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息技术.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306167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信息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三章信息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信息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信息技术.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网上辅导(三)第三章 信息技术南京电大 杨文珊【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了信息技术的内涵,从基础技术、支撑技术、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几个层次对信息技术的体系进行了全面介绍。【教学媒体】信息管理概论:第三章 信息技术【复习与思考】1何为信息技术?其内涵是什么?信息技术的体系如何?2信息技术主要有哪些类型?3简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4计算机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各自的组成情况如何?5简述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6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7OSI模型及TCP/IP协议的基本内容是什么?8Internet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哪些?9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第一节

2、 信息技术的内涵与体系一、信息技术的内涵广义上来说,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涉及信息的生产、获取、检测、识别、变换、传递、处理、存储、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信息活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感测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而目前信息处理技术的典型代表则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而感测技术与控制技术则是该核心与外部世界的信源与信宿相联系的接口。二、信息技术的体系(一)基础技术基础技术处于信息技术体系的最底层,主要指新材料、新能量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性能、水平等方面的提高有赖于这两类技术的进步。(二)支撑技术支撑

3、技术,主要是指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信息技术总是通过各种支撑技术才能实现。用机械技术来实现的信息技术称为机械信息技术,如算盘、计算尺、手摇计算机、电动计算机等;用电子技术来实现的信息技术称为电子信息技术,如广播电视、电话电报、电子计算机;用激光技术实现的信息技术称为激光信息技术,如激光光纤通信、激光控制、激光计算机等;用空间技术实现的信息技术称为空间信息技术,如通信卫星、行星探测器等;用生物技术实现的信息技术称为生物信息技术,如生物传感器、自我计算机等。(三)主体技术主体技术是指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由于收集(collection,即“感测”的

4、基本作用)、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控制(control)的英文第一个字母均为“C”,故有人为了简便就称信息技术为“1C”技术、“2C”技术、“3C”技术或“4C技术。“lC”就是把信息技术简单地归结为计算机技术,显然,这是非常片面的。“2C”是指计算机和通信,由于人们认识到未来社会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将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便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2C”这种说法同样也是不全面的,因为没有传感技术而仅靠人自身的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将是有限的。“3C”是指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控制是信息发挥作用、完成人类改造世界活动的基本前提。这种说法

5、的缺点是忽略了感测技术。“4C”是指收集(感测技术)、通信、计算机和控制。从我们人类自身信息器官所构成的功能系统角度来看,“4C”的说法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四)应用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是指针对各种实用目的由主体技术繁衍而生的各种各样的应用技术群,具体地说,就是按主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图书情报、科学文化、教育卫生、文艺体育、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家庭生活、军事国防等等区分出来的信息技术,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应用技术体系。人们通常只把信息技术体系中的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层次称为信息技术,因为它们可以直接延长、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这就是狭义的信息技术。第二节 信息技

6、术的类型对信息技术来说,由于人们研究和使用的出发点不同,因而所使用的分类标准也明显各异,以致出现了多种分类结果。一、按照是否可物化为实物形态分类按照是否可以物化为实物形态,信息技术可划分为“硬”信息技术和”软”信息技术两大类。“硬”信息技术是指各种已经或即将转化为信息设备的信息技术,这类信息技术有时就是指各种具体的实物形态的信息产品;“软”信息技术则是指那些不具明显物质承担者,但又是人类在长期从事信息活动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有关信息处理的经验、知识、方法与技能。二、按照信息活动的基本环节分类信息技术可以划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信息获取技术把人

7、们的感觉器官不能准确感知或不能感知的信息转化为人能感知的信息;信息处理技术是对信息进行分类、排序、转换、浓缩、扩充等的技术,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已然成为最重要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存贮技术是指跨越时间保存信息的技术,如印刷术、照相术、磁盘技术、光盘技术以及计算机存储技术等;信息检索技术是准确、快速地从数据库中找出所需信息的技术,或称技巧、策略、方法,它主要包括手工检索技术、机械检索技术、计算机检索技术和网络检索技术等。三、按照人们日常所使用的信息设备的种类或其用途分类按照人们日常所使用的信息设备的种类或其用途,信息技术可划分为电话技术、电报技术、电视技术、广播技术、缩微技术、复制技术、卫星技术、

