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孙悟空的_人性_神性_和_动物性_.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孙悟空的_人性_神性_和_动物性_.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0 年 10 月第 24 卷第 5 期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Oct 2010Vol 24 No 5中国文学研究、浅析孙悟空的“人性”“神性”“动物性”和耿红卫,杨艳全,冯瑞娟(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摘“人性”、“神性”、“动物性”。然而,要:孙悟空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形象,他身上体现着孙悟空又“人性”、“神性”、“动物性”并非这三者的简单相加,而是的有机结合。这一文学典型的产生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不仅有继承也有创新,而最根
2、本的则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关键词:孙悟空;人性;神性;动物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3334(2010)05 0084 03收稿日期:2010 07 18作者简介:耿红卫,男,河南宁陵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神性”、“动物性”孙悟空是集“人性”于一体的英雄形象。这一优秀艺术典型的出现,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审视无疑将是一个新的视角。这不仅有助于这一形象,我们认识孙悟空这一形象的丰富内涵,而且也将有复杂性,也有助于助于我们认识文学形象的多样性、我们更好地理清艺术形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西游记一及其艺术成就西游
3、记 作为一部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游记 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异的想象、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这里,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人物形象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幻莫测;故事则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兴妖除怪,祭宝斗法。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1 157。然而作品的故事内容却又恰似活生生的生美84西游记活现实,这又使得蕴涵着强烈的现实主义,“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精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4、“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态魔皆有人性,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2 116在塑造形象上所运用的集“人焉”。西游记”、“神性”、“动物性”性于一体的手法,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西游记 还代表着我国古接下来的问题代神魔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那么,、“神性”、“动物性”作品塑造集“人性”于一体是,的形象的基础是什么?作为其主要角色的孙悟空形“人性”、“神性”、“动物性”又是如何表现的?象的孙悟空的形象有何意义?二、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孙悟空形象西游记“人性”、“神性”、“动物性”集于一体的形象塑造,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有以下
5、三层结构。(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孙悟空“人性”的优缺点最突出的特征在于他的英雄孙悟空的“人性”本色和乐观主义精神。从西游记 整部作品来看,孙悟空的英雄品质是在前后两个部分展开的。第一至第七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不仅写了孙悟空的出身,同时也写了他个人的英雄传记。天宫里的玉帝虽然昏庸、专制,既不“仁”,也不“慈”,既谈不上“圣”,又称不上“高”,既毫无主见,又欺软怕硬,但是,他毕竟代表着“权威”和“秩序”,按照人的传统思维,玉帝是万万反叛不得的。然而,孙悟空却向玉帝声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又喧嚷:“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可以说,孙悟空和玉帝的较量,正是他
