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竞赛样题》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竞赛样题》word版.doc(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市基层防疫人员知识竞赛样题(600题)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组稿二一一年七月四日- 93 -前 言本套样题包含基层防疫人员知识竞赛主要知识点,请参赛者认真做好自测练习。我所将从样题中随即抽取竞赛试题,并重新对有关内容、顺序等进行调整后组题。请参赛者灵活掌握样题所列知识点,切勿机械记题和背答案。本样题编写涉及面广、组稿时间短,不免有疏漏之处,请谅解并批评指正。如有疑问,请发邮件到fangjianke。目 录一、名词解释- 1 -二、填空题- 12 -三、判断题- 23 -四、选择题(单选)- 33 -五、选择题(多选)- 47 -六、简答题- 64 -一、名词解释1. 动物防疫法中的动物疫病
2、:动物疫病包括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 动物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称为动物传染病。3. 传染源:是指机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体外排出的动物。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带菌(毒)动物。4.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另一个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5. 传播方式:是指动物传染病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通常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6. 易感动物: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7. 一类动物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疫
3、病。8. 二类动物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9. 三类动物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10. 动物防疫:动物防疫法中的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11. 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12. 疫点: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为疫点,一般是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养殖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患病禽所在的自然
4、村划为疫点。13. 疫区:疫区是指以疫点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和交通等因素。14. 受威胁区:受威胁区是指疫区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1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多种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16.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17.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8.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19.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20. 猪肺
5、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2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22.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23.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24.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属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25.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26.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27. 猪链球菌病:是由不同血清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猪的不同临床症状类型疾病的总称。28. 绵
6、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为特征。29.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30. 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31. 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所制成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32. 活疫苗:是指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或者是异源弱毒株所制成的疫苗。33. 灭活
7、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良好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经人工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灭活),使其传染因子被破坏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所制成的疫苗。灭活疫苗根据所用佐剂不同又可分为氢氧化铝胶佐剂、油乳佐剂、蜂胶佐剂等灭活疫苗。34. 新型疫苗: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免疫化学等技术研制的疫苗。35. 类毒素:将细菌在生长繁殖中产生的外毒素,用适当浓度(0.3%0.4%)的甲醛溶液处理后,其毒性消失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36. 多价苗:是指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37. 联苗:指由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联合制成的疫苗。38. 疫苗的有效期:是指在规定的贮藏条件下能够保
8、持质量的期限。39. 疫苗的失效期:是指疫苗超过安全有效范围的日期。40. 预防接种:指在经常发生某类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类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类传染病威胁的地区,为了预防这类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平时有组织、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41. 紧急接种: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紧急接种应先从安全地区开始,逐头(只)接种,以形成一个免疫隔离带。然后再到受威胁区,最后再到疫区对假定健康动物进行接种。42. 临时接种:指在引进或运出动物时,为了避免在运输途中或到达目的地后发生传染病而进行的预防免疫接种。临时接
