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3962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程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初中语文课程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程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程教案.pdf(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课程教案初中语文课程教案(最新版)(最新版)编制人:_审核人:_审批人:_编制单位:_编制时间:_年_月_日序言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2、after you download it,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thank you!In addition,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sample essays,such as poems and songs,teaching mate

3、rials,essays,summary plans,party reports,activity plans,system manuals,famoussayings,blessings,other sample essays,etc.,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第 1 页 共 42 页初中语文课程教案初中语文课程教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

4、自身精神成长。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本店铺收集整理了初中语文课程教案 5 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初中语文课程教案 1【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

5、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第 2 页 共 42 页【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03 年 10 月 15 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 14 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

6、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 22课太空一日。21 教育网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负荷(h)载人(zi)屏息凝神(bng)无虞(y)炽热(ch)弧度(h)轮廓(ku)俯瞰(kn)第 3 页 共 42 页模拟(m)遨游(o)稠密(chu)烧灼(zhu)千钧重负(jn)(f)舷窗(xin)赫兹(hz)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无虞:不用忧虑。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炽热:温度极高,极热;感情和情绪热烈。俯瞰:从高处往下看。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

7、味。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四、课堂活动过程活动一:学会浏览,把握主要内容同学们,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点拨:“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第 4 页 共 42 页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点拨: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

8、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活动二:理解意外情况,感受英雄形象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表格。意外情况心理活动或举动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靠意

9、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第 5 页 共 42 页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21世纪_教育网3.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点拨: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10、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活动三: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点拨:(1)那种共振持续 26 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第 6 页

11、 共 42 页现。【出处:】(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

12、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7)6 时 4 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 100 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版权所有:21 教育】总结: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活动四:赏析关键语句,理解表达的情感同学们,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第 7 页 共 42 页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下面语句,体

13、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原创作品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点拨: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 26 秒共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点拨: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

14、外边来人了!点拨: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活动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吗?点拨: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2.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第 8 页 共 42 页点拨:不是的。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

15、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3.假如杨利伟到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点拨: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认为要上太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感想?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还想不想再次进入太空?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 14 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

16、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六、布置作业1.品读课文,摘抄并赏析令人感动的句子。2.课下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班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第 9 页 共 42 页【板书设计】太空一日杨利伟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太空中的真实所见飞船上的声音探究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英雄气概科学态度初中语文课程教案 2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句式。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教法设想: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

17、以读代解,以读代译。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导语 1: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第 10 页 共 42 页“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摘自网络)导语 2: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

18、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的。(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摘自网络)二、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占有重要地位。二、原译: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

19、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 11 页 共 42 页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20、,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网络版邹忌身高八尺多,仪容很漂亮。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坐着同他闲聊时,又问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比徐公差远

21、了。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第 12 页 共 42 页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摘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

22、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三、读文:1、正音:昳(y)丽朝(zho)服衣冠(gun)窥(ku)镜期(j)年熟(sh)美朝(cho)于齐间(jin)进2、解义:词类活用:A、名作状:朝服衣冠暮寝而思之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D、动词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古今异义词:窥:古:照今:偷偷地看寝:古:躺而不睡;今:睡觉私:古:偏爱;今:自私第 13 页 共 42 页地方:古:土地方圆

23、;今:地点、处所明日:古:第二天;今:将要到来的下一天左右:古:身边的人;今:表方位一词多义:熟:我熟与城北徐公美哪,谁,疑问代词熟视之端详,动词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形容词使动用法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形容词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形容词不宜偏私徇私动词朝:朝服衣冠早晨时间名词皆朝于齐朝见,朝拜,动词3、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兼介词结构后置)。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即“忌不信自”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被蒙蔽)省略句:与坐谈。即与之坐谈第 14 页 共

24、 42 页四、内容: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自悟道理。是设喻说理的前提二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1 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2 层:后拿齐王地位和自己做比,指出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也各有因。把家事与国事类比(相似性),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好处是:非常贴切,尽情尽理,受到良好的效果。是设喻说理本身。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先齐王表态度决心再国内外纳谏后取得的成效。是必然发展和结果。全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形象: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实

25、事求是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五、解文小题赏析:1、一段中“比美”离题否?有何作用?答:不离题。为下文的设喻说理打基础,(是设喻说理的前提)。第 15 页 共 42 页2、一段中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人物什么关系)?答:内容都是说邹忌的美,语言只有一两个字变化,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妻私:偏爱赞扬;妾畏:卑微喂怯;客有求:逢迎敷衍。3、二段中私事、国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讽谏?答:事理相通。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4、二三段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确实受了蒙蔽?答:徐公一句“王之蔽甚矣”,齐王一句“善”说明徐公说出弊端,齐王得以