6、的英雄本色的重要体现,作品一开始就为这一角色定下了英雄的基调。西游记 在第 8 至第 100 回集中写了西天取经的故事。在这一部分,孙悟空的英雄本色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西行途中,几乎到处都有妖怪出没,百般阻挠师徒行进。孙悟空敢于和任何妖魔鬼怪搏斗,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孙悟空有乐观精神,即使自己身陷囹圄也不灰心丧气,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与炽烈的斗争热情。例如在第 33 回中,孙悟空被金角、银角大王装进葫芦、静瓶中,并且知道一时三刻即化为脓,而且周围黑糊糊的,在左拱右撞也出不去的情况下,他还乐观地自我安慰:“不怕,化我不成,我大闹天宫时,八卦炉中炼成金子心肝、银子肺腑、铜头铁背、火眼金睛。”最
7、后他利用计谋引妖怪察看,趁机逃走了。有人认为西游记 在一开始就写孙悟空对玉帝的抗争,这在表现他的英雄品质方面拔得太高,有一种太突然的感觉,这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英雄品质发展的逻辑,并不总是囿于一个渐进演变的过程,对于塑造孙悟空这样的集“人性”、“神性”、“动物性”于一体的形象来说,西游记 在结构上的安排不仅不显得失调,反而更显得合理。孙悟空的英雄品质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英雄的歌颂与追求是一脉相承的。例如大禹便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位英雄,他为了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表现了坚强的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孙悟空的武器便是大禹治水时用过的“定海”神针,这也说明了孙悟空和我国古代英雄间的某种联系。孙悟空身
8、上还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所一贯倡导的团结、协作精神。如在第 15 回中,唐僧因丢失了白马而伤心哭泣:“我如何前进,这千山万水如何走得?”孙悟空规劝师父:“放心,放心,等我去看看。”最终让小白龙变成一匹白马,继续西行,才避免了取经事业的夭折。孙悟空还时常用乌巢禅师的 多心经 来开导师父。在第 85 回中写孙悟空反过来解经给师父听:“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以此来增加师父的信心。他们师徒之间虽然也有过冲突,但合作是主要的,他们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根本矛盾。孙悟空讲究策略,善于运用方法,虽然貌似无礼,却很注意进退,很能把握分寸。如第 4 回写孙悟空去见玉帝:“太白金星领着行者美猴王,到了灵霄殿外。
9、不等宣诏,直至御前,前上礼拜,孙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众仙卿叫道:谢恩!于是孙悟空朝上唱个大喏。”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在玉帝面前不朝礼,而是挺身站立,表现得很是无礼,但他又在侧耳听金星启奏,在众人的催促下终又上前唱喏,很好地把握了自己的进退。孙悟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喜欢打抱不平。他的任务虽然是护送唐僧赴西天取经,但在西行途中,孙悟空还做了很多打抱不平的好事。在车迟国,他救了 500 名和尚;在隐雾山,他打死了豹子精,救出贫困樵夫让他们母子团圆;在通天河,他消灭了一年吃一对童男童女的金鱼精,为当地人解除了一大灾难
10、,从而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在百姓心中,孙悟空成了“大救星”。太白金星也曾说孙悟空专“与人间抱不平之事,救困扶危,恤孤念寡”,“专救人间灾害”。孙悟空疾恶如仇、打抱不平的特点与秦琼、李逵、武松等人是一致的,表明孙悟空形象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作为人,孙悟空也有缺点。他性格急躁,好名好胜,自尊心强,心高气傲,容易冲动且爱捉弄人。大闹天宫的起因正是由于好名,第一次打出天门是因为嫌弼马温的官太小,根本未入流,面上无光,因此怀恨而去。即使在后来的取经路上,他也是经常想到不要坏了名头。在第 76 回,大鹏雕说他不像是万里传名的好汉,是个小辈猴头,专在人肚子里做勾当。他为了顾全名头,只好出来决斗,争个
11、高低。孙悟空性格暴躁,被师父“休掉”,导致师徒分裂。他还喜欢夸耀自己,例如在拜唐僧为师不久即夸口说:我老孙 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倒海的神通变化无端,隐显莫测若到那疑难处,看展本事么!”孙悟空还有爱捉弄人的毛病,如在第 76 回,八戒出战前请孙悟空在他腰间扣个救命绳,以便失败时把他扯回来免受俘虏,但当八戒呼救时,孙悟空不仅不扯,还故意把绳抛出去捉弄八戒,致使八戒绊倒被活捉。他还喜欢沾沾自喜,在胜利面前易冲昏头脑。孙悟空的缺点,使他的“人性”显得更加真实。85“作为人,孙悟空还体现着复杂的社会关系。他联系着好与坏、敌与我、人际世界与神际世界。孙悟空既是“权威”的反叛者,又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12、,他凝聚着双重身份。(二)孙悟空作为神的一面孙悟空的“神性”集中体现在他超自然的一面。他不仅变化多端,而且还会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孙悟空一出世,目中两道金光,直射天宫,使玉帝惊恐失色,后又学成七十二般变化与十万八千里筋斗云。他会变成蜜蜂、蚊子、小虫,变成麻雀,变水蛇,变鱼,变飞虫,变大仙,变童子,还会变成妖怪的亲戚朋友以及小妖去迷惑敌人。孙悟空闹龙宫、入地府,完全超脱了生死界限。西游记 中被赋予“神性”的角色的,显然并不是孙悟空一个。如红孩儿能够吐火;平顶山莲花洞金角、银角大王的羊脂玉静瓶、紫金红葫芦,人装进去立刻化为脓;麒麟山赛太岁的三个金铃,一个喷火,一个喷沙,一个喷烟 所有这些,构成了一
