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器行业分析:IOT浪潮来临_行业迎景气周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控制器行业分析:IOT浪潮来临_行业迎景气周期.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智能控制器行业分析:IOT浪潮来临_行业迎景气周期一、万物互联,智能控制器万亿市场可期国内智能控制器成长空间广阔智能控制器是以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成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传感技术、显示与界面技术、通讯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诸多技术门类而形成的高 科技产品。智能控制器扮演的是“神经中枢”及“大脑”的角色,具有对人类智能的模 拟作用,能够按照预先或实时设定的目标,控制相关执行机构以达到期望的控制目标, 从而把人类从繁重而又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智能控制器厂商上游行业主要为芯片、PCB 等原材料和电子元器件。从下游产业领域来看,智能控制器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几乎覆盖生活中的所有领
2、域,目前前几大主要应用领域是家用电器、健康与护理、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装置、智能建筑与家居、汽车电 子等细分行业。智能控制器上游最核心的零部件是芯片,直接影响产品性能,其中 MCU 微控制单元为 智能控制器首选芯片。以贝仕达克为例,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在 80%左右,芯片、MOS 管、PCB 等原材料的境外采购占比较高,率相对较低,其他电子元器件大部分 可以做到。其中核心零部件 MCU 市场的集中度较高,2019 年中国 MCU 企业 市场份额中,瑞萨电子市占率达到 17.1%。智能控制器行业厂商对原材料价格变化有充分应对。21 年年初以来,控制器行业上游 原材料紧缺和涨价问题使中游控制器厂商受到
3、影响。在此背景下,行业公司积极应对, 通过积极与客户预沟通需求计划、提前备货、等方式保障订单的及时交付,保 证供应链和存货管理,我们预计原材料紧缺和涨价对行业公司影响有限。二、控制器分工“东升西落”,专业化进一步升级智能控制器行业,是新旧产业的融合典型。随着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 5G 等 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发展,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的 结合诞生了海量的应用需求,而新兴产业应用在硬件层面的落地需要智能控制器的有力 支撑。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容量巨大。根据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15-2019 年全球智能控制器 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5.9%,2019 年全球智能
4、控制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 1.5 万亿美 元,预计 2024 年将达到约 2 万亿美元;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1.17 万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2.15 万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6.5%,预计 2024 年将达 到 3.8 万亿元。产业链东移,国内厂商加速崛起全球产业链东移,国内厂商加速崛起。由于相关产业的成熟和专业化分工的细化,许多 企业将智能控制器的生产外包,智能控制器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行业。相比较海 外厂商,我国智能控制器起步相对较晚。但与海外传统智能控制器龙头厂商相比,中国 企业在成本控制和产业链协同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产业链向国内转移是必然的趋
5、势。以 家电产业为例,国内家电生产数量已居于全球第一,已经发展出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供 销体系。而智能控制器作为其配套产品,订单向国内转移是顺势而为,也为国内厂商的 崛起提供了机遇。统计近几年各种类型厂商控制器业务收入发现,国内厂商收入增速显著较高。2018-2019 年,国内厂商平均年营收增速在 20%左右,EMS 厂商和国外厂商的增速均为负数。伴 随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和而泰在 2019 年以 36.49 亿的收入首度超越 EMS 厂商金宝通, 与德国代傲的控制器业务收入基本持平。分工持续深化,专业厂商有望受益智能控制器复杂度提升,外包比例或进一步提高,专业智能控制器厂商有望受益。控制起初是由
