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一) 王祥艳复习目标1、熟悉中考考纲对古诗复习范围和要求。2、能找出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意境。3、联系教材及有关考题进行鉴赏,把握考题设题方式和答题方法。复习过程一、课题引入优秀的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学中的瑰宝,学习和鉴赏诗歌,从而更好地了解并发扬其优良传统。清代著名诗论家袁枚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诗可以怡情”,因此,我们要多读诗,提高文学修养,达到怡情养性之目的。二、考点扫描 能阅读浅显的古诗词,初步鉴赏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三、概念点击及技法讲解(一)、意象1、定义: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
2、形象,它是意与象的结合,客观物象一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便成为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例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
3、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2、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杨柳 圆月 落叶 大海 流水 梅花 寒蝉 梧桐 莲 菊花 冰雪 鸿雁 松树 杜鹃鸟 长亭 芳草 芭蕉 乌鸦 红豆 (杨柳离情依依 圆月思乡,怀人 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莲爱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秋蝉高洁,悲凉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长亭送别之所 芳草离恨 芭蕉孤独与忧愁 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红豆相思)(二)、意境1、定义: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
4、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2、诗歌意境正确的分析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意境。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 “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情景”即主观的感情之境,“意境”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其次,要弄清楚“意”(情)与“境”(景)的主要特点和关系,因为所有的诗词都涉及到“情”和“景”的内容,所有好的诗词中的“情”和“景”都达到了水乳交融。需要指出的是,在意境的形成中,“景”是基础,“情”、“意”才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并不等同于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景”,它既是唤
5、醒诗人特定感情的“景”,也是在此种特定情感支配下所创造的“景”,所以,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的激动。因此,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时一定要领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才能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第三,要弄清楚诗歌意境构成的基本模式,其基本模式如下。(1)触景生情,情随境生诗人事先没有某种情意,因遇到某种物境,触发了某种情意,于是借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便是如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好一幅江南艳丽的水乡风景图宛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选取了富有江南特点和春意的景物(莺啼、绿、红、水村、风、寺庙、楼台、烟雨等),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把零
6、散的自然景物加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精确描绘,使人身临其境宛然置身于迷蒙烟雨、春意盎然的江南大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极大的感染。然而它不仅是一幅歌颂春光的写景图,而且在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之中,给予信佛的统治者以含蓄委婉的嘲笑,达到了情意情景水乳交融之境界。(2)移情入景,景中生情诗人原有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接触物境时,把这种感情注入其中,又借对物境的描写,把它抒发出来,于是客观的物象带上了主观情感。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鸟惊心”明显带有诗人“感时”、“恨别”的主观色彩。遭遇“鸟语花香”,在平常的情况下人们定会抒发喜悦之情,可是在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家人离
7、散的处境下,杜甫见花开流泪,闻鸟语惊心,花香鸟语这种美好的景物,此时却勾起了诗人痛苦的情怀。诗人以主观感染客观,统一客观,达到了意与境的统一,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因此,“意”与“境”的交融,不管它是情随境生,还是移情入境,总之要在一首诗中和谐、完美,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方能够成好诗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失为具有完美意境的典范,他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抒发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交融在一起,使之浑然一体了。难怪闻一多称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再如欧阳修的闺怨词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二句,意境曲折,层层深入而浑然一体,前人评价颇高。该词中闺中
8、怨妇借暮春景象,感叹青春消逝和精神上的孤寂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所以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第四,掌握一些关于诗歌意境分析的必要的常识和方法。(1)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诗歌意境的形成离不开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这些客观的景物,一旦渗透诗人之主观情感,即为诗歌之意象,可见诗歌意境的形成是离不开意象的。那些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典型传统的意象,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熟悉这些传统意象,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的反复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
9、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能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等。(2)展开联想想象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更好地去赏析诗歌的意境。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
10、深幽意境。“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3)明确答题思路不同的命题形式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如果是笼统地简要分析意境,必须遵循答题的一般思路:描述诗歌的意境。概括意境的特点。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
11、燕子,沙暖睡鸳鸯。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意境。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3、意境的特点:慷慨悲壮 雄浑苍劲 恬淡自然 孤独冷寂(三)、表达技巧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鉴赏,一般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 1、从炼字角度:着重分析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要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3、从修辞角度。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2、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这样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问、设问。(一)拟人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 A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回答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案: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B、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问: “两山排闼送青来
13、”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二)比喻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A、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问:第
14、一、二联是怎样表现夜色之美?答案:“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B、阅读孟郊的游子吟回答问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 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寸草心”、“三春晖”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什么?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 4、从表现手法角度: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比喻象征等。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对
15、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于谦的石灰吟等(3)对比衬托 对比烘托:用于诗歌创作,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动衬静;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
16、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将眼前的瀑布实景与天上的银河虚景的结合起来,写出了瀑布的壮美气势。(4)化用典故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联想和想象 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例如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一、二句主要写了“静”,请简析作者写静的手法。 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三、四句的表
17、达技巧。(四)、情感情感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对其深层内涵进行准确的揭示,合理的分析评价;对古代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的进行分析评价。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诗歌表面写的内容,二是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1、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
18、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2、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马致远的秋思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怨妇的怀人:温庭筠依依惜别的深情: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悠闲、自在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厌恶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
19、园田居小结: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A描写了什么意象B构成了什么意境C运用了什么手法D抒发了什么情感四、教材链接1、回忆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常见意象及表现的意境 【例1】王维山居秋暝中把“空山”、“雨后”、“明月”、“松、“清泉”、“石”、“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加以组合,营造一种清新、静穆、空灵的秋夜乡村气氛。【例2】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
20、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例3】柳宗元的江雪,此诗只有一个意象江雪,没有人踪甚至没有鸟迹的白茫茫一片的江雪。江雪与诗中的人物,戴着蓑笠的老翁,构成本诗深远的意境:境与人互为映衬,作者孤高清洁的个性展露无余。五、真题回放 例1 (2007年潍坊中考试题)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 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词人笔下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词人梦回南国,抓住江山、芦花、孤舟、明月、笛声等景物,描绘了江南
21、清秋凄寒的景色;词人借景抒情,抒写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难堪之感。例2 (2008年潍坊中考试题)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簟(din):竹席。觉(jio):睡醒。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例3(2009年潍坊中考试题)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
22、风日,留醉与山翁。(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六、方法指津1、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意象)?试分析其情境交融的意境。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意境氛围?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所写的形象(意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诗歌形象(意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怎么样的一幅画面?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简要分析诗人在某句
23、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解释某联或某句意思,分析情与景的关系。2、答题思路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及周围景物,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承载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鉴赏景物形象: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体特征和寓意,然后抓住形象具体特点或个体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具体而言:(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鉴赏诗歌意境:(1)首先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图景和画面,抓住主要景物,应用联想和
24、想象手段再现画面。(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厚壮阔、萧瑟凄凉等。(3)分析作者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答题要具体明确,切忌空洞。七、典型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了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田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大湿,燕子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