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新版质量手册(检验检测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新版质量手册(检验检测机构).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版质量手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年新版)新版质量手册 质 量 手 册 文件控制编号:NW/QMA-01(第一版) 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 文件控制状态:受控 非受控发放编号: 编 制:审 核:批 准: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0日 实施日期:2016年1月1日某某环境监测站发布授权书和不干预说明第03页 发布令 第04页1、概述第05页2、质量手册说明第06页3、质量手册管理第08页4、评审要求第10页4.1组织第10页4.2人员第12页4.3设施和环境条件 第14页4.4设备第16页4.5管理体系 第19页4.5.1管理体系第19页4.5.2质量方针和目标
2、第21页4.5.3公正性声明 第23页4.5.4文件控制 第24页4.5.5合同评审 第26页4.5.6检测分包第27页4.5.7服务与供应品采购第28页4.5.8服务客户第29页4.5.9投诉第30页4.5.10不符合工作第31页4.5.11纠正措施第32页4.5.12预防措施第33页4.5.13改进第34页4.5.14记录第35页4.5.15内部审核第36页4.5.16管理评审第37页4.5.17检测方法第38页4.5.18测定不确定度第41页4.5.19采样第42页4.5.20样品处置第43页4.5.21质量控制第44页4.5.22结果报告第46页5、附录 第49页5.1员工行为规范 第
3、49页5.2组织机构图 第50页5.3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 第52页5.4各部门职责 第54页5.5各岗位职责 第55页5.6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第59页5.7权利的委派 第62页5.8授权签字人识别一览表 第63页5.9程序文件目录 第64页5.10管理体系框图 第66页5.11检测能力表 第67页5.12XX环境监测站平面图 第68页5.13量值溯源图 第69页6、修订页 第70页 授权书和不干预说明我作为某某环境监测站的法人代表,现任命近平为某某环境监测站的站长。为规范XX环境监测站的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确保让客户满意,现授权其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
4、求建立XX环境监测站的管理体系,以规范XX环境监测站的管理和运作。同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委托其行使我XX环境监测站赋予的法律职权,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代理我行使我对XX环境监测站的各项管理,确保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开展管理各项检测活动。我声明不会干预XX环境监测站的检测结果,亦不准XX环境监测站其他部门及领导以行政、经济等方式干预检测结果。我承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人代表签字: 被授权人签字: 委托日期: 2015-11-20 被授权日期: 2015-11-20 质量手册发布令为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向客户提供公正、准确的检测报
5、告,XX环境监测站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特编写本质量手册(第2版)。本质量手册(第2版)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各条款要求进行了具体描述和规定,是XX环境监测站各项质量和技术活动的依据和准则,现予批准发布,自2015年11月20日起实施。XX环境监测站全体人员须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确保各项质量活动的有效运行。 XX环境监测站站长: 2015年11月20日 1.1某某环境监测站简介某某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81年4月5日,经某某市工商管理局批准设立,座落于某某市某某区某某路某某号。2001年5月5日,经“某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由“某某环境监测站”变更为“
6、某某环境监测站”,并迁址到某某市某某区某某路某某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现占地面积1900m2,其中实验室面积为1200m2。XX环境监测站经营范围:主营(产):实验室检测、技术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咨询、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咨询、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不含技能培训)、企业安全管理策划、会议及展览服务、为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档案;企业安全咨询、检测,工作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培训;环保咨询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职业卫生检测。我XX环境监测站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质量手册,按其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及持续发展。1.2通讯资料单位名称:某某环境监测站负 责 人:xx通讯地
