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动画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_李劼刚.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301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莱坞动画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_李劼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好莱坞动画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_李劼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好莱坞动画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_李劼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莱坞动画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_李劼刚.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OI:10.15997/ki.qnjz.2016.06.016 观察与批评 李 劼 刚 周明娟 好莱坞动画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 中 影中表现得最为典型。下面,笔者以好莱坞动画电影为 例试作分析。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陌生化 ” 近年来,好莱坞 为了得到更多中国观众的票房支持,在影 片中添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满足其文化需求。虽然好莱坞 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颇为用心,但影片中的中国还是 “美 国化 ”了的中国,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难以完全认识清楚和理 解,再加上对中国还存在一种有意无意扭曲的微妙心理,于是 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从而打上了深深的美国 文化的烙印。 1. 中国人

2、物形象的 “陌生化 ” 花木兰是中国女性中的一个传奇。在中国南北朝叙事长诗 木兰辞中,花木兰是一个隐忍克己、勤劳勇敢的年轻女子 形象,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具有 “勤劳 ”“孝顺 ”和 “贤德 ”等 优秀品质的传统妇女,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忠孝之 道。而在好莱坞版动画片花木兰中,木兰从一个乖顺、勇 敢的中国姑娘变成符合西方观众审美口味的活泼、热情和主动 追求个人幸福的美国少女,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 “香 蕉 ”花木兰,成为一名具有典型美国精神的现代女性。不仅花 木兰如此,功夫熊猫也是如此。中国的大熊猫给人的印 象是沉默慵懒而略显笨拙的,而功夫熊猫中的熊猫阿宝却 是一个可爱、体型庞大并

3、不笨拙极具个性的形象,他所带来的 也是一种欢愉的气氛,这与中国人所欣赏的内 敛、沉稳、温文 尔雅的气质相差甚远。 2. 中国文化精神的 “陌生化 ”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集体与家庭的价值,而美国文化则强调 个体价值, “崇尚开拓竞争,主张通过个人奋斗、个人的自我 设计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 ”。 人们在接触异域文化时,总是会按照自身所属的文化传统、 思维方式去判断和解读,难以摆脱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从而 造成对异域文化的歪曲乃至误读。叙事长诗木兰辞重点在 于强调中国传统的家庭荣誉、集体观念以及效忠国家等价值观, 而动画电影花木兰则把花木兰演绎成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女 战士,突出了强烈的个人意 识和实现其个

4、人价值的渴望,中国 所特有的 “忠孝 ”观念和集体意识被抹杀了,使得其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所代表的深刻文化内涵大打折扣。 功夫熊猫里很多场景让中国观众能明显感受到非常鲜 明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影片中的很多对白让大家重新对中国传 统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禅宗思想进行深思。功夫熊猫其实 只是仅仅在于展现 “中国元素 ”,而不是体现 “中国精神 ”。我 们从阿宝身上看到的是纯粹的美国精神 :崇尚自由,追求个性 解放与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当这些西方观众所 崇尚的价值思想体系包装上东方特有的元素后,影片 就获得了 巨大的成功。正如有人指出的 : “在美国版的改编过程中,原 作的东方文化底蕴被巧妙地偷

5、梁换柱,改编版本成了地地道道 的符合美国人口味的大众快餐。 ” “陌生化 ”的原因 1. 商业文化需要 美国好莱坞电影具有天生的商业营利性,出发点是追求票 房的极大化。美国本土题材已经开发殆尽,急需寻找新的题材 和内容。而中国又是一个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商业市场,博大 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便成为好莱坞的一个很好的题 材来源。但好莱坞不会承担起为他国传播文化的职责和义务, 他们作品中输出的仍然是西方价值观,这其实 是西方人利用中 国的特色文化作掩护进行的一次较为成功的文化同化而已。 2. 价值思维观念差异 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价值体系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 的群体意识及家族意识是中国文化的

6、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 化重视的是个人要对家族长辈尽孝,为国家尽忠。而美国人看 重的则是个人价值意识,基督教的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和独 立宣言中的 “一切人都生而平等 ”观念,使平等思想在美国 人的头脑之中根深蒂固。因此,影片无论从哪里取材,好莱坞 最后表达的永远是美国式的思维价值观。 3. 文化强权殖民 在西方人眼中,西方文化代 表了先进性和主导性,而东方 青年记者 2016年 2月下 29 西文化交流的误读在影视领域广泛存在着,在好莱坞电 观察与批评 DOI:10.15997/ki.qnjz.2016.06.017 薛 洁 消费文化语境与电视娱乐的精神危机 30 在 化,娱乐化 ”趋势

