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5287273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优秀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第1页,本讲稿共27页人生中有三大转折关键期人生中有三大转折关键期1.1.家里家里幼儿园(幼儿园(3 3岁)岁)2.2.幼儿园幼儿园小学(小学(6 6岁)岁)3.3.小学小学中学(中学(1212岁岁)第2页,本讲稿共27页先看看先看看孩子入小学后都会出现哪些孩子入小学后都会出现哪些不适应?不适应?孩子入学不适的表现孩子入学不适的表现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焦急,甚至哭闹,有的孩子则出现上学情绪低落,放学欢腾活跃的现象;不愿意提及在校的表现和活动;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上学还没几天就开始怕学、厌学;性情发生改变,如变得退

2、缩、烦躁或是攻击行为增多。第3页,本讲稿共27页小学老师反馈小学老师反馈一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哭闹哭闹上课坐不住上课坐不住书写困难书写困难写作业拖沓、速度慢写作业拖沓、速度慢集体中太自我集体中太自我自由活动时不会玩自由活动时不会玩丢三拉四丢三拉四 第4页,本讲稿共27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1.幼儿园与小学本身有很大差异幼儿园与小学本身有很大差异2.家长意识不到位家长意识不到位3.幼小衔接出现断层幼小衔接出现断层第5页,本讲稿共27页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学习习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宽松活泼宽松活泼严谨规范严谨规范学习内容学习内

3、容以动手动脑的游戏为主以动手动脑的游戏为主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形式学习形式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知识启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知识启蒙教育,没有考试。蒙教育,没有考试。系统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有考系统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有考试的任务和压力。试的任务和压力。生生活活教育不同教育不同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生活,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生活,保教一体。保教一体。老师侧重于学习与品德的教育,老师侧重于学习与品德的教育,生活照顾相对较少。生活照顾相对较少。时间不同时间不同30分钟教学以游戏为主分钟教学以游戏为主45分钟课堂以听课为主分钟课堂以听课为主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不同不同较自由较自由,鼓励孩子

4、自由发展。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较规范,学校规章严格。较规范,学校规章严格。交往不同交往不同多在老师和家长视线范围和多在老师和家长视线范围和老师的组织范围内与小朋友老师的组织范围内与小朋友交往。交往。课间、课外由学生自由支配和小课间、课外由学生自由支配和小朋友交往的独立性强。朋友交往的独立性强。第6页,本讲稿共27页由此看出,幼小衔接很重要由此看出,幼小衔接很重要 根据国家教委进行的根据国家教委进行的“幼小衔接幼小衔接”研究表明,由于小学研究表明,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超过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超过60%的孩子入学后的孩子入学后存在学习适应性严重不足的问题。不适应正规的

5、学校教育,存在学习适应性严重不足的问题。不适应正规的学校教育,不适应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不适应跟老师、同学的相互配不适应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不适应跟老师、同学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适应学校在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合、相互合作;不适应学校在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等等。要求等等。第7页,本讲稿共27页到底什么是幼小衔接到底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幼小衔接幼小衔接 快

6、乐成长快乐成长第8页,本讲稿共27页幼小衔接,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幼小衔接,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需要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需要家庭家庭、幼儿园、小学、社区多方配、幼儿园、小学、社区多方配合共同完成。合共同完成。第9页,本讲稿共27页幼儿园会怎样做呢?幼儿园会怎样做呢?一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二二、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生活能力。三、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共同做三、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好幼小衔接。四、四、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从情感入手,激发

7、幼儿入小学的愿望。五、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五、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教学衔接。第10页,本讲稿共27页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每学期初各班制定出详细的幼小衔接计划、方案,期末有总结。学期初定本期所开展的活动,每个活动有具体的方案,活动中有图片,活动后都有总结。第11页,本讲稿共27页 大班幼小衔接实践活动计划表大班幼小衔接实践活动计划表上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下学期学学习习 良好的握笔姿势、倾听习惯良好的握笔姿势、倾听习惯 会写自己的名字,会写自己的名字,10以内加减法以内加减法 110数字练习数字练习 汉字基本笔画练习汉字基本笔

8、画练习 数的分解和组合数的分解和组合 拼音的初步认识拼音的初步认识生生活活学习叠衣服、叠被子及根据冷热变学习叠衣服、叠被子及根据冷热变化穿脱衣服化穿脱衣服 参观小学、大班毕业典礼参观小学、大班毕业典礼 学习当值日生、班长学习当值日生、班长 下课时自由选择游戏注重合作下课时自由选择游戏注重合作 有事情要说有事情要说 自己按需要喝水。自己按需要喝水。学习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学习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整理书包整理书包第12页,本讲稿共27页二二、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惯和生活能力1、学会生活(自己洗手洗脸、自己吃饭、喝水、入厕;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等)2、学会

9、为他人服务(“我是能干的小帮手”和“我当值日生”)3、学会整理书包4、学会学习第13页,本讲稿共27页三、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三、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1、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2、家长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介绍)3、家园共育栏“父母必读”及时更换4、家长开放日第14页,本讲稿共27页四、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四、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间的教学衔接。1、幼小衔接交流会2、教学研讨会(年级教研、集体教研)3、与小学教师座谈(参观小学)第15页,本讲稿共27页五、五、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1、

10、参观小学、观看小学升旗仪式 2、走进小学课堂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上课及课余活动。3、通过图片、资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4、幼儿园与小学老师互换、听评课。第16页,本讲稿共27页1.作息时间2.课程设置(十不准)3.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环节(集体喝水、入厕)4、座次、铃声、课间十分钟六、改变环境六、改变环境 第17页,本讲稿共27页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第18页,本讲稿共27页第19页,本讲稿共27页第20页,本讲稿共27页第21页,本讲稿共27页第22页,本讲稿共27页第23页,本讲稿共27页第24页,本讲稿共27页第25页,本讲稿共27

11、页第26页,本讲稿共27页自制玩具要求自制玩具要求大二班袋鼠袋:大二班袋鼠袋:请家长用结实干净的大编请家长用结实干净的大编织袋来做,在上面用布缝上一些好看的图织袋来做,在上面用布缝上一些好看的图案,袋子上面的两侧位置缝上宽松紧,长案,袋子上面的两侧位置缝上宽松紧,长度适应大班孩子。做好后,让孩子试一试。度适应大班孩子。做好后,让孩子试一试。及时调节。及时调节。大一班高跷:大一班高跷:1,请用四个粗的旺仔牛奶瓶,请用四个粗的旺仔牛奶瓶(铁质的)来做高跷。用宽一些缝好的布(铁质的)来做高跷。用宽一些缝好的布条来做孩子手拉的绳子。绳子放在四个瓶条来做孩子手拉的绳子。绳子放在四个瓶子下面。最后,用宽胶带上下左右转圈粘子下面。最后,用宽胶带上下左右转圈粘结实。照这个样子一共做两个高跷,孩子结实。照这个样子一共做两个高跷,孩子左右脚各一个。左右脚各一个。2,或者用,或者用7个个“六个核桃六个核桃”(露露瓶(露露瓶)瓶子做高跷也可以。瓶子做高跷也可以。第27页,本讲稿共2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