9、种应根据运输途中和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免疫接种。43. 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是指疫苗注射后出现的短时间精神不好或食欲稍减等症状,此类反应一般可不作任何处理,可自行消退。44. 疫苗接种后的严重反应:主要表现在反应程度较严重或反应动物超过正常反应的比例。常见的反应有震颤、流涎、流产、瘙痒、皮肤丘疹、注射部位出现肿块、糜烂等,最为严重的可引起免疫动物的急性死亡。45. 疫苗接种后的并发症:指个别动物发生的综合症状(如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等),反应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救治。46. 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地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宿主)造成不同
10、程度危害的动物。47. 人畜共患病: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如:狂犬病、结核病等。48.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相互传播的疫病。这些寄生虫既可寄生在人体,也可寄生在脊椎动物(家畜和野生动物)体内,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来源,这种寄生虫病就叫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如日本血吸虫、刚地弓形虫等。49. 生物源性寄生虫:必须有中间宿主参与才能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称为生物源性寄生虫,也称间接发育型寄生虫。50.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性未成熟阶段虫体(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称为中间宿主。51. 宿主:凡是体内
11、或体表被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52. 终末宿主:寄生虫性成熟阶段(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53.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家畜以牛、羊感染为主,其次猪、犬、马、骡、驴。54.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1030日龄的雏鸡或 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55. 寄生虫病机械性损害: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的机械
12、性刺激,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56. 寄生虫病毒害作用: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脱鞘液和死亡崩解产物等,可对宿主产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毒性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57. 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活环境和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消毒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与传播。58. 物理消毒法:是利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59. 机械消毒:是指用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手段机械清除病原体的方法,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消毒方法。60. 焚烧
13、消毒:焚烧是以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的方法。主要是用于传染病流行区的病死动物、尸体、垫料、污染物品等的消毒处理。61. 火焰消毒:火焰消毒是以火焰直接烧灼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它能很快杀死所有病原微生物,是一种消毒效果非常好的一种消毒方法。62. 化学消毒:是指应用各种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消毒法,也是消毒工作的主要内容。63. 生物安全处理:通过用焚毁、化制、掩埋或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将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或附属物进行处理,以彻底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达到消除病害因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的目的。64. 生物消毒:就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杀灭
14、或去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用于土壤、水和动物体表面消毒处理。65. 生物热消毒法: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热以达到消毒目的的一种消毒方法,常用的有发酵池法、堆粪法等,常用于粪便、垫料等的消毒。66. 甲醛: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均有效。浓度为35%-40%的甲醛溶液称为福尔马林。67. 75%酒精溶液的配制:用量器称取95医用酒精789.5毫升,加蒸馏水(或纯净水)稀释至l000毫升,即为75酒精,配制完成后密闭保存。68. 5氢氧化钠的配制:称取50克氢氧化钠,装入量器内,加入适量常水中(最好用6070热水),搅拌使其溶解,再加水至1000毫升,即得,配制完成后密闭保存。
15、69. 0.1高锰酸钾的配制:称取1克高锰酸钾,装入量器内,加水1000毫升,使其充分溶解即得。70. 3来苏儿的配制:取来苏儿3份,放入量器内,加清水97份,混合均匀即成。71. 2%碘酊的配制:称取碘化钾15克,装入量器内,加蒸馏水20毫升溶解后,再加碘片20克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加入乙醇500毫升,搅拌,再加入蒸馏水至1000毫升,搅匀,滤过,即得。72. 碘甘油的配制:称取碘化钾10克,加入10毫升蒸馏水溶解后,再加碘10克,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加入甘油至1000毫升,搅匀,即得。73. 熟石灰(消石灰)的配制:生石灰(氧化钙)1千克,装入容器内,加水350毫升,生成粉末状即为熟石灰,
