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触媒研究报告:国内分子筛龙头_多领域布局实现快速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触媒研究报告:国内分子筛龙头_多领域布局实现快速成长.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触媒研究报告:国内分子筛龙头_多领域布局实现快速成长1 国内分子筛行业龙头,研发投入与充分储备助力产品版图扩充1.1 公司发展与股权结构公司前身大连多相触媒有限公司于 2008 年成立;2015 年,公司同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始 进行接触,同年正式更名为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2 年 2 月 16 日,公司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公司主要从事特种分子筛及催化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化工技术、化工工艺 服务,自公司成立以来,陆续推出了多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2009 年推出烯烃异构 化催化剂、2012 年推出己内酰胺催化剂、2015 年推出环氧丙烷催化剂、2017 年推出
2、移动 源脱硝分子筛、吸附分离分子筛等。除现有产品外,公司还投入大量研发力量,积极布局了 固定源脱硝分子筛、光触媒 VOCs 净化催化剂、乙二醇催化剂等新型催化材料,并形成了 充足的技术储备。股权结构:李进先生和刘颐静女士二人为夫妻关系,分别直接持有中触媒集团 36.08%/22.44%的股份,中触媒集团持有公司 26.12%的股份,故李进与刘颐静各自间接持 有公司 9.42%/5.86%的股份;考虑二人 6.52%/2.96%的直接持股,李进与刘颐静各自直间接 持股比例为 15.94%/8.82%,两人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李进先生曾于中石化上海石油 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
3、,目前担任集团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刘颐静女士现任集团董事,前期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除其他自然人股东外,大连中赢投 资管理中心是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公司,持股 2.49%。 公司拥有 1 家全资子公司中海亚和 1 家参股公司中催技术,前者主营业务是环保型催化 剂的生产、研发与销售,后者主营业务是化工产品的销售。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为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非分子筛催化剂系列与技术服务收入, 其中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为公司核心产品。分子筛催化剂是指以分子筛作为主要活性组 份或主要载体的催化剂,又称沸石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作为固体催化剂,是环境友好型的 新型催化材料,广泛应用于环保、化工等领域
4、。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主要包括移动源脱硝分子 筛、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石油裂化分子筛、烯烃异构化催化剂、吡啶合成催化剂及其他分子 筛产品。1.2 募投项目具体情况公司本次 IPO 募集资金 7.84 亿元,其中 4.28 亿元用于环保新材料及中间体项目,规划 建设时长为 16 个月。项目将建设分子筛及催化剂产品、分子筛模板剂配套产品以及研发中 试平台,生产包括固定源脱硝分子筛、光触媒 VOCs 净化催化剂、乙二醇催化剂等多种环保 型新材料分子筛及催化剂产品。 另外 3.56 亿元用于特种分子筛、环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业化项目,由全 资子公司中海亚实施,项目规划建设周期为 12 个月,拟建设
5、特种分子筛、环保型催化剂及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生产线。1.3 公司财务分析1.3.1 2019-2021 年公司收入/归母 CAGR 分别为 49%/136% 2019-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 49%,2019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 亿元, 同比+96.9%,归母净利润 5345 万元,同比+479.1%,当年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收入为 3.1 亿元,同比+112.5%,其中移动源脱销分子筛收入 1.6 亿元,同比+837.9%。移动源脱销分 子筛销售额增长来自于数量增加,该业务销量同比+978.2%,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作为脱硝催 化剂材料应用于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2019