13、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当然孙悟空作为主要角色,作品是以他的“神性”为重点来刻画的。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天意不可违,民意不可欺”的心理。他们认为天意即是神的意志,神是支配一切的,违背了神的意志,就会受到上天严厉的惩罚,听神的话才会得到恩赐。这对人们的认知产生两种影响:一是造成对神的恐惧,二是使人们产生对神的崇拜。先民们对神的崇拜与恐惧主要源于他们的理想和现实需求。在过去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时代,人们在自然面前显得极其渺小而无力,他们就会产生种种幻想,盼望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出现来帮助他们改变现实,神便充当了这种超自然的“伟力”,从而成为先民们理想的寄托。尤其应当明确的是,神所具有的非凡本领,来自人
14、的赋予。神当然是不存在的,但离开了人的思想和意识,神就更不会存在”。在我国,神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历史人物,经过人们的艺术加工,世代相传,传到现在。二是其原型并不存在,是由人们虚构出来的一类。三是由国外传入的。孙悟空当属第二类。孙悟空的神性”独显“天命所授”,中国传统文化中虽也塑造了不少的神,然而没有哪一个能与孙悟空相比,他代表着神的最高境界。(三)没有脱离动物王国孙悟空以猴子为载体,他机灵,活泼可爱,乖巧好动,虽被赋予了“人性”和“神性”,但这一形象终究没有脱离动物王国。他尖嘴猴腮,红屁股,长尾巴,罗圈腿,且有一副火眼金睛。孙悟空虽会七十二86变,却仍旧保留着猴子的尾巴,稍有不慎,就又会露
15、出蛛丝马迹来。如在大闹天宫时,为了欺骗二郎神,他变成一座小庙,嘴、牙齿、舌头、眼睛都变了,但是尾巴却无法收拾,于是就变作一根旗杆,竖立在庙后,结果被二郎神识破,被迫恢复原形。作品在展示孙悟空“人性”、“神性”的同时,始终在表现着他的动物本色。孙悟空非但没有脱离动物界,而且还真实地再现了他作为一个动物的特质。不仅如此,西游记 所写的牛、象、鹿、虎、羊、豹、老鼠、金鱼、狐狸、蜘蛛、蟒蛇、蜈蚣、犀牛、黑熊等等动物本身也已经构成一个独特的动物王国。动物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又不是完全一致的。在我国,狗多含贬义,而在英美国家,狗却具有褒义色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16、杜鹃曾是不吉利的象征。猴子作为传统动物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相当早的古代就已经出现,它通人性,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我国的十二生肖中就有猴子。生肖又称属相,相是面相,属相即面相何属。所肖或所属是十二种动物,它们依次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3 1。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天已经无从考证,较早的文字资料见于诗经:“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生肖文化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如缅甸有八大生肖:虎、狮子、双牙象、无牙象、老鼠、天竺鼠、龙、妙翅鸟。法国的十二生肖还出现了摩蝎、双鱼、巨蝎、天蝎等动物。中外生肖文化虽然也出现了一些相同的动物,但多数动物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别的。从发生学的角度说,
17、孙悟空的原型并非吴承恩的原创,取经故事最初源于唐朝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壮举。宋元时期,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中,就有描写猴行者神通广大降服妖怪的内容,其中的猴行者当是孙悟空的前身。至元代,西游故事已基本定型,广东出土的元代瓷枕上已画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形象,孙悟空处于中心地位,且英姿勃勃4 384。西游取经故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酝酿过程,孙悟空的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参考文献 1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冀安 生肖文化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4王增斌,田同旭 中国古代小说通论综解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 责任编辑郭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