6、终端厂商自给自足为主,后续伴随着行业发展,终端厂商逐渐由自产为主慢 慢过渡到部分组件外包,从而在提升控制器质量的同时亦减少企业运营生产成本。近些 年来,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产品单价普遍存在提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或可说明控制器复 杂度提升。专业化分工背景下,智能控制器生产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当前终端厂商智能控制器外 包比例仍然较低,根据和而泰在 2018 年 8 月 31 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的 数据,不同的国内家电企业自产比例不同,市场份额较大的家电品牌自产比例大约在 70%-80%左右。我们认为伴随对产品自动化和智能化要求的提升,智能控制器的技术难 度和复杂度也随之提升,终端厂商有望进
7、一步提升智能控制器的外包比例,拓宽专业厂 商成长空间。龙头企业具先发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目前从事智能控制器的厂商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种是以伟创力和金宝通为代表的全球化 EMS 企业,这类公司具备全球运营、规模大等优点,从而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价格优势, 但绝大多数 EMS 企业往往在研发和设计上投入较少,同时对于市场的反应能力较弱。 另外一种就是专业的智能控制器公司,海外厂商主要包括德国代傲公司、英国英维思集 团等;国内厂商包括和而泰、拓邦股份、和晶科技、朗科智能等。国内呈现“双龙头”格局,和而泰与拓邦股份位列第一梯队。统计相关厂商智能控制器 业务收入发现,2019 年,和而泰和拓邦股份以 30
8、多亿的控制器业务营收遥遥领先,朗 科智能、和晶科技控制器业务营收体量在 10-15 亿元,其余盈趣科技、振邦智能、贝仕 达克营收体量均在 10 亿之下。从近年来营收增速来看,两大龙头和而泰和拓邦股份 2016-2019 年的营收年均复合增速均超过 30%,呈更强的增长势头。龙头企业具先发优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产业集群及工程师红利优势,国际市场向 中国转移趋势明显,客户的评估与准入体系决定了控制器行业较高的渠道壁垒,头部企 业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在原材料涨价及缺货的压力下,头部企业强大的供应链和存货 管理,更易获得上游的供应支持及下游客户的增量订单,保证订单的及时交付和成本控 制,降低外部环
9、境对其利润端的影响。三、下游需求景气,市场空间广阔下游行业分类来看,2018 年,中国电子智能控制器行业分类产品中,汽车电子智能控 制器产品占有率最大,为 23.6%;其次为家用电器控制器,占比达 13.2%;电动工具及 设备智能控制器、智能建筑及家居智能控制器、健康及护理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占比分 别为 11.8%、10.3%、3.5%。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智能控制器行业未来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万物互 联之下智能家居景气度提升、下游应用市场中家电品类扩张、汽车智能化以及电动工具 “机电一体化”的提升。家用电器:家电智能化已成必然趋势家电品类拓张,小家电成最大增长点。家电控制器为智能
10、控制器下游中第二大行业应用, 近些年来,包括洗衣机、冰箱、电饭锅、压力锅、电水壶等在内的传统家电品类市场饱 和度较高,增长主要来自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增长乏力。相较之下,新型家电品类层出 不穷,快速兴起。2020 年,即使在疫情影响下,传统家电遇冷下滑,部分新型家电表现 依旧亮眼,2020 年微蒸烤复合机、洗碗机、智能马桶销量分别同比增长 41%、31%、 27%。智能家居为智能控制器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在 5G、物联网以及互联网家装市场的快速 发展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展现蓬勃发展态势。到 2025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8000 亿 元,2020-2025 年期间年均复
11、合增速为 13.45%。智能控制器为智能家居建设的关键部 件之一,有望在智能家居快速发展的浪潮之下,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电动工具:百亿市场规模,行业集中度高电动工具是以电力为能源的机械化工具,以电锯、电钻、电锤等为代表。智能控制器能 够精准控制电动工具的转速、功率等参数,是电动工具的核心部件之一。按应用场景划 分,电动工具主要可以分为专业级、工业级、DIY 级三种类型。其中工业级工具主要面 向专业的工厂或工程建设施工队伍,专业级工具作为电动工具行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多用于建筑行业、管道行业等,DIY 级工具目标客户则主要面向于一般家庭。电动工具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 Zion Market
12、Research 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电动 工具市场规模达到 270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将达到 360 亿美 元左右。2020 年中国电动市场规模约为 809 亿元,2015-2020 年中国电动市场规模复 合增速为 5.6%。随着未来电动工具锂电化、无绳化、集成化的发展,电动工具市场仍 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整体来说,全球电动工具行业竞争格局集中。从工业级电动工具竞争格局来看,2019 年 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相对稳定,CR5 包括史丹利百得、TTI、博世、喜利得、牧 田,CR5 达 87.3%,其中史丹利百得和 TTI 的合计市场份额超过 50%;从通用