16、可撒布于阴湿地面、污水池、粪地周围等处消毒。74. 20石灰乳的配制:1千克生石灰加5千克水即为20石灰乳。配制时最好用陶瓷缸或木桶等。首先称取适量生石灰,装入容器内,把少量水(350毫升)缓慢加入生石灰内,稍停,使石灰变为粉状的熟石灰时,再加入余下的4650毫升水,搅匀即成20石灰乳。75. 喷雾法消毒:是利用气泵将空气压缩,然后通过气雾发生器,使稀释的消毒剂形成一定大小的雾化粒子,均匀地悬浮于空气中,或均匀地覆盖于被消毒物体表面,达到消毒目的。76. 畜禽标识:是指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77. 药物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由于药物本身许多可
17、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或组织蛋白形成全抗原,引发机体体液性或细胞性免疫反应。78. 药物不良反应: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79. 药物副作用: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80. 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脏流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体外的现象。81. 渗出性出血:是指小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缓慢渗出血管外。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有淤血和缺氧、感染和中毒、过敏反应、维生素C缺乏和血液性质改变。82. 破裂性出血:是指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引起的原因主要有机械性损伤、侵蚀性损伤和血
18、管壁发生病理变化83. 炎症: 是指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84.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坏死称为变质。主要由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作用和炎症应答的副作用所导致。85.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86. 增生:细胞数量增多,并伴有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的过程。87. 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崩解、结构自溶(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88. 糜烂:皮肤、粘膜处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称为糜烂。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89. 发热
19、: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90. 稽留热:即高热持续数天不降,且昼夜体温温差在1 以内。这是致热原在体内持续存在并不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的结果。常见于猪瘟、丹毒、流感、大叶性肺炎、猪急性痢疾、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等。91. 弛张热:即昼夜体温变化超过1 ,但不降至正常体温的状态。常见于小叶性肺炎、胸膜炎、灶性化脓性疾病、急性猪肺疫、猪丹毒及许多败血症。 92.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反复交替出现。93. 不定型热:即发热持续时间不定,体温变动无规律,体温曲线不
20、规则。常见于许多非典型疾病,多见于非典型猪瘟及其它典型传染病。94. 败血症:指病原微生物,持续繁殖产生大量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使机体严重中毒的全身病理变化。比如:败血型炭疽。95. 毒血症:局部生长繁殖的病原微生物分泌毒素进入血液,引起机体中毒。96.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易感细胞发生异常的反常性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97. 药物的局部作用:在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称作局部作用。98. 药物的全身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称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99. 药物的直接作用:药物吸收后直接对某一器官产生的作用为直接作用,也
21、叫原发作用100. 药物的间接作用: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不是直接对某一功能进行调节,而是通过神经反射、体液调节等所产生作用为间接作用,也叫继发作用。二、填空题1. 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 预防为主 的方针。2. 动物防疫法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 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 活动。3. 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是指 家畜家禽 和 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4. 动物防疫法所称 动物产品 ,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5. 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疫病,是指 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 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
22、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 预防、控制、扑灭 和动物、动物产品的 检疫 。7. 动物防疫法规定的 一 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8. 动物防疫法规定的 二 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9. 动物防疫法规定的 三 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10. 动物防疫法规定, 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建设,建立健全 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 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
23、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11. 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 动物、动物产品 的检疫工作和 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 工作。12. 动物防疫法规定,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 预防、控制 等技术工作。13. 动物防疫法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 应当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14. 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 强制免疫 。15. 动物防疫法规定,从事