7、址: 邮 编:联系电话: 2.1质量手册2.1.1阐明XX环境监测站的管理体系和要求,规定了组织结构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向社会展示XX环境监测站的检测业务能力。本质量手册贯彻了公正检测、服务客户和风险防范的原则,是XX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和质量活动的准则,是全面、准确贯彻国家关于检测活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纲领性文件,是确保检测公正、有效地向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最高层次管理体系文件。2.1.2编写依据2.1.2.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1.2.2 ISO/ISH1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2.1.2.3 VIM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2.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本质量手
8、册引用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和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及有关质量的一般定义引用了ISO90002000的定义和术语。对ISO90002000中给出的定义与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和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给出的定义不同时,XX环境监测站优先采用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和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中给出的有关术语和定义。2.1.3.1国际单位制(SI):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2.1.3.2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如:1000N,1.0等。2.1.3.3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标准测量装置、评定测量方法或给
9、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注:标准物质可以是纯的或混合的气体、液体或固体)。2.1.4(计量器具)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2.1.5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2.1.6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2.1.7 检测:指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给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一个或多个特性所组成的技术操作。2.1.8 XX环境监测站:均指某某环境监测站。2.2质量手册编写要求2.2.1质量手册
10、应明确表达良好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方针、目标,并向社会、客户做出应有的承诺和保证;2.2.2质量手册应规定出XX环境监测站的内部关系、工作分工和质量职责;2.2.3质量手册应展示XX环境监测站开展检测鉴定服务的能力;2.2.4质量手册应反映出XX环境监测站的资源配置;2.2.5质量手册应详细描述XX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及其质量活动所包含的全部要素和质量要求。2.3适用范围本质量手册适用于XX环境监测站从事的所有检测活动及其管理活动,是XX环境监测站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活动准则。 3.1总则3.1.1质量手册的管理主要是对其运行进行控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性,明确管理者和持有者的责任,以保证管理体系的持
11、续适应性和有效性。3.2职责3.2.1质量手册由质量负责人归口管理,具体负责组织编写、审核、修订、宣贯和管理,并负责其现行有效性,综合部资料管理员负责质量手册的日常管理(印制、归档、发放、借阅与回收等)工作;3.2.2质量手册由XX环境监测站站长批准发布实施;3.2.3当质量手册编制完成或做出重大修订后,应由质量负责人组织XX环境监测站的全体员工进行学习并遵照执行;3.3质量手册的版本与改版3.3.1质量手册分正本(一本)和副本(若干本),受控本和非受控本,并加以明显标注;3.3.2受控正本由资料管理员保存,受控副本编号登记发放;3.3.3质量手册的内容修订后,应对受控副本进行跟踪更换,更换下
12、来的手册或换页应及时加注“作废”标志,归档或销毁,以保持其现行有效;3.3.4非受控本仅进行发放登记,不作发放编号;3.3.5遇到下列原因时可考虑对质量手册进行改版:3.3.5.1认可证书到期复审;3.3.5.2认可标准改版;3.3.5.3XX环境监测站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3.3.5.4检测标准发生重大变化;3.3.5.5XX环境监测站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发生变化;3.3.5.6检测资源发生较大变化;3.3.5.7管理评审时发现管理体系出现了较大问题;3.3.5.8法律、法规变化和认可机构有特殊要求。3.4质量手册的维护和修订3.4.1XX环境监测站全体员工均有权对质量手册提出修改意见;3.
13、4.2.1手册中的条款不适应实际工作;3.4.2.2实际执行中发现手册有不完善之处;3.4.2.3现行手册的条款与认可标准和法律、法规有矛盾;3.4.2.5内审、管理评审和外部评审中认为要进行调整。3.4.3质量负责人提出修改申请并报XX环境监测站站长批准后,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实施,修改后的手册报XX环境监测站站长批准后发布实施。3.4.4手册的修改一般采用换页的方式,不允许进行手写改动,修改内容应在修改页记录;3.5质量手册发放和回收3.5.1质量手册由资料管理员负责登记发放,并由接收人(即保管人,下同)签名确认,受控版本的保管人调离XX环境监测站时其所持有的质量手册由资料管理员收回;3.5.