6、年 7 月 1 号起我国部分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 标准,另外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公司移动源脱硝分子筛打开了包括日本、韩国、印度、泰 国等亚太地区以及波兰等欧盟市场的销售,国内外需求增长带来产品销量爆发。但由于公司 与客户签署采购协议时约定了市场化定价方式,当采购数量阶梯式增长时将予以相应的价格 优惠,故单价同比下滑 13.0%。2020 年营业收入 4.1 亿元,同比+21.9%,归母净利润为 9184 万元,同比+71.8%,增 速有所放缓。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移动源脱销分子筛在收入同比+63.6%的基础上,毛利率 自 31%提升至 44.7%,增长 13.7 个百分点,产品结构的优化使
7、得公司利润增长率高于收入。 2021 年公司收入 5.6 亿元,同比+38.2%,归母净利润 1.34 亿元,同比+45.6%,年内公司 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销量同比+44.2%,非分子筛催化剂销量同比+8.9%。2022 年 Q1 公司 收入 1.8 亿元,同比+1.9%,归母净利润 3334 万元,同比-17.0%。公司业务收入和毛利主要来自于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2019 年至今该板块占比维 持在 94%及以上,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又细分为移动源脱硝分子筛、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石 油裂化分子筛、烯烃异构化催化剂、吡啶合成催化剂、其他分子筛产品六大产品,移动源脱 销分子筛的收入/毛利占比自 2
8、018 年的 10%以下逐渐上升到 2021 年 H1 的 71.4%/78.5%, 硅钛分子筛位列其次,2018 年该板块收入/毛利分别为 7263 万元/3167 万元,占比为 42.9%/53.9%,硅钛分子筛分为己内酰胺/环氧丙烷催化剂两类,公司积极开拓下游环氧丙烷 市场,但推广初期产品降价较多,2021 年 H1 该板块收入/毛利分别为 3598/1301 万元,占 比为 11.14%/8.83%。2018-2021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呈现增长趋势,2021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 分别为 45.2%/23.8%,同比增长 1.1/1.2 个百分点,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板块毛利
9、率同比增 加 2.1 个百分点。2022 年 Q1 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42.7%/18.7%,出现一定程度下滑。1.3.2 公司各项业务数据分析2018-2021 年公司产销率总体趋势波动上升,但 2020 年出现一定下滑,特种分子筛及 催化剂板块产销率 76.12%,同比下降了 23 个百分点,非分子筛催化剂产销率 99.11%,同 比下降了 4.7 个百分点,两个原因导致其下降:首先,根据公司与巴斯夫的长期采购协议, 公司为巴斯夫提供的脱硝分子筛需要提前预备两个月以上的供货量,因巴斯夫 2021 年预计 采购数量大幅提升,使得预备供货量增加,以致产销率有所降低;其次,截至 2020
10、 年末, 公司有部分产品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收入。该部分发出商品数量较 2019 年大幅增加,导 致产销率有所降低。2021 年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板块产销率 101.03%,同比增加了 24.9 个 百分点,非分子筛催化剂产销率 104.65%,同比增加了 5.5 个百分点。2019 年,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板块单价 16.1 万元/吨,同比+23.8%,年内原材料二氧 化 硅 / 碳 酸 金 刚 烷 胺 / 四 乙 基 氢 氧 化 铵 / 四 丙 基 氢 氧 化 铵 价 格 分 别 +16.18%/18.81%/+20.48%/+8.16%;2020 年板块单价 17.22 万元/吨,同比+7
11、.29%,年内 原材料电解铜/碳酸二甲酯价格分别+3.57%/+13.1%,2021 年板块单价 16.1 万元/吨,同比 -10.45%。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板块各产品中,吡啶合成催化剂毛利率保持在 70%以上,钛硅分子 筛催化剂与烯烃异构化催化剂次之,2020 年二者毛利率分别为 58.2%/43.4%,移动源脱硝 分子筛作为收入与毛利的主要来源,其毛利率从 2018 年的 22.4%上升至 2020 年的 44.7%, 主要原因是 2018 年后生产连续性增强,原材料耗用/分摊费用等大幅下降带来单位成本下降。1.3.3 研发投入与人才团队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助力2018-2022 年 Q1,