24、动物疫情监测、检验检疫、疫病研究与诊疗以及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 当地兽医主管部门 、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或者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及时报告。16.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应当载明 申请人的名称、 场址 等信息。17. 患有 人畜共患病 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染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18. 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疫情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认定;其中重大动物疫情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
25、部门 认定,必要时报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认定。19.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对动物 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 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活动中的动物防疫实施 监督管理 。20. 动物防疫法规定,经 强制免疫 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目前主要在 猪、牛、羊 上佩戴畜禽标识。21.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负责向社会及时公布全国动物疫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动物疫情。22.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
26、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23. 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 卫生主管部门 应当组织对疫区易感染的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24. 设立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 动物诊疗许可证 。25. 执业兽医,是指从事 动物诊疗 和 动物保健 等经营活动的兽医。26. 经注册的执业兽医,方可从事 动物诊疗 、 开具兽药处方 等活动。27. 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 、 动物隔离场所 、 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 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 ,应当符合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 动物防疫
27、条件合格证 。28.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 。29. 传染病发展过程可分为: 潜伏期 、 前驱期 、 明显(发病)期 和转归期四个阶段。30. 寄生虫 是暂时或永久地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31. 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部位等不同,因而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也不同,主要表现在 机械性损害 、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毒素的毒害作用、引入其他病原体并传播疾病等四个方面。32. 口蹄疫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多种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口蹄疫一般
28、以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式传染。33. 高致病性禽流感 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34.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 急性 、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35. 猪瘟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36. 猪丹毒 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急性型表现为败血型或在皮肤上发生特异性红疹,慢性型表现为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增生性心内膜炎。37. 猪肺疫 ,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咽喉炎;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慢性型较少见,主要表现慢性肺炎
29、。3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39. 狂犬病 又名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病畜的临床特征是呈现狂燥不安和意识紊乱,最后发生麻痹而死。40. 炭疽 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41. 牛结核病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属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以组织器官的结核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的坏死病灶为特征。42. 布鲁氏菌病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孕和关节炎、睾丸炎等为特征。43. 免疫接种 是
30、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44. 由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完整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称为 常规疫苗 ;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免疫化学等技术研制的疫苗,称为 新型疫苗 。45. 常规疫苗按其病原微生物性质分为 活疫苗 、 灭活疫苗 、类毒素。46. 新型疫苗,主要有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 合成肽疫苗 、核酸疫苗等。47. 活疫苗 是指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或者是异源弱毒株所制成的疫苗。48. 灭活疫苗 是选用免疫原性良好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