14、2受控正本存于资料管理员处,受控副本发给XX环境监测站站长、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非受控副本发给上级主管部门、认可机构及必要的客户;3.5.3受控本更换下来后由资料管理员及时回收并加注“作废”标志。3.6质量手册的借阅3.6.1受控的质量手册及其相关文件属XX环境监测站的知识著作和内部文件,一律不得外借和带离XX环境监测站;3.6.2质量手册及其相关文件的借阅须经质量负责人书面批准,由资料管理员负责办理相应的手续,本手册任何人不得私自复印.3.7质量手册受控版本领用人的责任3.7.1部门负责人应组织本部门员工认真学习质量手册,熟悉其全部内容,所有员工必须自觉按质量手册
15、要求和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3.7.2手册持有人须妥善保管手册,不得自行更改或涂改其内容,不得自行外借和复制,质量手册一旦遗失,应立即报告质量负责人,并由其作出及时处理。3.7.3换版本或修订本一旦下发,应立即执行换版本或修订本的要求。3.8质量手册的宣贯3.8.1质量手册及其换版本和修订本一旦发布,质量负责人应及时作出宣贯计划并组织宣贯;3.8.2手册的宣贯应做到经常性、持久性、形式多样,并有记录;3.8.3各岗位要严格遵照手册的规定,开展质量活动;3.8.4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各岗位人员执行手册的情况实施监督。3.9质量手册的解释4.1组织4.1.1XX环境监测站是经工商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
16、位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主要任务是提供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及职业卫生检测。4.1.2XX环境监测站严格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开展检测活动,满足客户、法定管理机构、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需求。4.1.3XX环境监测站现阶段的所有的检测活动均被管理体系所覆盖。4.1.4XX环境监测站站长和全体员工应忠诚于XX环境监测站的公正和诚实,实现承诺的诺言并贯彻于自己的行动之中。为防止XX环境监测站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检测人员受到来自外部、内部的不良干预,来自商业行为、财务和其它方面的不良压力,而影响检测活动,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公正。XX环境监测站以公
17、正性声明的形式向客户做出了不受干预的保证承诺,并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详见附录5.1员工行为规范),来约束全体员工以公正、独立、诚实的态度和精神履行自己的职责。4.1.5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这是XX环境监测站一贯执行的原则,并一直坚持贯彻始终。为防止出现意外的失密或失误,特制定保护客户机密信息程序进行控制。4.1.6XX环境监测站制定了保证检测公正性程序以及相关的文件规定,其目的是以此来约束XX环境监测站员工的行为,避免卷入任何可能会降低对其技术能力、结果的公正性、独立判断、运作诚实性的信任程度的一切活动。4.1.7组织机构XX环境监测站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设置了组织和管理
18、机构,XX环境监测站的组织机构图见附录5.2组织机构图。4.1.8XX环境监测站的建制4.1.8.1管理层XX环境监测站实行XX环境监测站站长负责制,XX环境监测站站长负责XX环境监测站的全面工作,XX环境监测站的领导层包括XX环境监测站站长、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检测部主任,业务部主任,综合部主任,财务部主任。4.1.8.2部门设置XX环境监测站站长,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检测部,业务部,综合部,财务部。4.1.9 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表(见附录5.3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表)。4.1.10各部门的职责(见附录5.4各部门职责)。4.1.11各岗位质量职责、权利和相互关系(见附录5.5各岗
19、位职责)4.1.12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见附录5.6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管理的真空,对关键管理人员委派了代理人,关键管理人员为:a) XX环境监测站站长;b) 质量负责人;c) 技术负责人。(见附录5.7关键管理人员委派代理人一览表)4.1.14质量监督4.1.14.1根据检测工作的要求设立了足够的质量监督员;4.1.14.2质量监督员由熟悉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4.1.14.3监督贯穿于日常检测全过程,重点监督检测人员的检测方法、程序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是在培人员;4.1.14.4监督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应及时纠正,对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检测行为有权中止,扣发相关报告,并
20、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处置。4.1.15授权签字人(见附录5.8授权签字人一览表)4.1.16对于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由技术负责人对其进行评审,并编制检测计划,组织检测部按照检测计划执行,确保检测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4.1.17当XX环境监测站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发生变更时,应上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4.1.18XX环境监测站配备两名或以上经省计量协会内审员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人员为内审员。4.1.19当XX环境监测站存在检测项目类别过多等情况的时候,XX环境监测站可在内部设立技术委员会。4.1.20支持文件4.1.19.1保护客户机密信息程序 NW/QMB-014.1.19.2保证
