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4861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1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用标准文档绪论教育与教育学绪论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1、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联系在一起是孟子;孟子对教育的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选择或填空)2、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3、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4、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

2、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萌芽、创立、分化;3、萌芽阶段教育家、国籍、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1)孔子,中国,论语,主要思想:孔子开创了我国私人讲学的先河。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有教无类”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孔子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3、“行、忠、信”指道德行为规范要求。孔子教育内容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的内容。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简答或填空)因材施教的原则。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才”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启发诱导要把握时机。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孟子(中国)的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战国中叶鲁国)持志养气反求诸己: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内省方法,提出“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动心忍性(3)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全书共1229个字,教育思想如下:教育的

4、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敏,教学为先”。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教学原则:教学相长的原则;预时孙摩的原则;(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集体教育的原则。)课内外结合的原则;长善救失的原则。启发诱导的原则。“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督促鼓励学生,而不是压制他们;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而不是帮助他们得出现成答案。论教师:提出“师严道尊”。(4)苏格拉底(古希腊),问答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

5、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理想国,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6)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的教育思想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教育要与人的发展相适应;即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进行教育。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为欧洲后世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7)昆体良,古罗马,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叫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4、创立阶段教育家、国籍、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学也逐渐从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走向学科与内容的独立。(1)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标志;主要教育观点如下:(简答)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关

6、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首创)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原则;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根据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从出生到24岁划分为4个时期,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泛智教育)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等(2)洛克英国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说”,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教育,重视礼仪教育);(3)卢梭法国爱弥尔,主张培养自然人要进行三种教育: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培养自然人还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选择:主张培养

7、自然人的是: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和卢梭。(4)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是“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被称为“科学教育之父”,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关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的主张。关于教学方法。提出了教学的阶段论,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走,所谓的四段教学法。他的学生发展成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博才教育网址: 微信:tjbocai 教务 qq:1575200337 咨询电话:839468433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8、,即在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因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而被杜威称之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4)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流派,提出了现代教育观: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论课程与教材: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提出了儿童中心论,教育上的日心说。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作业中心(与赫尔巴特对立三中心)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5、分化阶段教育家、国籍、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

9、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杨贤江中国新教育大纲(19301930年出版),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化名写作,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夫人)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世界上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凯洛夫苏联主编教育学,对中国教育影响巨大;马卡连柯苏联教育诗篇、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他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他非常重视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平等教育:即教育集体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又通过个人的教育影响集体。一手抓个体教育,一手抓集体教育。(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后)布鲁纳美国教育过

10、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教育的起源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关于教育起源的辨析(P20-21)(一)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洛(法,哲学、社会学家)和沛西能(英,教育家)。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辨析: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起源学说;但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心理学家)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辨析: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但是

11、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三)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者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1.辨析: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对)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第二节教育的发展第二节教育的发展古代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1 1)奴隶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中国是最早出现学校的国家,始于夏朝(“序”、“痒”、“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4书、数;欧洲奴隶社会的两种教育:古代雅典教育、古代斯巴达教育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a古代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

12、青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文化教育)b古代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青一代进行军事体育教育,培养军人和武士。(武力教育)(2 2)封建社会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分官学与私学两种;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5、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简答)古代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古代产生了学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6、工业社会的特征表现在:工业化、民主化、制度

13、化和专门化。7、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可能是论述)生产性、科学性、世俗性、国际性、终身性和革命性。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1、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第一节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就是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14、2 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是直接影响和最终决定因素)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3)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3 3、政治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4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

15、用。5 5、科技对教育的作用。(不作要求)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第二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特使的社会现象,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影响,但不是被动地受它们影响,教育对它们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19951995年我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 1、教育对经济的作用。P46P46

16、1)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手段。)4)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美国舒尔茨人力资本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为33%,教育具有生产性)2 2、教育对政治的作用。(两促进一培养)P481)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也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过程。)3 3、教育对文化的作用。P49P49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时间上,文化传承)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空间上,文化传播,如兴办海外孔子学院、网络汉

17、语教学等)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文化选择标准科学、时代、民族、辩证的选择)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P50)4 4、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不作要求)1)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2)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第三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三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P55P55正确处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关系(辨析2 2)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特殊社会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受社会各种因素制约,促进社会各种因素的发展2、教育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1)当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

