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案例.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5436278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案例.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案例随着现代数学教学理论的发展,数学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写好数学的教学案例呢?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一些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案例,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案例范文1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编出6的乘法口诀。(二)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教具和学具教具:例11的实物图,6根小棒

2、。学具:6根小棒。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复习25的乘法口诀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2.卡片口算,并说出用哪句口诀23= 14= 21= 52=44= 55= 35= 43=3.卡片口算,直接记得数25= 22= 51= 34=15= 53= 24= 54=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二)学习新课1.准备练习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让学生口算,6个6个地加,把每次加的结果,教师填在空格里,一直加到36.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3个6相加是多少?(

3、18)5个6呢?(30)6个6呢?(36)2.出示例11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书: 61=6)(4) 61= 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得六。教师又露出1只蝉,一共露出了2只蝉。提问:(1) 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62=12)(2) 62=12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

4、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二六十二)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提问:(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4) 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你能不能用最

5、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4.熟记口诀(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3)师生对口令。(三)巩固反馈1.基本练习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题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学生动手也摆1个。提问:(1)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2)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如果不摆图了,你能知道摆2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吗?摆3个,摆5个,摆6个呢?学生口答:教师逐一板书:61=6,62=12,63=18,65=30,66=36.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

6、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任意指一道题,由学生很快说出得数。2.发展性练习(1)先算出每道题的得数,再说一说每组两道题之间的关系。从上面练习,你得到什么启发?(不知道66=?我可以用65+6得出)(3)读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三六十八 五六三十 四六二十四3.综合性练习直接写出得数。64=16= 46=35=26=36=63=43=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案例范文2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分糖的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在分糖过程中,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会计算有余数的除

7、法(试商)。教学重、难点:1.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如何试商。教学准备:教师:糖图,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一包糖(14块),彩笔,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知余数。1、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生:想!师:好,我们倒出来看看,是什么?喜欢吗?(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糖)生:是糖。喜欢!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儿童喜欢吃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2、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4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多少人?生:可以分给14个人。师:对吗?好,咱们一起分一分。(课件演示:14块糖,

8、一人一块,我们就一块一块的圈起来,最后分给了多少人?)生:14个人!师:如果每人分2块呢?能分给几个人?生:如果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你想的真快!咱们来看,(课件演示:14块糖,每人分2块,一起数!)生:分给了1个人,2个人,3个人师:谁来说说分的结果?生:有14块糖,每人分两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回答的真完整!评析:分东西是孩子们经常做的事情,教师创设数学原形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两次老师带领学生分,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二是给下面的活动做一个示范,以便于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式。3、师

9、:按这样分法,每人还能分3块,4块,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几块呢?生a:我想每人分4块。生b:我想每人分7块。4、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一个机会,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这些糖,看最多能分给几个人,然后在图上圈一圈表示出来,好吗?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开始吧!5、学生小组活动分糖,并在图中画圈儿表示。6、学生分小组汇报:(1)、师:分完了吗,同学们?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们组分的情况?组1:我们小组有14块糖,第一种分法是,每人分3块,一共分给了4个人,还多着两块。第二种分法是,每人分5块,一共分给了2个人,最后还多4块。第三种分法是,每人分7块,一共分给了2个人,正好分完

10、了!(2)、师:听了他的汇报,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第一种分法还多着2块?生答:因为,每人分3块,剩下的2块不够分给一个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问的同学点头表示赞同。生2:那你第二种,还剩4块呢,怎么也不分了?生答:那是每人分5块啊,所以剩下的4块也不够给一个人,否则就不公平了!师:有道理吗?老师把你们分的情况展示出来。(在黑板上贴出他们组的分法)(3)师:谁还有不同的分法?说说你不同的那种。组2:我们组是这样分的,14块糖,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2块。还有一种,是每人分6块,可以分给2个人,也剩下2块不能再分了!师:他这两种分法都剩了2块

11、,是不能再分了吗?生:是,因为第一次每人分4块,第二次每人分6块,都比2块多,所以不能再分了!师:同意吗?你解释的真清楚!7、师:刚才老师还分了两种,(贴上)你们看,同样是分14块糖,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分法,真了不起!那通过分,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有的分法有多余的,而有的分法正好分完,没有剩余!师:你们发现了吗?就按你说的把它们分成两类可以吗?(师生共同分)这样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评析: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在小组内用不同方式分糖,在充分操作后,展示不同的分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为下面充分理解余数的含义作好铺垫二、探究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师:这些正好分完的,我们以