12、公司总体费用率由 32.37%降低至 19.47%,其中管理费用率稳步下 降,由 14.48%降至 6.97%;公司已立项研发项目主要围绕环保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光触媒 的合成及应用项目、催化剂载体合成项目等关键技术开展,研发费用率保持较高水平,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6.6%,其绝对值为 3697 万元,2022 年 Q1 公司研发费用为 1037 万元, 费用率为 5.8%。公司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与完善的研发设备,并同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全方面的合作模 式。公司拥有设施完善、技术领先的研发中心和中试平台,建立了特种分子筛基础研究、工 艺和活性组分开发、专业工艺包和催化剂应用的阶梯式研
13、发体系。研发团队以多位博士及技 术专家为核心,数十位具有硕士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研发中坚力量,多数 研发人员具有多年特种分子筛材料和催化剂研发经验。公司研发人员总数由 2020 年的 121人增加至 2021 年的 152 人,学历结构也有所改善,本科以上学历的研发人员从 35 人上升 至 59 人。为进一步壮大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公司始终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随着公司的 快速发展,研发团队将不断壮大。公司技术储备丰富,重视产品的技术升级与更新迭代,在研项目较多。除公司已形成销 售收入的产品外,公司其他产品的技术储备还包括甲醇制烯烃(MTO)催化剂、甲醇制丙烯 (MTP)催化剂、乙
14、二醇催化剂、铂钯双氧水催化剂等,主要应用于环保行业、能源化工及 精细化工行业。对已形成销售的生产项目,公司仍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改善产品质量并降 低生产成本,主要项目包括脱硝分子筛系列产品研发项目、钛硅分子筛系列产品研发项目等, 并积极拓展分子筛在其他领域的运用,如吸附分离、空气净化等方面,并已经取得了部分研 发成果。1.3.4 巴斯夫集团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巴斯夫集团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18 年至 2021 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当期营业 收入的比例从 67.76%上升至 87.40%,巴斯夫集团为公司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的第一大客 户,公司与巴斯夫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巴斯夫亚洲区
15、域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独家 供应商。公司来源于巴斯夫的销售收入从 2018年的 3246.16万元上升至 2021年的 39817.10 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从 19.19%上升至 71.00%。2021 年公司收入 5.53 亿元,其中境内销售额 2.42 亿元,占比 56.32%,境外销售额 3.11 亿元,占比 43.68%,公司销售均为直销,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销售占比达到 95%以上。2 化学工业的“芯片”,2023 年全球分子筛催化剂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20.1 亿美元2.1 催化剂定义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且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
16、物质,又称触媒。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功能使其成为工业反应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据统计,约有 90%以上的工业过程涉及催化剂的使用,包括化工、石化、 生化、环保等多个领域。催化剂是石油化工行业的核心技术,被称为化学工业的“芯片”,其 生产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均比较高,是决定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 部分。催化剂一般由三类组分构成,分别是承担主要催化作用的活性组分、承载活性组分的载 体以及提高催化性能的助催化剂。催化剂种类繁多,分类标准不一,按照催化剂物质状态划 分,可以分为液体催化剂与固体催化剂;按照反应体系的相态不同,可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多 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有酸、碱、可溶性过
17、渡金属化合物和过氧化物催化剂,多相催化剂有 固体酸催化剂、有机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络合物催化剂、稀土催化 剂、分子筛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纳米催化剂等。全球催化剂市场空间广阔,总规模超 350 亿美元。据 IHS Markit 测算,2019 年全球石 化催化剂市场规模为 55.64 亿美元,化学合成催化剂市场规模为 159.60 亿美元,尾气处理 催化剂市场规模为 136.37 亿美元,其中移动源催化剂市场规模 124 美元,固定源催化剂市 场规模 12.37 亿美元。国内催化剂市场供应格局以外企为主,庄信万丰和巴斯夫分别以 28% 和 27%的市场份额占据国内催化剂市场的
