这一环,就是缺了那一环,或者存在着薄弱环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 这就是说,第一个基本环节就没有,或者脱离实际,要求太高或太低;或 者空洞无物,无法执行。产生这种弊端的原因是学校领导人对制订计划不重视, 把制订计划看成是走过场、应付上级的差事,不是自己动手,而是委托给中层 干部去办。克服这个弊端的办法是,学校领导人要充分
21、认识制订计划的重要性。 (二)执行与计划脱节 所谓执行,就是实现计划,把计划变为现实。但有的学校常常出现这样的 情况:计划根本不管用。报告计划以后,把计划束之高阁,计划是一套,执行 的是另一套。出现这种弊端的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人计划观念不强,没有养成 按计划办事的习惯,也是责任感不强的一种表现。克服这个弊端的办法是,在 执行中常常想到计划,用计划指导行动。领导人不仅自己要养成按计划办事的 习惯,还要教育下属也养成这个好习惯。 (三)有计划,无检查 人们常说的“有布置,没检查”就属这一类,这是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弊 端。所谓检查,主要是针对计划来的。订的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是否需要修改? 计划执行得
22、怎么样?能否按时完成?必须通过检查才能发现。有计划、无检查, 计划就将失去作用。出现这一弊端的原因,是学校领导人对检查在管理活动中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原因是计划订得不具体,无法检查。克服的办法,除 了领导人深刻认识检查的重要性以外,还必须注意把计划订得简明而又具体, 便于检查。例如可根据学校工作的总计划,将全学年(或学期)的重要工作和 重大活动按周次排列,规定完成时间和负责人,这叫学校“行事历”,或叫“行 政历”。领导人应将“行事历”公之于众,让群众都夹督促检查。 (四)有检查、无总结,或总结不及时,不深入 检查和总结,是两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检查是总结的基础,检查的成果, 有很大一部分应体现在总结上。检查重在发现问题,总结重在解决问题。有检 查、无总结,实际上是只发现问题而不解决问题,这是管理过程的严重弊端。 产生这一弊端的原因,是领导者在检查阶段目的不明确,为检查而检查,以致 在总结阶段,觉得没有什么可总结的。总结不及时、不深入,更是常见的。 从以上弊端可以看出,学校管理过程,不是简单的几个基本环节的问题, 涉及工作作风问题。学校领导人,即使懂得了学校管理过程的几个基本环节, 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还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出 色的管理者。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