8、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的门类。这种分类通俗易懂,但是过于简单,而且分类的对象只限于“硬”信息技术,忽略了“软”信息技术。四、按照信息系统功能分类按信息系统功能分类,信息技术可划分为信息输入输出技术、信息描述技术、信息存贮和检索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这个角度描述的信息技术,主要是“软”信息技术,主要涉及的是整个信息系统中可能涉及的理论和方法。五、按照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分类按照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分类,信息技术可划分为扩展人类感觉器官的感测技术、扩展人类神经系统的通信技术、扩展人类思维器官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扩展人类效应器官的控制技术。第三节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的支柱,而计算机技术则是现代信息

9、技术的核心。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国东汉时期的算盘,可以算得上是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则是在20世纪。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BNIAC(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面世。ENIAC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拥有并行计算能力。(一)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ENI。AC和EDSAC均

10、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但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二)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首先使用晶体管技术的是早期的超级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科学的大量数据处理,这些机器价格昂贵,生产数量极少。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

11、系统等。内存储器主要采用磁芯,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盘,输入和输出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和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等语言,使计算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如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与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三)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2年1月,IBM公司采用双极型集成电路,生产了IBM360系列计算机。DEC公司(现并入COMP公司)交付了数千台PDP小型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用集成电路

12、作为逻辑元件,使用范围更广,尤其是一些小型计算机在程序设计技术方面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系统:操作系统、编译系统和应用程序,总称为软件。值得一提的是,操作系统中“多道程序”和“分时系统”等概念的提出,结合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中使用远程计算机。(四)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出现集成电路后,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1971年发布的INTEL4004,是微处理器(CPU)的开端,也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一大成果。是第四代计算机在微型机方面的先锋。第四代计算机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使计算机向着微型化和巨型化两个方向发展。在第四代计算机基础上开

13、始出现的第五代计算机、第六代计算机,则正处于研制状态,代表了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五)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智能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具备人工智能,能像人一样思维,并且运算速度极快,其硬件系统支持高度并行和快速推理,其软件系统能够处理知识信息。神经网络计算机(也称神经计算机)是智能计算机的重要代表。(六)第六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利用蛋白质分子制造出基因芯片,研制生物计算机(也称分子计算机、基因计算机),已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的最前沿。生物计算机比硅晶片计算机在速度、性能上有质的飞跃,被视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六代计算机”。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系统是组成

14、计算机的设备的总称,是计算机的实体。软件系统是各种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总称,是计算机的灵魂。(一)硬件系统硬件(Hardware)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装置,看得见、摸得着,是由专门的集成电路、线路板、电源、存储器等组成的,按一定结构系统组合的物质实体。一个完整的硬件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计算机的基本运行过程如下:在控制器的统一调度下,输入设备先将有关指令和计算数据或资料送入存储器,并以不同的地址形式分别存于存储器内;控制器从存储器取出指令,并按照指令开始执行有关程序,执行完一条指令,再执行下一条指令;依据指令,控制器先读取计算数据由存储器到运算器,

15、再控制运算器对计算数据进行运算,计算器进行运算并将计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最后,控制器依据指令要求,调度存储器中的计算结果从输出设备输出。实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可以分为主机和外围设备两大部分。主机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系统总线等。外部设备主要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等。个人使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由主机、显示器、键盘、打印机等构成,如果需要,还可以连接其他设备。1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器和运算器合称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为CPU。运算器在电子计算机中执行算术和逻辑操作,它负责对数字信息进行加工,实现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及信息传送。控制器是全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对控制信息进行分析,通过

16、分析发出操作控制信号,控制并协调各部分工作。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它完成运算处理功能,并实施对计算机其他各部件的控制,使计算机各部件协调统一工作。2内存储器在计算机主机中起记忆作用的部件叫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储器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内存根据其功能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内存RAM两种。计算机只有将操作系统、临时需要的应用软件程序和数据信息等装入内存才能运行。3外存储器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它是不能被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可用来记录各种信息,存储用户的程序和数据。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存储容量大,且不受限制;二是非易失性,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外存储器主要可以分为软盘