26、承认。5、“王之蔽甚矣”一句,为何点到了却不深说?答:善揣摩国君的心理。对于聪明有为的国君,不要说多余的话。6、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内容?答:哪些意见,如何来朝。7、这个故事于今有何积极意义?答:自知之明、直言劝谏、发扬民主、倾听民声等等。8、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答: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其优势在于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9、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有什么特点。第 16 页 共 42 页答: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妻、妾、友;三答:同中

27、有异;妻偏爱,真心流露;妾讨好,有些勉强;客-礼貌、尊重,有点客气,有点应逢迎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总之,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10、听了邹忌的分析,齐威王说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答:王曰:“善。”;下令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其效果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六、知识补拾:战国策:

28、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 33 篇,分东周、第 17 页 共 42 页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七、阅读训练: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一组题1.解释加点词语:(1)私:(2)蔽:2.翻译句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忌不自信”“暮寝而思之”两句说明了什么(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4.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你怎样的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二组题1

29、.解释加点词语:(1)昳丽:(2)左右:2.翻译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3.齐威王下令进谏后,政局迥异,初时进谏的人“”。最后“”。(各用文中四个字填写)4.从文中看,妻、妾、客回答邹忌问题的内容、语气有何特点?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三组题1.解释加点词语:(1)间:(2)谤:2.翻译句子: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此文第三段就有一个成语,它是“”第 18 页 共 42 页4.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文中的邹忌和齐王,你更喜欢哪个,说明理由?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四组题1.解释加点词语:(1)闻:

30、(2)市朝:2.翻译句子: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文中邹忌先以设喻,再将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的成效。4.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五组题1.解释加点词语:(1)美:(2)孰:2.翻译句子: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4.请你联系历史知识,再列举两位历广于纳谏的君主?(自编)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六组题1.解释加点词语:(1)畏:(2)修:2.翻译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请你概括第二段文字的内容:4.初三学习生活十分紧张,同

31、学们想到附近公园等地去散散心,可班主任老师不同意,如果请你劝说老师,你会怎么说?50 字左右。(自编)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七组题第 19 页 共 42 页1.解释加点词语:(1)服:(2)甚:2.翻译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第八组题1.解释加点词语:(1)刺:(2)朝:2.翻译句子: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本人意在通过自悟从身边的小事中受蒙蔽来规劝君王要善于纳谏。4.邹忌善于言辞,

32、但他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事理的独特思维方式更令人佩服。邹忌是怎样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的?5.请分别以“言”和“行”为首字写一组劝勉性的对偶句。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组题1.(1)私:偏爱(2)蔽:受蒙蔽2.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3.答案一:不盲目轻信别人,能正视自己。答案二:有自知之明,没有因为别人的颂扬而得意忘形。4.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生活方式,语言含蓄委婉,小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第 20 页 共 42 页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二组题1.(1)昳丽:光艳美丽(2)左右:近臣(

33、身边的亲信)2.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3.门庭若市;无可进者。(各用文中四个字填写)4.在内容上都是说邹忌比徐公漂亮。在语气上有轻重之别。妻子语气,他由衷的喜爱和热情的赞美丈夫的美;妾的语气较强,他拘泥害怕,模仿敷衍;客人采用否定句式,语气较弱,是应酬奉承之举。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三组题1.(1)间:间或,偶尔(2)谤:公开指责别人过失2.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比徐公差远了。照着镜子自己看自己,又觉得远远不如徐公。3.门庭若市4.邹忌:能对家事中细小问题进行深思,并把家事同国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向君王进谏,体现了他忠君爱国思想和善于说理的方法和技巧。齐王:不摆王的架子,

34、谦虚而纳谏,使国家昌盛强大。从他身上让人学到了为官一方,应广开言路,造福百姓与国家。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四组题1.(1)闻:使听到(2)市朝:公共场合2.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能够在众人聚集的地方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而且他的话又传到我的耳朵里的,授予下等奖赏。第 21 页 共 42 页3.切身经历;家事与国事;王之蔽甚矣;战胜于朝廷。4.邹忌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他劝说的特点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五组题1.(1)美:美丽,漂亮认

35、为美(2)孰:谁,哪个仔细2 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3.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4.李世民纳谏而出现贞观之治;康熙乾隆纳谏而出现康乾盛事。汉武帝纳谏而汉。朱元璋纳谏兴大明。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六组题1.(1)畏:惧怕(2)修:长,指身高2.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3.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4.老师,我感觉你这几天挺疲倦的,其实我们也好累,想和你一起到附近的公园散散心,你看行吗?更何况学会休息才能更好的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功嘛?求您了。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七组题1.(1)服:穿戴(2)甚:很,(厉害,严