18、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2)教育超前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催生作用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由生产方式所决定,但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要充分认识这种独立性,但是不能夸大而否认社会的各因素制约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是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2 2、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论述、简答)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1)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阶段性对教育的要求:根据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9、,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不搞“一刀切”)(辨析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3)不平衡性对教育的要求: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不平衡性含义: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的发展。4)互补性对教育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树立信心、长善救失)5)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选择:持这种观点的人是谁?)1、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源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体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和威尔逊。2、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源自

20、外在的要求,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发展动力。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和华生。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1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素质、环境(包括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主观能动性。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3、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4、人发展的内因: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内因。三、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论述、简答)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由学校的特殊性决定(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3)基础教育是

21、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1)加速人的发展(2)发掘人的潜力(3)提升人的价值(4)健全人的个性四、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简答)(重点)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2、只有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作用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作用2、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中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填空)1、含义:教育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成什么样的人,是

22、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简答)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对人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三、教育目的的理论(记观点和代表人物)1、社会本位论(1)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培养合格公民;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2)代表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2、个人本位论(1)基本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

23、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2)代表人:卢梭、罗杰斯四、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论述、简答)1、理论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2、人的全面发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简答)(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五、素质教育(简答)1、基本观点(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24、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一、教育制度概述(填空、辨析)1、教育制度内涵(1)广义教育制度含义: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2)狭义教育制度含义(填空、辨析)狭义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生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

25、质。三、义务教育制度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1、含义:(1)义务教育含义: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2、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四、终身教育制度(论述)1、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填空)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希腊教育家和哲学家柏拉图关于哲学的教育思想,此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闲暇教育思想同样具有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本质性萌芽。(1)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

26、人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 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2)发展顶峰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2、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论述)(1)含义: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2)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为建立新的全方位的立体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 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 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 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五、教育法规的概述(简答)1、规范作用(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

27、作用2、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三部法律的颁布时间、修改时间、实施时间: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第22次会议修改,2006年9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1994年1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实施。六、教师的权利(论述)教师权利一般由以下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教师本人实施或不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第二,教师要求相对的义务人履行法律义力的权利。第三

28、,当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障其权利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2、学术活动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重要权利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3、指导评定学生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成长发展的权利,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4、报酬待遇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参与教育管理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修改,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

29、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七、教师的义务(论述)1、遵纪守法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4、爱护尊重学生义务5、保护学生义务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八、教师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责任(简答)(1)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学生入学权 学生上课学习权 学生受教育选择权 学生升学权九、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简答)1 1、所谓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2、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2)热爱教育事业(3)具有良

30、好的思想品德(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有教育教学能力第六章教师与学生第六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职业性质(填空、简答)1、教师含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简答)(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2)专业知识和技能(3)专业训练和资格(4)专业自主(5)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6)专业地位3、教师劳动的特点(简答):其本质是精神生产劳动,是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具有以下特点:(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4)劳动空间的室内性(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文案

31、大全实用标准文档二、教师扮演的角色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三、教师具备的专业素质(论述)1、教师一般综合素养(1)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2)良好的人品(3)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4)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2、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1)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知识(3)掌握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4)掌握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论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2)先进的教育理念(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4、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内涵 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四、教师的专业发展1 1、教师的

32、专业发展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专业活动中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与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五、学生的本质特征(填空)(1)学生特点:发展性、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六、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的原因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的原因七、师生关系的性质和作用1、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形成师生关系的基础。第七章课程第七章课程一

33、、课程定义(填空)1、课程广义:课程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2、课程狭义:学校为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3、课程的意义和作用(简答)(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三、课程分类1、活动课程:指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2、隐性课程:最早是由美国杰克逊在1966年提出。六、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1)课程计划定义: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

34、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2)学科课程标准定义:又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七、课程发展(改革)一般趋势1、选择化、个性化2、平衡化3、综合化4、管理上的多级化第八章教学第八章教学一、教学的定义(填空)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四、教学的基本任务(简答)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4、培养学生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

