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中职高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中职高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2 最新中职高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最新中职高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f_A叫值域(range)。显然,值域是集合 B 的子集。注意:“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函数符号“y=f(x)”中的 f(x)表示与 x 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 f 乘 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映射的定义设 A、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x,在集合 B 中都有确定的元素 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 f:AB 为从 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映射。4.区间及写法:设 a、b 是两
2、个实数,且 a(1)满足不等式 axb实数 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2)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5.函数的的三种表示方法 解析法 列表法 图像法中职高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 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第 1 页 共 15 页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
3、神。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难点:底数 a 的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利用多媒体动感显示,通过颜色的区别,加深其感性认识。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事例引入 T: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指数有关的函数。什么是函数?S:-T:主要是体现两个变量的关系。我们来考虑一个与医学有关的例子:大家对“非典”应该并不陌生,它与其它的传染病一样,有一定的潜伏期,这段时间里病原体在机体内不断地繁殖,病原体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分裂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来看一种球菌的分裂过程:C:动画演示(某种球菌分裂时,由 1 分裂成 2
4、 个,2 个分裂成4 个,-。一个这样的球菌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球菌的个数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是:y=2 x)S,T:(讨论)这是球菌个数 y 关于分裂次数 x 的函数,该函数是什么样的形式(指数形式),从 函数特征分析:底数 2 是一个不等于 1 的正数,是常量,而指数 x 却是变量,我们称这种函数为指数函数点题。二、指数函数的定义 C:定义:函数 y=ax(a>0 且 a1)叫做指数函数,xR.。问题 1:为何要规定 a>0 且 a 1?S:(讨论)C:(1)当 a<0 时,a x 有时会没有意义,如 a=3 时,当 x=就没有意义;(2)当第 2 页 共 15
5、页a=0 时,a x 有时会没有意义,如 x=-2 时,(3)当 a=1时,函数值 y 恒等于 1,没有研究的必要。巩固练习 1:下列函数哪一项是指数函数()A、y=x 2 B、y=2x 2 C、y=2 xD、y=-2 x 中职高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3 教学目标 1.把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2)用方程的思想熟悉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练习,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
6、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 项和.(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多有涉及,所以对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把握推导公式的方法.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论的,在运用中要非凡注重 和 两种情况.教学建议(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节为
7、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补第 3 页 共 15 页充一节数列求和问题.(2)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是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证实结论.(3)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其他方法可以给出,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 的情况.(5)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但解指数方程难度大.(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教学设计示例课题:等比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 项和.(2)通过公
8、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非凡到一般,再从一般到非凡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教学用具幻灯片,课件,电脑.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问题见教材第 129 页)提出问题:(幻灯片)二、新课讲解:记,式中有 64 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 2,当每一项都乘以 2 后,中间有 62 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板书)即,-得 即.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项和,如何化简?(板书)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仿照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
9、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即(板书)两端同乘以,得,-得,(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第 4 页 共 15 页时提醒学生注重 的取值)当 时,由可得(不必导出,但当时设想不到)当 时,由得.于是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 的数列的和,其中 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板书)例题:求和:.设,其中 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解:,两端同乘以,得,两式相减得于是.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重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三、小结:1.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公式的应用;2.用错位相减法求
10、一些数列的前 项和.四、作业:略.五、板书设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例题中职高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把握有关证实和判定的基本方法.(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熟悉单调性和奇偶性.(3)能借助图象判定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实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定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实,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非凡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11、.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第 5 页 共 15 页究态度.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熟悉.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本质,把握单调性的证实.(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
12、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实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实,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实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三、教法建议(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熟悉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
13、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第 6 页 共 15 页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熟悉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熟悉结合起来.(2)函数单调性证实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非凡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 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 开始,
14、逐渐让 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 时,就比较轻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回 会利用定义判定简单函数的奇偶性.2.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非凡到一般的思想方法.3.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15、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函数奇偶性的判定难点是对概念的熟悉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机教学方法引导发第 7 页 共 15 页现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它是反映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函数的另一个性质.从什么角度呢?将从对称的角度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对称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在数学中也能发现很多对称的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所学的内容中,非凡是函数中有没有对称问题呢?(学生可能会举出一些数值上的对称问题,等,也可能会举出一些图象的对称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函数具体化,如 和等.)结合图象提出这些对