36、重)2.邹忌身高八尺多,仪容很漂亮。3.因为: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第 22 页 共 42 页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4.原因是:有邹忌这样善于思考、敢于直谏且善谏的忠臣,齐王善于采纳群言。它告诉我们,将来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忠其职尽其事。做领导要关爱职工生活,重视企业发展;做职工要为兴盛事业献力献策。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第八组题1.(1)刺:指责;(2)朝:早晨朝拜朝廷2.翻译句子: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3.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本人意在通过自悟从身边的小事中受蒙蔽来规劝君王要善于纳谏。4.从自己

37、在家庭中受蒙蔽的切身体会里,用类比、暗示的手法,把家事引到国事上来,从而规劝齐威王纳谏。5.言君子,话出九鼎;行正道,脚踏八方。初中语文课程教案 3教学目标1.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2.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情操。3.背诵全诗。教学重点第 23 页 共 42 页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朗读、背诵诗歌。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浪漫洒脱,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被人们称为“诗圣”。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吗?(因为杜甫的大多数诗歌传达了人民的

38、心声,表现了人们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杜甫所写的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板书:(放课件,出示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题目。(学生读题目)注意,“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被动句式,表示被动的意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风吹破了”。“歌”,是古代乐府诗的一种,写法上比较自由灵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杂言居多。第 24 页 共 42 页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二、讲解写作背景弄清了题目的意思,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很不得志的,

39、也可以说,穷愁潦倒伴随了诗人的一生。公元747 年,杜甫来到长安,想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实现他伟大的政治抱负,但唐肃宗昏庸、专横,使他的政治抱负破产。公元 755 年,也就是杜甫 43 岁那年,爆发了一场战乱。你们知道是什么战乱吗?(安史之乱)(我觉得学习唐诗,了解唐朝历史,安史之乱是应该要知道的。安史之乱:这是发生在唐朝中叶的一场叛乱。公元 755 年,叛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兵变,攻入长安,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直到公元 763 年,这场战乱才被平息。时间长达 8 年)安史之乱,使杜甫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那个时候社会的真实写照。公元 759 年岁末,杜甫弃官西

40、行,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四川成都。一年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成都郊区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暂时安定了下来,结束了他那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料到了第二年的八月的一天,大风怒号,卷走了茅屋顶上的茅草,接着又下起了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交加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因此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下面我们先听录音,请注意艺术家是怎样朗读这首诗的,等会儿我们也要学着朗读。(放课件,录音朗读)现在同学们也学着读一读。(读书,检查范读)第 25 页 共 42 页三、文本分析这首诗一共分为四节,我们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诗歌的第一节。问:我们刚才读了第一节,你们看看第一节写了哪

41、两个事物?(比如说,第一个是秋风,那么第二个是什么?)(茅草)问: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茅草的?(注意诗中的动词啊,看看诗人用了哪些动词?)(学生分析,讨论)师:对的,诗人就是这样写秋风,写茅草的。“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词,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图画,紧紧地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着诗人的心弦。诗人通过描写把这一幕幕惨境,真实地“拍摄”了下来。风戏人,风弄草,何等无情;人看屋,人看草,何等无奈!问:讲解了这一节,我想请同学们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本节诗的内容。允许同学先讨论一下。(秋风破屋、风卷茅草等)(出示课件:风卷茅草)问:这一节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42、感情?请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我提供几个词,你们选一选。(提示选择:急、惜、悲、惨、忧。)请说出理由。(担忧、焦急、痛惜等)(出示课件:痛惜)师:将第一节诗大声齐读一遍。学习第二节。(过渡语:茅屋被秋风吹破了,茅草有的被吹过了浣花溪,有的被挂在了高高的树梢,有的沉入了塘坳,难道就没有飘在地上可以捡第 26 页 共 42 页回来的吗?我们来一起看看诗歌的第二节。我也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老师提醒:这一节中,老无力、忍能、公然、呼不得等字要重读。叹息这个词,要读出诗人的那种无奈叹息的感情。请再读一读这一节)问:下面也请同学们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本节诗的内容。大家讨论一下。(点人回答,教师注意

43、点评,也可以请学生进行点评)(群童抱茅、倚杖叹息等)(出示课件:群童抱茅)问:茅草被卷走了,如果将掉在地上的茅草捡起来,多少还可以修理一下茅屋。可是,这时却跑来一群孩子把草抱走了,无论诗人怎样的喊叫也没有用。文中诗人用了一句话描写了自己当时的心态。“归来倚杖自叹息”,我们来分析一下诗中的这个“叹息”,他“叹息”什么呢?师:诗人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秋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办呢?二叹自己年老力衰,没法将茅草拣回来。三叹自己的周围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贫苦的人,虽然是一些不值钱的茅草,但是落地之后还是有人在风雨之中抱走了它。四叹这些孩童也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而为之。这一个“叹”字真是写尽了诗人内心的凄