12、前学过了,会列算式吗?以它为例,怎么列?生1:142=7(人)(师板书)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2:有14块糖,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这个怎么列?(指最后一种分法)生3:147=2(人)师:说说什么意思?生3:有14块糖,每人分7块,可以分给2个人。2、师:看来这些没剩余的,难不倒大家,那这边有剩余的分法,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呢?比如第一种,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分给了4个人,还剩2块,你能试着写写吗?在本子上试试!3、学生试写。4、展示学生的写法:a、(142)3=4 b、143=c、143=4余2 d、143=42师:写好了吗?我们来看这几位同学写的。这是谁的?说说你的算式什么

13、意思?生a:我先从14块糖里去掉2块多余的,再用123=4(人)。师:好,这是你的想法!我们再来看下一位同学的,为什么这样写?生b:因为有14块糖,每人分3块,所以用143,可是下面不会算了。师:噢,谁也遇到这个困难了?举举手!没关系,咱们来这位同学写的(出示第三种写法)解决你们的困难了吗?生:解决了。师:怎么解决了,它什么意思?生: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4个人,还余着2块,他在后面写了个余字。师:(问第三种方法的主人)你是这个意思吗?生c:是!师:你们觉得这样表示可以吗?生:可以!师:你可真聪明,帮我们大家解决了困难!这还有一种写法呢,你能看懂吗?(出示第四种写法)跟上面一种有什么

14、不同?生:他用了省略号代替了“余”。5、师:对啊,他发明了一种符号来表示剩余,想法不错!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不过为了书写简便,人们就习惯用六个点来表示剩余,看老师写一遍:143=42,读作:14除以3商4余2。(齐读一遍)6、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4个人,还余着2块。师:4在这儿表示4(人),2表示2(块),(板书单位名称)指的哪两块?生:指图中余下的2块。师:大家会写了吗?下面这些,请你任选一种写出来!7、学生练习,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生1:144=3(人)2(块)有14块糖,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3个人,还余2块。生2:145=2(人)4(块)有1

15、4块糖,每人分5块可以分给2个人,还余4块。生3:146=2(人)2(块)有14块糖,每人分6块可以分给2个人,还余2块。8、师: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的除法跟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今天学的除法有余数,以前的除法没有!师:他刚才用了一个词,什么?生:余数!师:什么是余数?生:分完后,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师:在这儿,哪些是余数?生:2、4。(学生边说教师边指)师:这个词用的好,我们就把这些数称为余数!象这样的除法,我们叫它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评析:通过知识的迁移,数型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创造,去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后面练习几次让学生写算式,说含义,整个环节处理的比

16、较扎实,到位。三、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师:大家真厉害,通过分糖,又认识了一种新的除法,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又带来了一些糖,看有多少块?生:16块。师:如果每人分5块,最多能分给几个人?余几块呢?怎么列式?生:165=31师:咱们看是这样吗?(课件验证)和你想的一样吗?2、师:注意看,“啪”又添了一块,变17块了,如果还是每人分5块,现在能分几人余几块?怎么列?生:175=323、师:仔细看,“啪、啪”又添了两块,变成多少了?生:19块。师:这次能分几人?余几块呢?生:195=344、师:都添了那么多糖了,怎么还是只分给3个人啊?生:剩下的不够5块。师:好,再添一块,现在够了吗?能分几个人了

17、?生:能分给4个人了。师:我是这样列的:205=35,余5块行不行?为什么?生:因为剩下的5块还能分给一个人。师:同意吗?仔细看算式,(演示课件)余下的5块又分给了一人,刚才3人变成了4人,这样对了吗?5、师:刚才余5块不行,还能再分,那6块呢?7块呢?生:更不行了,还能再分。师:看来当每人分5块时,最后可能会余几块?生:可能会余1、2、3、4块。师:也就是说只要余下的比5块少就行,是吗?你能说说,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生:余数不能超过除数!师:换句话说,也就是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比除数小)评析:借助课件演示,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剩下的不够每人分的块数所以出现了余数。并且余数一定比