17、、硬盘和光盘三种。由于光盘具有纪录密度高、存储容量大、信息保持寿命高、环境要求低的特点,它常被用于存储各种程序、数据及音频、视频信息。4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的作用是将数据、程序和各种操作信息直接转换成计算机能接收的电信号,然后输入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光学识别仪器、语音识别设备等。5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是把计算机内部信息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语言、文字、声音、视频等的设备,是将计算机运行的结果由电信号转换成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并予以显示。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等。(二)软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指计算机中实现信息处理的各种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的有关

18、文档资料的集合,其功能是实现对计算机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软件主要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主要指维持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各种必软件,主要可分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的程序设计与语言翻译系统几部分。(1)操作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是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对其进行管理的程序组成。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核心,其任务是控制、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和工作流程,组织、协调计算机的运行,为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提供服务和支持。操作系统通常具有CPU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文件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功能。(2)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所用的语言称为程序设计语言,分为机器

19、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3)语言翻译系统用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计算机不能直接执行源程氏必须先把源程序翻译成为用“1”和“0”这两个机器代码表示的目标程序,即用机器语言编码的程序。语言处理就是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2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指针对特定用户或者某一特定用途的软件。这类软件又可以分为通用型应用软件和特定用途的应用软件。第四节 通信技术一、通信技术的发展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认为是从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开始的。(一)有线电报的发明1837年,莫尔斯在纽约大学的会议室里,架设了518米长的导线,获得通报实验成功,电报机由此诞生。(二)电话的发明1875

20、年美国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Bell,A1ekander Graham)发明了电话。1876年,电话实现了第一次话音传送。(三)无线电报的发明1896年,波波夫和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实现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虽然当时的通信距离中只有250米,但这却是世界上最早通过无线电传送的有明确内容的电报。(四)通信卫星的发展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电星l号”(Telstar I)。这颗卫星上装有无线电收发设备和电源,可对信号接收、处理、放大后再发射,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现代通信技术按其传输媒介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类,按其信号形

21、式可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有线通信的发展经过了架空明线、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的阶段,正在向光缆发展;无线通信方面,经过长波、中短波、微波等无线电波段的广泛开发运用,卫星通信也正在取代微波通信的主导地位。二、有线通信有线通信系统是用有线倍道传递信号的通信系统。根据信道物理组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同轴电缆和波导管等类型。光纤通信是一种重要的有线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利用激光波取代电流作为信息载波,以光导纤维取代铜线作为载体,是一种新兴的地面有线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系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线路损耗低,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应用范围广;线径细,重量轻;抗化学腐

22、蚀能力强;光纤制造资源丰富。三、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让人们实现了地球距离甚至是星球距离的通信。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反映了人类通信需求从受束缚向自由移动方向前进的必然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移动电话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无线通信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移动通信时代,卫星通信、无绳电话等无线通信技术也在迅猛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而移动通信技术也相应分为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一)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移动通信被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它的出现是移动电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二)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移动通信被称为第二代移动通信。(三)第三代移动技术基于

23、宽带CDMA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初称为未来公众移动通信系统(FPLMTS)。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有如下特征:第一,用户可以在全球实现漫游;第二,用户除可进行话音通信还可进行移动的多媒体通信;第三,它将把固定网、卫星网和地面移动网结合成一个综合的整体网络,将个人通信进程向前推进。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把数据的处理和传输合为一体,它不但代表了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式,也开辟了信息共享、信息处理的新阶段。一、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按网络的地理范围来划分,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MAN)。按所使用的技术划分,即按拓补结构和传

24、输媒体来划分,按拓补结构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总线树形网、环形网、星形网;按传输媒体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一)局域网局域网就是局部地区的计算机网络。它只是在小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数据传输速度快、可靠性好、保密性强等优点。局域网一般由网络服务器、用户工作站、网络适配器(网卡)、传输介质、网络软件五大部分组成。目前,局域网的主要硬件体系结构有三种:以太网、令牌环网和ARC net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局域网系统结构有三种类型:工作站文件服务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和对等式网络结构。(二)广城网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主要依靠广域网技术