18、主导地位。我国化工催化剂消费量 CAGR 达 9.3%,但仍依赖进口。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1 年我国化工催化剂消费量为 17.4 万吨,到 2020 年增长至 42.3 万吨,年复合增速达 9.3%。 但我国催化剂产业依赖进口,据海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催化剂行业进出口金额差距较大, 贸易逆差居高不下,2021 年进出口金额分别为 29 亿美元和 8.7 亿美元,贸易逆差为 20.3 亿美元。短期来看,我国催化剂行业面临的贸易逆差局面难以扭转。2.2 分子筛催化剂可用于环保、能源化工及精细化工多行业分子筛是一类具有规则而均匀孔道结构的无机晶体材料,又称沸石。分子筛具有较大大 的比表面积
19、以及可调控的功能基元,能有效分离和选择活化尺寸不同、极性不同、沸点不同 及饱和程度不同的有机烃类分子,具有“筛分分子”和“择形催化”的作用,作为催化材料、 吸附分离材料以及离子交换材料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环境保护、土壤修复与治 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分子筛催化剂是指以分子筛作为主要活性组份或主要载体的催化剂,其作为固体催化剂, 易于回收处理,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是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催化材料。特种分子筛以特定 晶型为基础,通过载体支撑微观分子级别的孔道结构,并对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进行选择性 担载。不同晶型的分子筛载体对不同活性组分及助催化剂有担载选择性,根据不同分子筛的特性,能够进一
20、步加工生产成为不同用途的催化剂;即使同一种晶型的分子筛,也能够进行 不同改性处理适用于不同的催化反应过程。分子筛催化剂的种类多样,应用领域也各不相同。常见的产品种类有 CHA 结构分子筛、 钛硅分子筛、ZSM-35 分子筛、ZSM-5 分子筛、Y 分子筛、分子筛等,主要用于环保行业、 能源化工及精细化工行业。全球分子筛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国是全球分子筛催化剂第二大消费市场,仅次于北美。 据 Technavio 测算,2019 年全球分子筛催化剂市场容量约 15.78 亿美元,预计到 2023 年将 增长到 20.10 亿美元,CAGR 达 6.24%。根据 IHS Markit 测算,2021
21、 年全球分子筛催化剂 消费量为 34.1 万吨,其中北美和中国的消费量分别为 12.4 万吨和 10.2 万吨,中国成为全球 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消费市场。全球分子筛产量格局分散,以国外企业为主。其中,美国霍尼韦尔(UOP)公司占比最 大,为 23.38%,其次是法国阿科玛(CECA)公司(13.41%)和美国 Zeochem 公司(7.11%), 此外,国内企业建龙微纳、上海恒业、大连海鑫、齐鲁华信四家公司贡献的产量占比为 14.74%。3 移动源脱硝分子筛是公司收入主要来源,固定源产品已完成研发与中试工作3.1 国六政策带来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广阔空间3.1.1 重型柴油车为氮氧化物排放主要来源
22、,国六标准带来后处理技术路线更迭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2020 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 3.72 亿辆,同比 +6.90%,其中汽车保有量 2.81 亿辆,同比+8.08%,占机动车总量的比例为 75.5%,较去年 上升 0.8 个百分点。2020 年,全国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 626.3 万吨,其中汽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为 613.7 万吨,占比 98.0%。按汽车种类划分,重型货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比 75.4%,居于 主要地位,其次是大型客车,占比为 11%。按燃料类型划分,柴油车在汽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中占比 88.9%,其中又以重型柴油车 为主,占比达到 89.3%,故重
23、型柴油车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中占比为 79.4%,国四及以下排 放标准的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占比合计 63.8%。因此,柴油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车为氮氧化物 排放的主要排放源,也是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目标。2000 年至今,为了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按 照欧盟的汽车排放标准体系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中国的排放法规,完成了从国一到国五的跨越。 目前已实施的国六标准是根据国五标准实施情况和国内机动车实际情况进行的一次自主创 新,也是目前全球最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之一。在车型上,轻型车和重型车适用的国六标准 各不相同,轻型车国六标准发布于 2016 年 12 月,重型车国六标准发