44、苦、凄凉。问:在这一节中,诗人称这些抱走茅草的孩童为“盗贼”,你认为妥当吗?(学生讨论、发言,注意点拨;出示课件又呈吴郎:“堂前扑第 27 页 共 42 页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总结: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看看是不是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杜甫曾经离开过草堂,他把草堂暂时交给一个姓吴的亲戚住。原先,杜甫住在草堂,他家西边的邻居是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妇人,老妇人因为穷困就经常来草堂打枣充饥。杜甫走后,姓吴的亲戚为了防止老妇人过来打枣,却筑起了一道篱笆。这一下,老妇人生活没着落了,就托人带口信给杜甫。杜甫听说后,就写了一首诗给姓吴的亲戚,其中有这样几句,

45、“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意思是说,老妇人也是穷得没有办法才来打枣吃,如果不是因为“困穷”又怎么可能到这个样子呢?所以我原先是任她来打枣的。希望你也这样做。那么,在本节诗中,诗人称孩童为“盗贼”,也不过是一时气急的话,并不是真的说这些孩童是盗贼,也就应了诗中的一句话“不为困穷宁有此”。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时因为战祸连连,人民已经是穷困不堪了,“路有冻死骨”是经常能看到的现象。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也才有后面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的政治理想。全班同学齐读第二节。学习第三节。(过渡语:茅草没了,屋破了,诗人这个时候最担心什么呢?(下雨)看看第三节,诗人杜甫

46、正碰上了这样的遭遇。“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真是祸不单行啊!老师范读第三节。注意,“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朗读的重音应该落在“云第 28 页 共 42 页墨色”和“向昏黑”上)师:对的,这一夜诗人是彻夜未眠。为什么?睡不好。为什么睡不好?“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盖着旧被子,孩子又把旧被子踏破了,又怎么睡得好呢?我们现在生活都很幸福了,估计同学们可能没有这样的体会,我是有这样的体会的。被子如果时间盖长了,就会变得又硬又冰,睡觉就会睡不好,正因为这样,所以小孩子才把旧被子踏破了。由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诗人当时已经困穷到什么地步了。问:接下来我想提一个

47、小问题:联系到我上面讲的安史之乱,你们想一想,这一节诗中所讲的“丧乱”是指什么?“长夜”这个词有没有双关的意思?(学生讨论,教师注意点评)师:“丧”在这里指的是家庭的不幸,“乱”在这里就是指的“安史之乱”,一个“安史之乱”不仅使唐朝由强盛走向了衰亡,而且给人民带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啊!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流离失所,这样的长夜何时是一个尽头!所以这里的“长夜”不妨理解为既指眼前难眠的长夜,也指战乱的生活没有一个尽头。问:如果说,在第一节诗中,因为风吹破了茅草屋,诗人的心情是“忧”,是“着急”,是“痛惜”,在第二节诗中,诗人是“叹”,是“无奈”。那么,这节诗中诗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也请同学们

48、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说说。(教师也说几个词,供学生选择。选择:惨、愁、苦、怜、悲,学生讨论,出示课件:忧伤)(忧伤、悲苦、凄苦等)全班齐读第三节。第 29 页 共 42 页学习第四节。(过渡语: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这就是伟大的杜甫,这就是杜甫草堂流芳千古的原因。诗人又是怎样表达这份感情的呢?我们来欣赏最后一部分,请先读一读这一节)问:请仍然用四个字概括本节内容。(大庇天下、广厦万间、企盼广厦等)(出示课件:企盼广厦)师:“企盼广厦”

49、是诗人的一个美好愿望。“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铮铮壮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这让我想到了曾经在陕西流传的一首民歌,其中有这样两句:“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正如当代诗人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所说:(出示课件)“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请齐读这一节。四、结束讲授(过渡语:这首诗,我们已经一小节一小节地讲解完了,我们最后全班齐读一遍,整体感知一下诗人当时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老师提醒的一些该重读的字词)总结:诗为事作,屋因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花海灿烂,草堂第 30 页 共

50、 42 页的浣花溪边也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得以实现。如果诗人在天有灵,我想他定会感到欣慰了。出示课件: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朱德参观杜甫草堂后题的一副对联。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最后给同学们布置一个练习。请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并完成课后练习一。初中语文课程教案 4【导学目标】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课时计划】1 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