25、。美国的主干网ARPAnet和NSFnet是典型的广域网;我国的Chinanet,Cernet,ChinaGBN和CSTnet都是广域网。这些是Internet网的基础设施。局域网与广域网相比有如下区别:第一,局域网覆盖范围小,通常为一座大楼或一组楼群,由于地理范围不同,局域网技术解决方案也不同;第二,局域网通常为拥有那些互联设备的机构所有,而广域网却并非如此,至少相当一部分的网络资源不属于某个特定机构;第三,局域网的内部数据速率要比广域网高得多。(三)城城网城域网(Metropo1itan Area Network),简称MAN,基本上是一种大型的LAN,通常使用与LAN相似的技术。它可能覆

26、盖一组邻近的公司办公室和一个城市,既可能是私有的也可能是公用的。(四)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用户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由于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差别较大,在实现网络互联时一般采用网络连接器进行协议转换。二、计算机网络的原理计算机网络是多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系统,或者是多个计算机系统构成的通信系统。由于不同的计算机、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设备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质的计算机之间、计算机系统之间实现通信,就必须制定一系列为网络内所有计算机公认的协议和准则。(一)OSI模型开放式互联系统OSI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用于互连协议的标准框架。OSI的任务

27、是定义一系列层次及各层的服务。最终的OSI结构有7层。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包含了数据传输设备和传输媒体之间的物理界面以及数据位从一个机器传到另一个机器的规则。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向高层提供的主要服务是错误检测和控制。因此借助一个功能全面的据链路层协议,高层可以认为链路的数据传输是无错的。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提供了计算机间通过某种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传送的功能。第四层,运输层。运输层提供了可靠的机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数据交换。它保证数据无错,按一定次序,没有丢失,没有重复传送。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提供两个系统之间进行对话的机制。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定义了在应用层之间交换数据的格式并提

28、供一系列传输服务给应用程序。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为应用程序获得OSI环境提供有力的帮助。这一层包括了管理功能及普遍有用的机制以支持分布式应用。提出OSI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标准化网络框架,在此模型中每层可以有一个或更多的协议标准。该模型定义了各层的功能并且有以下特点:由于各层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定义,各层标准可以独立且同时建立起来,这加快了标准建立的过程;由于各层之间的界限得到了很好的定义,某一层标准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层上存在的软件,这有利于介绍新标准。(二)TCPIP协议为了确保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能协调工作,程序设计人员要使用标准的协议编写程序。所谓协议(Protocol)就是一组规则,其技

29、术术语描述如何完成某件事情。通信协议用于协调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它们建立了设备之间互相识别的信息机制。TCPIP是指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协议集,它是一族协议(100多个协议,比如有FTP和Telnet)的代名词。TCPIP这个名字来自两个重要协议传输控制协议I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网际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TCPIP事实上已成为网络互联技术的标准,并成为支持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的协议标准。可以说,TCPIP是一种通用的网络互联技术。TCPIP协议层次概念模型,如图所示。概念层次主要协议应用层SMIP

30、DNSFTPTelnet传输层TCPUDP网际层IP网络接口层EthernetTokenRingOthers第一层,应用层。该层包含使用传输层协议传输数据的所有进程,绝大多数用来提供用户服务,比如文件传输访问、电子邮件等。第二层,传输层。它为端到端应用程序提供通信。第三层,网际层。它作为通信子网的最高层,负责处理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第四层,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软件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交给网际层。三、Internet(一)Internet的历史Internet源于美国国防部的战略需要,发端于美国的阿帕计算机网(ARPAnet

31、)。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处于白热化阶段,美国国防部资助了在美国建立一个能够承受核打击的军用网络,保证美国的任何地点或城市在遭受核打击之后,军队仍然能够控制自己的核系统并进行报复性核回击的研究项目。实现这个设想的关键是将网络的控制和管理离散化,因此网络各个节点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倍道必须是多条。196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开始资助这个项目。1969年秋,具备4个节点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诞生了。这就是Internet的前身。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Internet已形成一个“网中之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各自

32、的架设和运行费用,而这些子网又与国家出资资助的主干网NSFnet互联起来。由国家出资的NSFnet主干网,只允许用于教育和科研的目的,明确规定不准用于商业目的。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美国的私人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出资的Internet的主干网NSFnet,向用户提供Internet商业的联网服务。商界的介入,进一步发挥了Internet在通信、信息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和个人纷纷涌入Internet,给Internet带来了一个新的飞跃。就这样,互联网从最初的军事用途发展到现在的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演,从最初的4