24、布于 2018 年 6 月,轻 重型车国六标准于 2021 年 7 月开始全面实施。我国国六标准是目前全球最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国际汽车排放法 规主要形成了欧洲、美国和日本三大体系,中国的汽车排放标准在框架结构上延续了欧洲标 准体系,同时又引入了美国标准中蒸发排放、燃油排放和车载诊断系统监管的先进经验。对比国际上主流的排放标准,一方面,国六标准比欧六更严格,欧六标准于 2014 年开 始分阶段实施,该标准规定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为 60mg/km,与国六 a 阶段的氮氧化物排 放标准一致,高于国六 b 阶段 35 mg/km 的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国六标准比美国排放标准 宽松,
25、美国目前的汽车排放标准为 2017-2025 年分阶段实施的 EPA Tier3 排放标准,该标准 规定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约为 12.4mg/km,相比我国国六 b 标准下的 35 mg/km 降低 65%。 对比国内此前实施的国五标准,轻型汽车国六 b 标准下的氮氧化物限值为 60mg/km, 比国五标准减少了 42%,重型汽车国六标准下的氮氧化物限值为 460mg/kWh,比国五标准 减少了 77%。3.1.2 国六技术路线均需配置 SCR 脱硝分子筛,国内市场规模约为 1.1 万吨国六阶段技术路线主要分 EGR(废气再循环)和非 EGR 两种技术方案:EGR 方案通 过废气再循环系统,把
26、燃烧后的废气引入缸内,降低缸内燃烧温度,抑制氮氧化物的 生成,同时还需要配备柴油氧化催化剂(DOC)+汽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SCR(选择 性催化还原系统)+(ASC(氨泄漏催化)。非 EGR 路线对后处理要求较高,另需要和高 效集成式(如 Hi-eSCR 系统,DOC 和 DPF 一体封装技术)后处理系统配合,但该技术路 线整体可靠性高,无 EGR 成本,燃油经济性好。目前大多数国六汽车采用的是非 EGR 方案,这一技术路线在国六标准下对 SCR 的脱硝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处理 氮氧化物技术之一,SCR 技术又称脱硝技术,工作原理是在还原
27、剂氨或尿素存在下催化还原 NOx 生成 N2和水。SCR 催化剂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以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低温高效性,担载的活性 组分为非毒性金属成份,不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并且使用过程中易再生,因此该类型 的脱硝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催化剂,也是未来脱硝催化剂的发展趋势。催化剂的性能是 决定脱硝效率的关键,相比国五阶段常用的钒基类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抵御失效能力更强、 适用温度窗口更广、催化效率更高,脱硝率达到 90%以上,是目前高效的柴油车尾气 SCR 脱硝催化剂材料之一,已在欧六等同级别排放标准中被广泛使用。根据万润股份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文件二次反馈意见回复报告,重型柴油车
28、及 轻型柴油车平均排量分别为 13L 和 3L,催化剂载体体积为发动机排量的 2.5 倍,根据推算, 1L 体积的 SCR 蜂窝陶瓷载体沸石产品用量为 150g,上述三组数据相乘,测算得出平均每 辆重柴、轻柴分子筛用量分别为 4.875kg、1.125kg。2021 年我国重卡累计销售 139 万辆, 同比-14%,轻卡销售 211 万辆,同比-4.1%,假设 2021-2025 年我国轻重型车产量维持不变, 每年新增分子筛需求 9150 吨。根据世界汽车组织公布的产量数据 ,2021 年美国、欧洲、日本的重型卡车产量分别为 28.8 万辆、30.8 万辆以及 51.7 万辆,同比+20.07
29、%/30.45%/27.50%。2017-2021 年,除了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产量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其余年份美国、欧洲、日本的重型卡车产 量均较为稳定,故我们假设未来产量与 2021 年一致,按照每台重型卡车需要 4.875kg 分子 筛计算,每年美、欧、日重型卡车分子筛需求量分别为 1405/1503/2520 吨,结合国内需求 测算数据,不完全统计下每年全球重卡+轻卡 SCR 分子筛需求量为 1.46 万吨。3.2 公司是巴斯夫亚洲地区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独家供应商2019 年全球移动源催化剂市场规模为 124 亿美元,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供应格局以外企 为主:据 IHS Markit