21、检测公正性程序 NW/QMB-024.1.19.3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NW/QMB-084.1.19.4员工行为规范 附录6.14.1.19.5组织机构图 附录6.24.1.19.6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表 附录6.34.1.19.7各部门职责 附录6.44.1.19.8各岗位职责 附录6.54.1.19.9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附录6.64.1.19.10关键管理人员委派代理人一览表 附录6.74.1.19.11授权签字人一览表 附录6.8 4.2人员4.2.1. XX环境监测站配备了充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并具有一定的学历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受过与其承担的工作相当的教育、
22、培训和考核,并具有一定的资格;同时XX环境监测站注重人员的培训、知识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以此作为不断改进工作质量的一种保证条件,并制定人员培训程序。4.2.2. 人员能力要求4.2.2.1XX环境监测站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各级人员所需的能力提出具体要求。4.2.2.2根据XX环境监测站提出的要求、客户的要求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上述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尚不能满足要求的人员,则应采取措施以求达到满足相关要求。4.2.2.3当使用在培人员时,由使用部门对其能力进行监督。4.2.2.4XX环境监测站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评价结果、签署检测报告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检测
23、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4.2.3 技能的保持与提高4.2.3.1为保持人员的能力,编制了XX环境监测站人员名册、收集能力证明资料,确定培训需求及培训要达到的目标,制定了长远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充分考虑岗位技能、知识更新的需要和当前业务的开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XX环境监测站人员应接受有关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确认,每次培训后应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可通过能力的监督评价来证明培训的有效性,如通过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考核、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价来证明人员能力的获得。4.2.4 人员监督4.2.4.1XX环境监测站将确保聘用人员和各关键支持人员的能力能够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24、4.2.4.2XX环境监测站将对聘用人员,在使用前对其经历教育、接受过的培训、工作经验、经历和技能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同时受到全面的监督,确保其胜任本岗位工作,满足管理体系的要求。4.2.5 其他要求4.2.5.1在XX环境监测站工作的人员需由XX环境监测站与其建立劳动关系、聘用关系和录用关系。本公司将对所有人员当前工作的职责进行描述,包括本岗位进行的职责;涉及检测工作及计划和结果评定职责;提出意见和解释的职责;方法改进、新方法制定和确认的职责;本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本岗位所需的资格和培训计划、4.2.5.2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检测人员、质量监督员、采样员、设备管理员
25、、样品管理员、特殊和重要设备操作人员等,由XX环境监测站站长授权,其授权范围包括其工作范围,工作中权利、责任、授权生效的时间等。4.2.5.3由XX环境监测站建立并保存全部技术人员(包括合同人员)技术档案,档案可包括以下记录:岗位的相关授权及授权时间、技术能力及确认时间、经历的教育和专业资格、接受过的培训、具备的技能和工作经历和经验。4.2.5.4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4.2.6 支持性文件4.2.6.1记录控制程序 NW/QMB-114.2.6.2人员培训程序 NW/QMB-14 4.3设施和环境条件4.3.1XX环境监测站对用于检测的设施、环境的提供
26、配置和应用实施控制管理,制定了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防止设施和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的不良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4.3.2根据检测工作范围、项目的要求,提供配置适宜的检测场所和办公环境,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防止对检测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固定场所以外的现场进行抽样和检测,对环境条件要求将予以考虑。4.3.3XX环境监测站设施和环境条件的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4.3.3.1保证动力电和照明用电的供给;4.3.3.2对温度、湿度、振动、电源电压等要求严格控制;4.3.3.3当与XX环境监测站相邻的区域发生对检测不利的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4.3.3.4对产生有害气体作业场所,安装通