16、称是我们在初中研究的关于 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问题,而我们还曾研究过关于 轴对称的问题,你们举的例子中还没有这样的,能举出一个函数图象关于 轴对称的吗?学生经过思考,能找出原因,由于函数是映射,一个 只能对一个,而不能有两个不同的,故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关于 轴对称.最终提出我们今天将重点研究图象关于 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从形的特征中找出它们在数值上的规律.二.讲解新课 2.函数的奇偶性(板书)教师从刚才的图象中选出,用计算机打出,指出这是关于 轴对称的图象,然后问学生初中是怎样判定图象关于 轴对称呢?(由学生回答,是利用图象的翻折后重合来判定)此时教师明确提出研究方向:今天我们将从数值角
17、度研究图象的这种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学生开始可能只会用语言去描述: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函数值相第 8 页 共 15 页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借助课件演示令 比较 得出等式,再令,得到,详见课件的使用)进而再提出会不会在定义域内存在,使 与 不等呢?(可用课件帮助演示让 动起来观察,发现结论,这样的 是不存在的)从这个结论中就可以发现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 成立.最后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给出定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予以提示或调整.(1)偶函数的定义:假如对于函数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 就叫做偶函数.(板书)(给出定义后可让学生举几个例子,如
18、 等以检验一下对概念的初步熟悉)提出新问题: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数值规律是什么呢?(同时打出 或 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研究)学生可类比刚才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再让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2)奇函数的定义:假如对于函数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叫做奇函数.(板书)(由于在定义形成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故可以先作判定,在判定中再加深熟悉)例 1.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1);(2);(3);(5);(6).(要求学生口答,选出 12 个题说过程)解:(1)是奇函数.(2)是偶函数.(3),是偶函数.前三个题做完,教师做一次小结,判定奇偶性,只需验证 与 之间的
19、关系,但对你们的回答我不满足,因为题目要求是判定奇偶性而你们只回答了一半,另一半没有作答,以第(1)为例,说明怎样解决它不是偶函数的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解第 9 页 共 15 页决问题,指出只要举出一个反例说明 与 不等.如 即可说明它不是偶函数.(从这个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再次熟悉到定义中任意性的重要)从(4)题开始,学生的答案会有不同,可以让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做评述.即第(4)题中表面成立的=不能经受任意性的考验,当 时,由于,故 不存在,更谈不上与 相等了,由于任意性被破坏,所以它不能是奇偶性.教师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这个题目,你发现在判定中需要注重些什么?(若学生发现不了定义域的特
20、征,教师可再从定义启发,在定义域中有 1,就必有 1,有 2,就必有 2,有,就必有,有 就必有,从而发现定义域应关于原点对称,再提出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什么条件?可以用(6)辅助说明充分性不成立,用(5)说明必要性成立,得出结论.(3)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板书)由学生小结判定奇偶性的步骤之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在刚才的几个函数中有是奇函数不是偶函数,有是偶函数不是奇函数,也有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那么有没有这样的函数,它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呢?若有,举例说明.经学生思考,可找到函数.然后继续提问:是不是具备这样性质的函数的解析式都只能
21、写成这样呢?能证实吗?例 2.已知函数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求证:.(板书)(试由学生来完成)证实: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且,=.,即.证后,教师请学生记住结论的同时,追问这样的函数应有多少个第 10 页 共 15 页呢?学生开始可能认为只有一个,经教师提示可发现,只是解析式的特征,若改变函数的定义域,如,它们显然是不同的函数,但它们都是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由上可知函数按其是否具有奇偶性可分为四类(4)函数按其是否具有奇偶性可分为四类:(板书)例 3.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1);(2);(3).由学生回答,不完整之处教师补充.解:(1)当 时,为奇函数,当 时,既不是奇函数也不
22、是偶函数.(2)当 时,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当 时,是偶函数.(3)当 时,于是,当时,于是=,综上 是奇函数.教师小结(1)(2)注重分类讨论的使用,(3)是分段函数,当 检验,并不能说明 具备奇偶性,因为奇偶性是对函数整个定义域内性质的刻画,因此必须 均有成立,二者缺一不可.三.小结 1.奇偶性的概念 2.判定中注重的问题四.作业 略五.板书设计 2.函数的奇偶性例 1.例3.(1)偶函数定义(2)奇函数定义(3)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 例 2.小结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4)函数按奇偶性分类分四类探究活动(1)定义域为 的任意函数 都可以表示成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你能试证实之吗
23、?(2)判定函数 在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实.在此基础上试利用这个函数的单调性解决下面的问题:中职高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5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常用数集的记法和集合中元素的特性.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第 11 页 共 15 页集概念,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的使用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课 型:新授课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 15 日 8 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对象
24、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研究集合的数学理论在现代数学中称为集合论,它不仅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一个极其独特的地位,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宏伟大厦,那么集合论就是这座宏伟大厦的基石。集合理论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他创造的集合论是近代许多数学分支的基础。(参看阅教材中读材料 P17)。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共同学习有关集合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新课教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分类。如:自然数的集合 0,1,2,3,如:2x-1>3,即 x>2 所有大于 2 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25、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标记:A,B,C,D,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标记:a,b,c,d,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第 12 页 共 15 页属于集合 A,记作 aA,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集合 A,记作 aA 思考 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例 1:判断下列一组对象是否属于一个集合呢?(1)小于 10 的质数(2)数学家(3)中国的直辖市(4)maths 中的字母(5)book 中
26、的字母(6)所有的偶数(7)所有直角三角形(8)满足3x-2>x+3 的全体实数(9)方程 的实数解评注:判断集合要注意有三点:范围是否确定;元素是否明确;能不能指出它的属性。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元素的互异性: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比如:book 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集合
27、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4、数的集简称数集,下面是一些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有理数集 Q 正整数集 N_或 N+实数集 R 整数集 Z 注:实数的分类 5、集合的分类 原则:集合中所含元素的多少有限集 含有限个元素,如 A=-2,3无限集 含无限个元素,如自然第 13 页 共 15 页数集 N,有理数空 集 不含任何元素,如方程 x2+1=0 实数解集。专用标记:三、课堂练习 1、用符合“”或“”填空:课本 P15 练习惯 1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内填“”,错误的填“”(1)所有在 N 中的元素都在N_中()(2)所有在 N
28、中的元素都在 Z 中()(3)所有不在 N_中的数都不在 Z 中()(4)所有不在 Q 中的实数都在 R 中()(5)由既在 R 中又在 N_中的数组成的集合中一定包含数 0()(6)不在N 中的数不能使方程 4x=8 成立()四、回顾反思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其中“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应理解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应理解为: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五、作业布置 1.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1)所有很大的实数(2)好心的人(3)1,2,2,3,4,5.2.设 a,b 是非零实数,那么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 3.由实数 x,-x,|x|,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A)2 个元素(B)3 个元素(C)4 个元素(D)5 个元素 4.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ON B.Q C.OQ D.-1Z5.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若 aN,则-a NB.若 aZ,则 a2ZC.若 aQ,则|a|Q D.若 aR,则 6.求数集1,x,x2-x中的元素 x 应满足的条件;板书设计(略)中职高二数学教案文案第 14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