30、测算,2019 年全球尾气处理催化剂市场规模为 136.37 亿美元,其中移 动源催化剂市场规模 124 亿美元;全球移动源脱硝催化剂供应以外企为主,巴斯夫占比为 27%,与庄信万丰、优美科合计占据全球 7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尾气催化剂市场也以外 企为主导,三家占比为 75%。巴斯夫为全球知名的化工企业,也是全球脱硝催化剂的主要供应企业之一,巴斯夫的催 化剂产品主要包括炼油催化剂(FCC 催化剂)、汽车催化剂、化学催化剂、环保用途催化剂、 氧化脱氢催化剂以及脱氢净化催化剂等。2020年受催化剂部门贵金属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 巴斯夫催化剂价格上涨 43%,故年内业务收入增加了 44.42%;
31、2021 年,虽然产品价格增速 有所回落,但是由于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带来的需求增长,催化剂产品销量同比+12%, 业务收入同比+41.63%。2017-2020 年,随着欧洲、中国等政府更为严格的环保法规的实施,轻型汽车制造商对 催化剂的需求增长,庄信万丰 LDV 催化剂的销售额持续上涨,分别为 14/15.6/17.4/17.4 亿 英镑,同比分别上涨 18%/12%/11%/0.2%;2021 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轻型汽车 市场销量低迷,公司 LDV 催化剂销售额为 16.4 亿英镑,同比-5%。2017-2019 年,美国小 型卡车市场迎来强劲增长,我国装载限制立法的落实导
32、致对卡车的需求增加,庄信万丰 HDD 催化剂收入呈现上升趋势,销售额由 2017年的 8.2亿英镑增长到 2019年的 9.4亿英镑。2020 年起,受新冠疫情影响,HDD 催化剂的销售额有所下降,2021 年销售额为 7.41 亿英镑,同 比减少 10.8%。公司为巴斯夫亚洲区域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独家供应商。供应区域覆盖中国、日本、韩 国、印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此外,公司还为巴斯夫波兰等欧洲区域供应分子筛产品。随 着下游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全球市场需求的增加,公司来源于巴斯夫的销售收入从 2018 年的 3246.16 万元上升至 2021 年的 39817.10 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
33、从 19.19%上升至 71.00%。3.3 新增火电装机带动固定源分子筛需求,公司相关产品已完成研发与中试工作中国固定源催化剂市场规模广阔。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的氮氧化物数量较大,是 城市或工业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进行排放废气的工厂包括电力行业和以玻璃行业、水泥行 业、陶瓷行业、钢铁行业、焦化行业等为主要污染源的非电力行业。固定源脱硝分子筛应用 于火电厂及相关废气处理,据 IHS Markit 测算,2019 年全球固定源催化剂市场规模为 12.37 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为 7.57 亿美元,占据 61.2%,大幅领先于北美(18.19%)与欧 洲(15.76%)。2019 年中国固
34、定源催化剂市场为 52 亿元,预计在 2024 年增长至 63 亿元, 5 年复合增长率达 4%。2021 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 12.98 亿千瓦,较 2020 年新增 5161 万千瓦,其中燃煤火电 装机容量为 11.1 亿千瓦,较 2020 年新增 2909 万千瓦,根据中电联数据,预计“十四五”、 “十五五”期间,全国煤电装机新增 1.5、0.3 亿千瓦,2025 年、2030 年全国煤电装机分别 达到 12.3、12.6 亿千瓦,2030 年,全国煤电装机达峰。每亿千瓦装机量需要消耗 8 万立方 米催化剂,以此计算,2021-2030 年期间,新增装机量为固定源脱硝催化剂带来的需求为
35、14.4 万立方米。分子筛脱硝催化剂是能够满足未来固定源脱硝需求的主要催化剂之一。以分子筛为载体 的催化剂具有低温高效性,担载的活性组分为非毒性金属成份,不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 并且使用过程中易再生,因此该类型的脱硝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催化剂,也是未来脱硝 催化剂的发展趋势。目前公司已完成针对火电厂、化工厂等固定源尾气脱硝分子筛的研发及 中试工作,能够迅速运用于工业生产,主要产品类型为 CHA 结构分子筛等。4 钛硅分子筛:己内酰胺技术进入成熟阶段,绿色 PO 工艺带来市场空间公司生产的钛硅分子筛及以钛硅分子筛制备而成的催化剂主要应用于烯烃环氧化与酮 氨肟化两个过程,主要作为环氧丙烷与己
36、内酰胺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钛硅分子筛是八十年 代初开发的新型杂原子分子筛,能够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众多温和氧化有机合成反应。以 钛为活性中心的分子筛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性能,在以过氧化氢或烷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时, 能够参与烯烃的环氧化、芳烃羟基化、醛酮氨肟化、烷烃氧化等许多重要的反应,被普遍认 为是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4.1 HPPO 法属于政策鼓励的环丙清洁工艺,公司以神华为起点逐步开拓国内销售渠道4.1.1 我国是全球主要环氧丙烷生产国环氧丙烷(简称 PO),又名甲基环氧乙烷或氧化丙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中间体,环 氧丙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类似醚类气味和一定程度的毒性,是易燃易