27、风排气系统。4.3.3.5XX环境监测站应有与检测范围相应的安全防护报警设施等。5.2.3 已识别确定影响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技术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4.3.4XX环境监测站在日常工作中对影响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实施监测、控制,并予以记录(包括对非固定场所检测时)。4.3.4.1若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或相关的规定、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4.3.4.2检测室应做好各项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设施的完好状况和环境条件的符合性,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4.3.4.3监督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发现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和辅助设施不符合要求,应提出纠正和整改通知,
28、必要时责成检测人员终止工作,对此间出具的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应作分析和判断处理。4.3.4.4设施和环境的监控与维护按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执行。4.3.5 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停止检测。4.3.6检测区与办公区要保持有良好的隔离,并进行标示,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进入检测区域。4.3.7检测工作安全4.3.7.1XX环境监测站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程序和规定,以保障检测过程中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4.3.7.2XX环境监测站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安全检测责任制,对检验检测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控制;4.3.7.3XX环境监测站应对检
29、验检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并保证提供安全检测所必须的人力和物力资源;4.3.7.4XX环境监测站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根据需要还应配备其它相应的防范和应急装置,在必要的区域配备防盗和安全保密设施。4.3.7.5为确保测试人员健康与安全,XX环境监测站制定了内务与安全管理程序。4.3.8内务管理4.3.8.1各检测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受控状态,不得在操作间内进行与检测无关的活动,存放与检验无关的物品;4.3.8.2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进入操作间,尤其是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工作区域,4.3.8.3应有警示标识,并严格限制人员的进出,以免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检测工作的安全;4.3.8.4
30、外来人员进入操作间须经许可,并应有XX环境监测站有关人员陪同,须遵守XX环境监测站的保密规定及其它管理制度要求。4.3.8.4为加强XX环境监测站内务管理,XX环境监测站制定了内务与安全管理程序。4.3.9支持文件4.3.9.1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NW/QMB-084.3.9.2实施纠正措施程序 NW/QMB-094.3.9.3实施预防措施程序 NW/QMB-104.3.9.4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NW/QMB-154.3.9.5内务与安全管理程序 NW/QMB-164.3.9.6检测工作的监督控制程序 NW/QMB-214.3.9.7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NW/QMB-22 4.4设备4.
31、4.1.XX环境监测站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软件)实施控制,规范从设备的配置、使用至报废的各环节管理。为此,制定了对设备购置、验收、运输、存放、使用和有维护计划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以确保所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4.2 仪器设备的配置4.4.2.1根据检测的范围、项目所需的方法、工作量的需求及技术指标的要求,正确配置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量程范围、准确度、不确定度等的选择),以满足资源的要求。4.4.2.2设备更新及需增置新的仪器设备时,必要时应组织有关人员论证、设备的购置及组织验收。具体工作按采购管理程序和仪器设备管理程序规定实施。4.4.2.3特殊条件下,可向其他XX