18、除数小,否则,还能再分。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只是在巡视时,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地引导,点拨,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真正的当了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四、研究试商方法:1、师:你看,通过分糖,咱们进一步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现在咱不分了,我出道题,你会做吗?试一试:(1)135=?可以结合刚才分糖的过程想想!再来一道。(2)174=?算的不错,下面可要抢答了,想好就举手,瞪大眼睛,准备好了吗?(3)227=? 285=? 346=?2、师:我出的题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算的越来越快?有什么窍门吗?比如最后一道,怎么想的?生:我先想的口诀,五六

19、三十,所以商5,然后用34-30得4是余数。师:你想的口诀,五六三十,你怎么不想四六二十四啊?生:因为24离34太远了。师:哦,要想得数最接近34还得比它小的那句口诀,是吧?他的方法行不行,咱们来试试!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大量的口算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运转,最后想出试商的捷径。然后反馈,教师及时总结,让学生真正明白试商的方法。五、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两道自己试试!234= 325=师:第一题是怎么想的?生:先想四五二十,商就是五,再用23-5得到余数3。2、判断:师:大家学的那么带劲,把小动物们也吸引来了,瞧,他们还带来了自己做的题,帮他检查一下好吗?(判断并改正)3、实践题:师:咱们班

20、同学可真棒,帮小动物们改正了错误,哎,今天咱们班来了多少人?生:30人。师:几个人一组?生:5个人一组。师:分了几组?怎么知道的?生:305=6(组)师:如果4人分一组,能分几组呢?这个问题,咱们留到课下解决好吗?这个环节的练习分为3个梯度。 第一题是基础题,纯粹的计算。 第二题,判断。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辨别小动物做的对不对,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让他们尝试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第三题,实践题。全班30人,如果每组4人,可以分几组,还余几人?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六、小结:

21、师:这节课,老师跟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又充实的40分钟,希望大家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例子,说给你的同伴听!总评: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活动组织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注意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课为了激发学生

22、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以分糖为主的学习情境。而分糖是学生平常经常做的事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他们的身边,这样就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喜欢学习数学。2、实践操作,引导探究。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分糖情境中,通过亲自动手分糖、画图、列算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3、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

23、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4、多媒体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理解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环节,借助课件演示,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数型结合,形象,生动。5、分层练习,实际应用,提高应用意识:练习设计有梯度:第一题是基础题,纯粹的计算。第二题,判断。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辨别小动物做的对不对,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让他们尝试了

24、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题,实践题。全班30人,如果每组4人,可以分几组,还余几人?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案例范文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25、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洗车朝前行驶、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风车、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生活中的平移。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

26、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2、移一移。第20页“试一试”第1题。(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了多远?向上平移5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平移了5格。(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

27、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己说说看。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平移7格。小房子向平移了格。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3)小房子又平移了两次(课件出示定格画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说说是怎么想的?3、生活中的旋转: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

28、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1、区别平移、旋转。完成第19页“说一说”第(1)(2)题。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完成第20页第(3)题。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3、活动。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学生活动,然后指名上台展示。(二)拓展练习:1、完成第20页“你知道吗”。四、全课总结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五、布置作业

29、第20页第1、2、3题。教学反思平移和旋转这部分知识对于三年级同学的学习来说,我主要是从身边的现象来判断平移和旋转,从而认识到平移与旋转的特征及其区别。因此需要教师课前搜集相关事例,帮助学习认识和理解。通过教学,反思如下:1、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出来,来学习平移与旋转,使学生接受知识更容易、更轻松。如小汽车从学校大门口到公路边,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沿直线前行,是平移现象;同学们玩的风车,在沿着一个点不断转动,是旋转现象。通过多举出身边的实例,这样学生很快地就能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全体同学课堂反应积极,思路清晰。2、课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如让学生做出平移与旋转的动

30、作,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掌握了知识。通过小组当中互相说一说自己所发现的平移、旋转现象,加深理解。3、在画出平移图这一方面,学生显得较困难。首先是观察平移图,找到平移方向与平移了几格,经过教师的引导,全体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但画出平移图时,问题较多。也可能是自己所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本节课在画出平移图时,仍有部分学生比较模糊,还需进一步训练。4、平移、旋转这部分知识,学生会判断出这两种现象,会观察出平移图的方向及平移了几格,我觉得就完全足够。对于三年级学生,画出简单的平移图,经过多次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但它的现实意义在哪儿?较为迷惑!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理解力与想象力的增强,对画出平移图,应该是很自然、轻松的。而且面对考试,试题的难易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师在这一块必须要拓展训练,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