37、爆化 学品。环氧丙烷工业产品为两种旋光异构体的外消旋混合物,其化学性质活泼,易开环聚合, 可与水、氨、醇、二氧化碳等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或聚合物。环氧丙烷上下游产业链较长且终端应用覆盖面广。环氧丙烷通常由丙烯经不同工艺氧化 制得,是除聚丙烯和丙烯腈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目前在丙烯衍生物中占比 7%。环氧丙 烷下游的主要产品有聚醚多元醇(75%)、丙二醇及碳酸二甲酯(15%)、丙二醇醚(7%) 等,是生产聚氨酯(PU)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塑剂、阻燃剂、润滑油、碳酸二甲酯等 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环氧丙烷终端应用包括家具(36%)、家电(16%)、汽车(8%)、 建筑保温材料(5%)、涂料(6
38、%)等领域,。由环氧丙烷衍生出的下游产品数量较大且应 用广泛。环氧丙烷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氯醇法、间接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氯醇法是我国及全 球环氧丙烷的主流工艺,全球氯醇法产能占比 42%,中国氯醇法产能占比 60%,该工艺的 特点是生产工艺成熟、操作负荷弹性大、选择性好,对原料丙烯的纯度要求不高,从而可提 高生产的安全性,建设投资少,产品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缺点是水资源和氯气消耗量大, 产生的含氯化物的皂化废水难以处理,污染环境,同时产生的次氯酸对设备的腐蚀也较为严 重。氯醇法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限制类,已于 2015 年起禁止新建 氯醇法装置。间接氧化法包括乙苯共
39、氧化法(PO/SM)、异丁烷共氧化法(PO/MTBE)、异丙苯氢 过氧化物氧化法(CHP),间接氧化法克服了氯醇法的腐蚀性大、污水多等缺点。缺点是工 艺流程长,原料品种多,丙烯纯度要求高,设备造价昂贵。环氧丙烷在间接氧化法中只是产 量较少的联产品,每吨环氧丙烷要联产 2.2-2.4 吨苯乙烯,或 2.4-3.0 吨叔丁醇,只有环氧丙 烷和联产品市场需求匹配时才能显现出该工艺的优势。此法产生的污水 COD 较高,处理费 用约占总投资的 10%。直接氧化法主要是指过氧化氢氧化法(HPPO),其优点在于高转化率和选择率,相比 于氯醇法工艺,其废水量能够减少 70-80%。工艺流程简单经济,用地少且工
40、厂基础设施投 入小,副产物仅为水,对环境污染小,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工艺。 随着环氧丙烷在化工合成方面的应用逐渐丰富,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 催化剂和催化技术,如光催化氧化法、放生催化法等。全球环氧丙烷产能保持稳定,亚洲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全球环氧丙烷行业产能从 2017 年的 1134 万吨上升至 2021 年的 1156 万吨,复合增长率 0.48%,保持相对稳定。从产能分 布上来看,2021 年亚洲地区贡献了全球总产能的 53%,占据了全球环氧丙烷产能的半壁江 山,其次则是欧洲的 25%和北美洲的 20%。国内环氧丙烷产能产量齐涨,开工率稳步上升。国内环氧丙烷产能从 201
41、7 年的 319.5 万吨上升至 2021 年的 368.7 万吨,复合增长率达 3.65%,产量则由 2017 年的 263 万吨上 升至 365.3 万吨,复合增长率达 8.56%,同时四年来开工率皆稳定在 80%以上,最近的 2021 年开工率达到了 99.08%,较上一年增长 10 个百分点。2021 年进口依存度为 10.6%,较 2019 年高点下降 3.9个百分点:中国是亚洲环氧丙烷 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2021 年 15%的产能增长率带来进口依存度下降,2021 年环氧丙烷进 口量为 43.4 万吨,同比-7.8%;进口金额为 8.97 亿美元,同比+56.5%;平均进口单价为
42、 2067.63 美元每吨,同比增长 69.8%,主要进口国为沙特阿拉伯、泰国和韩国,进口量分别 为 14.87 万吨、16.2 万吨和 9.98 万吨,三者合计占据了进口总量的 94.63%。4.1.2 新增产能中直接氧化法占比 55%,公司以神华为起点逐步开拓国内销售渠道未来行业产能投放密集,新增产能中直接氧化法占比为 55%。根据卓创资讯统计, 2022-2025 年国内将有 482.5 万吨环氧丙烷新增产能投放,其中直接氧化法共计 266.5 万吨, 预计 2025 年国内环氧丙烷产能将上升至 851.2 万吨,CAGR 为 23.3%,直接氧化法产能上 升至 316.5 万吨。202
43、1 年中海壳牌、镇利化学和万华化学分别以 13.81%、13.34%和 12.64% 的占比居于主导地位,三家头部企业分别贡献了 59、57 和 54 万吨的产能,但 2025 年行业 CR5 将降至 34.7%,头部企业变更为江苏嘉宏、中海壳牌、镇利化学,产能分别为 80/59/57 万吨,江苏嘉宏新材料有限公司为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后者对江苏嘉宏持股 比例为 70%。HPPO 法以钛硅分子筛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甲醇为溶剂,主要反应过程为在 中温、低压的液相条件下,将甲醇、丙烯、过氧化氢以质量比 4.2:1.3:1 加入含钛硅分子 筛催化剂(TS-1)的反应器内进行反应。
