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课程论基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课程论基础》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五章第五章 课课 程程 教师:王耀华教师:王耀华课 程课程理论1 1、课程的程的词源与概念、影响因素源与概念、影响因素 B B2 2、课程的分程的分类 A A3 3、课程的流派程的流派 B B课程构成5 5、课程目程目标 B B6 6、课程内容程内容 B B7 7、课程程结构构 C C8 8、课程的程的设计与与实施施 B B9 9、课程程评价的功能与种价的功能与种类 A A1010、课程程资源的开源的开发 C C 中国课程的词源:中国课程的词源:唐朝孔颖达诗经作注:“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中说过:“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西方课程的词源
2、:西方课程的词源:其名词意为“跑步的道路”,隐喻为“一段教育过程”最早采用英文课程一词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课程是教学科目之义。课程的词源课程的定义 三种不同理解的课程:1)课程即知识(教学科目):斯宾塞,赫尔巴特。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科学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按照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加以编排。“六艺”“七艺”就是 2)课程即经验:杜威提出,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3)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麦克唐纳、斯滕豪斯、布拉特。目标、内容、评价为一体,包含多种因素。古德莱德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
3、经验的课程 课程的定义:课程所学学科的综合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的定义课程的具体含义: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实施的。课程的意义:P114 C影响课程制定的因素:社会需求、学科知识水平、学习者身心发展需求 问题:课程与学科、教材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科是根据教学目的划分的不同教学内容,形成的各门科目,但有时为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和狭义的课程混用。教材是学科的具体内容,是学科呈现的具体载体。课程不仅包括学科、教材,还包括其他方面,例如有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程、时限等。课程不应只局限于学科知
4、识体系,还应包括情感、意志、技能体系等经验方面的体验。课程的类型 间接经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的内部逻辑,较短时间内教给学生基础概念原理;缺乏联系和应用,忽视学生的兴趣(P115 深度连接)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杜威;注重学生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核心;学科支离破碎,对教师、教育设施要求高,易造成“活动主义”分科分科 综合综合 P116P116 综合课程:多门学科联合构成;又称“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课程的类型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中央 地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提出的,我国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
5、程、校本课程三级 显性 隐形 显性课程:公开课程 隐性课程:师生关系,学风等,杰克逊班级生活一书中提出此概念 知识 能力 知识 实质课程 能力 形式课程 分科课程: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式”课程;赫尔巴特从培养兴趣出发论证分科课程合理性;斯宾塞着眼于人的现实社会生活论证分科课程的价值。综合课程: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成为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优优点点: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缺缺点点:不利于一些学科内容系统和深入的教与学;教材编写难度较大。我国“三级课程”P129 1 1、国家、国家课程程,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
6、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2 2、地方、地方课程,程,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 3 3、校本、校本课程,程,某一类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 本 课 程:P129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3、“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4、“个性化个性化”的价值追求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化 1、促进教师自主
7、意识自主意识提升 2、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完善 3、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能力 4、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5、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形式教育课程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奇 主张:应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形式学科。学校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有迁移作用。评价:看到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和学科的智力训练作用,但片面强调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曲解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 实质教育课程论 代表人物:斯宾塞。主张:应开设现代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商业等具有实用意义的所谓实质学科。传
8、授实用的知识能为他们以后从事某中职业做好准备,至于发展智力则是无关紧要的。评价:重视学科的实用意义,为实科中学的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根据,但这种理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质,忽视发展智力,因而也是片面的。练习题:练习题:1、“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_A、宋元 B、唐宋 C、秦汉 D、明清2、“课程即经验”这一观点的代表人是_3、按照学习经验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课程可以分为_和_,学习直接经验应采用_课程。4、“相关课程”、“广域课程”都是_的别称5、我国古代的“六经”教育是一种_课程6、在我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属于课程体系的_A、一二级 B、二三级 C、一三级 D、三二级7、下列不是制约课程制定的主
9、要因素的是:A、社会因素 B、人口结构因素 C、知识本身因素 D、受教育者因素8、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_,课程理念是_。9、最能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的课程是_ B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B个性化以学生为本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_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_为主。1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从()角度划分的。lA.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B.课程的功能l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任务12.教育要传授知识,至于智力的发展则没有什么,这是什么观点()。lA、形式教育 B、实质教育 C、学科教育 D、活动教
10、育13.构成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l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l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l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l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DBC课程流派:P118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结构主构主义:布鲁纳提出,以学科结构为中心,要求学科结构与学生心理认知结构一致性,螺旋上升式编排课程,提出发现式学习。(不同于探究学不同于探究学习 P179 P179)永恒主永恒主义:赫钦斯,宇宙、人性、知识和真善美是永恒不变的,“永恒学科”价值高于实用学科。(人文人文)要素主要素主义:巴格莱,系统的知识传授人类文化遗产。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实用主用主义:杜威;经验论,儿童经