33、台电脑发展到现在成为一个连通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数亿用户的动态网络。Internet在全世界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影响了整个世界社会的各个方面,Internet的特点:第一,从网络互联的角度看,Internet可以说是由成千上万个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计算机通过各种通信线路,把分散在各地的网络在物理上连接起来。第二,从网络的通信角度看,Internet是一个用TCPIP协议把各个国家、各个部门、各个机构的内部网络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数据通信网。第三,从信息资源提供的角度看,Internet是将各个国家、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不同信息资源联为一个整体的超级信息资源网。第

34、四,从信息服务的提供上看,现代的Internet是一个能够提供广泛的、多层次的、从文本信息到声音图像的综合性网络。它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空间。第五,从传播学角度来讲,Internet是一种新型的传播介质,是网络传播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又一崭新技术。第六,从管理角度来看,Internet是一个不受任何政府或某一个管理机构管理和约束的,而是由用户互相协作的组织和集合体。从某种程度上讲,Internet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每一个接入Internet的用户都自愿承担网络的管理控制,自愿遵守网络道德标准,并且共同遵守TCPIP协议的一切规定。第七,从使用角度而言,由于Internet

35、实现了公共通信网的互联,用户只要具备电话线、PC、Modem,就可以很轻松地接入Internet。这为Internet的大众化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八,从商业角度而言,由于Internet的社会效益巨大,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和投资。同时,Internet的商业化也将为企业来巨额利润。(二)Internet的主要服务Internet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对于用户来说,Internet提供了以下一些基本信息服务: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电子公告(BBS)、信息查询等。1电子邮件服务(E-mail)Internet的电子邮件服务Ema

36、il(E1ectmnic Mail)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他用户进行联系的快速、简便、高效、价廉的现代化通信手段,用户可以即刻将信件发送到收件人的电子信箱中。2远程登录服务(Telnet)远程登录(Remote Login)是Internet提供的最基本的信息服务之一。Internet用户的远程登录是在网络通信协议Telnet的支持下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仿真终端的过程。要在远程计算机上登录必须事先成为该计算机系统的合法用户并拥有相应的账号和口令。一旦登录成功,用户便可以实时使用远程计算机对外开放的功能和资源。3文件传输服务(FTP)FTP服务是以它所用的文件传输协议(File T

37、ransfer Protocol)命名的,无论两台加入Internet网的计算机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多远,只要两者都支持FTP协议,网上的用户就能将一台计算机上的文件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FTP与Telnet类似,也是一种实时的联机服务。在进行工作时,用户首先要登录到对方的计算机上,与远程登录不同的是,登录后,用户只能进行与文件搜索和文件传送等有关的操作。使用FTP几乎可以传送任何类型的文件。4网络新闻服务(Network News)网络新闻服务(Network News)通常又称作NetNews;它是具有共同爱好的Internet用户相互交换意见的一种无形的用户交流网络。它相当于一个全球范围的电子

38、公告牌系统。网络新闻按照不同的专题组织,志趣相同的用户借助网络上一些被称为新闻服务器的计算机展开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5网上交谈服务这是人们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一种实时、交互式的文字通信服务。这种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一对一的实时交谈(Talk)和多人之间的实时交互式会谈(Chat)。6菜单式信息检索工具GopherGopher是基于菜单驱动的Internet信息查询工具。它可以依据服务器的目录结构逐级访问。在一级一级的菜单指引下,用户通过对Internet网上远程联机信息系统进行实时访问,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资源。7BBS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即电子公告牌,可

39、以说是一种电子化了的公告牌。它具有普通公告牌的功能,人们可以在BBS上粘贴自己需要向他人提供的信息,也可以获得他人贴在上面的信息。BBS上通常有大量的信息,使用BBS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的共享;BBS还可以帮助人们实现非面对面的交流,以快速解决实际问题。8World Wide Web服务World Wide Web(简称为Web或WWW)是在1992年左右才出现的,它在Internet上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World wide Web是一种基于超级文本的多媒体信息服务。web服务是通过将全球的Internet上不同地点的相关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和多媒体服务:只要操纵计算