44、该工艺可使 98%的双氧水发生转化,环氧丙烷选择性 可达 95%。HPPO法使用的钛硅分子筛主要是 TS-1钛硅分子筛,其属于 Pentasil 型杂原子分子筛, 正交晶系,一般采用水热法合成,原料包括模板剂、钛源与硅源。钛硅分子筛 TS-1 骨架中 四配位的 Ti 是选择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除保持原有 MFI 分子筛的拓扑结构外,TS-1 因钛 原子在骨架内的均匀分布而形成具有特殊性质的骨架 Si-O-Ti 键,这使得其在具有催化氧化 活性的同时兼具有择形催化性能。由于骨架结构中不存在强酸性离子,TS-1 具有强烈的憎 水性,对有 H2O2参加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择形氧化反应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
45、。 根据 HPPO 法环氧丙烷项目环评报告,30 万吨环氧丙烷产能约需要 220 吨 TS-1 催化 剂,催化剂两年更换一次,根据现有与新增产能投产时间,我们预测 2022-2025 年总需求为 4118 吨,按照 50 万元/吨测算,对应市场规模 20.6 亿元。公司生产的 HPPO 催化剂已经实现对吉林神华下属子公司聚源化学的稳定供应,实现了 对 HPPO 催化剂的国产化供应。此外,2021 年年初,公司 HPPO 法制备环氧丙烷工艺包和 催化剂已经与国内多家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包括聚源化学、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属 子公司江苏嘉宏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我们用前文测算方法计算 2022 年公
46、司市占率,江苏嘉宏新增 40 万吨 HPPO 所需分子 筛折消费量 293 吨,由于公司前期与吉林神华展开合作,根据投产时间测算神华将在 2022 年进行分子筛更换,若更换时间成立且神华与公司持续展开合作,神华 30 万吨 HPPO 所需 分子筛折消费量 220 吨,故 2022 年公司市占率为 29.8%。4.2 己内酰胺行业概况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属于锦纶产业链原料产品,熔点 70左右,固体 主要为白色粉末或结晶体,有油性手感;液体主要为透明状,有薄荷及丙酮气味。己内酰胺 液体主要用途为通过聚合生成 PA6 切片,从而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及塑料薄膜, 少量用于制造医
47、药中间体,根据卓创数据,PA6 是己内酰胺主要下游,占比达 97%;而固体 己内酰胺主要用于注塑行业,生产尼龙棍棒板材等。己内酰胺主要制备方法为氨肟化法(HAO 法)和硫酸羟胺法(HPO 法)。氨肟化法较 HPO 法减少多道工序与设备,固定资产投资与 能源消耗等成本显著下降,且原子利用率更高,符合绿色化工的要求,根据卓创数据,目前 国内己内酰胺装置均采用氨肟化工艺。作为生产锦纶的主要原料,己内酰胺历史上国产化率偏低,大量依靠进口,一定程度上 制约锦纶产业发展。2003 年,巴陵石化建成国内第一个国产装置,“十二五”以来,随着 我国企业逐步实现技术突破,同时下游 PA6 为主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48、形成产能扩张动力, 己内酰胺产能由 2010 年的 49 万吨提升至 2021 年的 544 万吨,2021 年产量 394 万吨,同 比+14.4%。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仅少数高端品种需要进口。己内酰胺行业供给端 CR5 为 40%。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正在生产己内酰胺,使用的工 艺路线皆为氨肟化法,其中行业产能前五的企业为福建申远、巴陵恒逸、南京东方,河南神 马和天辰耀隆,产能分别为 60、45、40、38、35 万吨/年,占据行业总产能的 40%。剩下 多家企业的产能集中在 10-30 万吨/年,分布较为平均。2025 年国内己内酰胺总产能预计将达到 894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 13.22
49、%,行业集 中度进一步提升,CR5 达到 50%。根据卓创数据,2022-2025 年共有 350 万吨新增产能投 产,2025 年国内己内酰胺行业产能将达到 894 万吨,其中行业产能前五的企业为恒逸石化、 福建申远、巴陵石化、鲁西化工和福建锦江,年产能分别为 120/100/90/60/58 万吨,占据行 业总产能的 50%。根据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30 万吨己内酰胺扩建项目环评报告,每年装 置消耗氨肟化催化剂 26 吨,故 2025 年我国己内酰胺催化剂消费量将达到 775 吨,按照催 化剂 20 万元/吨价格计算,市场规模为 1.5 亿元。氨肟化法己内酰胺工艺使用钛硅分子筛 TS-1 作为催化剂。氨肟化法关键步骤为环己酮、 氨及双氧水在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肟化反应生成环己酮肟,反应过程中,氨先 被钛硅分子筛催化氧化生成羟胺,羟胺再通过非催化过程直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