32、环境监测站或科研机构租、借仪器设备使用,确保其过程能力符合规定要求。4.4.3仪器设备的标识4.4.3.1建立仪器设备台帐,统一编号、标识,设备的编号应具唯一性,便于追溯和识别管理状态。4.4.3.2经识别的仪器设备以标签形式标明仪器设备的编号、检定/校准日期及有效期等。4.4.4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4.4.4.1所有影响检测结果的仪器设备应按周期检定或校准计划组织实施(包括新购入的仪器设备),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对经检定或校准所得的修正因子,应确保及时更新备份。(详见测量可溯源程序)。禁止对仪器设备的随意调整(包括硬件和软件的保护)致使检测结果的失效。4.4.4.2仪器设备应由经过
33、授权的检测人员操作,对检测设备实施维护和操作应使用最新版本的作业指导书(包括说明书、使用手册等),并方便操作及相关人员使用。4.4.4.3操作者在使用设备前后,应对该设备进行运行状态检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规定标准要求。4.4.4.4操作中如发生过载或处置不当、出现可疑结果,或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标识、处置,防止误用。同时检查分析这些缺陷或偏离对以前检测质量的影响,执行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落实有关4.4.4.5按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规定要求,对使用频率高、漂移性较大的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的给出结果的可信度;若可行,标准物质在有效期内使用时也需进
34、行期间核查。4.4.4.6对脱离了XX环境监测站直接控制的租借出的仪器设备实施控制管理。设备返还后,由有关人员对设备核查验收,以满足再次投入使用需求。4.4.5 仪器设备的维修4.4.5.1 维修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组织验收记录。4.4.5.2设备的降级使用需经确认批准方可使用。4.4.5.3 设备报废由质量负责人批准。4.4.6仪器设备的记录和档案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各种记录、资料统一归档管理,并建立主要仪器设备的档案。详见仪器设备管理程序。4.4.7标准物质管理4.4.7.1标准物质由各部室根据工作需要,提出采购申请,由检测部统一做出采购计划,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检测部进行采购验收和保管,
35、各部室人员随用随领。4.4.7.2标准物质的溯源应由有证物质的合格证书保证,可能时应溯源到国际单位制单位,并保存溯源见证资料,应有表明其校准状态的识别标志。4.4.7.2标准物质超过有效使用期或出现异常、变质现象时,应停止使用。标准物质应指定专人保管。XX环境监测站按检测工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标准物质。4.4.7.3应建立标准物质管理目录,具体按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执行。4.4.8量值溯源4.4.8.1测量溯源性是保证检测结果一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的检测设备(标准物质),均应通过检定(校准)对其进行量值溯源,使其出具的检测结果可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与有关国家最高计量基准相
36、联系。对检测设备及标准物质溯源进行控制,确保其量值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基准及国家计量基准。4.4.8.2XX环境监测站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的所有仪器设备、包括辅助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均进行检定和校准,通过制定文件化的设备检定计划以及程序,来对其实施有效控制,(详见测量可溯源程序)。4.4.8.3特定要求4.4.8.3.1溯源XX环境监测站进行检定/校准。4.4.8.3.1.2对无法溯源到(SI)基准或国家计量基准的设备应通过使用可靠的有证标准物质,依据可接受的校验方法来提高其检测的可靠性。4.4.8.3.2标准物质4.4.8.3.2.1标准物质:XX环境监测站将尽可能采用有证标
37、准物质,并确保其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对其进行期间核查。4.4.8.3.2.2运输和储存:在标准物质管理程序中规定了对标准物质等进行妥善安全处置、运输、储存和使用,防止污染或损坏,保护其完整性。若在本公司以外的地点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检测活动时,如需要则制定附加程序。4.4.8.3.3当因检定/校准产生一组校正因子时,XX环境监测站应有措施保证所有记录能得到更新。4.4.9 支持性文件4.4.9.1采购管理程序 NW/QMB-064.4.9.2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NW/QMB-084.4.9.3记录控制程序 NW/QMB-114.4.9.4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NW/QMB-224.4.9.5测量可溯源程序 NW/QMB-234.4.9.6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NW/QMB-244.4.9.7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 NW/QMB-25 4.5管理体系4.5.1管理体系4.5.1.1管理体系的建立4.5.1.1.1XX环境监测站站长主持建立与XX环境监测站业务、检测活动范围、工作内容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制定XX环境监测站的质量方针和总体目标,质量目标应在管理评审时加以评审,并配置相应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