31、物经人工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灭活),使其传染因子被破坏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所制成的疫苗。49. 将细菌在生长繁殖中产生的外毒素,用适当浓度(0.3%0.4%)的甲醛溶液处理后,其毒性消失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称为 类毒素 。50. 灭活疫苗根据所用佐剂不同又可分为 氢氧化铝胶佐剂 、 油乳佐剂 、蜂胶佐剂等灭活疫苗。51. 疫苗的 有效期 是指在规定的贮藏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52. 某批疫苗的生产批号是20101231,有效期2年,即该批疫苗的有效期到 2012年12月31日 止。53. 疫苗的 失效期 是指疫苗超过安全有效范围的日期。如标明失效期为2012年7月1日,表示该批
32、疫苗在规定条件下保存可使用到2012年6月30日,即7月1日起失效。54. 不同疫苗品种应配置相应的贮藏设备,如低温冰柜、 电冰箱 、液氮罐、 冷藏柜 等。55. 所有疫苗都应贮藏于冷暗、干燥处,避免 光照直射 和 防止受潮 。56. 不同的疫苗要求不同的贮藏温度, 冻干活疫苗 一般要求在-15条件下贮藏,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57. 不同的疫苗要求不同的贮藏温度, 灭活疫苗 一般要求在28条件下贮藏,不能低于0,更不能冻结。58. 猪瘟弱毒疫苗的最佳保存温度是 15 以下,稀释后必须在2小时内用完。59. 贮藏疫苗时,应按 品种 和 有效期 分类存放,并标以明显 标志 ,以免混乱而造成差错
33、。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必须及时清除并销毁。60. 运输冻干活疫苗应冷藏运输。如果量小,可将疫苗装入 保温瓶或保温箱 内,再放入适量 冰块 进行包装运输;如果量大,应用 冷藏运输车 运输。61. 运输灭活疫苗宜在 28 的温度下运输。夏季运输要采取降温 措施,冬季运输采取 防冻 措施,避免冻结。62. 根据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可分为 预防接种 、 紧急接种 和 临时接种 等三种类型。63. 预防接种 是指在经常发生某类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类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类传染病威胁的地区,为了预防这类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平时有组织、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64. 紧急接种 是指在发生传
34、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65. 消毒 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活环境和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66. 消毒的目的是切断 传播途径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与传播。67. 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有 机械消毒 、 煮沸消毒 、 焚烧消毒 、火焰消毒、阳光/紫外线消毒等。68. 空气消毒方法有 物理消毒法 和 化学消毒法 。69. 粪便污物消毒方法有 生物热消毒法 、 掩埋消毒法 、 焚烧消毒法 和化学药品消毒法。70. 畜禽标识是指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 耳标 、 电子标签 、 脚环 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
35、志物。71. 农业部 负责全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72. 畜禽标识制度应当坚持 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的原则。73. 畜禽标识实行 一畜一标 ,编码应当具有 唯一性 。 74. 畜禽养殖代码由县级人民政府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按照备案顺序统一编号,每个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只有一个畜禽养殖代码。75. 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禽为 2 年,牛为 20 年,羊为 10 年,种畜禽长期保存。76. 重大动物疫情由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重大动物疫情。77.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应当坚持 加强领导
36、、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 “24字”方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78.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按照 属地管理 的原则,实行 政府统一领导 、 部门分工负责 ,逐级建立责任制。79.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应当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实行封锁的建议,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作出决定。80. 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 “早、快、严、小” 的原则立即处置,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防止疫情扩散。81.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依
37、照本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82. 重庆市在全面推行常年免疫时采取“四大转变”,即从季节性免疫向 常年性免疫 转变,从只重免疫密度向 密度与质量并重 转变,从盲目免疫向 “以监定免” 转变,从被动接受免疫向主动 申报免疫 转变。83. 重庆市全面推行常年免疫制度包括三旬分类免疫制、 强制免疫报告制 、规模场 按程序实施自主免疫 等。84. 注射器是一种用于将水剂或油乳剂等液体兽药(或疫苗)注入动物机体内的专用装置,可分 金属注射器 、 玻璃注射器 和连续注射器三类。85. 金属注射器 主要由金属支架、玻璃管、橡皮活塞、剂量螺栓等组件组成,其特点
38、是轻便、耐用、装量大,适用于猪、牛、羊等中大型动物注射。86. 玻璃注射器 由针筒和活塞两部分组成,适用于家禽、小动物注射。87. 连续注射器主要由 支架 、 玻璃管 、 金属活塞 及单向导流阀等组件组成。88. 肌肉注射应选择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的部位。大家畜(马、牛、骆驼等)宜在 臀部 或 颈部 。89. 肌肉注射应选择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的部位。猪宜在 耳后 、臀部、颈部。90. 肌肉注射应选择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的部位。羊、犬、兔宜在 颈部 。91. 对禽肌肉注射免疫接种,调试好连续注射器,确保剂量准确。注射器与胸骨成平行方向,针头与胸肌成 3045角,在胸部中