35、良好的心理素质五、教学过程的特点和阶段(简答)1、教学过程的特点(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六、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论述)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辨析4答括号1-3条):获得间接经验为主,获得直接经验为辅(对)(1)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以间接经验为主(2)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3)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与学互相依存、促进、辩

36、证统一(1)教师在教学活动起主导作用(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背)(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 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规律性知识 从教学活动的结果: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时间思考 从传授知识的方法: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赫尔巴特提出来的)(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学生思想

37、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七、教学原则概述1、教学原则定义: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八、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论述)1、直观性原则(1)定义: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1)定义: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发展能力(2)基本要求: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

38、思考的空间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1)定义: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5、因材施教原则(1)定义:指在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学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填空)教育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十、备课(简答)1、定义: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可为上好课做充分的准备2、方法: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

39、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学。3、备课的要求(简答)(1)要深入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2)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3)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内容(4)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十一、上课1、定义: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2、上好课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灵活(4)学生主动(5)语言艺术(6)学生思维活跃十五、教学的组织形式(填空)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1、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40、是由夸美纽斯提倡的。2、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十六、教学方法(论述)1、教学的方法的定义和种类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根据下面几点考虑:(1)教学任务和目标。(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2、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 定义: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方式: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优点:第一,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第二,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缺点:没有充分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反馈,学生不能发挥积极主动性 基本要求:授课内容要有系统

41、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清难点、突出重点授课方法要有启发性授课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3、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 定义:指考是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手段,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5、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1)发现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第九章德育第九章德育一、德育的概念和意义(简答)1、德育定义: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二、德育的任务

42、(简答)(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三、教育过程的矛盾(简答)1、德育过程定义:是一系列矛盾运动过程,矛盾是其运动的动力。3、从过程之外到过程之内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矛盾(1)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2)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3)受教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

43、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4、德育过程是长期和反复的过程五、主要德育原则(简答)1、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的原则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六、德育的途径(简答)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1、教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4、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5、班主任工作6、志愿者活动七、中小学常用德育方法(论述)1、说服教育(1)定义:

44、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德育的基本方法。(2)基本要求 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有知识性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态度真诚、热情 善于抓住说理时机,引起学生共鸣,增强教育效果2、榜样示范(1)定义: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是德育常用方法(2)基本要求(看下就行)选好榜样,要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要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精神实质,不要表面模仿 激起学生学习榜样的敬慕之情 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自己行为4、陶冶教育(1)定义: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

45、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第十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十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一、班级(简答)1、班级的教育意义(简答)(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2)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3)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二、班集体(简答)1、班集体构成要素(1)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共同生活的准则(4)一定心理氛围、情感纽带2、班集体形成条件(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规则秩

46、序(4)组织多种多样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三、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填空)定义: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1、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显著特点:自发性、相似性、封闭性、凝聚性、竞争性、权威性。2、非正式群体的功能:(1)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2)促进学生人格的独立与发展(3)促进学生的社会化(4)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四、学生非正式群里的管理对策(简答)1、在思想认识上正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2、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3、注意发挥和引导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4、正确认识学生中非正式群体,针对不

47、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处理方法5、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减少非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五、班主任概述(简答)1、定义: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六、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简答)1、基本任务:带好班级、教好学生2、职责:(1)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共青团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八、班级管理概述(简答)1、班级管理定义: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

48、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2、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1)平行性原则: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第十一章中小学教育科研第十一章中小学教育科研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指为了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围绕某一主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钻研和探究的活动。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层次(简答)根据一般的科学研究层次划分,中小学教育科研分为如下几个层次:(1)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研究原则、研究逻辑等等。(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操作方式。(3)具体方法与技术三、中小学校

49、本研究和教学研究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二、中小学教育科研实施过程(简答)(一)课题选择的来源:(1)教育实践(2)教育理论(3)科研规划(二)课题选择选题的原则:教育性、实践性、可行性、适宜性、伦理性。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式(简答)2、行动研究(1)定义: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2)特征: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的问题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 研究的循环性(3)步骤: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总结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5、叙事研究(1)定义: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讲故事(2)特征:呈现事件情节 重视背景 凸显个人 重视反思(3)步骤 发现研究问题 寻找叙事对象 搜集故事 撰写故事 分析故事文案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