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分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扇形统计图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包括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通过熟悉的事例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会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继续学习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使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素材,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之后,对已经学过的三类统计图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的目的,结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
2、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2使学生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3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4建议用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分析数据。3、 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3、。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 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教学过程:一、预学 、前置学习复习前面学过的扇形各部分的名称。画一个圆或剪一个圆,然后把它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扇形。出示例题1情境图: 师生谈话,现场调查:平时你喜爱什么样的运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情境图,师生谈话,现场调查:平时你喜爱什么样的运动?、处理数据,引入新知出示六()班同学喜欢项目的统计表。提出问题: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能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吗?学生独立算出百分比,完成下面的统计表。这个统计表中的
4、数据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表示人数、百分比的条形统计图,讨论后留下表示百分比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能否有一种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百分比的关系呢?这样的统计图用什么图形来表示比较恰当?、自主尝试、合作探索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扇形统计图。完善扇形统计图。师:可以用一个圆中的扇形来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例如图中喜欢乒乓球的人占总数的30%。可以用如下的扇形表示,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教科书第97页的扇形统计图。经历扇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动态出示扇形统计图各部分内容,让学生经历各部分组成圆的过程,直观感
5、受各部分扇形与圆的关系。4观察扇形统计图并思考:图中的整个圆表示什么?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什么?(2)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4)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互学、小组交流:把自主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自己不懂的问题向其他同学请教。、展示点拨:扇形的统计图特点:圆代表总体;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出每种类型各有多少人。扇形统计图
6、: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每种类型的人数和班级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每种统计图都有自己各自的优点,在生活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三、评学、巩固反馈,内化新知完成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1)先说一说扇形统计图的数学信息。(2)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营养成分多少克。2拓展提升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让学生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拿出课前收集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与李明同学的进行对照。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说一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四、回顾小结,拓展新知1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
7、作用?2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生活中各种类型的扇形统计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五、作业、二十一第2、3、4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材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
8、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预学1、复习引入 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
9、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2、自主探究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二、预学1、 小组交流在小组里展示你画的统计图,说
10、出你为什么要用这种统计图表示?谁的更好一些?2、 展示点拨第(1)张表格: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
11、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 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三、评学 1、巩固反馈教材第99页“做一做”。课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
12、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拓展提升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1)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世界人口从19572014年的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2)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14年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3)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14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小结内容可以包括: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其中哪些更有优势?用哪些统计统计图
13、又是不合理的?五、作业教材第104页第7、8题。节约用水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收集、整理数据,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2使学生利用测量、计算等策略,通过一个小小的“滴水的水龙头”,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3引导学生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自觉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教学准备:1收集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状况。2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浪费水的现象,测量1分钟流淌的水量,记录体积,并与同学分享。3调查当地的水费如何收取的。4利用身边的资源,查找有关节约水的资料。教具准备:介绍当地水资源、浪费水及节约用水
14、的音像资料或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汇报资料,渲染气氛同学分别汇报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教师播放课件或图文并茂地介绍相关资料,渲染气氛,调动学生观察、思考、行动的积极情绪。(二)展示讨论,确定关键信息1汇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如:水龙头漏水、管道漏水、水龙头开得过大,没有重复利用水等)如果一个水龙头漏水,1分钟流淌的水的体积是多少?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对关键信息进行板书并揭示: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不一样,浪费的水量也不同。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05页,讨论思考:每个水龙头浪费水的速度不一样,用什么数表示漏水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呢?(三)解决问题,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1解决教科书提出的问题。根据
15、课前布置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找几个不同的漏水的水龙头,测量它们在一定时间内的漏水量,并完成类似于第106页第1题中那样的统计图。分小组讨论计算,全班汇报并分层解决以下问题:(1)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多少升?一年呢?(2)学校有几个水龙头?如果按这个比率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用自来水,这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3)根据课前调查到的当地的水费,算一算这些水一共要多支付多少水费。小组合作,全班汇报结果,使学生通过数据,明确节约用水的重要性。2解决扩展性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浪费水的行为,如测量一下刷牙不关水龙头时会放掉多少水,估计一下如果全国人民都这样浪费水的话,一天
16、会浪费多少水,等等。(四)调动全体,讨论节约用水方法。让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说一说:应该如何节约用水?同学个别汇报,相互启发,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方法,和同学们分享,并强调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使节约用水落到实处。八、数与形 一、教材简析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中比比皆是。有的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有的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
17、来帮助理解。 本单元中,教材以“1357(2n1)n”,和“”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利用数与形的结合,可以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的数学思想。4建议用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数与形(一)教材第107页例题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2、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3、培养学生通过
18、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课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纸卡若干教学过程:一、预学1、激趣导入课题。最近,老师发现自己有一项很神奇的本领,只要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比如1+3,再比如1+3+5,像这样的算式我算的特别快,只要你说出这样的算式,老师就能脱口而出,你信吗?为了公平起见,两个同学用计算器,你们出题我算。(学生自愿出题,教师板书并说结果,两个