40、机的鼠标器,用户就可以通过Internet从全世界任何地方调来自己所希望得到的文本、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信息。有了web服务,一个不熟悉网络使用的人可以很快成为使用Internet查询信息的行家Web服务是以客户服务器(C1ientSever)的模式进行工作的。在Internet上的一些被称为Web服务器的机器上运行着的Web服务器程序,它们是,信息的提供者;同时,在用户的计算机上运行着各式各样的Web客户浏览器程序,它们是信息的读取者,用来帮助用户完成信息查询。当然,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也允许两者并存。目前,针对不同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已经有许多种类和版本的Web客户浏览程序,其中最著

41、名的有Netscape及Internet Explorer。第六节 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是一种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手段和工具体系,它还具有丰富的伦理和政治意义,信息技术体现着人类改造与控制自然的权利和体系。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形成,改造了传统行业,使服务业迅速发展,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给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伦理道德等的发展提出了种种问题。一、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个人发展的各个角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信息技术增加了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信息

42、化、网络化使得广大人民更加容易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获取广泛的信息,并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各级政府部门不断深入开发电子政务工程。政务信息的公开增加了行政的透明度,加强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增强了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政府通过其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的各种信息服务,包括面向个人的各种申请服务以及面向企业的征税等服务,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二)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不仅仅表现在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行业造成的深远影响,更体现在由它推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互联网行业。互联网直接“催生”的“互联网经济”(又称网络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43、信息技术使得人们的生产、科研能力获得了极大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已经开始获得广泛应用,通过互联网,任何个人、团体和组织都可以获得大量的生产经营以及研发等方面的信息,这使得生产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一改传统的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种速度方面的突飞猛进,更是一种无地域界限、无时间约束的崭新形式,它对企业研发、生产、营销、销售、管理、财务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另外,传统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信息技术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三)信

44、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信息技术使得文化产业迅猛地发展起来,人们的文化消费越来越丰富,文化消费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必然带动经济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开始形成并逐渐成为“第四媒体”。互联网更造就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网络文化(cyberculture)。这种在网络空间里衍生的网络文化,基于各种通过网络进行的传播和交流,它已经逐渐拥有了一些专门的语言符号、文字符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四)信息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信息技术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因素,而作为社会中微小一分子的每一个普通个人也正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信息

45、技术使得远程教育也成了可能,从此异地教学逐渐风靡,这不仅大大方便了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也解决了外地学生的后顾之忧。(五)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管理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其各种功能并不能自然地发挥,而需要利用各种技术对其进行必要的搜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信息技术作为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集合,它对信息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信息管理的手段逐渐从手工方式向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对信息的全方位搜集、高速度精确处理、高密度存储和远距离传输,使人们能全面、快速而准确地查找所需信息,更快速地传递多媒体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信息资源

46、。二、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一)知识产权侵权信息技术给人类信息传播带来了质的飞跃,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为作品的发表、传播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网络的自由和共享也给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的知识产权侵权,尤其是著作权侵权现象非常严重。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还带来了其他的知识产权问题。网络传播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计算机程序等可能涉及到技术秘密或专利技术,网络域名则更与商标权与不正当竞争有关。信息技术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虚假信息泛滥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空前自由的交流空间,使得人们

47、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三)信息污染成灾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各种流通渠道的不断拓宽,人类社会知识信息的总量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这其中,数以万计的信息中混入了大量干扰性、欺骗性、误导性甚至是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成为为信息“垃圾”,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垃圾”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信息技术使得冗余信息大量产生,这些信息非但不能给人们以新的认识,而且还成为人们认识领域的障碍,给信息的甄选与鉴别带来困难,使得人们虽然身处“信息的海洋”,却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四)信息安全问题凸显网络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也日益加深。可是殊不知,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计算机系统却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诸多安全问题的侵扰。很多计算机软件、系统本身漏洞百出,加上更新换代、层出不穷的网络病毒肆虐,技术精湛、危害严重的黑客横行,信息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尽管信息技术带来了种种负面效应,其正面价值还是不能否定的。信息技术只有被用于正当的场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如何使信息技术被合法开发和利用,则有赖于各国政府、广大科学家以及世界上所有人民的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