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3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周3课时.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3班数学教学计划学校:西大街小学 教师:冯文智 时间:2012年8月25日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次分班后,我班核定人数58人,学生学习状况基本均衡,如刘研、李九鳌、王博、等人学习自觉性较差、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弱,有待帮扶提高。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
2、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
3、视培养学生的数感。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
5、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
6、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
7、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周次起讫月日教 学 内 容教时主备人执行情况18月25日9月2日第一单元测量(共7课时)1毫米的认识2. 分米的认识3. 千米的认识3白亚妮29月3日 9月9日4. 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5. 吨的认识6. 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7. 测量(生活中的数学)4白亚妮39月10日 9月16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二)(共9课时)
8、1万以内进位加法 2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3进位加练习课4万以内数退位减法4王立49月17日9月23日5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6万以内数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7加法的验算8减法的验算9整理和复习5王立59月24日 9月30日第三单元四边形(共6课时)1四边形的认识2平行四边形的认识3周 长 3朱雅君610月1日10月7日 国庆长假 710月8日10月14日4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5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6估 计3朱雅君810月15日10月21日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共5课时)1.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2.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3.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4.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练习课4白亚妮91
9、0月22日10月28日5.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五单元 时、分、秒(共3课时)1时、分、秒秒的认识2时、分、秒的练习课3时、分、秒综合资料4王立1010月29日11月4日中期考试1111月5日11月11日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共11课时)1口算乘法2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3冯文智1211月12日11月18日4口算、估算乘法练习课5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6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3冯文智1311月19日11月25日7连续进位乘法8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9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3冯文智1411月26日12月2日10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11整理复习第七单元
10、分数的初步认识(共4课时)1认识几分之一3朱雅君1512月3日12月9日2几分之几3.分数大小的比较4.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八单元可能性(共3课时)1可能性4朱雅君1612月10日12月16日2统计与可能性3. 摸球游戏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共4课时)1简单的组合3冯文智1712月17日12月23日2简单的排列法3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4实践活动 掷一掷3高云波1812月24日12月30日第十单元总复习(共4课时)1用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2复习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高云波1912月31日1月6日3复习千米和吨4练习题2高云波201月7日1月13日迎接期末考试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
11、数学备课安排2012.8.25单元课 题主备人上交时间一测量(共7课时)白亚妮第一周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共9课时)王立第三周三四边形(共6课时)朱雅君第四周四有余数的除法(共5课时)白亚妮第七周五时、分、秒(共3课时)王立第八周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共11课时)冯文智第十周七分数的初步认识(共4课时)朱雅君第十三周八可能性(共3课时)冯文智第十四周九数学广角(共4课时)高云波第十六周十总复习(共4课时)高云波第十七周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集体备课安排2012.8.25单元课 题主备人上交时间二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白亚妮第四周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王力第五周六连续进位乘法冯文智第
12、十二周七认识几分之一朱雅君第十三周九简单的排列法高云波第十六周第一周 第一单元电子学案科 目数学年 级三单 元一撰写人冯文智学习内容测量签阅人杨兰雪教材简析学生已经在前两年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这一册教材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教材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然后利用直尺中的毫米刻度,形象地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并让学生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接着教材通过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
13、长度,以及“做一做”中的量1分硬币的厚度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目标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2. 经历测量的过程, 会用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3.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学习重点知道1厘米=10毫米学习难点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学 法小组合作,动手实践,通过先估测,再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学习准备直尺,课本,记录单学习课时3课时第一周 第一课时科 目数学年 级三单 元一撰写人冯文智课 题毫米的认识签阅人杨兰雪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
14、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 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 法引导启发式教学准备课件,测量记录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片段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15、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今天我们来个测量比赛好吗?(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姓名长宽厚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2用测量的方
16、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并将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述测量的结果。(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也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
17、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片段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看看能否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片段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那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18、。”先在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1、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1)、一本字典厚70 ,也就是( )厘米。(2)、粉笔长75 ,也就是( )厘米( )毫米。玻璃厚5
19、 ,教室长10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小丽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00毫米。(2)课桌的宽约是5毫米。(3)一条儿童裤子的长度大约为1米。(4)妈妈的身高是165毫米。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能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毫米产生的必要。同时对已有知识回顾和经验总结,架起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教师在探究活动中时刻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探究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时,就充分体现这一点。本环节通过观察测量、手势表示、实物比较、闭眼想象等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有利于学生毫米长度观念的形成。课后作业练习一第1、2、3题特色作业1、 填一填:1厘米=( )毫米2厘
20、米=()毫米3厘米=( )毫米4厘米=( )毫米10厘米( )毫米再练一练:20毫米=( )厘米 9厘米=( )毫米 50厘米=( )毫米 100毫米=( )厘米2、画一条16毫米长的线段,同桌检查。集体备课补充用绿色课后反思让学生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在这节课中,我不仅准备了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的物品,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同时把测量的物品换成实物,(例如铅笔、粉笔、文具盒、硬币等)为准确的估计提供条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1、。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第一周 第二课时科 目数学年 级三单 元一撰写人冯文智课 题分米的认识签阅人杨兰雪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
2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 法引导启发式教学准备卷尺,直尺,分米,分米,米的绳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大家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想不想知道课桌面的长和宽?生: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告诉学生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从而得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板出: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
23、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2、量彩带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小组合作完成)五、巩固提高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24、=( )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和第题。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自觉地将 “分米”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本环节设计了填空、测量、判断、等数学活动,将长度单位的整体认识巧妙地渗透在活动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深刻理解了长度单位间的相关性,从而促进了学生头脑中长度单位知识结构的发展。课后作业练习一第4、5、6题。特色作业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投影仪出示)跳绳长2( ) 课桌高7( ) 蜡笔长6( ) 小明身高130( ) 曲别针长28( ) 粉笔长75( ) 文具盒长2( ) 铁钉长38( ) 2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橡皮的厚度和铅笔的长度,并说说它
25、们各大约是多少? 3改错。 小明说,今天我买了一块长4米、宽2分米、厚8厘米的橡皮。 聪明的小朋友,你对他的说法有什么看法?请将不合适的长度单位改过来。 4游戏。 请四名同学戴好头饰,分别扮演米、分米、厘米、毫米。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再自述各自的用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集体备课补充用绿色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中,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1分米=10厘米,再次通过推理得出1米=10分米,同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他们的长度观念,用手势分别进行了表示。在练习中学生能够根据这些表象的认识迅速的判断出物体长度所用的单位。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对这些进率混淆了,看来要多练习了,毕竟学生刚学习
26、了这些进率。第一周 第三课时科 目数学年 级三单 元一撰写人冯文智课 题千米的认识签阅人杨兰雪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教 法引导启发式教学准备课件,长卷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准备练习1、手势
27、分别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短。2、互相说说这几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出示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猜猜它们的长度(注意长度单位的运用),然后师生量一量,共同验证,对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给予鼓励。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在路边观察到什么。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2、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3,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3、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
28、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进行测量)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2.汇报:(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3、.体验1000米有多远。4、.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再次体验1000米有多远。师: 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几圈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三、巩固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略)
29、(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获得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使抽象、不易建立起来的长度观念直接化,有利于学生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课后作业练习二第1、2题特色作业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二、实践应用:1、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2、课外拓展: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集体备课补充用绿色课后反思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