19、学生用计算器计算验证。)预设:1+3+5= 1+3+5+7= 1+3+5+7+9=想与老师一样快吗?老师是借助图形来记住的。(板书:形)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数与形。(板书:数与形) 2、自主探究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题。看图,把算式补充完整。1()213()2135()2(2)看图与算式,总结发现。仔细观察,看一看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边有什么关系?二、互学1、小组交流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2、展示点拨发现一:算式左边的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发现二: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发现三:算式左边的加数
20、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加数有几个,和就是几的平方三、评学1、巩固反馈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1357()2(135742)135791113()2(13579111372)_92(135791113151792) 2、拓展提升考考你:1+3+5+7+5+3+1 =( ) 1+3+5+7+9+11+13+11+9+7+5+3+1 = (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数与形,你有什么感受?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对数与形的研究很深
21、入,他对数与形的感受是:数形结合万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五、作业 练习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数与形(二)教材107页例2,练习二十二第5题、第8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2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借助“形”(面积模型、线段图、直角坐标系等)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极限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学(一)沟通分数加减
22、法的联系。1、谈话逐步板书: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算算看。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出1-。2、借助图形感受加法与减法的联系。师:这个算式在图中表示什什么?(要求的结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1”和“”在图中表示什么?要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就是:1-=。(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例题。 2、观察、试算、发现规律。观察算式中加数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分步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3、数形结合,验证规律。引导验证:你发现的规律成立吗?请结合图示进行验证。二、互学1、小组交流在小组里充分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展示点拨 结
23、合圆的面积验证:用一个圆的面积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表示为:结合线段图验证: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表示为: 明确结论。 交流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感悟。(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代数问题形象化,使其直观、简洁、易懂) 三、评学1、巩固反馈完成教材108页1题。(让学生独立读题、分析、解答,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完成教材108页2题。第6个图形:红色6 个,蓝色18个; 第10个图形:红色10个,蓝色26个 。根据图示可知: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与图形的序数(第几个)相同,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图形的序数2)3图形的序数或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图形的序数2)222、拓展提升完成
24、教材110页4题。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九、总复习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对照比较,以加深认识。复习时把概念、计算、应用和几何知识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没有标明用算术方法解还是方程解,目的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复习是还注意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圆的知识与比的知识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形式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二、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
25、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倒数与百分数的概念。 2、掌握有关分数乘除法的计算,会解方程,四则混合运算及相关文字题 3、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解题思路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知道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知道推导过程。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能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的运算;以及有关比的知识的简单问题;理解百分数的概念。 2、对计算进行巧算,理解稍复杂的文字题。 3、解决有关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4、解决有关圆的周长、面积的问题。 5、绘制折线统计图,会分析折线统计图
26、。 6、分数、百分数、比相结合的复杂应用题。课时安排; 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总复习分数乘、除法 、比,教材第112页总复习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学1、导入复习内容 2、自主探究;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27、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二、互学1、小组交流 (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2、展示点拨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
28、正掌握知识。 三、评学 1、巩固反馈独立完成P113 T1、2题2、拓展提升P113 T3题 (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 第(1)小 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百分数,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29、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过程: 一、预学1、引入 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2、自主探究(1)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 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举例说明求百分率的方法。(3) 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举例说明互化的方法。(4) 会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 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5) 会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会求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6) 独立完成P116 T1213题二
30、、 互学1、小组交流 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及相互之间的转化方法,小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 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 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一个数(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2、展示点拨 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 学生试求
31、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三、 评学1、巩固练习 九折是什么意思? 2、拓展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1)百分率=()/()100%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3)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10、120页第810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理解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
32、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预学1、复习物体的位置。 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两种,即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自主探究 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1)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
33、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d/2 (3)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1条、3条、2 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4)圆的周长 圆周率。 (5)、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互学 1、小组交流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d或C=2r。 2、展示汇报 知道半径求圆的面积。S=r2 知道直径求圆的面积。S=(d/2)2 知道周长求圆的面积。S=(C/2)2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宽求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34、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R2r2 =(R2r2) 三、评学1、巩固练习 P113T4题练习二十三第11、1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讲解。2、拓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P117T16题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总复习统计,教材第114页第6题。P1 17T17题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会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3、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教学过程: 一、预学 1、复习引入统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组
35、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指名说一说。 2、自主复习 (1)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与其它统计图有何联系和区别? (2)分析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P114页统计图,获取什么信息。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3)引导学生观察P117页统计图,获取什么信息。并回答后面的问题?二、互学 1,小组交流 相互说一说扇形的特点、联系和区别。 2,展示结果 教师及时指出没有复习全面的知识点。三、评学 1、 练习巩固请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下面的信息,然后回答问题。 超市一天的销量中,服装类占35%,烟酒类占30%,文化用品类占20%,糖果类占10%,药类用品占5%。如果超市一天的收益是5500元,算一算,每一类用品分别收益多少元? 2、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