39、1/3处向背部方向刺入胸部肌肉。92. 对幼禽滴鼻点眼选择的免疫部位是 眼结膜囊 内、 鼻孔 内。93. 滴鼻点眼免疫的滴头与眼或鼻保持 1厘米 左右距离,轻捏滴管,滴 12滴 疫苗于鸡眼或鼻中,稍等片刻,待疫苗完全吸收后再放开鸡。94. 饮水免疫的准备,对鸡群停止供水 14 小时,一般当 7080 的鸡找水喝时,再实施饮水免疫。95. 炎症 是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96. 菌血症 细菌在血液中持续存在的现象; 病毒血症 病毒在血液中持续存在的现象。97. 发热 是指由于机体受发热激活物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98. 肿瘤 是
40、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易感细胞发生异常的反常性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99. 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 药物 ;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称为 毒物 ;运用于动物的药物称为 兽药 。100. 反复用药后,机体对某一药物的反应性(敏感度)减弱称为 耐受性 。微生物在药物作用下依然得以保存和繁殖称为 耐药性 。三、判断题1. 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2. 基层动物防疫员要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工作积极,热情主动;遵纪守法,不谋私利
41、。()3. 从事动物强制免疫的防疫人员,在实施动物免疫时,负责对免疫过的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 )4. 兽医防疫队伍应包括省市县各级动物防疫监督、疫病控制机构及乡村两级从事动物防疫具体操作的兽医人员。( )5. 动物保定是指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易于接受诊断和治疗,保障人、畜安全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6. 猪的正提保定适用于仔猪的耳根部、颈部作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等。( )原因:猪的正提保定适用于仔猪的耳根部、颈部作肌肉注射。7. 猪的倒提保定适用于仔猪的耳根部、颈部作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等。( )原因:猪的倒提保定适用于腹腔注射等。8. 常规疫苗按其病原微生物性质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合成肽
42、疫苗。()原因:由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完整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称为常规疫苗。常规疫苗按其病原微生物性质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9. 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免疫化学等技术研制的疫苗,称为新型疫苗,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核酸疫苗等。()10. 活疫苗的优点有免疫效果好、接种途径多。( )11. 灭活疫苗的优点有安全性能好、接种途径多。( )原因:灭活疫苗的优点有安全性能好,一般不存在散毒和毒力返祖的危险;一般只需在28贮藏和运输条件,易于贮藏和运输;受母源抗体干扰小。灭活疫苗的缺点有接种途径少和产生免疫保护所需时间长。接种途径主要通过皮下或肌肉注
43、射进行免疫。12. 活疫苗的缺点是可能出现毒力返强,贮存、运输要求条件较高和免疫效果受免疫动物用药状况影响。( )13. 灭活疫苗的缺点是可能出现毒力返强,贮存、运输要求条件较高和免疫效果受免疫动物用药状况影响。( )14. 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可以冷冻保藏。( )15. 将细菌在生长繁殖中产生的外毒素,用适当浓度(0.3%0.4%)的甲醛溶液处理后,其毒性消失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称为抗生素。( )原因:为类毒素的概念。16. 活疫苗需要在2-8下保存,灭活苗可以在常温下保存。( )原因:冻干活疫苗一般要求在-15条件下贮藏,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灭活疫苗一般要求在28条件下贮藏,不能低于
44、0,更不能冻结。17. 所有疫苗都应贮藏于冷暗、干燥处,避免光照直射和防止受潮。()18. 易过期失效药品、疫苗的保管,要定期检查,按照“先进先出”和“失效期近的后出”。()19. 免疫接种时,不需要做过多准备,直接防疫即可。()20. 鸡痘疫苗的免疫方法是直接肌肉注射。( )21. 动物发生传染病时一般先治疗,治愈后才能防疫。()22. 金属注射器主要由金属支架、玻璃管、橡皮活塞、剂量螺栓等组件组成。()23. 玻璃注射器由针筒和活塞两部分组成。()24. 禽颈部皮下免疫接种的注射部位在颈背部下2/3处,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颈中线的皮肤并向上提起,使其形成一囊。()原因:颈背部下1/3。25.
45、 皮内注射免疫接种仅适用于绵羊痘活疫苗和山羊痘活疫苗等个别疫苗接种。()26. 皮内注射部位,宜选择皮薄、被毛少、皮肤松弛、皮下血管少的地方。()原因:皮内注射部位,宜选择皮肤致密、被毛少的部位。27. 肌肉免疫接种应选择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的部位。()28. 猪静脉注射免疫宜选择在耳静脉或前腔静脉处。()29. 鸡群气雾免疫接种过程为将雏鸡装在纸箱中,排成一排,喷雾器在距雏鸡40厘米处向鸡喷雾,边走边喷,往返23遍,将疫苗喷完;喷完后将纸箱叠起,使雏鸡在纸箱中停留半小时。()30. 猪瘟活疫苗的颜色和状态为微黄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原因:颜色和状态为
46、淡红色海绵状疏松团块。31. 狂犬病兽用活疫苗(ERA株)外观呈微黄色海绵状疏松团块,加稀释液即呈溶解均匀的混悬液。( )原因:颜色和状态为白色海绵状疏松团块。32. 疫苗注射后出现的短时间精神不好或食欲稍减等症状,此类反应一般可不作任何处理,可自行恢复。()33. 免疫是指动物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已,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反应。()。34. 免疫接种前,防疫人员需剪短手指甲,用肥皂、消毒液(来苏儿或新洁尔灭溶液等)洗手,再用75酒精消毒手指。()35. 寄生虫的危害主要表现是机械性损害。( )原因:寄生虫的危害主要表现机械性损伤、侵蚀性损伤和血管壁发生病理变化。36. 鸡球虫病以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寄生于盲肠,俗称盲肠球虫病。()37.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引起的疫病,又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 ()38. 生物消毒就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39. 常用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原因:常用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40. 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活环境和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消毒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