11、验为中心,主动作业,课程编排依照学生的心理顺序课程流派:P120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布拉海德尔提出,以当代的社会问题为出发点,参与社会活动,提出改造社会计划存在主义课程理论存在主义课程理论:萨特、奈勒;意识是我与外界事物遭遇时的存在方式,“反观”认识自己。未来可以通过选择来改变,选择改变,选择否定,都是选择。学生自己对于自己负责,课程为了自我实现,知识应该依赖人类的情感。后现代课程:后现代课程:多尔、车里霍尔姆斯提出;课程目标不确定性。课程丰富、回归、关联,师生共同探索构建。接近现实。练习题:1、要素主义教育的代表人是_,_提出了要素教育。2、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是_
12、,他提出_是教学的中心。3、存在主义的代表人是_和_,他们认为存在在于选择,学生应当对于自己的行为_。巴格莱裴斯泰洛奇布鲁纳学科结构奈勒 课程目标的分类 P121 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泰勒课程目标、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生成性目标(教育即成长,在教育过程中展开)、表现性目标(活动化、创造性)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P122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课程目标的依据 P123-127 1、学习者的需要;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3、学科知识与发展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D练习题:练习题:1、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以活动为主的课程目标是
13、_A、普遍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目标 D、表现目标2、课程目标的三大维度是_、_、_。3、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大类,即知识、理解、应用、_、_、_。课程内容结构 P123-127 课课程程计计划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有普遍性、基础性(免费性是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 课课程程标标准准:课程纲要;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科展开 教教科科书书:简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编写要求:兼具科学性与思想性,基础性和实用性;统一理论与实践,
14、学科逻辑与教学法;编排有利于学生学习;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练习题:练习题:1、课程计划的核心问题是:A、各门课的顺序 B、各门课的教学方法C、开设哪些科目 D、各学校的开课时间2、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特点有哪些: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免费性3、教科书的编写应当注意内在逻辑与教学方法的统一,_和_的统一。ABC理论理论实践实践4教材包括有()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三者皆是5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_、学科课程标准和_。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教科书教科书 课程设计的概念 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安排的系统活动。涉及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
15、价等范畴。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 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他是“教育评价之父”,进行了“八年教育研究”(1)应追求哪些目标?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2)选择哪些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组织学习经验?1.连续型:对于一些重要的目标,要让学生有机会反复地涉及以便于理解和掌握;2.顺序型:后一经验是前一经验的泛化与深化 (4)如何判定目标得以实现?目标的陈述应是“学生发生的变化”过程模式 斯腾豪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贯穿着对于整个过程的评价与修改。教师是整个过程的核心人物。课程的实施 1、概念:C P133 2、有效实施的条件:B 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16、C.易于实施的课程有哪些特点?P133);学区的特点;学校的特点(校长作用、教师影响);校外环境 1 1、“泰勒原理”揭示课程编制的四个阶段,即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评价课程。它是现代课程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以下属于“泰勒原理”揭示的阶段中的内容有()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的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_进行了八年教育研究,写出了_ 3、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创立者是_。4、下列哪些不是易于实施的课程设计的特征_ A、和谐性 B、可操作性 C、明确性 D、针对性 BC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斯腾豪斯D
17、课程的评价 目目标标评评价价 -泰勒,教育评价之父,确定目标是关键,以可陈述的具体目标为中心展开,结构紧凑、操作性强,忽略了课程实践性 目目标标游游离离评评价价 -斯克里文,将评价点从课程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对于课程全貌进行评价,主观性强,不影响结果可靠性 CSE评评价价 斯太克、古巴、林肯;需要评定 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CIPP对于泰勒课程评价的改进 斯塔弗尔比姆,斯塔弗尔比姆,由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种评价构成 背景背景评价:价:在特定的环境下评定其需要、问题、资源、机会 输入入评价价:对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各被选方案的相对优点所
18、做的评价 过程程评价:价:对方案实施过程中连续不断地监督、检查和反馈 结果果评价价:对目标达到程度所做的评价。包括:测量、判断、解释方案的成就 总体性评价: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整合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高了人们对评价活动的认可程度,但仍缺乏价值判断。课程评价的其他知识点 EX 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练练 习习 题题1、教育评价之父是_2、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中的目标应当陈述学生应当发生的_3、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提出者_认为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
19、_是整个过程的核心。4、目标游离模式认为课程评价的重点应当从预期结果转向_。5、CIPP模式是由_提出的,该评价模式中的评价包括_、_、_、_。6、“教育即生长”实际上是一种_课程目标7、泰勒提出_评价模式8、贯穿课程的各个阶段,利于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的评价是_。A、表现评价 B、形成评价 C、终结评价 D、诊断评价斯腾豪斯教师课程的实际结果斯塔弗尔比姆背景过程输入结果生成性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BCDE课程资
20、源建设定义:P136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分类:校内、校外资源 (空间)素材性和条件性 功能:素材性课程直接作用于课程,并转化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条件性课程资源是与课程实施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呈现形式:教材、自然等直接作用-显性课程;校风师生关系等,以潜在形式影响教育活动是隐形课程课程资源建设需特别关注的课程资源1、教师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本身也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决定课程资源的范围、利用程度。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价值取向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对于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将那些对于学生学习有意义的,和教材相关的知识内容,经教师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给学生。课程资源建设需特别关注的课程资源2、学生 学生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相互之间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师生互动、新的问题、新的思想都可以随即成为课程的资源。1、校风、师生关系等是课程资源中的_A、校内资源 B、校外资源 C、素材资源 D、条件资源2、教材实体本身是课程资源中_A、显性课程 B、隐形课程 C、素材资源 D、条件资源3、_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4、_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5、名词解释:课程资源 教材的二次开发教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