7、也日益明显。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 电视娱乐文化中由 “娱乐 ”“消费 ”等关键词构成的当代电视 文化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消费文化语境里的电视娱乐风潮 大众文化伴随消费主义的浪潮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这在 一定程度上为电视娱乐的风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电 视真人秀节目数量井喷,玩游戏、做任务、谈恋爱、宿军营 尤其在超级女声非诚勿扰等真人秀节目兴起后,各卫 视的音乐选秀、亲子互动、达人竞技、职场比拼等节目形态如 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在电视剧领域,庸俗、低俗、媚俗 “三 俗 ”盛行,各种杜撰、虚构的宫廷剧、抗战 雷人剧 ”层出不穷; 在纪录片领域,虚拟影像

8、大肆介入,真假难辨,故事情节一波 三折,混淆了纪录片与故事片的界限 ;在严肃的新闻领域,社 会奇闻琐事日渐增多,软新闻日益兴盛,说新闻、聊新闻、侃 新闻俨然成为一道屏幕奇观。 文化永远是落后的代名词。西方世界掌握着文化输出的主导权, 通过各种文化传媒把自身的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东方 世界,东方世界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启蒙、引导与教 化,这正是一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殖民的策略。 4. 对传统文化的肤浅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 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 的风骨和气度,培育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品 格和精神,并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当今 时代,中国社会发

9、展的迅速西化,部分国人漠视传统文化,在 他们眼中,国外的什么都好,中国的什么都糟。在他们看来,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简直是 “荒唐可笑 ”。这正如德国戏剧家 布莱希特所言 : “将一件事和一个人物陌生化,首先要去掉他 身上理所当然、众人皆知和让人一眼看穿的成分,并使人产生 对他的惊讶感和好奇心来。 ” 对 “陌生化 ”的反思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等具有浓厚中华文化氛围的影 片在好莱坞经过西式包装后取得了巨 大成功,这让我们不得不 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 有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如何 使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继承、推广和发扬?如何摆脱文化

10、青年记者 2016年 2月下 这些裹着娱乐外衣的电视节目在当今的电视荧屏上大行其 道,极力迎合受众对于娱乐内容的感官需求,使得文化和商品 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文化甚至沦落为一种商品、一种符号 化的消费。当电视文化开始以商品形式出现时,电视文化中的 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纷纷退场,而消费性、娱乐性、 世俗性、功利 性等大众文化特征迅速成为电视文化的新标签。 电视娱乐的精神危机与文化问题 当下电视娱乐的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都受到消费文化的影 响,电视文化不断庸俗化、甚至低俗化来满足观众窥视、猎奇、 博彩等低级趣味,这给电视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带来了一场 可怕的精神危机。 1. 文化庸俗化的危

11、机 2005 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获得空前成功,各家电 视台纷纷效仿,一时间各类新鲜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出现,一 路高歌猛进的娱乐节目大有重塑中国电视文化竞争格局之势。 不可否认,娱乐性是电视的基本特性,电视拥有广泛的受众, 殖民 的渗入,使本民族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并与其他文 化很好地融合?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好莱坞动画电影中虽然展示了更多样化的中国元素,但只 是借中国传统元素来宣扬所谓的 “美国精神 ”,具有很大的局 限性, “中国元素 ”充其量是动漫的上层建筑部分。 “外国人很 会运用各式各样中国元素为自己的创作服务,这也是中国人应 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

12、事路盛章如是说。 【本文为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中国电影的母语文化 失语研究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 2013139】 注释 : 贾冀川 何淼 : 好莱坞电影的中国想象 近年来好莱坞电影 对中国文化元素的 “拿来主义 ” J,成都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1 年第 3 期 王莉 :美国文化精神的移植与再现 从仙履奇缘到功 夫熊猫 J,学理论, 2009 年第 17 期 廖海波 :影视民俗学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黄海燕 : “功夫熊猫 ”: 中国人熟悉的陌生人 论西方文化 对中国文化的同化 J,江汉大学学报 ( 人文科学版 ), 2010 年第 6 期 刘海静:全球化的文化内涵与文化 殖民主义 J,理论导刊, 2006 年第 2 期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聊城大学大学外语 教育学院 ) 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电视媒体日益市场化、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