13、级竞争格 局来看,CR7 包括史丹利百得、TTI、博世、牧田等,史丹利百得的市场份额达 24.5%, 与工业级相比,通用级集中度相对较低,CR7 为 88.1%。我国智能控制器厂商在电动工具领域主要供应 TTI,在其他电动工具厂商中份额较低。 根据贝仕达克的招股说明书,2018 年 TTI 的智能控制器供应商有 8 家,其中拓邦股份、 和而泰、朗科智能和贝仕达克 4 家合计占 TTI 智能控制器采购的 80%以上份额。TTI 作 为全球电动工具行业的领军企业,行业地位突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与 TTI 的合作 进行深入开展协同研发,对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来说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汽车电子
14、:未来空间广阔,孕育新机遇汽车电子控制器市场为控制器行业第一大应用市场,目前国内厂商参与较少,未来空间大。根据 Mckinsey 预测,全球汽车电子控制器在 2025 年和 2030 年有望分别达到 1290 亿美元、1560 亿美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电子控制器领域主要为国外厂商占领, 国内厂商涉及相对较少。统计国内主要控制器,除了科博达汽车电子相关收入较高,近 30 亿元,其余的厂商相关业务收入普遍低于 1 亿,占营收比例也较低。考虑到国内厂 商工程师红利和成本红利,我们预计国内厂商将逐渐抢占海外厂商份额,汽车电子智能 控制器收入有望成为板块一大增长点。伴随人们对汽车安全性、娱乐性、舒
15、适性和智能性等方面要求的提升,分布式控制器 (ECU)数量逐步增长。过去几年汽车智能功能的升级主要依赖于 ECU 和传感器数量 的累加。一旦需要在车上增加新功能,传统的做法就是增加一个对应的 ECU。随着单车 智能化升级的加速,车上的 ECU 的数量快速增长。汽车搭载的电子控制器在 75100 个,而在一些高端车型上通常会搭载超过 100 个控制器。ECU 数量的增长随之也带来 线束布置复杂、车重增加、系统复杂、算力浪费、协同困难以及系统互斥的情况。在这 种情况下,域控制器(DCU,Domain Control Unit)应运而生,DCU 的概念最早是由 以大陆、博世、德尔福为首的 Tier1
16、 提出。目前特斯拉、奥迪某些车型已有所落地。中短期来看,ECU 向 DCU 的转变还需要一定时间,ECU 发展空间仍存。一方面主要 因为汽车产业链较固化,并且前期认证和验证周期长,因此 DCU 的渗透需要一定时间。 另外即使集中化也并不代表所有的 ECU 都将被融合。考虑到汽车智能化进程不改,以 及国内厂商目前涉及汽车控制器业务较少,空间巨大,因此国内厂商仍有较大 的成长空间。四、智能控制器厂商核心竞争力突出高研发、高技术投入,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智能控制器行业作为产品周期短、更新 换代快的行业,对研发、生产团队反应速度要求较高。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坚持提升研 发能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
17、一定的技术积累。随着研发能力的增强,行业中部 分企业更多联合上游厂商研发设计,甚至自主研发并生产终端产品,ODM/JDM 占比不 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带来市占率的提升。国内控制器厂商依靠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 赢得了国内外知名厂商的信赖,逐步突破各业务领域国内外优秀品牌客户,建立深度合 作伙伴式关系,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智能控制器企业进入知名下游制造商的 供应链体系具有较高门槛,需要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品质保证能力、较大的生产规模 及丰富的生产经验。智能控制器企业一旦通过合格供应商资质的最终审定,便可纳入下 游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逐步与其建立长期深层次
18、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内完善的产业生态优势推动产业链东移。我国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长 三角及珠三角为代表的完整的产业集群:上游产品及相关配套产业原材料供应商众多, 成本及物流优势凸显,下游产业在中国的生产规模占全球比重逐步提升,国内的工程师 红利和配套产业集群的优势显现,大大提高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的专业化程度,形成产 业规模效应。敏捷的运营能力为行业的可持续增长保驾护航。除 2018 年受到贸易摩擦影响,原材料 成本提升,导致行业内公司利润水平有所下滑。总体来说,近年来行业内公司毛利率和 净利率均较为稳定,并有稳步上升趋势。智能控制器的生产工序多,工艺复杂,行业内 各个公司持续在生产模式、操作流程、质量管理、采购与物流管理等运营能力方面持续 推进改善,形成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系。运营结构方面,为适应国际化大客户本地化敏捷的服务需求,各家通过全球化的布局不 断释放产能。以拓邦股份和和而泰为例,拓邦加快了国内长三角(宁波)、印度(浦那) 和越南(同奈)运营基地建设步伐,和而泰推动建设罗马尼亚产业基地,拓展欧洲及周 边区域业务市场。报告链接:智能控制器行业分析:IOT浪潮来临,行业迎景气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